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水電及電氣化建設發言

時間:2022-03-09 02:31:00

導語:農村水電及電氣化建設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水電及電氣化建設發言

同志們:

這次全省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工作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傳達水利部水電農村電氣化工作會議和小水電代燃料試點現場會議精神;安排部署“*”水電農村電氣化縣驗收和“*”水電農村電氣化規劃工作;宣傳貫徹《可再生能源法》。下面我就全省農村水電及電氣化縣建設工作談幾點意見。

一、“*”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建設主要成就

(一)促進了農村水電事業的發展

自20*年國務院批準我省*、*縣、*等13個縣(市)實施“*”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建設以來,我省農村水電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各地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克服困難,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建設任務。新開工建設了一批水電項目,對部分老電站實施了技術改造。其中盧氏縣水峪河電站、新坪電站、高河電站、兩岔河電站、*縣刁崖電站、南召縣碾坪電站、*縣蓮花電站技術改造工程、洛寧縣張村電站技術改造工程、內鄉縣湍河梯級水電站技術改造工程,商城縣鐵佛寺水電站技術改造工程、新縣香山水庫電站技術改造工程、魯山大浪河電站技術改造工程均已經或接近完工;洛寧禹門河水庫電站、*縣金牛嶺水庫電站、*縣長嶺崗電站、商城縣鲇魚山電站技改、魯山昭平臺電站技改、博愛縣青天河三級電站技改、靈寶市窄口水庫電站技改等項目正在緊張施工。20*—20*年,共累計開工項目27項。其中新建17項,裝機2.7萬千瓦;技術改造12項,改善裝機3.6萬千瓦。累計完成投資2.8億元。

(二)提高了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益,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我省農村水電除以防洪、灌溉為主與水庫相配套的水電站外,其余均為無調節徑流發電,由于河道豐枯懸殊較大,每到枯水季節河道局部就會出現斷流。通過對現有電站運行情況的調查,結合生態用水需要,在電氣化規劃建設中充分體現水資源綜合利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電源建設中,注重流域龍頭水庫建設,既保證了枯水期河流生態用水和沿河群眾生活用水的需要,又提高了梯級水電站發電效益和電能質量,伊河*境內開工建設了金牛嶺水庫電站,將對伊河天然來水進行有效調節,解決枯水期河段斷流現象,同時形成的1000余畝水面將改善當地小氣候,并為*旅游事業發展帶來新的亮點。

洛河干流洛寧境內開工建設了禹門河反調節水庫電站,工程建成后,將解決因上游故縣水庫調峰運行影響下游電站發電和群眾用水問題。老灌河盧氏境內規劃建設了中里坪水庫電站,將對下游電站發電和群眾用水起到一定調節作用。

在徑流電站建設中,正確處理發電用水與生態用水的關系,枯水期優先保證生態和群眾生產生活用水,保證河段不斷流。

(三)加快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

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促進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建設電站,不僅解決了當地生產生活用電問題,而且解決了當地群眾通水、通路、通訊等問題。結合電站建設,共修路近100公里,架橋10座,解決了近萬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困難,大大改善了偏遠貧困山區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工程建設為當地富余勞動力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累計增加農民收入2000余萬元,同時帶動了建筑業、機械制造、建材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電站的建設運行,部分緩解了當地就業壓力,共新增就業崗位300個以上,年增加農民收入300萬元以上。

(四)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鞏固了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成果

通過實施“*”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建設,提高了電氣化水平,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從2000年到2004年,13個電氣化縣人均用電量由385千瓦時提高到559千瓦時;戶均生活用電量由247千瓦時提高到391千瓦時;GDP由236億元提高到370億元;財政收入由9.2億元增加到13.6億元??h域經濟實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在電氣化建設中,結合農村電網改造,充分發揮了農村水電分散布點,就近供電的優勢,有效地降低了農村電價,使更多的農民實現以電代燃,增加了戶均生活用電量,減少了林木砍伐,鞏固了天然林保護成果,促進了生態環境的改善。

