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成本與行政績效審計經驗交流

時間:2022-05-13 05:00:00

導語:行政成本與行政績效審計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政成本與行政績效審計經驗交流

[摘要]基層部門的行政成本行政效能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國家正在全力推進績效審計,涵蓋了政策執行、資金使用、資源利用、行政效能等諸多方面?;鶎訉徲嬋绾侮P注行政成本和行政效能,推進績效審計,是一項新任務、新課題。本文從行政成本增長原因分析、審計關注行政績效謀劃、行政績效審計成果體現方面作了探索,以期有所啟迪。

[關鍵詞]行政成本行政效能績效審計

全國審計工作會議把全力推進績效審計作為積極開拓創新、推動審計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各項審計都要注重從政策執行、資金使用、資源利用、行政效能等諸多方面綜合考慮其效益、效率和效果,并要求在績效審計上加大力度,要處理好微觀局部與宏觀全局的關系,做到從微觀項目入手,從宏觀全局分析問題。行政成本與行政績效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不僅體現著部門內部管理問題,而且關系著領導者的經濟責任問題。在基層審計中,有必要關注行政成本和行政績效,納入審計監督范疇,對績效與成本進行分析與研究,實現揭露問題與解決問題并舉的目標?,F結合基層實際,對這一問題作些試探性分析。

一、行政成本增長成因分析

有資料披露,從1978年到2006年,財政支出中用于行政管理的費用規模增長143倍,年均增長19.4%,高于同期GDP增速,也超過年均財政支出增速。同期行政管理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已由30年前的4.71%,增加到18.73%。從基層來看,追求財政增長仍然是重大經濟指標,報表也反映出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盡管如此,縣級財政仍然處在吃緊狀態。在財政增長部分,除了用于建設和民生項目外,基本上被行政經費吃掉了,而且仍然處于不斷增長趨勢。行政成本的擴張,從基層分析,大體有以下幾種因素。

一是物價成本拉動。近些年來,與行政管理密切相關的物品一直處在漲價態勢中,用電、燃煤、燃油、紙張、差旅等方面,價格漲幅都比較大。用電價格漲到0.5元以上一度,燃煤從每噸一百多元漲到三四百元,汽油漲到每升6元。就接待費、會務費都在大幅增加。此外,在業務內辦班、培訓、考察等的成本也在不斷升高。由于物價成本的拉動,導致行政管理成本直線上升,所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不斷拉大,財政收入的增長有相當部分被行政成本的價格因素吞噬掉。

二是攀比因素驅使。盡管推行了集中采購制度,集中核算制度的嚴格的審批制度,但是在公車總量、費用總量上仍然在擴大成本,公車更換、辦公條件改善、信息化設備增置、部門間的比照攀比,上級要求的專業設備等等,這些因素不僅增加了固定資產投入,而且擴張了日常的管護費用,促使行政成本鏈無限地拉長。

三是管理內控失度。無論從微觀局部,還是區域全局,成本意識還沒有真正樹立起來,反正是財政的錢,不花白不花。財政預算還缺少細劃,限制措施不力,透明度不高,部門成本管理和內控措施失度乃至失效,甚至負債增加行政成本,致使地方財政既有顯性壓力,又有潛存壓力。在行政成本中,不乏存在鋪張浪費或損失國有資產,行政成本與工作績效嚴重背離,行政成本在財政支出中的壓減難度加大。

二、審計關注行政績效謀劃

行政成本關聯著行政績效,行政績效又是績效審計的重要內容,無論是財政財務收支審計,還是單純的績效審計,都要從績效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上進行謀劃。從基層來看,應把握以下幾點:

首先,從政策執行上謀劃。基層行政部門事業單位都有著程度不同的經濟活動,國家有著成套的財經法規,部門工作也有著專業的相關政策的執行情況,印證著行政績效的應有水平。因此,在分析研究被審計單位的績效時,首先應該從政策執行上切入,搞好謀劃,從中分析的揭露問題,以利于存在問題的解決。

