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資源交易現狀調查匯報
時間:2022-10-25 10:24:38
導語:公共資源交易現狀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平臺,運用信息網絡技術推進公共資源網上交易,對于規范市場交易行為,促進公共資源的優化配置、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腐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筆者通過對該縣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建設發展情況調研,分析了當前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一些初略的對策和建議,供同仁們商榷。
一、我縣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基本現狀
玉山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設立于2009年9月,隸屬于縣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管理,系獨立核算、全額撥款的副科級事業單位。該中心自設立以來,按照場地建設標準化、管理體制合理化、進場交易有序化、交易流程規范化、運作模式科學化、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六化”目標,狠抓各項軟硬件建設,努力提升建設水平和規范化運作水平。
(一)建立了合理的交易管理體制。按照“管辦”分離的原則,從決策層、監管層和操作層相互分離的三個層面設置管理體系,成立了縣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及下設辦公室,領導小組為全縣公共資源交易管理的最高決策、協調和議事機構;下設辦公室負責對各行業主管部門和縣招標辦的協調監管工作;交易中心專門負責場內各類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的組織、管理和服務。從而形成了“決策、監督、服務”三級管理的運行模式,為全縣公共資源公開、公平、公正交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建立了統一的服務運作機構。在縣委、縣政府領導的高位推動下,核定中心編制10個,其中設主任1名、副主任1名,調入工作人員2名,并安排紀檢、財政、國土、國資、建設、交通、水利、林業等8個部門指派人員進駐中心受理相關業務,與原單位工作脫鉤,接受中心管理;內部科室設有業務室、財務室、辦公室和監督股等“三室一股”;信息平臺方面建立了獨立的信息網站。從而確保了交易中心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建立了完善的交易服務平臺。在服務功能區塊設置上,在全市率先建成了獨立的電子評標室1個、普通評標室1個、詢標室1個、標準監控室1個、開標大廳3個、服務大廳1個;在設備裝配上,配有大型LED電子屏1塊、觸摸屏1臺、搖號機1臺安裝空調18部,配置電腦27臺,初步達到了功能完善、設施配套、設備齊全的標準化建設目標。
(四)建立了規范的交易運作機制。一是出臺了《玉山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項目進場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等4個綱領性文件;二是制定了交易服務工作指南。對工程建設、土地出讓、政府采購、產權交易等四個方面的交易流程作了詳細的規定;三是規范了場內交易規程。制定了《場內交易守則》、《開標程序》、《評標專家抽取管理程序》等9個交易規則;四是嚴肅了交易紀律。制訂了《業務保密制度》、《問負責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8個場內工作制度和管理辦法,走上了以制度約束人和事的良性軌道。
(四)公共資源交易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該中心運行兩年多來,共承接各類項目460項,成交總金額18.1億元,實現經濟效益4.7億元,經濟和社會效益。
二、存在的問題
