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統緊急行動迎難而上積極應對支援災區
時間:2022-05-14 01:30:00
導語:教育系統緊急行動迎難而上積極應對支援災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四川省汶川縣地震災害發生后,全國教育系統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和教育部要求,緊急行動,迎難而上,積極應對地震災害。各地教育系統大力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優良傳統,采取多項措施,幫助災區群眾和師生度過難關。
一是積極做好災區生源地學生救助幫扶工作。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天津大學、東北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河海大學、東南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浙江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全面摸排在災區學習、出差、探親的師生情況和災區生源地學生家庭受災情況,積極做好家庭受災學生的幫困工作。北京郵電大學向家庭受災的川籍學生按照每人500元標準發放臨時生活補貼。北京化工大學對家庭受災學生每人發放200元補助。天津大學緊急籌集專項資金3萬元設立“生活保障金”,用于援助受災地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為他們購買面值1.3萬元的電話卡,幫助他們同家人盡早取得聯系。東北林業大學決定對家在四川省汶川縣的學生每人補助2000元,對其他受災地區學生每人補助200元。江南大學首批劃撥6萬元,用于補貼受災學生的日常飲食,并增撥4萬元勤工助學專項經費,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東北師范大學啟動愛心基金臨時借款、愛心驛站、營養支持等資助項目,為受災家庭學生發放由師生及社會各屆人士捐贈的衣物、生活用品,為其優先安排勤工助學工作崗位,保證他們獲得相對長期固定的資助。吉林大學及時了解學生家庭受災程度及生活狀況,對因災導致生活困難的學生進行經濟救助及其他幫助。
二是做好災區生源地學生思想安撫工作。上海、天津、浙江、湖北等省(市)教育廳積極部署受災地區生源學生家庭受災情況了解和慰問工作,做好學生救助和思想安撫。上海市教委要求各高校全力做好四川重慶等地生源學生情緒安撫和幫困助學工作,密切關注網上學生思想動態,及時刪除不良言論,防止謠言蠱惑人心,確保學生思想穩定。天津市教衛工委、市教委重點了解掌握來自四川等受災地區學生的基本情況和思想反映,通過談心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做好他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幫助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北京科技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湖南大學、淮海工學院等高校召開受災學生代表座談會,動員干部職工和輔導員深入學生宿舍,做好受災地區學生思想安撫工作,幫助學生安心學習。中國礦業大學以校黨委、校行政名義,向家鄉在地震災區的師生發出慰問信。吉林大學有270多名學生來自汶川及周邊地區,地震發生后,各學院立即了解在讀災區學生情況,開展心理疏導、情感關懷及經濟救助,確保家庭受災學生學習、生活及各項活動正常進行。各學院輔導員深入學生寢室表示慰問,穩定學生情緒,防止出現恐慌及盲目返家現象。華東師范大學因災造成家庭財產重大損失或親屬傷亡學生89人,學校積極組織輔導員主動做好家庭受災學生思想安撫工作。同時組織院系分管學生工作副書記和學生輔導員深入學生中去,通過開班會、走訪宿舍、打電話、發短信等多種形式,向學生說明上海近期不會發生破壞性地震等情況,迅速穩定學生思想,安撫學生情緒。
三是加強正面宣傳引導和防震知識教育。浙江、天津等地教育部門和北京交通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中南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高校通過短信平臺、校園郵件系統、校園BBS、論壇等方式,向廣大師生通報地震情況,介紹地震避險常識,及時做好宣傳、教育和引導工作,防止謠傳、誤傳引發學生恐慌情緒,同時及時刪除并加強不實信息的監控,切實維護學校思想穩定。北京化工大學、天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通過展板、網絡、廣播、召開宣傳會等方式,及時向師生宣傳黨和政府的抗震救災工作部署、救災工作進程,學習地震科普知識和應急應對知識。中國礦業大學、河海大學等高校積極聯系在外地參加實習、參與招聘學生,提醒他們注意自我保護。
四是通過多種形式支援災區抗震救災工作。5月13日一早,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第二醫院已派出醫療急救隊,攜帶急救藥品,趕赴四川汶川災區支援抗震救災工作。蘭州大學附屬醫院組織了18名業務骨干,隨時聽候衛生部調遣。學校二院成立的“5.12地震醫療救援隊”和“5.12地震醫療救援隊成縣分隊”已開赴災區實施緊急醫療增援,并已準備好總價值40萬元的藥品、醫療器械、生活保障品等救災物資。學校一院組成的第二支救災醫療隊,準備開赴甘肅省受災較重的隴南地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擁有12家附屬醫院)向上海市政府和市衛生局遞交了請戰書,請求組建救援醫療隊,赴抗震救災前線,為搶救傷員、協力開展抗震救災工作貢獻力量。目前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和第九人民醫院已緊急組建救援醫療隊,隨時待命前往災區開展抗災救災活動。吉林大學召開緊急協調會議,積極籌備藥品,組建3支醫療隊共計64名醫生待命開赴災區。北京中醫藥大學迅速組建醫療服務隊原地待命,隨時準備趕赴災區投入醫療救護工作。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組成由4名醫生和4名護士參加的醫療小組,正趕赴震區參與救援。江蘇省南京醫科大學等院校表示,隨時可以根據上級主管部門要求,派出醫療小分隊奔赴災區。同濟大學積極組織相關專家開展對抗震建筑、震后建設以及防疫等問題進行研究,為當地政府抗震救災提供決策依據。湖南大學決定成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赴受災地區幫助災區人民開展重建工作。
五是組織師生開展向災區人民捐款捐物活動。北京大學號召師生員工發揚公益精神,向災民伸出熱情援助之手,與災區同胞共度難關,目前僅學生已募集捐款7萬多元。中國政法大學向全校師生發出向汶川地震災區緊急募捐的號召,目前師生捐獻的10萬元款項已通過中國紅十字會轉往災區。天津大學第一筆2萬元捐款已送至天津市紅十字會。忻州師范學院師生員工已捐款46萬余元,首批捐款30萬元已轉交災區。吉林大學、南京大學、蘇州大學、江蘇大學積極組織師生員工為災區募捐,用愛心溫暖災區人民的心,幫助他們戰勝困難,增強信心。蘇州科技學院退休教師盛承懋教授夫婦專程趕到學校,通過校工會向地震災區捐出5000元。常州工程技術學院已將師生捐贈的第一筆款項匯到中國紅十字會“汶川地震救援”緊急救災專用賬號。重慶大學動員全校師生發揚團結互助精神,組織師生積極為災區人民捐款。上海交通大學學生聯合會向全校學生發出了《用我們的愛心撫平大地的顫抖》的倡議書,倡導學生參與募捐,主動關心周圍來自災區的同學,倡導節約能源支援災區重建。東南大學、湖南大學積極組織師生近期開展為災區人民獻血活動。華南理工大學、江南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等高校還向四川省受災高校發出慰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