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職業中學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12-22 09:46:00
導語:縣職業中學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在各級黨政、教育主管局及相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我校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貼近產業辦專業,面向市場育人才”為辦學思路,以“負重自強、團結奮進、創新爭先、不勝不休”為興校精神,稟承“以服務為宗旨、以技能為特色、以就業為導向、以創業為目標”的辦學理念,艱苦創業,勤儉興校,以管理樹形象,以質量求發展,著力打造“名師資、名專業、名基地、名就業”四大品牌,成功實施職業教育與市場就業需求、國家產業發展和地方產業結構調整以及高校相應專業的“三個對接”,向對口高校輸送優秀職高畢業生2000多名,連續七年高考職教類本科上線率居*市第一位,培養合格的中初級實用人才8000多名,轉移培訓農村剩余勞動力6000多人,其中一大批由打工起步闖出了一條創業之路,李斌、何顯飛等27人資產過千萬,成為很有影響的創業成功人士。學校走出了一條適應市場需求、主動為經濟建設和社會服務的辦學路子,先后被評定為四川省重點職業中學、四川省首批示范中等職業學校,全國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示范專業點,省、市勞動力轉移培訓先進示范基地。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化內部改革,加快發展步伐
從建校之初物探隊留下的一片土坯房,到如今占地面積100余畝建筑面積30000多平方米;從當初僅有的1個農學專業到如今的8個學歷專業和6個短訓專業;從10年前40多名教職工、500多名在校學生到如今的148名教職工3800多名在校生;從10年前負債200多萬元,到如今良好的發展態勢,小河職中建校20多年來,走過了一條自強不息、勤儉建校的發展之路。尤其近幾年來,學校進一步深化內部改革,理清辦學思路,發展步伐明顯加快。一是加強學校內部管理,形成了全面有序的競爭激勵機制,為學校的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二是強化學校軟硬件建設,提升辦學質量,加快創建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學的步伐。三是增強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充分發揮農村職業教育在新農村建設和區域經濟中的作用。四是整合資源,處理好“繼承、發展與創新的關系”和“學校與部門的關系”,促進學校快速發展。五是努力做好“廣招學子,擴大辦學規模;拓展路子,廣辟合作辦學渠道;常串門子,加強部門合作;力爭票子,爭取項目資金;多掛牌子,積極創先爭優”等五篇文章,提升學校辦學實力和品位,拓展發展空間。
二、突出辦學特色,打造職教名校
1、完善專業設置、擴大辦學規模。學校依托我縣作為農業畜牧大縣,農村剩余勞動力多、社會勞動力就業培訓需求大的縣情,“貼近產業辦專業”,先后開設了畜牧獸醫、農學、電子、機械、計算機、旅游、商務、數控等8個學歷教育專業和服裝加工、焊工、車工、電工、電子裝配、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等6個面向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的短期實用技術培訓班。為促進專業發展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學校先后與川農大、電子科大、電子高專、光霧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南江黃羊發展有限公司及縣內種養基地、企業建立了師資培訓、專業建設、實作實訓合作關系,形成了校企、校校合作的職業教育辦學形式。
2、加快基礎建設步伐,努力改善辦學條件。近年來學校收購了原東榆糧管所,搬遷了楊清江等三戶農戶,新征土地40余畝,使校園占地面積擴大到100多畝。通過向上爭取項目和自籌資金,新建了教學綜合樓、實訓大樓、學生公寓和教師宿舍等新增建筑面積26000多平方米,改擴建了運動場,學生食堂。整治和美化了校園環境,辦學條件得到了徹底改善。同時,學校加強專業教學所需的實訓基地建設,在校內建起了包括23個實訓室、涵蓋各專業的實訓中心,在校外建起了果蔬、苗圃、畜牧等6個實習實訓基地,進一步增強了辦學綜合實力。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行學分制改革,促教育創新。學校堅持創新務實,發展為先,強化優勢,培養特色的原則。堅持以教師發展為本,積極開展校本教研。推行學分制改革,促教育創新。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一是組織就業安置負責人、專業部負責人和教學骨干教師對成都、深圳、上海、杭州等地知名企事業單位進行市場調研,明確各專業培養方向及崗位素質和技能要求,制定了符合我校實際的學分制實施方案。