由于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對現有行政管理模式的重大改革、權力的再分配、利益的再調整,在開展和推進過程中必然會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項目招投標報名環節信息容易泄露。目前公共資源交易基本都是采用現場報名方式。建設工程、政府采購項目招投標時,各投標單位都必須到交易中心服務大廳報名,再到公司購買招標文件,這樣潛在的投標人信息就難以保密,存在泄露風險。有的招標剛開始報名,交易中心外面有人就知道了,然后就在外面謀劃搞“小動作”和“暗箱”操作。
(二)建設工程項目招投標采用資格預審方式存在弊端。長期以來,國內有形建筑市場通常采取資格預審的方式確定投標人,但隨著有形建筑市場的日趨規范和發展,資格預審方式存在的弊端越來越明顯。由于資格預審將潛在投標人的信息公開化,一些投標單位就趁機采用內部競標、買標賣標等手段來實施“串標”。當前,公共資源交易項目大多還是采用的仍是資格預審的方式,因此圍標串標現象屢禁不止。
(三)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掛牌出讓網上交易系統尚處磨合階段。省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招拍掛已推行網上交易,該交易平臺整合了全省國土資源管理與服務,目前實現了網上銀行轉賬、網上掛牌和競拍,競買人可到國土資源局購買出讓文件、提出競買申請并通過審查、獲取數字證書后,就能登錄國土資源交易系統參與競拍。雖然土地使用權網上交易顯現了很多優點,可是這套系統還不完善,尚處于磨合階段,隨時都可能出現突發性問題,比如系統故障或者是在交易過程中發生斷電情況。比如去年10月,南昌市地產交易中心首次運行交易就因為系統故障流拍了三個地塊。
(四)專業隊伍建設不夠完善。專家隊伍建設薄弱,客觀上為發生利益沖突創造了條件。省、市、縣三級交易市場專家隊伍存在結構不合理、隊伍數量不足、管理水平低等問題,造成部分專家參加評審幾率較高。如市房建和市政專業評標專家才百余人,水利和交通專業專家寥寥無幾,政府采購評標專家更是十分缺乏,而且項目主管或行政監督部門人員占有很大比例,選擇面較窄,從某種程度上可能直接影響了評標結果的公正性。同時,各行各業都建有本行業的專家庫,沒有實現專家資源的共享,加之對評標專家的監督和懲處力度有限,震懾力度不夠,客觀上也增加了利益沖突的可能性。
三、有關對策及建議
要解決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只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積極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信息技術網絡體系,才能促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規范高效運行。在現實操作過程中,要注重解決好三個技術層面的問題。
一、要解決好“網上招拍掛”問題
(一)推行建設工程項目“網上招投標”
“網上招投標系統”的主要是把建設工程項目開標過程的一系列工作全部轉移到互聯網上通過電腦操作進行,在網上開辟“虛擬開標室”,模擬實施現場開標,即在工程項目投標報價前,招標人或委托機構首先把電子招標文件與報價文件上傳網絡,交易中心工作人員負責引入業務平臺中已經安排的項目開標時間、地點等基本信息,并以短信形式通知各投標人,各投標人可直接下載報價文件資料,根據項目報價要求制作投標報價文件(主要包括報價、工期等內容),在開標截止時間之前,由投標人對投標報價進行具有法律效力的電子簽名確認和加密,并上傳投標文件,封標簽名完畢后中心發確認短信。在開標時間截止后各招投標相關單位進入“網上虛擬開標室”,系統自動對投標人排序并引入各投標人,由各個投標人進行報價(對報價文件進行解密,即“唱標”),并自動向各投標人公報投標報價的情況,開標結束后各投標人對開標標錄進行數字簽名并打印,使投標人對其投標報價有不可抵賴的責任。整個系統運行過程中投標人不需到交易中心現場辦理,開標所有工作環節均在網絡系統上處理完成,這樣必然能打亂傳統招標方式的招投標利益相對人之間的信息鏈、關系鏈,真正使潛在投標人的信息得到有效保密,從而減少“圍標串標”的機會。同時,資格后審結合“合理低價、綜合評估”等多種評標方法,能遏制投標人之間串通抬價或者惡意低價搶標等現象,既可節約財政資金,又能避免惡意低價中標給后續管理帶來不良后果,營造公正、透明、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據悉,目前,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已率先開展網上招投標。我縣下一步將推行資格后審方式,建設以網上報名、網上下載招標文件、網上上傳投標文件、電子支付、電子詢標、網上解密、網上評標為主要內容的網上招投標系統,積極探索交易全程電子化操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為因素干擾,減少競標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二)推行政府采購項目“網上招投標”
