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資源優勢整合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02-02 09:02:00

導語:司法資源優勢整合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司法資源優勢整合經驗交流材料

“*區法律進社區聯系制度”整合了該區公、檢、法、司各部門司法資源,以轄區17個鄉、辦為單位,分別從區公、檢、法、司、律師事務所選派一名中層干部及一名專職律師組成17個工作小組,將工作組成員照片、姓名、職務、職責及聯系電話公示上墻,同時每月到社區開展一次活動,并通知社區義務法制宣傳員一起參加,把政法工作向社區延伸,深入基層、貼近群眾,為社區居民提供更為高效、更為便捷的法律服務綠色通道;架構完善社會治安群防群治防御體系;宣傳和組織社區居民增強社會治安防控意識和措施;及時聽取社區居民對政法機關的意見和建議,改進政法機關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預防和減少涉法上訪;及時受理和化解轄區居民在日常生產、生活、經營中出現的突發案情或矛盾糾紛,創造和諧平安穩定的社區環境??梢哉f,“*區法律進社區聯系制度”找準了“法律進社區”和“創安工程”的結合點,切實發揮了便民、利民的“民心工程”作用。用區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石惠忠同志在動員會上的話說,《*區法律進社區聯系制度》充分體現了我區政法系統廣大干警誓為全區創造經濟繁榮、社會穩定良好環境的堅定決心,充分體現了我區政法各部門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舉措,充分體現了我區政法干警堅持“立黨為公,執法為民”的良好作風。該區法律進社區聯系制度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工作機制完善,形成了區抓鄉、辦事處,鄉、辦事處抓社區的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成立區法律進社區聯系制度工作領導小組,對各鄉、辦事處、聯系小組的工作進行領導督促;以鄉、辦事處為平臺,分別設立聯系小組,輻射各鄉、辦的社區(村),由鄉、辦事處對社區的工作進行統籌安排。二是職責明確,每個鄉、辦由政法書記擔任責任人,由司法助理員擔任聯絡員,每個聯系小組設小組長,分工負責,由鄉、辦事處責任人根據社區(村)需要擬定工作計劃、安排社區(村)組織活動;由小組長負責協調組員根據計劃開展工作;聯絡員負責日常工作聯系和工作資料的收集、匯總、上報,確保了法律進社區活動的有序進行。三是整合力量,開展有集中、有分散的法律服務活動。將該區聯系制度與我市義務法制宣傳員進社區活動進行整合,各辦事處在制定工作計劃時,結合市工作計劃(每年每個社區至少開展兩次大型的法制宣傳活動)進行安排,在通知聯系小組開展工作的同時,通知相應社區的義務法制宣傳員參加。義務法制宣傳員可根據實際工作需要自行安排活動。四是將法律服務進社區工作融入鄉、辦事處的創安工作中,通過開展法制宣傳、提供法律咨詢、調解矛盾糾紛、成立法制學校、選擇典型案例到社區開庭、開展法律援助現場辦公、入戶散發資料等形式,因地制宜的開展工作,維護轄區社會穩定,積極打造“平安*”?!?區法律進社區聯系制度”啟動以來,我區各鄉、辦都結合轄區實際,大膽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求真務實上下功夫,推動了“法律進社區聯系制度”的不斷深入。如:花果辦事處將法律進社區聯系制度與社區義務法制宣傳員工作整合在一起,由辦事處擬訂《花果園辦事處“法律進社區”工作方案》,并根據社區居委會和社區義務法制宣傳員的工作實際,制定了《社區義務法律咨詢活動安排表》,辦事處將根據社區的實際需要結合《安排表》,組織聯系小組和義務法制宣傳員到相應的社區開展活動。按照安排,今年將在11個社區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22次。同時實行簽到制度,因公不能參加活動的應向責任人請假。由于制度落實、措施得力,花果辦事處法律進社區聯系制度開展得有條不紊、有聲有色。到目前為止,已有6個社區開展了活動。西湖辦事處將法律進社區與創安工作緊密結合,成立了西湖辦事處流動人口法制學校。西湖辦事處是貴州省委機關所在地,轄區社會穩定工作責任重大,近年來,轄區外來流動人口作案已占轄區發案率的67%,成為一個轄區不穩定的重要因素。辦事處充分利用法律聯系制度工作組和社區義務法制宣傳員的法律資源優勢,找準載體、大膽創新,成立了西湖辦事處流動人口法制學校這一創安載體。法制學校由辦事處政法書記任校長,聯系制度西湖工作組組長任副校長,聯系小組成員、義務法制宣傳員任法制輔導員,根據辦事處的安排,分批不定期為轄區的外來務工人員上法制課,以期提高外來務工人員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降低轄區發案率,積極創建“平安*”。9月1日,法制學校正式開課,給所轄的120名外來務工人員上了一堂題為“與朋友談法律”的法制課,受到了廣大外來務工人員的一致歡迎,正如學員代表在開學典禮上所說:“這是黨委、政府為我們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的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我們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覺?!