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在市人才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07-13 03:38:00
導語:領導在市人才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從加快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人才作為第一資源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做好新形勢下人才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去年底,中央專門召開人才工作會議,科學分析了人才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深刻闡釋了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明確提出了新世紀新階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務??倳涥P于人才工作要堅持“四個尊重”、抓住“三個環節”、樹立“三個觀念”的重要論述,為我們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7月份,省委、省政府召開了人才工作會議,圍繞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就如何加強新時期的人才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對中央和省人才工作會議精神,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提高認識,切實把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統一到中央和全省關于人才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
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對人才工作始終是重視的。特別是近年來,各級各有關部門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作為推進科教興市和加快發展的重要環節來抓,不斷加大人才開發的力度,拓寬人才引進的渠道,深化用人制度的改革,使全市人才工作有了較快發展。各行各業知識分子、專業技術人員、經營管理者等各類人才,為我市經濟發展貢獻了聰明才智。從1989年到今年,我市先后四次在工業、農業、科教和文化等領域評選專業技術拔尖人才,表彰他們在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僅科技人才一項,近三年來,在實施技術開發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社會公益項目和重大工程中,就取得科技成果150項,其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有8項,國內領先和國內先進水平成果108項。在發揮本地人才作用的同時,我市還通過人才市場等渠道,三年來引進各類中、高級人才3390多人,這些專業技術人才90%以上都奔赴經濟建設第一線,為促進全市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梢哉f,我市一大批特色產業的興起和發展,一大批重點項目的談成、引進和建設,一大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增加農民收入的科技項目的攻關、推廣和應用,以及在省內、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產品的生產、包裝和成功推介,都離不開各類人才作用的充分發揮。
在充分肯定人才工作成績和人才重要作用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與全市經濟發展的要求相比,與先進地區相比,我市人才工作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人才資源總量偏低。全市現有各類人才21萬多,人才總量占全市人口總數的3.47%,人才密度僅為5.48,低于全省人才密度平均值近1.5個百分點,低于唐山、廊坊2個百分點。二是人才資源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偏低。在全市黨政干部隊伍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包括后取學歷)的7659人,不到黨政人才隊伍的四分之一,而且專業結構不合理,熟悉市場經濟和現代管理的人才嚴重不足;在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中,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匱乏,特別是工業戰線上缺乏熟悉現代企業發展規律、具有較強市場開拓能力、能夠把企業和產業做大做強的優秀企業家;在專業人才隊伍中,初中級人才多、高級人才少,從事產業技術創新研發的帶頭人和領軍人物少,懂得技術、熟悉工藝、有一技之長的高技能人才少。這些已成為制約大開放和大發展的“瓶頸”。三是人才隊伍布局不合理,既存在著人才缺乏的問題,又存在人才浪費的現象。一方面,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缺乏高層次人才和專業人才;一方面,現有的人才資源又不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特別是專業技術人員大多集中在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僅占到15%,人才對經濟領域的直接作用需要進一步發揮。