傳統招投標操作環節的監管工作隨意性大,缺乏統一的執行標準和監督機制,主動防控手段少,缺乏威懾力,因此信息泄密成為違規操作的突破口。此外,評標監督工作存在局限性,缺少對專家評標的公正性監督,監管成效不高。因此,要利用信息技術對現行招投標模式進行流程再造,建立網上全流程招投標運行新模式,以網上招標—網上投標—網上開標—網上評標,即投標人通過網絡進行投標報名、購買招標文件、提問、繳納投標保證金、上傳投標文件,完成投標的全部環節。確保開標前投標信息的嚴格保密,采用網上開標,減少人為的不確定性因素。評標專家只能按電子招標文件設定的評標規則進行評標,杜絕評標的隨意性,有效防止違規者串通專家的行為,極大地消除“人為”因素干擾。
(三)實行土地交易“線上與線下”相結合。
目前國土資源網上交易凸顯了五大好處:一是不用現場報名、保證金交納多渠道,隔斷了競買人與出讓人、管理機關、交易機構工作人員的接觸,有效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干預和操縱;二是全省實行統一的交易軟件、交易流程、交易規則,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實行全程電子監察,對欠繳出讓價款、閑置土地、違反合同約定、惡意競價的競買人,能停止其參與網上交易,并列入不良記錄名單,用科技手段規范交易行為;三是競買人的信息嚴格保密,避免了有形市場出現的“串標”、“圍標”、“勸退”等現象,確保交易公平公正公開;四是節約了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通過網上交易,競買人不需到交易現場,不需到實地察看,也不需提交紙質材料;五是有利于營造鼓勵競爭的良好投資環境,打破了有形市場的地區封鎖和行業保護,有利于促進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大市場的形成。但是,國有土地網上交易模式在省才實踐了一年時間,在這個過渡時期最容易出現突發性問題,系統不夠完善容易出現故障、系統操作人員的操作失誤以及外部因素的偶然供電故障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尚需時間和大量軟硬件設施的配置。因此“線上和線下”(即網上交易和現場拍掛)必須相互共存,待一切條件成熟后才能更好地開展網上交易模式。
二、要解決好“網上監管”問題
要在交易中心報名區、開標區、評標區、專家抽取室、候標大廳、過道走廊等所有區域安裝電子聲像遠程監控系統;在開評標重地出入口處安裝移動電話屏蔽裝置,構建招投標全方位的網絡監控體系。為防止外界因素對評標活動的干擾,必須要加強評標行為的監督管理,提升公共資源招投標監管水平。我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立了公共資源招投標電子化監督平臺,建成了標準化監控室1個,共裝配16個攝相頭、8個監視器。實現了監督部門實時監督每個開評標室內的開標情況,對所有評標專家在評標室內的評標活動均可全場景、全時段的監控監聽,并可錄制成監控音像光盤予以備份,能為監管部門的后續監管提供完整的歷史數據。
三、要解決好“網上聯動”問題
建立市、縣兩級聯動的信息資源共享和專家遠程抽取系統,著力解決縣市區信息面小、專家數量少尤其是特種行業專業人才匱乏的局面,為基層招投標工作提供規范的技術支持和智力保障。各相關行政監管部門應積極整合行業內部系統資源,進一步將項目建設前期的環評、土地許可以及項目審批核準系統和后期的資金支付、審計決算系統等與網上交易系統實現互聯互通,并對建設項目實行統一編碼的“電子標簽”,形成以項目為單位、貫通項目建設全過程的信息共享通道,形成行業系統鏈條,打造完整的公共資源網上審批、交易和監督體系,實現系統間的互聯互通、互認共享。通過將網上交易系統與行政審批系統、從業企業及人員管理系統、質量監督系統、電子監察系統,以及工程建設項目信息公開和信用信息公開共享平臺等并聯融合,逐漸形成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管系統鏈條。
工程招投標市場的規范不可能一蹴而就。運用信息網絡技術推進公共資源網上交易,只是筆者一些初略見解,我相信在探索實踐中也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傊?,推進公共資源網上交易需要與時俱進地建立和完善制度,創新配套措施,不斷完善有形建筑市場,從根本上預防和遏制工程建設領域的腐敗問題。
- 上一篇:工程監管模式交流材料
- 下一篇:干部作風三級聯動報告
精品范文
10公共衛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