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教育提升經驗交流

時間:2022-02-15 04:06:00

導語:發改委教育提升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改委教育提升經驗交流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要求,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不僅是十一五”期間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需要,而且是實現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h委、縣政府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將犁川鎮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當前,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第三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正在農村如火如荼地開展,必將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注入巨大的精神力量,為加強農村基層陣地建設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因此,以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扎實推進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推進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義

推進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首先??梢栽谌h東南部山區起到典型示范作用。村位于縣東南部,距晉城市區20公里,一個典型的山區貧困鄉村。全村現有139戶,600多口人,1個黨支部,18名黨員。該村海拔876.8米,地勢北高南低,村莊依山而建,地貌多以山地、丘陵為主。村域面積2709.7畝,其中耕地面積951畝,林地面積32.1畝,天然牧坡187.1畝,村集體經濟收入比較薄弱,一個典型的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山區鄉村。近幾年來,廣大農民群眾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積極從事栽桑養蠶、養殖獺兔等產業。同時,還依托較好的區位優勢,積極從事交通運輸業。截止2005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500元。因此,選擇村作為全縣東南部山區鄉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試驗示范點,大膽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可以在全縣起到指導、借鑒和推廣作用。

推進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其次。可以進一步弘揚崔曉滿同志的先進事跡。村是原吉林省四平市市委常委、軍分區政委、全國第一批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時代楷模崔曉滿同志的故里。退休之后放棄大都市舒適安逸的生活,回到家鄉,主動捐款10余萬元,組織帶領群眾建校興學、修路興村、致富興民、固本興政,被解放軍總政治部授予“全軍優秀退休干部”被吉林省委、省軍區授予“一心為民模范共產黨員”被晉城市、縣評為“捐資助學先進個人”勞動模范”和“優秀共產黨員”因此,通過大力弘揚崔曉滿同志的先進思想、優良品質和崇高品格,可以進一步激勵全縣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續發揚黨的艱苦奮斗優良傳統,勵精圖治,艱苦創業,深化農村改革上有所突破,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上有所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事業中再創輝煌。

二、推進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提高和改善農民生活水平。擬通過實施教育培訓和農民健康兩大工程,第四。包括新建學校餐廳、農民文化活動中心,醫療所、幼兒園改造和健全農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共6個項目。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為主,制定和落實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的具體措施,引導農民破除封建迷信,崇尚科學,移風易俗,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改善農村的醫療衛生條件和加強社會保險的投入,提高村民健康水平。

三、推進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途徑

加強領導、明確責任。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涉及面廣,首先。政策性強,工作量大,一項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作為全縣山區鄉村的試驗示范點,建設成敗,直接關系到全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意義十分重大。因此,要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成立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協調小組,加強協調,明確各部門職責,落實責任,齊抓共管,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健全組織,其次??茖W管理。打鐵還得自身硬。要推進村的新農村建設,必須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要從加強班子先進性著手,把村黨支部建設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使之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組織者和推動者。首先,健全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機構,堅持實行村務公開制度,做到清正廉潔,民主管理,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成立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負責建設村級文化活動陣地,豐富農村精神生活,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第三,要以創建文明村鎮為先導,開展群眾性的文體活動,創造一個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

政策支持、集聚資源。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第三。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h、鄉兩級政府要在村的新農村建設上給予政策傾斜。比如在資金方面,縣、鄉財政除每年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對村的新農村建設給予支持外,還要通過采取爭取上級支持、社會籌資等多種途徑和辦法,拓寬投資渠道。人才方面,縣委要選派優秀干部到村任職,對新農村建設工作提供人才支持。技術方面,組織科技人員服務到戶,選送專業技術人才進行指導,確保新農村試點建設的順利進行。

發展協會,第四。壯大規模。要積極扶持發展產業協會等新經濟組織,從各個方面為農戶的生產、銷售提供服務,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比如成立種植協會、養殖協會、兔業協會,最大限度地把農民組織起來,提升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同時,要以市場為依托,引進先進的管理方式,把全村的種植業、養殖業規模做大做強,走出一條產業化經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