人才工作存在的問題有歷史形成的客觀原因,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們在思想、工作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不適應。一是在思想上,對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資本是最重要流動資本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時不能把培養人才、用好人才與加快發展緊密聯系,“第一資源”意識相對淡薄。二是在工作上,還沒有形成合理配置人才資源、有效激發和調動各類人才積極性的機制和措施。城鄉之間、所有制企業之間、行政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人才流動存在“梗阻”現象,非公有制企業人才、鄉土人才還沒能有效納入視野,人才教育和培訓還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三是在用人環境上,不少地方和部門仍然存在用人論資排輩、求全責備的現象,容納各類人員施展才能的舞臺還不寬。特別是在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以及加快發展亟需的專業人才方面,缺乏突破性、系統性的政策措施,沒有形成吸引人才的“凹地”。
總結分析我市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我們會深刻認識到,人才興,經濟活,事業興。沒有一大批各類人才重要作用的有效發揮,滄州經濟就不可能實現大發展快發展。從目前看,可以說滄州經濟發展處在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之一,爭上項目、擴大投資在全市已形成良好的氛圍,經濟實力也進一步增強。同樣,面對滄州大發展快發展的現實要求,人才缺乏、人才資源開發不夠,越來越成為影響我市加快發展的瓶頸和障礙。因此,各級各部門必須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性、戰略性和決定性地位來認識,放在事關能否抓住本世紀頭二十年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戰略高度來認識,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以人為本的觀念,真正把人才的重要作用體現在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各個領域,體現在滄州大發展快發展的各項工作中。
二、立足于實現滄州大發展、快發展的任務目標,緊緊圍繞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點工作、重要領域培養、引進和使用人才
人才工作關系當前、涉及長遠、事關全局,是一項長期而又緊迫的戰略任務。我們既要著眼全局和長遠,把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整體布局、統籌謀劃;又要立足當前,突出重點,從本地本部門實際出發,真正把人才工作做深做實。我市人才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圍繞滄州大發展快發展的大局,圍繞主導特色產業、重點發展領域、重點項目建設唯才是舉,堅持培養、引進、使用人才并重,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五支隊伍”一起抓,通過創新機制、優化環境,下大力突破人才“瓶頸”,真正建設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的創業型人才群體、管理型人才隊伍和實用型人才大軍,為實現五到十年再造一個新滄州的目標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為此,重點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緊緊圍繞全市重點經濟工作,圍繞重點行業、重點產業、重點發展領域,把人才工作的著力點放到為經濟建設一線培養、引進和使用人才上。滄州的大發展,關鍵取決于項目建設、擴大開放、民營經濟等重點經濟工作能否取得大的突破;而重點工作能否突破的關鍵在于有沒有一支適應發展要求的人才隊伍。我市人才不足的現狀,恰恰在這些重點工作上表現最突出。因此,圍繞重點工作培養、引導、用好人才是我們抓好人才工作的基本著眼點,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非常緊迫的重要任務。在重點項目建設上,要把今年我市投資千萬元以上的大項目建設作為人才工作的服務重點。一方面,積極發揮本地專業人才的作用,通過政策激勵,使一大批綜合經濟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主動走向跑項目、建項目的第一線;另一方面,通過團隊引進、核心人才帶動引進、項目開發引進等多種形式,引進我市重點項目建設最需要的緊缺人才。在發展民營經濟上,重點是要靠產業聚集來實現人才聚集,靠人才的聚集促進產業上檔次、上水平。比如,近年來泊頭市圍繞打造“中國汽車模具之鄉”,聚集了2000多名鑄造、機加工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其中具有中高級以上專業職稱的300多人,具有五年以上模具設計經驗的研發人員70多人,為培育壯大特色產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肅寧為打造“裘皮之都”,加快推進皮毛產業“二次創業”,積極采取措施招攬人才,建立了皮毛科技工業園、皮毛產業發展研究所,吸引了一大批皮毛產業方面的人才到肅寧進行研發創業。這些都說明,必須建立人才需求與特色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只有產業發展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有了人才,產業才能不斷發展壯大。