(五)股份制辦電深入人心,形成多元化辦電新機制

“*”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遇到了資金困難,國家補助資金沒有明顯增加,銀行貸款額度限制,貧困縣自籌能力也十分有限。要想完成電氣化建設任務,只有廣開籌資渠道,吸引社會資金投入電氣化建設。各電氣化縣一方面按照國家、省關于推進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精神,通過出售現有水電資產獲得建設資金,另一方面新建項目采用規范的股份制辦電模式,大量吸收社會資金入股。如盧氏水峪河電站、新坪電站、高河電站、兩岔河電站、低里坪電站,*縣馬路魁電站、楊灣電站,南召縣碾坪電站等十幾座電站就是吸收民間資金進行股份制辦電的典范。五年來,13個縣共籌得社會資金7000余萬元,一方面解決了資金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新的運行機制解決了原國有水電企業固有的弊端,提高了水電企業管理水平、效益和綜合競爭力。

二、存在主要問題

我省農村水電和電氣化縣建設雖然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已影響到新時期農村水電事業的健康發展,主要表現是:

(一)農村水電及電氣化縣建設資金匱乏

一是電氣化資金匹配不到位。根據水利部要求,地方財政與中央財政補助比例應不低于2:1。截止目前,我省地方配套資金落實較差,影響了我省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建設進度。二是農村水電大都處在貧困地區和邊遠山區,地方自籌能力有限,又由于國家金融政策的調整,銀行貸款困難。

(二)電站設備老化、人員冗多,管理滯后,影響發電效益

我省農村水電站大部分是二十世紀70年代建成的,由于當時設備制造、規劃設計水平限制,再加上主要工程和設備已運行了二、三十年,已嚴重老化,有的瀕臨報廢,急需更新改造。

同時,我省國有水電站人員多,人浮于事。并且這些電站大多處于偏遠山區,信息不靈,知識更新緩慢,管理方法落后,電站效益得不到充分發揮。

(三)水電行業管理薄弱,導致農村水電資源無序開發

當前我省各市縣股份制辦電的熱情日益高漲。在利益的驅動下,獨立的辦電者很難把握上下游、主支流和水能開發與流域治理仍至當地經濟發展的關系。在一些地方出現了不經水利部門批復,擅自開工建設的“無立項、無設計、無驗收、無管理”的“四無”水電站,擾亂了農村水電建設市場,存在重大安全生產隱患。而當地有關部門放松管理,導致了農村水電資源無序開發,有的地方已出現了很嚴重后果。

(四)部分縣(市)出現了限制水電企業上網、壓低上網電價、拖欠電費等現象,嚴重影響了水電企業的經濟效益。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

(一)加快農村水電建設,確保按時完成“*”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建設任務

20*年以來,在我省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全體水電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我省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建設總體上進展順利,但也有一些縣(市)工作進展緩慢,困難較多。

今年是“*”計劃的最后一年,也是電氣化縣建設的達標年,按照水利部統一安排,今年10底,全國400個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全部達標驗收。為確保我省按時完成電氣化縣建設任務,我提出幾點要求。

1、統籌全局,提高認識。發展農村水電,加快農村電氣化建設,是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條件和基礎。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建設,是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加快解決“三農”問題的具體體現,是實現經濟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戰略舉措。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建設是一個連續建設不斷提高的過程,要建立5年一個臺階,連續建設不斷提高電氣化水平,為農村全面小康建設提供支撐的新機制?!?”達標驗收是為適應小康社會需要,建設更高水平電氣化的基礎和前提。各級領導要充分認識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建設“*”達標驗收的重要意義,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確保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目標任務的圓滿完成,為今后進一步開展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2、統一思想,加強領導。有關市、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是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達標驗收的責任主體,其負責人是達標驗收的責任人,這是黨和政府賦予水利部門的光榮職責。各責任主體和責任人要切實負起責任,主動向政府匯報,積極與有關部門溝通,加強與有關建設方的協調,認真做好電氣化達標驗收的各項工作。要正確認識電氣化縣達標驗收與工程項目驗收的關系。目前有的縣(市)由于電源項目采用了股份制,就誤認為電氣化縣驗收是電源工程項目法人的事情,與水利部門無關,這種認識是非常錯誤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為解決電氣化縣建設資金問題,必須采用股份制模式,用國家少量的補助資金,吸引和帶動大量的社會閑散資金投入到電氣化縣建設中來,否則無路可走。無論誰投資辦電站,都是電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電氣化建設是全社會的系統工程,不能認為僅僅是一兩個電源項目的建設。

