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會議發言

時間:2022-08-22 11:44:00

導語:循環經濟會議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循環經濟會議發言

根據大會安排,我就加快發展工業循環經濟問題作個發言。主要講三個方面:

一、工業循環經濟是循環經濟的主體和核心

循環經濟是關系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嶄新理念,目前已成為國際產業發展的新趨勢。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客觀上要求我省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國內外的經驗表明,發展循環經濟,首先要發展工業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首先要建設資源節約型工業。

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化構成了全省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主線。1978至**年間,地區生產總值中有48%的增長份額來自于工業。**年,全省實現工業增加值5381億元,同比增長17%,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更是高達58.7%。工業發展還帶動了服務業、農業和建筑業的全面發展,有力地推進了城市化進程。工業在創造巨額社會財富的同時,也成為了能源、原材料的主要消耗者和生態環境的重要污染源。工業生產消耗了全省約1/4的水資源、3/4的能源和電力;工業廢水、二氧化硫和煙塵排放量分別占到全省排放總量的59%、97%和95%。工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主體作用,決定了工業循環經濟在循環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當前,我省正處于工業化加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產出為特征的傳統工業發展模式,日益受到資源約束和環境承載力的制約。發展循環經濟成為今后一個時期我省工業緩解要素制約的重要途徑。目前,我省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和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只有35%和50%,分別比國際先進水平約低10-20個百分點;主要資源利用效率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廢舊家電與電子產品、廢舊輪胎等再生資源處置利用剛剛起步,具有發展工業循環經濟的巨大空間和潛力。只要我們轉變觀念,順勢而為,就一定能夠通過加快發展工業循環經濟,解除工業化過程中的“煩惱”,實現**工業新的突破。

二、工業循環經濟發展取得的初步成效

近幾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經貿系統緊緊圍繞“八八戰略”和“平安**”建設,努力把工業循環經濟當作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的重點加以推進。在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開展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推動清潔生產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以政策法規建設為抓手,著力構建工業循環經濟保障體系。在推動各地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省實施<節約能源法>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等法律法規的同時,結合**工業發展實際,先后制定出臺了《**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行清潔生產的實施意見》、《**省重點用能單位管理辦法》、《**省能源利用監測管理辦法》、《**省散裝水泥管理辦法》、《**省新型墻體材料開發利用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府規章,初步形成了節約工作的政策規章體系框架。與此同時,還編制了《**省“十五”節能和新能源規劃》、《**省“十五”資源綜合利用發展規劃》等五個工業循環經濟專項規劃,為工業循環經濟的順利發展提供了政策依據,充分發揮了政策法規的強制作用和推動作用。

(二)以產業結構調整為核心,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圍繞工業產業結構調整這一主線,積極推進高技術、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產業的發展。

一是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在《**省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規劃綱要》的指導下,制定了《**省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及產品導向目錄(**-2007年)》,把發展循環經濟納入先進制造業的產品目錄;起草了《**省限制和淘汰制造業落后生產能力目錄》,加快淘汰高耗能、高耗水等技術、工藝、設備和產品。到**年底,全省共淘汰機立窯水泥生產能力1000萬噸,新型干法回轉窯生產能力已占到水泥總生產能力的65%以上,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二是著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笆濉币詠?,圍繞改善質量、提高品質、降低消耗、節約資源,進一步加大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力度,高起點、高水平地組織實施了紡織、輕工、機械、化工、醫藥、建材和食品等7個行業的17個重大工業結構調整改造專項,促進產業結構向技術水平高、資源消耗少、經濟效益好且對環境影響小的方向轉變。萬元GDP能耗由2001年的0.90噸下降到**年的0.76噸標煤,年均下降4.3%;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169.1立方米下降到106立方米,年均下降12%;工業固廢利用率由2000年的79.3%提高到**年的87.1%。

(三)以節約資源和綜合利用為重點,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資源節約工作涉及眾多領域。近年來重點抓了三個環節:

一是狠抓節電、節水工作。依法全面開展了能源利用監測(審計),促進企業合理用能;制定了重點行業用水定額,推進節能、節水工作持續、有效地開展。到**年底,全省共對電力、建材、輕工、石化等行業的582家重點用能單位進行了能源監測,占全省重點用能企業總數的48%。通過整改形成年節煤能力36萬噸,能耗平均下降4%,直接經濟效益達4億元。全省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從“八五”末的不足30%,穩步提高到目前的35%左右,處于全國先進水平,基本實現了新增能源消耗中一半靠節約的戰略目標。

二是狠抓廢棄資源綜合利用。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開展對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的共生、伴生礦,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水(廢液)、廢氣、余熱、余壓,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舊物資的綜合利用。積極組織廢棄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的認定工作,加強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的建設。到**年底,全省共認定了2663家資源綜合利用生產企業和回收企業,其中生產性企業達324家,年利用廢棄資源3100萬噸,綜合利用產品銷售額達到165億元。利用含銀廢渣、廢液回收提煉白銀,年生產白銀約500噸左右,占全國產量的四分之一。再生資源回收企業2339家,回收廢舊鋼鐵、廢紙、廢塑料等1817萬噸,銷售額369億元。在全省各地已初步形成了以廢紙、廢塑料、廢有色金屬等再生資源為主業的回收利用園區和產業,廢棄資源利用量、覆蓋面都居全國前茅。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體系建設工作順利起步,廢舊輪胎回收利用技術開發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三是狠抓節材工作。著力推進新型墻體材料和散裝水泥工作上新的臺階。到**年底,全省生產新型墻體材料237億塊標磚,新型墻體材料生產比例達到79%,新型墻體材料應用比例達到92%。據測算,**年因生產和應用新型墻體材料,節約土地3.9萬畝,節能147萬噸標煤;利用工業廢渣405萬噸,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新型墻體材料產量、生產比例、建筑應用比例等指標提前超額完成《**省墻體材料改革與建筑節能“十五”規劃》中確定的目標,此項工作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年,散裝水泥應用超過4500萬噸,散裝率達58%,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全年因應用散裝水泥,節約包裝紙27萬噸(折合優質木材120萬立方米),節約煤炭35萬噸,節約電力3.2億度,節水4400萬噸,減少粉塵排放16萬噸。