目前我市民營經濟正面臨著新一輪的發展熱潮,在民營經濟新的發展階段,我們一定要把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擺在突出位置,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靠吸引和聚集大批的企業管理人才、產品開發人才、市場銷售人才,不斷把電線電纜、彎頭管件、裘皮制革、五金鑄造、信息設備制造、環保設備制造、海洋經濟等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做優,真正創出一批在全國乃至世界叫得響的知名產業、知名企業、知名品牌。在國企改革與發展上,要堅持把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建設作為大事來抓,特別是要圍繞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大力實施“企業家培養工程”,努力培養一批視野開闊、富于創新、勇于開拓的優秀企業家;要通過依托高等院校培養工商管理碩士,選派經營管理人員到省內外知名企業、民營企業、重大工程建設部門掛職鍛煉等舉措,造就一支精于現代企業運營、擅長資本運作、熟悉國際慣例和WTO規則的高素質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需要指出,在企業改革過程中,我們既要搞好資產重組,又要抓好企業各類人才的重組,既不能讓國有資產流失,也不能因為企業重組和破產使大批的企業人才流失。在對外開放上,要圍繞構筑對外開放的新格局,進一步解決對外開放人才匱乏問題,著力引進和培養一批熟悉外經外貿知識、掌握國際規則和談判技巧、具備外語翻譯和對話能力的專業人才。要對現有從事外經貿工作的干部和人才利用多種方式進行培訓,盡快做好向東南沿海地區選派后備干部掛職鍛煉、輸送干部到高等院校和專門對外開放機構進行培訓的工作。同時,還要注重從我市外資、外貿合作經濟組織和民間渠道發現人才,為他們充分施展招商引資的才能創造條件。
第二,緊緊圍繞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培養和使用實用型人才,為經濟發展提供技術工人和產業建設大軍。一是培訓當地人才。要充分利用聘請專家授課、輸送農村青年到農業院校進修等多種途徑,大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努力培養一批業有專長、術有專攻的鄉土人才,培養一批在開拓農產品市場上有關系、有門路的中介服務人才,培養一批農業科技致富的帶頭人。尤其要圍繞發展棗業、草業、林果業、畜牧業,抓緊培養和用好一批“土專家”,幫助和帶動周圍更多的群眾科學種植、科學養殖、增收致富。二是科研院所下鄉。目前,在我市253個涉農服務機構中,有近1600名農業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開發和利用好這些人才,對于促進農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級組織、人事以及農業部門要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充分調動農業技術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他們到農村去創辦或領辦農業示范園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鼓勵他們走到農民群眾中推廣農業科技、傳授農業技術,在調整農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上有所作為。三是組織勞務輸出。開展勞務輸出,既是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又是提高農民素質、為產業發展培養技術工人的重要舉措。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把勞務輸出作為一項戰略性工程來抓,作為富民強縣強市的產業來謀劃,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配置、專業化培訓、企業化運作、規范化管理、一體化服務的路子,多層面、全方位地開展農村勞務輸出,通過輸出勞務培養大批的高技能人才。同時還要研究制定政策,鼓勵和吸引那些學有所成、事業有成的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就業、創業,以自己的技能服務于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三,緊緊圍繞培育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搞好人才規劃、引進和培養。海洋經濟、臨港產業是我市中長期發展的新增長點。必須把對這些領域的人才的使用培養放到重要位置。一方面,要從全國、全省范圍內,確定選擇各類適用人才,特別是在制定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建設海洋產業體系、發展臨港產業包括倉儲物流、加工貿易、海洋生物醫藥等方面能發揮重要作用的人才,通過建立中長期合作關系、健全利益共享機制真正為我所用。一方面,要著眼長遠發展,根據我市海洋經濟、臨港產業發展的近期、中期、長期目標,研究制定培養、引進海洋經濟和臨港產業人才的規劃,統籌安排,分步實施,力爭經過幾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一支在海洋經濟研究開發、臨港產業的發展壯大上有所作為、有所建樹的人才隊伍。
需要強調的是,做好人才工作,要注意把握好“兩個關系”、解決好“三個問題”。
