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思路找對策抓落實在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會上發言
時間:2022-08-14 04:52:00
導語:理思路找對策抓落實在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會上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位領導、同志們:
省委、省政府召開這次全省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進一步推進我省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對進一步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視,對我們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和鞭策。
今年是我省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一年,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描繪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在省政府今年確定的民生指標中新增城鎮就業43萬人,城鎮就業率94%;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45萬人;4050人員再就業3萬人;城鎮職業培訓40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60萬人;跨省勞務輸出560萬人;小額貸款新增發放10億元;勞動合同簽訂率92%;養老、醫療、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463萬人、355萬人、230萬人,城鎮居民參加合作醫療200萬人。這既是一項德政工程,也是一項民心工程,任務相當艱巨,使命非常神圣。我們將按照孟書記、吳省長、熊副省長等領導關于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理思路、找對策、抓落實、出成效,努力完成今年的各項任務,具體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抓任務分解,不斷強化工作目標責任制
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目標已經明確,關鍵是抓好落實,做到任務早分解、實施方案早制定、操作措施早到位,層層落實目標責任制,完善目標考核制度和責任考核體系,做到有目標、有措施、有督查、有分析、有結果。完善領導聯系掛點制度、部門情況溝通制度、工作進度通報制度、定期督促檢查制度、社會保險基金損失責任追究制度,力求在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上取得新進展,在解決新增勞動力就業上實現新突破,在建立促進就業長效機制上有新建樹,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尤其是養老、醫療保險制度上有新舉措,在推進高技能人才建設上有新辦法,在發展和諧勞動關系、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上有新成效。
二、抓工作推動,完善勞動保障事業發展的長效機制
一是提高就業和創業公共服務水平,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就業總量矛盾與結構性矛盾相互交織是我省就業面臨的主要矛盾,就業穩定性不好、質量不高、崗位創造與崗位消失加快是我省就業要著力解決的主要問題。為此,我們重點做好以下六件事。第一,堅持省內增崗與勞務輸出并重、省內培訓與省外就業并舉、跨省輸出與引導農村勞動力向工業園區轉移相互兼顧的思路,加快培育勞務輸出品牌和省內勞務輸出基地、省外和工業園區勞務輸出基地,改善農民工就業環境,落實農民工免費就業服務政策,加大職業培訓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他們的就業技能和創業能力。第二,深入推進“百姓創家業”活動,進一步擴大小額擔保貸款規模,創新小額擔保的形式和內容,切實加快信用社區建設,繼續確保我省小額貸款在全國的領先位置,使小額貸款成為深受創業者歡迎的金融品牌。建立健全創業項目開發、創業培訓、開業指導、小額貸款、跟蹤服務相結合的創業服務體系。第三,加強街道社區勞動保障服務平臺建設,將勞動保障服務延伸到街道、鄉鎮和社區,到今年底基本形成覆蓋全省街道、社區和勞務輸出任務比較重的鄉鎮的勞動保障服務體系。第四,創新專項就業服務的方法和手段,提升專項服務的水平。完善下崗失業人員、4050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殘疾人等就業困難群體的政府托底機制,加快就業充分社區建設,推行社區就業和社會保險動態實名制管理,準確掌握社區居民就業和社會保障狀況,為他們提供個性服務、貼心服務、人本服務和“一對一”的幫扶,提高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第五,加強對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從今年起,勞動保障部門將在各大專院校逐步建立就業服務平臺,并逐步實現創業和就業信息同城聯網。第六,完善失業人員登記、政府出資購買服務和培訓、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申領等公共就業服務制度。
二是以擴面征繳為重點,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按照“低水平、廣覆蓋、有彈性”的原則,以非公有制企業、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為重點,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實現工業園區企業社會保險全覆蓋,使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增長15%,參保率提高5個百分點,達到62.5%,基金征繳增長20%,使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積極探索適合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險制度,認真總結和推廣被征地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試點經驗。完善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2007年,繼續提高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完善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辦法,實行統籌基金收支預算管理,未完成基金收支預算形成的缺口,由當地政府解決,強化各級政府養老保險責任,形成社會保險擴面征繳的倒逼機制。大力推行企業年金制度,逐步做實個人帳戶。確保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增長16.6%、城鎮居民合作醫療覆蓋200萬人的目標的實現,切實做好城鎮集體企業職工社會保險和困難職工住院保險工作。完善失業保險與就業聯動機制,發揮失業保險促進就業的功能。
