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在干部培訓啟動儀式上講話

時間:2022-05-05 04:52:00

導語:書記在干部培訓啟動儀式上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書記在干部培訓啟動儀式上講話

同志們:

這次全縣農業干部培訓周是經縣政府研究決定舉辦的,是今后一個時期開展技術培訓,建設現代農業的一項重要舉措。今天,我們有幸請到了農業廳科教處于處長和農技推廣總站曲召令站長來給我們講課。我代表縣政府對應邀前來講課的領導和專家表示衷心的感謝!對培訓周隆重啟動表示熱烈祝賀,向參加學習的全體同志表示親切的慰問!下面,就如何搞好這次培訓講幾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搞好本次培訓周的重要意義

年是我縣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在全球遭受金融危機影響的情況下,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60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53.62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8.38億元,居全省第2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00元。同時,我們努力加大“三農”工作力度,農業生產總值達到229223萬元;全年爭取上級無償資金1.28億元,發放糧食、良種、農資和農機等補貼達9300萬元;糧食種植面積180萬畝、總產91.4萬噸,均創歷史最好水平;蔬菜種植面積30萬畝。年“三品”認證總數達到26個,標準化基地面積達到32.6萬畝;全縣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70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122家,參加農民2萬戶。

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全縣廣大干部群眾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經濟社會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農業農村發展還存在許多矛盾和問題。比如:經營粗放,現代化裝備水平低,農業基礎薄弱,抵御市場沖擊能力差;農村勞動力轉移困難增多,農民增收難度加大;農業龍頭企業發展不平衡,產業鏈條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規模小,較為分散;農業標準化程度不高,品牌化意識不強;城鎮發展仍不平衡,縮小城鎮差距的難度加大等等。這些問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加以解決。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特別是面對去秋今春以來嚴重的低溫冷害,小麥生產出現了不少新情況、新問題,夏糧豐收壓力加大,這進一步要求我們各級領導干部和奮戰在農業戰線的廣大干部職工,要充分認清我們所肩負的責任,要以胡總書記、總理、韓長賦部長視察農業為動力,全力以赴,狠抓落實,確保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確保各項工作有新的進展。去年黨的十七大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提出了戰略布署和具體意見,這也是給我們廣大農業工作者吹響了新的“集結號”、“沖鋒號”。我相信在上級領導、專家的支持幫助下,在縣委縣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體農技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全縣農業農村工作將會迎來一個新的又好又快發展年。

二、理清思路,把握重點,再創農業新輝煌

這次培訓機會難得,我們大家要結合各自的工作,有針對性地聽講,要帶著問題聽講,確保收到良好的成效。聽講中,我們可以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當今社會,農業的多種功能日益凸現,農業的基礎作用日益彰顯。必須更加自覺地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各級要圍繞農田水利建設、山區綜合治理等農業重點工程,以現代農業建設、沼氣建設、標準糧田建設等項目為依托,加大投入,努力改善農村環境、提高耕地質量,為農業發展奠定基礎。

二是高度重視發展糧食生產。年我縣糧食再獲豐收,無論總產還是單產均創歷史新高,小麥、玉米最高單產分別突破700公斤和1000公斤。今年我們要在此基礎上再接再勵,抓好糧食生產,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優化品種、品質結構,不斷提高全縣糧食的總產和單產水平,年糧食作物面積穩定在180萬畝以上,總產90萬噸以上;棉花16萬畝以上,總產24萬擔;蔬菜30萬畝(播種),總產60萬噸。要將現代農業的實施作為推動全縣糧食生產的突破口,在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的基礎上,按照項目要求加大培訓和各項扶持力度,把4萬畝核心區建成高產高效的示范園(區);集成技術在項目區和全縣進行示范推廣,特別是對一些節本增效的簡單實用技術要加大宣傳、示范力度,使其快速在全縣推廣應用。涉及該項目的7個鎮辦也要立即行動起來,以春季麥田管理為重點,迅速掀起春季農業生產高潮。本次培訓班后,我們還會邀請省、市專家到現代農業項目鎮、重點村舉辦專題培訓班,希望相關鎮(辦)積極配合。今年我縣繼續實施“十百千萬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在去年的基礎上縣政府將進一步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各鎮辦、縣農業局要早安排、早行動,創造性地完成高產創建任務,為爭取整縣制開展高產創建創造條件。

三是加強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按照市場需求,積極建設更趨完善的農業標準化體系。充分發揮監測中心職能作用,繼續實行日撿日報的農產品質量監管。以“三品”認證為抓手,實施農產品質量提升工程,最大限度地擴大我縣標準化生產規模和范圍,力爭年內完成“三品”國家級認證3個,各級認證總數達到34個,標準化基地面積達到45萬畝。

四是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強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組織的建設,認真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加強龍頭企業的動態監測,加大農民合作組織規范化建設力度。積極引導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基地)的對接,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新模式;對帶動能力強、技術含量高的優勢企業和合作社進行重點扶持,力爭全年新發展省級以上龍頭企業3家、市級5家;新增合作社50家,達到170家,帶動農戶7萬戶以上。

五是強化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加強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抓好農機推廣服務體系示范縣建設工作,轉變農技推廣模式,逐步健全和完善以農業專家顧問團為龍頭、鎮(辦)農技站或專家顧問團聯絡員為紐帶、村級技術服務部為平臺、農民示范戶為基礎,上聯專家教授,下接基地、農戶,建成服務方便快捷、能解決農業生產中技術難題的四級現代農業服務體系。

二是成立縣農業服務中心,使其成為宣傳黨和國家的強農惠農政策,為“三農”提供優質、便捷、高效服務的一站式“窗口”。

三是加強農業信息員隊伍建設,規范完善農業信息網,構建科學、高效的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和信息服務體系。

六是積極培育新型農民。我們要以各類農民培訓項目為依托,想方設法廣開農民培訓的新渠道,加大農民培訓力度。要充分利用新型農民培訓、農業科技110、農廣校、職業培訓學校等教育資源,采取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專業培訓與入戶培訓相結合,傳統電視講座、明白紙、科技下鄉等與現代種養新模式、增收新路子相結合、“三電合一”等形式,全年爭取培訓農民5萬人次以上,培育農業科技示范戶1000戶,培訓農技人員100名,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基地10個。加強與媒體部門的合作,充分發揮現代媒體面廣量大、快速、便捷的優勢,充分發揮農業專家顧問團的龍頭作用,全方位培訓農民,提高全縣農業的科技含量。

七是完善投入保障機制。我們要結合實際,不斷研究開辟新的農業投入渠道,逐步形成農民積極籌資投勞、政府持續加大投入、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的農業投入新機制。要利用我縣特有的優勢,在確保把在建農業項目建成示范、精品工程的同時,抓住國家加大扶持農業的機遇,深入挖掘整理適合我縣的農業項目,充實項目庫,做好項目的編制、上報工作,爭取年申報各級農業項目10個,用更多的農業項目來改造提升我縣農業發展水平。

同志們:今天這次培訓的機會來之不易,各位領導都非常繁忙,他們好不容易才調好日程來到我們。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和把握這次機會,安下心來,集中精力,對照以上幾個方面,認真聽,細心聽,聽出名堂,見到效果。

最后,祝各位專家和領導,生活愉快!祝同志們學習順利,預祝培訓周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