鄙硾_法律服務所在“法律進社區聯系制度”啟動之前即采取了“制定三個服務內容,建立四個責任制度”,在社區開辟一個相對穩定的法律宣傳和法律服務陣地,并制定了“法律服務進社區”聯絡法律工作者安排表,積極主動地走在了各鄉辦之前。啟動之后,沙沖法律服務所推出新舉措,協助辦事處制作了“法律服務便民卡”5000份,由法律服務所通過轄區13個社區將便民卡發放到每戶居民家中,居民足不出戶便可得到服務組的免費咨詢解答服務。油榨辦事處積極開展法律進社區工作培訓會,由義務法制宣傳員深入社區、指導社區法制宣傳、為群眾義務提供法律幫助,提高社區居民法律素質。司法所、法律服務所還出資為轄區16個社區安裝了法律服務宣傳牌,發放法律服務聯系卡和宣傳資料,解答群眾法律咨詢。油榨法律進社區聯系小組決定,每月第一周星期一為法律服務接待日,接受轄區群眾咨詢,調處矛盾糾紛,解決涉法問題。二戈辦事處是將法律服務公示欄制作出來的較早一家,現已全面鋪開。據回龍社區陳主任介紹,從公示欄掛出之時起,來她這里詢問有關事務的居民已近30人。據了解,二戈辦事處成立了法律服務進社區工作機構,對所轄10個社區居委會法律服務進社區組織機構、工作制度進行了明確,規定每月5日、20日兩天作為社區法律服務接待日,要求工作人員必須認真接待、回復來信來訪群眾,認真組織開展法律宣傳咨詢活動。我區從公、檢、法、司抽調出來擔任法律進社區聯系制度法律服務小組的干警不辭辛苦,開拓創新,積極工作,切實擔負起了深入社區,向群眾提供法律咨詢,宣傳國家法律法規的職責,切實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9月2日,二戈寨法律服務進社區聯系制度工作組及時調處了一起因辭職保安打傷居民引發的矛盾糾紛,使一起即將激化的矛盾糾紛在和平氣氛中得到及時解決,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得到保障。今年7月初,貴州鐵路自備車檢修服務公司大修廠的楊秀國等8名職工與單位發生勞務糾紛。為討要所欠工資,他們按照公式欄的提示與服務組的工作人員取得了聯系,并得到工作組成員對索回工資法律途徑的詳細講解,使他們對自己的合法權益有了更多了解,對以后用法律保護自己更有信心。經服務組人員到該單位進行調解,他們與單位之間的勞務糾紛圓滿解決。四方河村一民戶,因宏立城房地產商征用其土地,其家庭成員由于土地分配問題引發了家庭糾紛,并發生打斗。聯系制度工作組得知情況后,帶領法律服務所的工作人員到四方河村了解情況。經了解,因該村民戶家庭成員眾多,在牽涉到土地繼承問題上一直未能達成協議,加之其父在繼承人的確定上多次更改,造成子女間的不和。了解情況后,工作組告訴他們一定要按法律法規來分配土地,不應該依個人喜惡來決定繼承人。通過工作組耐心細致的說服工作,該村民戶內部達成了協議,一起因土地問題引發的家庭矛盾糾紛在一周內終得平息。谷峰糧油批發市場居民樓內,十年來,因4樓下水道長期漏水,影響到3樓的正常生活。3樓住戶多次到居委會和城管反映,但該對方一直對居委會和城管要求其進行修繕的勸說置之不理。今年8月中旬,3樓住戶聽說法律進社區聯系制度可為轄區居民解決紛爭,便找到工作組人員反映情況,并向工作組透露,如果再得不到有效解決,將通過訴訟來維護自己合法權益。工作組同志非常重視,一面到其家查看情況,一面到雙方單位了解情況。通過了解,得知雙方的生活都比較困難,打官司肯定會增加其家庭負擔。工作組多次找到雙方當事人,從他們的實際生活出發,曉之以理,建議他們通過調解方式解決問題。9月初,工作組組織其雙方單位、雙方當事人、居委會進行座談、協商,通過協商,雙方達成了由4樓住戶對其下水道進行修繕的協議,一場歷時10年的漏水糾紛終得解決。蔡關村村民與貴州工學院因土地征用問題引發糾紛并發生堵路,致使貴州工學院教學秩序嚴重受到擾亂。得知這一情況,聯系制度工作組趕到現場了解情況,勸解村民不要采取過激行為,引導他們通過合法渠道解決問題,并將該情況向區政府反映,現已引起區政府的重視。該區法律進社區聯系制度由于宣傳力度大,切實貼近社區、服務群眾,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也吸引了一些想為社會做一點實事的自愿者。家住遵義路辦事處解放社區的吳紅江同學(貴州大學法律系大三學生),在看到聯系小組在社區開展的法律服務咨詢活動后,主動打電話到司法局要求,作為一名自愿者參加聯系小組的活動,為社區群眾提供后法律幫助。*區法律進社區聯系制度開展兩個多月來,目前已初見成效,據不完全統計,全區各鄉、辦均建立起法律服務公示欄,接受群眾法律咨詢286起,化解各類矛盾糾紛68起,法律進社區聯系制度真正搭建起了溝通政府與群眾之間的橋梁,成為一件便民、利民的“民心工程”,受到轄區群眾的交口稱贊。目前,*區法律進社區聯系制度引起了省、市、區領導的極大關注,省司法廳、市司法局領導多次來電詢問聯系制度開展情況,兄弟部門也多次到*區考察、學習、交流,法律進社區聯系制度作為*區開創的新鮮模式也即將在全市鋪開。實踐證明,*區在加強與區政法系統各機關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聯系中,創新思維,不斷推出貫徹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的新方法、新舉措,其可行性在實踐中也得到了有力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