二是制定了《學分制學籍管理實施細則》、《德育學分實施方案》、《學生學業成績評定辦法》等配套的學分制教學管理制度,加強教學過程的組織與管理。三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學分制實施提供“軟件”保障。特別在專業課教師隊伍的建設上我們主要采用了四個辦法:(一)在大學本科生中招聘專業課教師,近幾年先后在西安工學院、川農大、西南大學、西華師大、貴州師大、四川工業學院等高校招聘了一大批專業課教師,他們經過三到五年的崗位鍛煉,已成為相應專業的骨干教師。(二)社會招聘,如我們的電焊實訓指導教師蔡康太是從大連造船廠聘請來的高級焊工。(三)送出去培訓,我校不僅每年按省教育廳的要求選派各專業教師參加省級骨干教師和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而且還派出大量的教師到企業頂崗培訓,如我們的數控教師何倫峰派到南京巨森數控機床廠進行培訓,并兼職受聘于該廠川陜地區售后服務技術員。(四)采用師傅帶徒弟的辦法培訓新教師。實行一年結對子(以師帶徒)二年壓擔子(工作上路)、三年明路子(形成特點)、四年搭臺子(自導自唱)、五年拔尖子(走向成熟)??傊處熽犖榻ㄔO是我校近幾年快速發展的核心動力。50歲以下的授課教師已全部是本科學歷,“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72%,現已啟動研究生學習計劃,已有8人參加學習。力爭五年內達到20%的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歷。
4、強化“東西合作”,提升辦學水平。學校以“高質量就業、發展性就業”為人才培養方向,積極探索“東西合作辦學”模式,先后與國內大中城市及沿海經濟特區20余家大中型企業簽訂了“學生實習及安置協議”,同聯想、諾基亞、三星電子等世界500強企業建立了人才信息網絡,保障了優質就業渠道暢通,形成了良好的就業服務體系;學校還同廣東的嘉龍教育集團,華東理工大學培訓中心,上海市勞動局技能培訓中心,金華第一中等職業學校建立了深層次的東西合作關系,實行“2+1”的教學模式。學校利用他們的先進實訓設施設備,提升學校的人才出口質量,為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提供優秀的技能人才。
學校借鑒德國、澳大利亞、韓國等職業教育發達國家和省內外先進職校經驗,倡導“實踐引導論”,即實踐中應用的知識易于接受,能夠牢固掌握和理解。學生在校學習兩年后到企業頂崗實習,今年抽調優秀教師帶隊3批836人到上海浦東康摻工業園區,宏茂微電子有限責任公司,深圳聯想集團、中興集團、飛瑞集團等知名企業頂崗實習,工學結合,讓學生具備工人和學生雙重身份,使企業成為育人主體的一部分。學生在校學習的理論和技能在企業實訓崗位上體驗,促使學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堅強意志、服從管理。帶隊教師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轉變了觀念,為學校教育教學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創辦特色專業,打造精品專業。學校主動適應市場,按照市場需求著力加強專業建設,以名牌專業打造職教名校,通過重點專業和示范專業建設,促進實驗、實習條件的改善和專業師資的提升,推動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畜牧獸醫專業是國家首批示范專業,為滿足南江及周邊縣市對畜牧業專業人才的需求,學校加強了對該專業師資、設備及基地等資源配置,聘請了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南江黃羊育種專家王維春、賈正貴為兼職教師,擴大招生名額,強化就業指導,共培養出了1600多名技術精良的畜牧獸醫人員,有力推動了畜牧經濟的發展。伴隨世界現代制造業大量進入中國和產業升級換代的需要,專業技能人才市場廣闊,學校進一步明確了辦學方向,調整辦學思路,注重內涵發展,打造精品專業,培育實用人才,提升創業品質,推進規范管理。面對機電專業人才需求旺盛的現實,我們加大了機電專業師資、設備的建設力度,今年將接受省重點專業的驗收評估。目前學校現已形成畜牧獸醫、電子、機械、旅游骨干專業群,骨干專業、名牌專業發展優勢初步顯現。
6、大膽開拓市場,全力服務“三農”
學校堅持職業教育的“三個服務”:一是堅持為“三農”服務,主動為農業、農村和農民服務,為新農村建設服務。圍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農村實用人才;二是堅持為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服務,重點抓好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再就業培訓。三是堅持為勞動力異地就業服務,加強對勞務輸出人員的培養,使之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由簡單勞動力輸出轉變為技術工人輸出。近三年來共舉辦各類培訓班45期,培訓各類技工6000余人,轉移安置到沿海大中型企業務工就業5400多人,其中300多人競爭到了管理崗位。結合縣委、政府實施的“畜牧大縣”發展目標和“農村黨員致富工程”以及“一村一品”產業結構調整規劃,積極組織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先后舉辦“農村黨員實用技術培訓班”、“農村種養大戶技術提高班”、“務工就業技能培訓班”及科技服務、咨詢活動200多場次,參訓人數達20000多人次,促進了農村基層工作和地方經濟建設的發展。