3、抓緊項目建設,加快工程進度。當前,我省一些尚未竣工的電氣化縣工程項目,各級水利部門一定要加強領導,加大工作力度,倒排工期,確定階段工程進度表,并定期對照檢查,確保工程按時完成。對確實存在困難的工程項目,要認真分析,采取堅決措施和方法,千方百計按要求完成任務,確保達標驗收。

“百年大計,質量第一”,電氣化縣建設是一項涉及千家萬戶農民利益的一項民心工程,為把這項工程做到有始有終,各地一定要加強管理、周密部署、精心組織、精心施工。在建設過程中,要把工程質量放在首位,嚴格按照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進行項目建設。各級電氣化縣水利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和建設、施工、工程質量監督責任人應認真履行職責,切實把好工程質量關,以對歷史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把這件功在當代,澤被后世的德政工程辦好,讓人民群眾得到實惠。

4、按照標準,嚴格驗收。我省要嚴格執行水利部頒發的《水電農村電氣化驗收規程》進行達標驗收,對電氣化建設的各項指標要認真核查,對主要指標要逐項核算,確保數據真實、準確。對主要指標不符合達標驗收要求的,應限期整改后再行組織驗收。對仍然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達標驗收。達標驗收過程中應堅持勤儉辦事的原則,禁止鋪張浪費。

由于電氣化達標驗收工作主要集中在今年,時間緊、任務重,各市、縣要高度重視,周密安排,要在省規定的驗收時間以前做好達標驗收的各項準備工作。

(二)認真做好“*”水電農村電氣化規劃,構造水電與自然的和諧

新時期在水電資源比較豐富的貧困山區,大力發展農村水電,建設水電農村電氣化,建立5年一個臺階滾動發展的新機制,不斷提高農村水電水平,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基礎設施,增加農民收入,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將農村水電列為周期短、見效快,覆蓋千家萬戶,促進農民增收效果更顯著的農村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偫碇赋觯骸鞍l展農村水電、加快農村電氣化建設,是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條件?!?/p>

今年中央1號文《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把農村水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增加投資規模,充實建設內容,擴大建設范圍。為此,今年3月21日,水利部在廣西召開了“*”水電農村電氣化規劃編制工作會議。要求農村水電資源豐富的,目前人均年用電量和戶均年生活用電量都在500千瓦時以上的(牧區、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和偏遠山區縣可適當降低,但不應低于400千瓦時)市、縣、區,以20*年為基準年,以2*0年為近期規劃水平年,2020年為遠景規劃水平年,按照《水電農村電氣化規劃綱要》,編制“*”水電農村電氣化規劃,要求5月底完成并上報國家發改委和水利部。

希望各級水利部門在編制“*”水電農村電氣化規劃時,一定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觀念、人與自然和諧的觀念、節約資源的觀念、保護環境的觀念、統籌發展的觀念。結合經濟建設、江河治理、扶貧開發、生態建設、科學合理開發農村水電資源,不斷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和效益,保障生產安全、防洪安全、經濟安全和生態安全,促進人水和諧,把維護河流健康生命作為第一要素;堅持為“三農”服務的宗旨,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民收入;堅持為地方經濟社會服務,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重要支撐,促進構建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堅持因地制宜,分散開發,就近供電,就近聯網運行機制;堅持新建與技改相結合,不斷提高農村水電現代化水平,實現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建設新時期農村水電新亮點。

(三)實施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開創農村水電發展新領域

2003年,中共中央3號文決定“啟動小水電代燃料試點”,鞏固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成果。按照水利部要求,我省*、*縣、*等12個縣(市)在退耕還林區、自然保護區、天然林保護區和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范圍內有豐富小水電資源的地方進行了小水電代燃料試點項目方案的編制,已上報水利部,待批準后實施。