其次,從資金使用上謀劃。目前,公共財政資金的類型呈現多樣化,使用用途差別較大,資金效益水平不一。公共財政資金管理使用效益如何,不僅體現著財政資金是否安全,而且鑒證著部門工作績效水平。所以,在謀劃分析研究被審計對象的行政績效時,應突出資金使用這個重點,在資金效益上著力,以利于損失浪費,影響財政資金安全和財經法規政策執行目標實現的問題的揭示。

第三,從資源利用上謀劃。經濟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成為上下的共識,爭相招商引資上項目、開發利用資源已是大勢所趨,同時也是彰顯政績和部門績效的“亮點”。因此,在推進績效審計的謀劃,不僅要切實關注資金管理使用的績效,而且要著眼資源環境的績效,是否是一時的政績而導致資源環境的破壞或在資源利用上不能達產達效,致使固定資產的損失浪費。只有關注資源環境的績效,才能使績效審計更完整、更全面。

第四,從行政效能上謀劃??h屬行政部門和事業單位承載著經濟社會發展,維護改善民生的職能,年度有著明確的工作目標任務,有著規范行為的各種制度,以利于實現行政效能的目標。在謀劃績效審計上,應把行政效能作為關注內容,在審計中綜合考慮行政效能應有的效益。通過推進績效審計,推動被審計單位加強內部管理,提升行政效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從最現實的切身利益。

第五,從經濟責任上謀劃。部門主要領導在部門處于核心地位,對經濟活動、行政成本具有決策權力,對行政績效有著較高的影響力。因此,在謀劃績效審計的分析研究中,要切實關注領導者的經濟責任。如果領導者的經濟決策失誤或財經法規的失控,就會導致損失浪費、行政成本升高、經濟效益缺失、行政績效低下的局面??冃徲嬕鴮崗慕洕熑紊线M行判斷的分析,以達到審計應有預期。

三、行政績效審計成果體現

推進績效審計,審計關注行政成本和行政效能,其目的不僅是揭露和解決問題,而且是為領導進一步完善宏觀管理提供依據和參考。因此,績效審計的成果應該體現出“四性”:

其一,要體現危機性。通過推進績效審計,提示行政成本、行政效能、資源利用、環境影響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使審計成果在領導干部中引起警示,增強憂患意識和危機感,積極采取應對措施,以利于從微觀局部反映出的問題,在宏觀全局上引起高度重視,從而加強內部管理,依法、科學和民主決策,科學合理開發資源,從民生出發保護環境。只有審計成果體現出危機性,才能促進總結經驗教訓,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發展路子。

其二,要體現效益性。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是經濟社會發展、新上項目、資源利用、行政管理、保障民生的根本目標。無論審計報告或績效分析研究報告,其審計成果要真正體現出其效益性,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只有審計成果的效益指向,才能體現出資金管理使用、資源開發利用、行政管理效能的真實水平,有利于促進部門求真務實,更有目標地去追求效益最大化。

其三,要體現效率性。效率是效能的客觀反映,沒有行政管理的高效率,就不能客觀體現出行政效能水平。不僅要提升公共財政資金管理使用效率,而且要追求行政管理服務效率。沒有較高的效率意識,就將影響到效益水平的發揮。審計成果體現效率性,可以更好地推動審計客體加強效能建設,強化內部管理,認真履行法定職能,轉變工作作風,正確處理資金使用績效與部門行政效能的關系,推動工作創新。

其四,要體現效果性。效果是效益、效率的集中體現,是行政成本、行政效能、政策執行、資金使用、資源利用分析依據和決策參考。審計成果要針對效果性具體表達,體現出效果的客觀公正性,從效果分析問題根源,從局部進行宏觀分析,促使部門遵循客觀規律,推動部門工作科學發展,把追求效果作為檢驗效能的重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