三是健全勞動維權工作體系,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積極開展勞動合同三年行動計劃,建立勞動用工登記制度,規范勞動用工行為。完善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加強企業工資分配調控和指導,及時工資增長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價位,落實最低工資標準,規范企業工資支付行為,建立預防和解決拖欠工資問題的長效機制。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提高勞動爭議處理工作水平,促進和發展和諧的勞動關系。
三、抓重點工作,努力破解企業“招工難”
隨著東部產業轉移速度的加快,*產業對接呈現出規模擴大、速度加快、質量提高的新局面。但在工業園區發展中,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瓶頸。因此,我們要積極策應“萬商西進”的要求,認真學習蘇州、無錫等地的經驗,積極推廣新余、上高等地的做法,從今年起,積極實施技能人才培養“5+1”計劃,以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為重點,采取“訂單培訓”、“校企合作”等方法,建立企業、勞動者、培訓機構“三位一體”的培訓模式,大力實施人力資源能力建設戰略,大力推動工業園區技術崗位對接工程、高技能人才培養樣板工程、崗位成長示范工程、小企業孵化工程等“四大工程”建設,創新技能人才評價方式,完善技能人才表彰獎勵制度、“名師帶徒”制度。整合社會培訓資源,以省市合作、省縣合作的方式啟動宜春、南昌、上高、龍南四個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鼓勵以公有民辦、民辦公助、股份制辦學等多種形式發展職業技能培訓,為*在中部崛起培養數以百萬計素質優良的技術技能型、復合技能型和知識技能型人才隊伍。
四、抓難點、焦點,積極穩妥地解決好困難企業和困難職工的社會保障問題
盡可能兼顧平衡各個群體待遇差距,著力解決退休時間早、待遇偏低、高級職稱退休人員等特殊群體的生活困難問題,著力提高精簡退職老弱殘職工補助標準,對國有農場、林場、水利困難企事業單位中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低的退休職工給予適當生活補助,幫助城鎮大集體困難企業和國有農墾、農場、林場、水利困難企事業單位退休職工參加住院醫療保險,解決企業離休人員醫藥費單獨統籌歷年超支問題。認真落實國有困難企業和已關閉破產、改制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險政策,努力做好未參加養老保險的城鎮集體企業職工老年補貼和未到退休年齡職工的參保工作,積極推動下崗失業人員社會保險關系的接續,落實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啟動城鎮居民合作醫療,認真落實稅費減免、社保補貼、崗位補貼、培訓補貼和小額擔保貸款等扶持政策。
五、抓能力建設,為全面完成今年的任務提供保障
切實加強自身能力建設,著力提高勞動保障干部理解力、執行力和操作力,具體明確五個關系、發揮五個作用:一是明確勞動保障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樹立就業和社會保障既是*經濟發展的“因”,也是*經濟發展的“果”的因果觀念,破除就業和社會保障是經濟發展副產品的觀念,發揮就業和社會保障在擴大消費、促進增長的作用。二是明確勞動保障與產業、財政、金融政策的關系,樹立勞動保障與產業政策、財政政策、金融政策聯動的觀念,破除就勞動保障論勞動保障的狹隘觀念,發揮政策聯動對加快*崛起的推動作用。三是明確就業與社會保障的關系,樹立就業促保障、保障促就業的觀念,破除在社會保險上算死賬、算靜態賬的觀念,用發展的眼光看事物,發揮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全局、服務企業、服務創業的作用。四是明確高技能人才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樹立人力資源能力建設戰略,破除職業技能培訓各自為政的觀念,整合全社會的培訓資源,發揮人力資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五是明確勞動保障與統籌城鄉發展的關系,樹立統籌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的觀念,破除光考慮城鎮就業和社會保障的觀念,發揮統籌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的作用。在具體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統一和規范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勞動力市場和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平臺業務流程和服務標準,完善服務功能,拓寬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水平。嚴格依法行政,推進勞動保障信息化建設,提高勞動保障現代化水平。
各位領導、同志們,全省民生工程已經啟動,省委、省政府對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人民群眾對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全省勞動保障系統將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解放思想、扎實工作、抓住重點、關注熱點、把握焦點、破解難點,為完成“民生工程”提出的就業和社會保障任務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