(四)以創建綠色企業為方向,積極推進企業清潔生產。根據省政府《關于全面推行清潔生產的實施意見》,制定了《綠色企業(清潔生產先進企業)創建辦法》等相關文件,在全省工業企業尤其是污染性行業中大力開展“綠色企業”創建活動。**年底止,全省共完成了印染、電鍍、醫藥、化工等重點污染行業135家清潔生產企業的試點。通過審核,這些企業將實施無/低費方案2521個,實施中/高費方案492個,清潔生產總投入7.9億元,年可產生經濟效益6.1億元,削減廢水3378萬噸,削減二氧化硫2423噸,削減COD6858噸。

三、下一步加快發展工業循環經濟的打算

我省工業循環經濟發展雖然起步較早,但與先進省市尤其是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深度不夠、廣度不足、法制不全問題。我們將借這次大會的東風,進一步拓寬工作領域,不斷深化現有工作,建立完善法規體系,全力推進工業循環經濟的快速發展。

最近,我委根據省政府領導的指示和全國循環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代擬了《關于加快全省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該《意見》全面闡述了加快發展工業循環經濟的緊迫性、指導思想、推進原則、主要目標、主要任務和主要措施,對今后三年全省工業循環經濟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一)主要目標

通過三年努力,以資源節約型、清潔生產型、生態環保型為重要特征的循環型工業取得明顯成效,能源、水資源、重要原材料和工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率有新的提高,工業經濟結構與增長方式更趨合理,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上新的臺階。以當年價計算,萬元工業總產值綜合能耗由**年的0.51噸標煤下降到2007年的0.41噸標煤(當量值),下降20%;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城鎮)由108立方米下降到95立方米,下降12%,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由約50%提高到60%,重點行業提高到7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由87%提高到90%;萬元工業增加值廢氣排放量下降20%,萬元工業增加值廢水排放量下降30%。主要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二)主要任務

圍繞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集中力量抓好“資源消耗減量化”、“資源利用循環化”、“區域工業生態化與企業生產清潔化”、“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工程”四方面工作。

1、資源消耗減量化方面。在繼續推進水泥散裝化和墻體材料改革的同時,加快各級能源、水資源利用監管機構和監管隊伍建設,依法加強對企業用能、用水、用地、用材狀況的監督、檢查與服務。著力抓好“四節”工作:一是節能,重點是節電工作。繼續貫徹實施省政府《關于加強節約用電工作的意見》,圍繞今后三年我省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5%,累計節約用電100億千瓦時的總體目標,全面開展以節電、削峰為基本目標的節電改造和以電機變頻調速為重點的節電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推廣應用;抓好重點行業和1200多家重點用能單位的節能降耗,依法開展能源利用狀況的監測審計。二是節水工作。對重點用水企業實施定額管理,推動火力發電、石化、造紙、紡織印染、鋼鐵和有色金屬、食品與發酵等六大高耗水、高廢水排放行業實施中水回用和“零排放”技術,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三是節地工作。引導和支持企業采用“騰籠換鳥”的方式,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發展先進制造業。通過加強工業用地管理,推動土地集約化利用,提高企業用地產出效率。四是節材工作。推動綠色制造,促使企業節約原材料,提高原材料的使用效率。抓好一批資源節約型產品,積極發展深加工、精加工產品以及功能替代型和可循環利用產品,推進產品升級換代和品質的提高,提高用材效率。

2、資源利用循環化方面。主要是抓好三項工作:一是繼續貫徹落實好國家優惠政策,鼓勵發展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推進企業“三廢”(廢氣、廢水和廢物)利用水平的提高。二是抓好一批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重點加強對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紙、廢塑料、廢玻璃等大宗資源的回收利用。三是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建設一批區域性的廢舊物資再生產基地,探索建立廢舊家電、廢舊輪胎、廢鉛酸蓄電池等的回收利用體系。

3、區域工業生態化與企業生產清潔化方面。主要工作為:一是對區域塊狀經濟實施生態化改造。整合區域內生產企業的資源流、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和技術流,合理調整區域產業布局,發揮產業集聚和工業生態效應,形成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的產業鏈,建立互惠、互利和互補的共享平臺。二是根據生態省建設目標任務,探索建立清潔生產推行機制,切實抓好重點行業和重點地區清潔生產的示范試點,加快綠色制造園區建設。推廣符合清潔生產要求的新技術和新工藝,推行國家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導向目錄,大力培育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綠色企業。

4、工業循環經濟試點方面。進一步擴大試點領域,著力實施好“4121”示范工程。在全省范圍內選擇4個市、10個縣(市、區)、20個工業園區(塊狀經濟)和100家企業作為省級工業循環經濟首批試點單位,分門別類制定試點工作方案,指導試點市、縣、園區和企業擬訂循環經濟發展綱要和循環經濟路線圖。在試點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樹立典型,以點帶面,促進全省工業循環經濟全面發展,探索具有**特點的工業循環經濟發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