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應對金融危機對策思考

時間:2022-04-29 03:27:00

導語:財政應對金融危機對策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應對金融危機對策思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事業加快發展;落實好國家出臺各項財稅政策,推進稅制改革,減輕企業稅收負擔,促進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的各項財稅政策,為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深化財政自身改革,為應對經濟危機提供體制保障;不斷加強理論、業務知識的學習,提高財政干部隊伍素質,為實現科學發展提供組織保障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繼續加大對“三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等民生領域的投入、落實好稅制改革政策,減輕企業負擔,為企業早日擺脫困境創造良好的財政環境、加快財政職能轉變,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落實好取消和停征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工作、著力加強黨性修養,堅持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金融危機的深度影響,2009年將會是財政形勢最為困難的一年,財政形勢將更不樂觀,隨著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的加深,經濟下滑造成的收入減少將會更加明顯地反映到財政上來,再加上國家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以及增值稅轉型改革政策的全面落實,減收因素更加明顯,從而導致今明兩年的財政形勢更加嚴峻。

我國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已經在擴內需、保增長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采取的積極財政政策必須更直接、更有力。目前,我國經濟已經出現回暖跡象,這表明中央所采取的宏觀調控措施正在顯現出效力。筑牢經濟回升的基礎,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并根據形勢的變化,進一步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作為地方財政,下一步主要應通過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增加和改善民生支出,推進稅制改革,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以應對和減緩金融危機對經濟影響的進一步加深。

1.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繼續加大對“三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等民生領域的投入。一是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要增加用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生態環保、社會事業領域項目以及農業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投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鞏固和強化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財稅政策,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加大對農民的補貼力度,促進農民增收。二是保障教育優先發展。深入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和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政策,完善和落實家庭困難學生資助政策。三是大力支持醫療衛生事業體制改革。首先,財政支出應確保公共衛生,特別是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的發展,以保障公眾的基本醫療需求,還要為農民提供一個公平的醫療機制,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確保財政補助到位。其次,要擴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相應提高財政補助標準,建立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和居民個人三方資金分擔機制。財政要增加對公立醫療機構必要的直接投入,以保障政府賦予它的社會公益性目標,同時引導社會資本進入,來滿足社會多層次的醫療服務需求。四是支持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推動建立制度統一、標準有別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促進職工工資穩定增長機制的實現,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直接增加國內消費需求。五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完善廉租住房的制度建設和保障力度。六是要從嚴控制和壓減一般性支出。對公務購車用車、會議經費、公務接待費等實行零增長或負增長。

2.落實好國家出臺各項財稅政策,推進稅制改革,減輕企業稅收負擔,促進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落實好稅制改革政策,減輕企業負擔,為企業早日擺脫困境創造良好的財政環境。全面落實增值稅轉型改革政策,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允許新購進機器設備所含增值稅進項稅額在銷項稅額中抵扣,相應調低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和稅率,促進和帶動企業投資和擴大內需。繼續落實好提高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稅減除費用標準、暫免征收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完善并落實好支持企業出口的出口退稅調整政策,大力支持出口增長。

3.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的各項財稅政策,為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中小企業是安置就業和推動經濟健康發展的有生力量,地方財政要增加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增加諸如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等的資金安排,促進中小企業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通過獎勵、補貼和貼息等財政手段,支持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幫助中小企業破解融資難難題,引導金融機構開展小額擔保信貸業務。

4.深化財政自身改革,為應對經濟危機提供體制保障。一是加快財政職能轉變,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落實好取消和停征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工作。充分發揮財政部門優勢,努力為經濟發展爭取政策,落實政策。二是進一步規范政府財權與事權范圍,妥善處理政府與市場、生產性支出與非生產性支出、基礎性公益性投資與競爭性贏利性投資的關系,財政重點要集中財力辦大事,依靠政府行政力量,把部門分散的資金有效整合起來,提高財政資金的投資效益。三是財政資金分配要公開透明,投入方式要不斷創新。全面實行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以增強政府預算的完整性和透明度。進一步加大預算公開的力度,促進依法理財、科學理財、民主理財。在專項資金的分配和投入方式上,引進競爭資金管理模式以及靈活多樣的方式,以適應不同性質、不同行業對政府扶持的多樣化需求。四是建立財政支出效益考核評價機制。運用現代市場經濟的理念進行財政預算管理,通過內控、績效評價,提高財政資金的運行效率、資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務水平,提高政府與市場協調能力。

5.不斷加強理論、業務知識的學習,提高財政干部隊伍素質,為實現科學發展提供組織保障。著力加強黨性修養,堅持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著力加強理論武裝,對科學發展觀做到真信、真學、真用。著力加強作風建設,大興調查研究、求真務實、改革創新之風。著力營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圍,激發廣大干部愛崗敬業、勤奮奉獻。著力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健全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的體制、機制。著力提高理財水平,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保中央各項政策落實”做出應有貢獻,在科學發展軌道上再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