7、實施三個對接,促進跨越發展
(1)與市場需求對接,拓寬渠道謀跨越
學校將職業教育同就業市場需求相結合,準確定位,主動適應市場,實行校企合作,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構建了面向省內外的人才信息網絡,近年來學校培養合格的中初級實用人才十分搶手,供不應求,先后來校選聘學生的企業有深圳聯想集團、菲利普電子有限公司、松下集團、諾基亞中國公司、華碩電腦、長城計算機公司、北京寶興高爾夫俱樂部、大連航空公司等10余個省市30多家企事業單位,學生就業質量不斷提高,取得了“學員滿意、學校放心、企業歡迎”的三贏效果。
(2)與產業結構對接,真抓實干求跨越
國家產業的發展與地方產業結構的調整為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須要培養出對口的人才,才能在經濟結構與產業結構調整中充分發揮作用。學校走多元整合,校企合作,城鄉互動規模經營的發展路徑,瞄準光霧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和米倉山國家森林公園“國”字號品牌優勢,與地方產業發展實行互動。依據旅游專業成立了旅游人力資源公司,為“中大”和“小巫峽”旅游公司、光霧山大酒店“楓葉大酒店”等企業提供旅游人才服務;特別是在幾屆中國四川光霧山紅葉節期間,選派學生600多人參加導游、禮儀、解說和賓館、飯店服務,支撐著旅游旺季專業人才的需求,推動了南江旅游業的發展。公司還承擔了*西交會及縣內各項慶典會議,大型接待的禮儀服務,不僅鍛煉了一批學生,而且還通過他們的服務收益幫助他們完成學業。據統計,目前遍布全縣的畜牧獸醫人員、農村種養大戶和飼料經銷人員,90%以上都是小河職中的畢業生,為地方經濟做出了突出貢獻,彰顯了職業教育功能。
(3)與高校專業對接,提升質量促跨越
現代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與市場經濟充分融合,成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也使得靠質量求生存、靠質量促跨越成為了一種務實之需。學校立足南江的畜牧資源優勢和南江黃羊的品牌優勢,充分發揮學校國家示范專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依托縣內豐富的旅游資源,形成了職業培訓與學歷教育并舉、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并重、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結合、學校資源與社會資源共享的辦學格局。先后與四川農業大學、西南大學、四川師范大學、成都職業學院、電子科大等高校相關專業聯軌,建立起了遞進式的人才培養體系和專業建設、教學改革等項目的合作,提升了辦學質量,推動了辦學特色的進一步凸現。
三、激發新活力,高點站位促發展
成績屬于過去,未來任重道遠。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校發展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與不足,如由于經費投入不足、學生迅速增長而造成的辦學條件及教學資源的相對緊張,校舍建設還需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實訓用房及設備還嚴重不足,教師繼續教育還需進一步加大力度等等。我們將在各級黨政、教育主管局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及這次全市職教會精神,繼續發揚“負重自強、團結奮進、創新爭先、不勝不休”的興校精神,充分發揮全省首批20所省級示范職業中學的骨干示范作用,按照“注重內涵發展、打造精品專業,培育適用人才、創建全國名校”的辦學思路,夯實基礎,挖掘潛力,在挑戰中把握機遇,在跨越中實現趕超。力爭在2008年將學校建成一所高質量、有特色的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學,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 上一篇:質監局加強依法監管發展計劃
- 下一篇: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經驗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