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委書記科學發展觀研討班發言稿
時間:2022-07-05 03:34:00
導語:紀委書記科學發展觀研討班發言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外引內建戰略著力提升非公有制經濟的總量和質量
科學發展觀闡明了新世紀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模式,為非公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我市非公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就要把非公經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實施外引內建戰略,提升非公經濟的總量和質量,構建以非公經濟為支撐的經濟發展新格局。
一、強勢推進創業、改造、創新、引進,非公經濟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撤地設市以來,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上關于大力發展非公經濟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不斷解放思想,優化發展環境,加大扶持力度,強化協調服務,放心、放手、放膽發展非公經濟,使非公經濟實現了由“重要組成部分”向“主體經濟”的跨越,成為全市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和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
從總體構成上看:我市非公經濟由三部分組成。(1)在國家政策鼓勵和引導下自主發展起來的非公企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這部分企業有1095戶,占全市非公企業的62.5%,如榮華集團、全圣集團、再就業集團、紅太陽面粉廠、順發麥芽廠等,已成為我市的重點骨干企業。(2)通過國有集體企業改制實現民有民營的非公企業,消除了機制落后、結構失衡、負擔沉重的深層次矛盾,活力顯現,效益提升。這部分企業有303戶,占全市非公企業的17.3%,如鑫淼公司、長城麥芽公司、益民公司、武酒集團、騰格里酒業等企業改制以后重新煥發了生機與活力,成為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主力軍。(3)通過招商引資發展起來的非公企業,有的已建成投產,開始發揮效益,有的正在加緊建設,發展勢頭強勁。這部分企業有353戶,占全市非公企業的20.2%,如希望飼料、內蒙古太西煤、山東威龍、福建達利、南京雨潤、××鐵騎力士、××赫原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落戶××,不僅引進了資金,優化了資本結構,拓寬了融資渠道,同時引進了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管理、知名品牌和市場,提升了非公經濟的質量和檔次。
從產業結構上看:(1)從事第一產業的非公企業有22戶,2008年實現增加值7.1億元,占全市第一產業增加值的14.31%,占全市非公經濟增加值的6%。主要是一些規模養殖企業,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2)從事第二產業的非公企業有1125戶,2008年實現增加值65.06億元,占全市第二產業增加值的84.12%,占全市非公經濟增加值的55%。其中非公工業企業964戶,占全市工業企業的95.63%,實現增加值50.16億元,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87.86%;非公建筑企業161戶,實現增加值14.9億元,占全市非公經濟增加值的12.6%。非公工業企業中,規模以上的149戶,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86.13%,實現增加值21.26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1.4%。工業占gdp的比重達到27.17%,按照目前國際上分析工業化進程使用最廣泛的工業化評價體系,全市工業化水平由“十五”初期的起始階段發展到“十五”末期的初級階段,目前正處于初級階段向中級階段的推進期。(3)從事第三產業的非公企業有604戶,2008年實現增加值46.24億元,占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的55.24%,占全市非公經濟增加值的39%。由原來以傳統產業為主正在向現代服務業方向發展。
從規模效益上看:2008年,全市非公經濟組織發展到44893戶,其中非公企業1751戶,個體工商戶43142戶,分別比2001年增加700戶和23251戶;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118.42億元,比2001年增長3.41倍,占全市gdp的56.3%,比2001年提高18.26個百分點;上繳稅金5.81億元,比2001年增長6.96倍,占全市大口徑財政收入的70.3%,比2001年提高52.1個百分點;從業人員39.08萬人,比2001年凈增12.21萬人,增長45.44%。非公經濟由過去的家庭式、小作坊式的生產逐步向工廠化、公司化經營方式轉變,從地攤式、小門點經營逐步向聚集式、多功能的大商廈、大市場和專業化市場轉變,從生產初級加工產品逐步向生產高附加值產品轉變。非公經濟已成為我市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安置和轉移城鄉勞動力的主要途徑,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但同先進發達地區相比,我市非公經濟還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
一是資金短缺,融資難的問題仍很突出。一方面全市大部分非公企業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由于企業經營規模小、信用度不高、抵押能力差、財務制度不健全,導致企業借貸難,銀行放貸難,銀企處于“兩難”的尷尬局面。
二是環境不夠寬松,服務體系尚不健全。一些職能部門還沒有真正實現從“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變,“四亂”現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扶持非公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落實不夠到位,社會服務體系也不健全。
三是整體規模偏小,總體實力不強。全市非公企業中,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只有149戶,僅占非公企業總數的8.51%;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只有14戶,5000萬元至1億元的只有61戶,分別占非公企業總數的0.8%和3.5%。大多數企業發展層次低,生產規模小,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場競爭能力較弱。
四是企業人才匱乏,經營管理落后。非公企業既普遍缺乏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又存在對現有人才用不好、留不住的問題。企業經營管理粗放,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內部管理制度不規范,距離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相差甚遠。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實現非公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科學發展觀既是一個重大理論問題,又是一個重大實踐問題??茖W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發展是硬道理,離開發展,就談不上科學發展觀,我們既要通過發展壯大非公經濟的總量規模,也要通過發展提高非公經濟的質量效益。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發展要依靠人來實現,發展的成果要由人民來共享,我們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來謀劃、發展非公經濟??茖W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需要數量的增長、物質財富的積累,但更要充分考慮資源和環境的承受力,考慮當前發展和未來需要,我們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體現在非公經濟發展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茖W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重點突破,我們在發展非公經濟上,既要抓好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又要抓好新技術的引進;既要把發展工業放到突出位置,又要協調推進一三產業發展;既要深入推進全民創業,又要下大氣力招商引資。
