村鎮環境整治經驗交流

時間:2022-03-07 05:01:00

導語:村鎮環境整治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鎮環境整治經驗交流

*市位于我省西北部,市域面積1931平方公里,總人口66萬人,2003年被列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個城市之一,20*年被確定為河南省城鄉一體化試點市。20*年,全市生產總值預計完成218億元,增長16.5%,人均達到4400美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5億元,增長38.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800元,增長14.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290元,增長17.3%,城鎮化率達4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值、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等多項指標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市高度重視村鎮建設,逐年增加資金投入,不斷加強整治力度,村鎮面貌發生明顯變化,村鎮環境得到有效改善,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我們的做法是:

一、高度重視,切實加強村鎮建設工作的領導

*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村鎮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重要工作,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強力予以推進。一是加強領導。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城建合力團,由市委常委、統戰部長白玉成任團長,人大副主任崔丙亮、副市長郭茹、政協副主席段禮忠任副團長,相關責任單位負責人任成員,他們都曾長期從事或正在從事城建工作,熟悉工作情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合力團定期召開會議,經常開展調研,集中精力解決問題,形成了村鎮建設的強大合力。二是科學規劃。按照“以城鄉一體化統攬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提出了“三個集中”(工業向集聚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和“四個加快”(基礎設施加快向農村延伸,社會保障加快向農村覆蓋,社會事業加快向農村側重,公共財政加快向農村傾斜)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市城鄉一體化總體發展規劃》,出臺了28個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配套文件,為村鎮發展做出了科學規劃,明確了發展目標,營造了政策環境。三是加大投入。近年來不斷加大支農投入力度,20*年市財政用于“三農”的投入達到1億元,20*年突破2億元,2008年預算安排3億元,其中支農投入的50%以上用于支持村鎮建設,為村鎮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四是試點帶動。為加快推進村鎮發展,我們按照“啟動早一點、標準高一點、效果好一點”的要求,選擇了占全市三分之一的138個行政村,開展為期三年的“百村富民工程”建設活動,以點帶面,示范帶動,創造了工作經驗,推動了村鎮建設加快推進。五是建立機制。我們摸索建立了城鄉“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實施”的工作機制,明確了各級目標責任,制定了定期檢查評比、年終考核獎懲制度,通過召開村鎮建設現場會、開展“一人帶一家共建”活動、逐月開展村鎮衛生評比、加大獎懲力度等辦法,充分調動了工作積極性,把村鎮整治工作納入了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二、開展創建環境優美小城鎮競賽活動,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

抓好村鎮建設和整治,首先必須加強小城鎮建設,沒有環境優美小城鎮的帶動,就不可能加快推動新農村建設。我們對小城鎮建設高度重視,按照城鎮布局特點,制定了“一三三”的城鄉發展規劃(即一個中心城區,曲陽湖、克井、軹城三個組團,五龍口、坡頭、邵原三個重點區域),全面推進小城鎮建設。在投資的原則上,我們本著“政府補一點,集鎮籌一點,農民集一點”,積極探索,大膽實施,形成了以政府投資為引導,以地方投資為主體,招商引資、群眾集資等多元化、多渠道的籌資格局。在工作的方法上,我們以項目建設為依托,大力推進小城鎮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年累計完成投資6.16億元,實施小城鎮建設項目114項,鎮區面積新增8平方公里。在建設的標準上,堅持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嚴格按照城市“五化”標準進行建設,改善了小城鎮設施,完善了小城鎮功能,發展了小城鎮產業,提升了小城鎮品位,涌現出了一大批環境優美的小城鎮,增強了小城鎮的綜合承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全面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改善新農村硬件環境的重點,我們以提升農民生活質量、統籌城鄉發展為目標,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積極推動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在農村用水方面,大力開展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先后實施了王屋山飲水工程、布袋溝飲水工程、東山飲水工程,解決了20.4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飲水安全達標率達83%,2008年將全面實現全市“戶戶通”自來水。在道路建設方面,我們在去年完成“村村通”硬化路的基礎上,今年大力實施“組組通”工程,新建道路400公里,目前全市有75.3%居民小組實現了通硬化路,預計明年將全面完成“組組通”硬化路的目標。在清潔能源方面,大力推廣農村沼氣,共建成沼氣重點村81個、戶用沼氣池10*2座。在農村功能建設方面,以提高文化生活為重點,大力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僅今年就新建文化街154條、游園80個、籃球場87個,安裝健身器材841套,新建村級文化活動中心92座,村文化室建設率達88%,新建便民超市199個,新建標準化衛生所113個,改造標準化村衛生室160所,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擁有了一樣的文化衛生條件。