“兩個關系”,一是盤活本地人才資源與引進外地人才的關系。各級黨委政府和組織人事部門要有識人之心、容人之量、用才之膽,善于發現、使用人才,對人才要用當其時、用其所長、用在合適崗位,盡最大努力防止人才外流。同時,對一些急需的人才,利用多種渠道加大引進力度,通過引進一個人才,帶動、培養一批人才。二是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與實用人才的關系。既要重視高層次人才隊伍的建設,努力培養、引進一批在做大做強化工支柱產業及線纜、彎頭管件等特色產業上,在發展海洋經濟和臨港產業上,能夠發揮帶動作用的拔尖人才;又要重視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突出抓好企業技工隊伍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夯實人才工作的基礎。要圍繞縣域經濟和特色產業發展,十分重視做好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充分利用現有職業教育培訓資源,選擇一兩所辦學條件好、質量高的中等職業學校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暢通定向培養和就業渠道,把高技能人才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我市經濟建設的各個領域。
解決“三個問題”,一是解決眼界不寬的問題。在人才使用上,既要看一個人的學歷、職稱、資歷,更要重能力、重創造、重實績,以業績論人才,誰能出成果、出效益、做貢獻,誰就是人才。要突破身份、學歷、資歷、職稱、年齡“五條界線”選拔人才,對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以及各類勞動者一視同仁,對不同學歷層次的人員一視同仁,對資歷深淺一視同仁,對職稱高低一視同仁,對年齡大小一視同仁。二是解決手段不活的問題。研究完善人才、智力、項目相結合的柔性引才機制,變“剛性”引進為“柔性”配置,拓寬人才資源的開發空間。京津是人才寶庫,特別是北京,聚集了京津冀經濟圈70%以上的各類人才。要充分利用臨近京津的優勢,加強與相關科研院所的聯系、交流、合作,積極吸引外來智力和人才,參與我市的項目建設、技術攻關和企業重組,努力把滄州建成京津等地科研院所科研成果的轉化基地、科技人才的創業基地、研究生的實習基地。比如,我市與部分化工院校進行產業對接、建立了北大研究生實習基地,都是吸引人才、引進智力的有效方式,對這些做法要大力推廣。三是解決環境不優的問題。一方面,要為各類人才提供創業的舞臺和發展的空間,堅持用事業吸引人才,更多地注重用項目引才、課題引才、研發基地引才,逐步形成項目與人才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人才引進機制,形成以產業聚才、靠人才興業的良性循環。一方面,要創新人才激勵機制,把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切實落實到收入分配中,落實到勞動報酬上。
三、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加強對人才工作領導的各項工作做深做實
做好新時期的人才工作,是全黨、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把人才工作擺在戰略位置、作為事關全局的大事來抓,進一步加強領導,強化責任,按照“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的要求,真正把黨管人才的原則真正體現到人才工作的各個方面,落實到人才隊伍建設的各個環節。
第一,各級黨委、政府要以抓第一要務的力度抓第一資源。要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把人才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布局,做到人才工作的目標任務圍繞發展來確立,人才工作的措施根據發展來制定,人才工作的成效用發展成果來檢驗。當前要按照中央和省人才工作會議要求,抓緊研究制訂全市人才工作規劃。既要研究制定人才、吸引、使用總體規劃,又要制定各類人才開發專項計劃;既要提出中長期的目標,又要明確階段性的任務和要求。黨委、政府的主要負責同志要切實擔負起抓第一資源的主要責任,班子成員要積極主動地做好分管戰線、分管領域的人才工作。要經常分析人才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把握人才工作的新特點,把加強領導體現到及時研究解決人才工作中帶有傾向性和全局性的重大問題上,體現到及時研究解決如何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最大限度地盤活人才資源上,體現到及時研究和破除影響人才隊伍建設、影響人才充分發揮作用的思想、機制、體制和環境障礙上,為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供堅強的領導保證和政治保證。
第二,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協調領導機構。圍繞構建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抓緊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機構。市委已成立全市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各縣(市、區)和各單位也要建立健全相應的工作機構,加強對人才工作的協調指導。各級組織部門要認真履行自身職責,進一步創新工作,切實加強對人才工作的政策研究、宏觀指導和組織協調。人事、勞動等職能部門要各司其職,為人才工作提供及時到位的服務。各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社會中介組織要加強協調配合,齊心協力做好人才工作。
第三,強化考核,狠抓落實。要把人才工作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工作目標責任制,把人才工作情況作為評價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各級各部門要按照市委提出的目標任務,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抓緊細化分解,落實到責任領導和責任人。市人才工作協調小組成員單位要加強調查研究和督促檢查,及時了解各級各部門的貫徹落實情況,并跟上有效的指導工作,促進人才工作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
精品范文
10領導任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