總體思路是:在發展第一產業上,要逐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加快產業化生產基地建設,為第二產業提供原料。通過土地的依法有序流轉,推進非公經濟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向集約化、規?;?、產業化發展,實現企業增效、農民增收。在發展第二產業上,要突出工業這個重點,改造提升以食品工業為主導的傳統產業;推進以生物化工、精細化工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有選擇地引進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局部領域的突破;大力發展水電、風電、熱電、光伏電、煤炭、太陽能、沼氣等能源產業;著力培育和引進新的優勢產業。同時,加強對建筑企業的規范和指導,推動建筑行業整體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在發展第三產業上,要充分發揮我市服務業的比較優勢,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為重點,進一步壯大商貿、旅游、餐飲、運輸、科教、醫療等傳統服務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新技術、新業態和新的服務方式,加快培育信息、文化、中介、社區等新興服務業,著力提升服務業發展的產業層次。
重點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做強做大現有企業。一要依托現有企業,延伸產業鏈,推進精深加工,堅持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相結合,不斷研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二要加大工業“25231”工程和中小企業“611”成長計劃實施力度,指導企業抓好技術改造項目,使中小企業盡快做強做大、做精做專,培育一批有較強競爭力和帶動力的大企業、大集團。三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推行清潔生產,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走新型工業化路子。
(二)以項目建設為載體,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一要切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建設充足的項目庫,積極爭取新上項目。嚴把項目規劃關、環保關、科技關和效益關,不能為一時的發展而建設貽害子孫的項目,也不能單純追求上規模。規模要和企業的技術、管理、資金、市場相適應,不能盲目擴張,一定要科學謀劃,把握項目的度,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二要落實項目管理工作責任制,加快建設進度,確保在建項目按時投產;協調落實各項生產條件,抓好建成項目的達產達效。三要緊緊抓住國家新增4萬億投資的重大歷史機遇,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積極爭取投資建設一批市場前景好、能夠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四要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放在項目建設的重中之重來抓,既要引進幅射帶動力強的大項目、優勢項目,也要引進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科技含量比較高的短、平、快項目。五要堅持重大項目領導聯系制度,對項目從立項、審批、選址、征地、建設到投入生產進行全程跟蹤服務與督查,全力促成項目盡快開工、盡快建設、盡快生產。
(三)著力解決影響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可持續發展。
1、著力解決資金瓶頸制約,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一是引導企業直接融資。認真研究解決皇臺、榮華等上市公司存在的問題,增強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擴股的能力。積極創造條件,培育一批優勢骨干企業上市融資。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成長型中小企業到二板市場直接上市融資。二是發揮銀行間接融資的主渠道作用。完善信用擔保體系,提高擔保服務能力,充分發揮融資平臺的作用;加強銀企雙方溝通銜接,推進誠信建設,搞好項目對接,努力擴大融資規模。三是進一步激活民間資本,推進全民創業。認真總結經驗,引導更多的民間資本參與項目建設。對民間資本投資的項目要和引進市外資金一視同仁,充分享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積極營造崇尚企業家、崇尚創業、崇尚財富的濃厚氛圍,大力實施全民創業工程,放心、放手、放膽發展非公經濟。四是有目的、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引資。突出工業、突出重點企業、突出重點地區,瞄準優勢企業,竭盡全力引進。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全力爭取,切實提高項目履約率和資金到位率。五是盤活企業存量資產。對已建成無力啟動或半拉子項目,通過各種渠道引進市外優勢企業重組啟動,同時采取加快貨款回收、降低庫存、處置閑置資產等方式,積極盤活存量資產。六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認真研究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積極向國家和省上組織申報重點項目,爭取國債貼息、補助和獎勵等專項資金的支持。市縣區財政要建立專項資金,加大對非公經濟發展的扶持力度。七是抓好園區建設。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園區功能配套,創建招商引資的平臺。
2、著力解決管理瓶頸制約,加強和改善企業管理。在繼承傳統有效的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積極采用現代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技術和管理手段,不斷加強營銷管理、質量管理、成本管理、資金管理和以網絡信息技術應用為主的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通過資源整合、流程再造和優化組織結構,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3、著力解決人才瓶頸制約,抓好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實施人才興企、人才強企戰略,采取綜合性措施,分類指導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創新各類人才的培養、使用、評價、激勵、流動、引進和服務保障機制。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實施“工業富市人才支撐計劃”的意見》,通過各種渠道加強對企業經營管理者和職工的培訓,努力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引進人才。特別要引進一批職業經理等企業發展所需的高層次人才,切實為非公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4、著力解決環境瓶頸制約,努力營造良好和諧寬松的發展環境。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切實為非公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優質的服務環境、公平的市場環境和公正的法治環境。繼續深化、細化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研究操作性強的實施辦法。放寬非公經濟市場準入條件,拓寬非公經濟發展空間。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創新體制機制,整合各類服務資源,培育和發展一批中小企業核心服務機構,構建和完善社會服務體系。
目前既是我市非公經濟發展的最好時期,而又面臨著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但挑戰與希望同在,困難與機遇共生。只要我們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優化環境、銳意創新,迎難而上、乘勢而進,艱苦奮斗、艱苦創業,撲下身子、真抓實干,就一定能夠開創非公經濟發展的新局面,推動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 上一篇:空調負荷影響分析論文
- 下一篇:供熱管網可靠性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