四、大力開展遷戶并村,努力改善零村散戶的居住條件

*88%以上的面積是山區,有近10%的群眾生活條件惡劣。我市把遷戶并村作為村鎮建設工作的一個重點,加大力度攻堅克難,徹底改善農村居民的居住條件。一是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加大。2004年以來,先后出臺了《*市遷戶并村工作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穩定的優惠政策,已累計投入了1200余萬元,并要求鄉鎮安排配套資金,為新村建設扎實推進提供了保障。二是部門聯合全力推進。水利、農業、交通、畜牧、林業等部門,按照“用途不變,渠道不亂,各盡其力,各記其功”的原則,把本部門的資金和項目向搬遷點傾斜,集中全市之力,推動遷戶并村工作順利開展。三是鎮村強力實施。各鎮按照“建大村、建新村、進鎮區”的總體要求,統一規劃設計,統一調劑用地,統一組織施工,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先后完成了81個村、1464戶、6150人的搬遷任務。遷戶并村之后建設的新村,規劃科學,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齊全,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典范。

五、深入開展農村清潔行動,村鎮環境全面改善

為徹底改善村容村貌,我市結合實際,以百村富民工程為載體,在全市范圍開展農村清潔行動。一是配套清潔設備。市財政投入200萬元,為各鎮配備了垃圾裝載機和運輸車22輛,配備機動環衛三輪車138輛,成立了村鎮環衛公司,建立環衛隊伍148個,為每個隊員配備人力三輪車、標志服裝、衛生潔具,生活垃圾“村收集、鎮運輸、市處理”的處理機制初步建立。二是加快環衛基礎設施建設。新修建高標準公廁34座、垃圾中轉站32個,垃圾填埋場10個。三是完善管理辦法。明確了市、鎮、村的工作責任,制定了考核獎懲辦法,建立了目標月檢查、月評比、月總結、月表彰的制度,對先進村授予流動紅旗,每次給予2000元——10000元的現金獎勵;對落后村全市通報,充分調動了各村抓環境衛生工作的積極性,農村衛生面貌明顯改觀。

六、實施干道沿線綜合整治,打造城鄉一體的優美環境

村鎮面貌改觀后,干道沿線景觀明顯滯后。為建設城鄉一體的景觀環境,把城——鎮——村建設連為一體,今年我市啟動了干道沿線景觀整治,首批對全市12條主要干道沿線景觀進行綜合整治,整治范圍涉及沿線164個村(居)委會,市財政安排600萬元用于獎補。綜合整治的主要任務是大力度拆遷,全方位凈化,大范圍硬化,多層次綠化,高標準美化。兩個月來,全市共拆除舊房屋2128間,美化房屋11173座,更新門牌9280個,硬化道路1615條55.37萬米,安裝路燈3816盞,綠化85.1萬平方米,清除垃圾22.2萬方,12條主要干道面貌煥然一新。

我市在實施村鎮環境整治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但這僅僅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起點,是建設小康社會邁出的第一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路,扎實工作,讓城市文明加快向鄉村延伸,努力把*打造成為城鄉一體、風景如畫的靚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