2004年,水利部在云南、貴州、四川、廣西、山西等五?。▍^)26個縣(市)啟動了小水電代燃料試點工程。今年中央1號文決定“擴大‘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建設規模和實施范圍?!蔽沂∫炎龊谩靶∷姶剂稀惫こ探ㄔO前期工作,正積極爭取“小水電代燃料”資金,各地要做好小水電代燃料項目的儲備工作。省水利廳將積極向水利部申請,爭取更多的小水電代燃料項目在我省實施,使更多的農民受益,生態環境進一步得到保護和改善。

(四)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加快農村水電發展

發展是硬道理。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隱藏在農村水電企業內部深層次的矛盾逐步凸現出來,產權不明晰,機制落后,人員冗多,改革步伐緩慢,已成為制約新時期農村水電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方針和河南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決定》精神,以及省水利廳《關于加快水利系統水電產權制度改革若干問題的通知》,我省今后將在借鑒省內外水電企業改革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農村水電企業要在國家全資和絕對控股改為相對控股方面邁出較大的步伐,改制后的企業將普遍建立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條件的電站國家股可全部退出。通過實施產權主體和投資主體多元化,盤活存量,取得增量,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進科學管理,提高競爭能力。對于新建、改建項目繼續實行資本金注入制度和項目法人責任制,積極大膽地推進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辦電,鼓勵集體、個人和利用社會資金(包括吸引境外資金采取合資、合作等方式)發展農村水電。對于已建成水電站,將采取重組、聯合、兼并、租賃、合資、轉讓國有產權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進行產權制度改革。通過改革,實現產權主體、投資主體多元化,并鼓勵職工參股,以增強企業凝聚力和約束機制,同時用收回的資金建設改造電源電網,實現滾動發展,在這方面*縣、洛寧縣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五)認真學習,宣傳貫徹《可再生能源法》

國家非常重視生態環境建設,今年2月28號召開的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高票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該法明確規定了可再生能源是指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非石化能源。

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程度非常低且種類單一,主要是以水能開發利用的小水電為主?!犊稍偕茉捶ā芬苑傻男问酱_定了水能的戰略地位,解決了水能資源、小水電的管理體制問題。從職責分工、規劃、標準制度、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電價、財政、信貸、稅收等方面都給予了明確,并緊緊地對應了我們目前發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存在的問題:

其一,為基層政府提供總體綱要。雖然還不是任何具體的行動,但為地方發展計劃部門指明方向,地方可以從目前正在執行的可再生能源規定實施條例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并長期規劃。

其二,強化了對投資主體激勵。投資支持、稅收優惠、收費補貼的落實完全可能成為各非公有投資主體“下水”的“助動力”。

其三,強化了責任追究。對違反相關規定的,責令改正,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這樣的治本之舉,在具體落實后,將真正地成為我們未來發展的“動力”。我們各級水利工作者一定要從依法治國和依法行政的戰略高度,認真學習《可再生能源法》,宣傳《可再生能源法》,貫徹《可再生能源法》。

首先,要以多種形式,采取多種措施,開展面向社會的《可再生能源法》宣傳教育。要造成宣傳聲勢,形成全社會學習《可再生能源法》氛圍,推進全社會遵守《可再生能源法》,執行《可再生能源法》。

其次,《可再生能源法》作為在全國適用的法律,為兼顧各地的不同情況,有些方面比較原則,其有效實施有賴于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適時出臺配套的行政法規、行政規章、技術規范以及相應的發展規劃。各地結合農村水電建設實際情況,就貫徹《可再生能源法》中遇到的有關問題,及時反饋到省水利廳,我們將和有關部門進行溝通落實。

同志們:新的世紀,我省農村水電及電氣化建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讓我們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中央水利工作方針,堅持服務“三農”的方向,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抓住機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加快我省農村水電及電氣化建設步伐,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生產條件,為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