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質監事業發展調查匯報

時間:2022-10-26 09:03:28

導語:全市質監事業發展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市質監事業發展調查匯報

事業興衰,關鍵在人。大力加強質監隊伍建設,切實解決好人的問題,是推動質監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內容和關鍵所在。

適應新形勢,明確質監隊伍建設新要求。質監部門自省垂管近十年來,在省局和地方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經過幾任班子和全市質監人的不懈努力,質監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技術裝備、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改善,各級干部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工作積極性不斷增強,呈現出加快發展、求新思變的良好局面。但在發展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目前的干部隊伍整體素質還不能完全適應履行質監職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主要表現在:人才觀不強、結構欠合理、機制欠靈活;干部“干、說、寫”能力即“三能”方面有差距,認識不到位;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意識不強;靠前指揮,破解難題能力不足等問題還部分存在,產生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干部隊伍建設缺乏長效機制。

為進一步適應發展需求,我們提出了干部隊伍建設要以德能勤績廉為基礎,以“三能兩效”為導向,在全市系統內大力開展創建“能干、能說、能寫,既能較好地完成崗位職責任務,又能創社會效益”的“三能兩效”型干部隊伍活動。

能干,就是提高工作能力,能以新的思路,好的方法,實的作風,高的效率完成各項工作;能說,就是提高語言表達溝通能力,能將事情說清楚,把道理說透徹;能寫,就是提高分析調研寫作能力,能寫出主題鮮明、邏輯縝密、生動鮮明的文章。要求在能干上下功夫,不斷提高質監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有效性;在能說上下功夫,不斷提高質監部門社會形象和整體優勢;在能寫上下功夫,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尤其是隊伍建設的實效。干、說、寫三位一體,基礎是較好完成崗位職責任務,前提是創造良好社會效益,目標是實現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開拓新思路,探索質監隊伍建設新機制。圍繞“三能兩效”這一更為具體、更為清晰、更為全面的隊伍建設目標,我局確立了以爭先創優為基礎,達標升級為契機,“三能兩效”為導向的總體工作思路,將“三能兩效”作為一項長期、系統的人才培養和儲備工程,通過分層次、分階段、分步驟,重點做好對正科級干部的監督使用力度、加大對副科級干部的教育管理力度、推行對一般干部的培養激勵力度,在干部隊伍建設中積極推行六大機制:

一是動態考核機制。實行科級干部的常態化、動態化、科學化管理,將全市系統科級干部尤其是縣局班子副職的教育、監督和管理作為重點,制定實施了《加強常態化管理實行科級干部定期談話匯報制度》,全市科級干部根據安排向市局班子定期進行書面和口頭匯報,匯報內容包括履行職責、團結協作、率先垂范、破解難題、廉潔自律等方面。談話匯報內容作為干部年度考核,評價使用的重要依據,在全面掌握干部工作思想動態的同時,鍛煉了干部隊伍的說寫能力。

二是輪崗交流機制。為進一步優化隊伍結構,增強干部活力,提升綜合素質和適應能力,在全市系統試行了“干部原職務不變多崗位鍛煉”工作制度,現市局與縣局之間已有5人次進行了交流鍛煉,實現了崗位互動的多向交流。通過為質監干部提供多崗位學習鍛煉機會,使干部能力全面化、知識專業化,著力培養“三能兩效”型復合人才。

三是人才評價機制。以提升干部職工行政能力和服務水平,激發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宗旨,制定下發了《市質監系統崗位能手評價辦法》,從服務、管理、學習、宣傳、辦案和檢測六個方面對系統干部職工進行崗位能手評選,2007年在全市系統共評選產生55名“六佳”崗位能手并廣為宣傳,取得良好反響。廣大干部職工切實體會到有創新才有回報,有貢獻才有收獲,有能力才有地位。

四是激勵創新機制。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激勵機制,制定出臺了《市質監系統學科帶頭人培養管理辦法》,在標準化、計量、質量、執法等領域在全系統開展評選和培養工作。通過建立工作責任制,要求各學科帶頭人制定工作目標及發展計劃,組織學科研究并提交工作報告及成果評估材料,市局配套給于工作經費資助、優先提拔任用等激勵措施,干部隊伍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五是教育培訓機制。豐富培訓內容,結合日常工作積極開展讀“三報”(黨報、質量報、公報)活動;結合隊伍現狀,加大崗位技能培訓,如結合執法案卷檢查,開展“三個一”活動(溝通好一個行政相對人、寫好一份案卷、辦好一個案子);舉辦以“解放思想、強化學習、提高素質、爭做優秀科級干部”為主題的科級干部培訓班與座談會、開設領導授課、理論學習、軍事訓練、企業座談、撰寫論文等課程;開展“如何做好一名副職”、“我為科學發展獻一策”主題征文活動等,重點對學員“三能兩效”能力進行引導、培訓和儲備,提升各級干部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能力。

六是聚才引智機制。加強工作前瞻性和系統性,構建實踐平臺,創辦了《質量報告》、《質監信息》、《民評簡報》等內部刊物,制定下發了《市質監系統信息調研宣傳考評試行辦法》,市局增設了質監研究室,組織開展全市系統政務信息的調研分析、編輯報送等工作,一年多來,市局已編輯刊物125期,全系統在市級以上媒體、市委市政府信息、省局政務信息共上稿500余篇,政務信息工作進入全省系統和市政府先進行列,開創了我市信息的新篇章?!顿|監信息》等刊物也得到了省局和市領導的充分肯定。

一系列制度的建立,為干部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脫穎而出,去年以來,先后有24名德才兼備、群眾公認的同志走向了領導崗位。

創造新業績,譜寫質監隊伍建設新篇章。通過全市系統“三能兩效”活動的深入開展,將人才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將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將人才活力轉化為發展活力的“三項轉化”,活動產生的“放大效應”逐步顯現,廣大干部職工思路上更加清晰,方向上更加準確,措施上更加具體,同時各級班子科學發展與創新能力不斷提高,隊伍管理和服務水平有效提升,質監事業在新的起點上實現了新的跨越。

一是促進了爭先創優濃厚氛圍的進一步形成。在各級黨組強力推動和干部職工的積極參與下,以德能勤績廉為基礎、“三能兩效”為標準的人才培養、評價、考核、使用機制在系統內得到廣泛認同,一批“三能兩效”突出、工作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突出的“三突出”同志得到了提拔任用并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發揮出管理、骨干和示范作用。干部職工以爭創“三能兩效型”人才為內在動力,以履行崗位職崗位職責、完成本職工作為基礎目標,更以能在不同崗位上為事業發展作出自己積極貢獻為最高追求,全市系統形成了你追我趕、蓬勃向上的良好發展氛圍。

二是促進了工作理念與思路的進一步更新。“三能兩效”活動通過干說寫的培養,進一步提升了隊伍把握大局、敢為人先的能力,推動了理念與思路的更新,拓展了質監的發展空間。如市局在全系統積極倡導“服務第一、爭創一流”以及“兩多兩少”為主要內容的服務理念,策應省委省政府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戰略部署,準確把握重大項目帶來的機遇,及時開展了對全市生產企業的質量狀況普查與分析,實施了以加強品牌建設、實施農業標準化為切入點的工作思路;結合市委市政府打造“一個樞紐,建設四個基地”的戰略目標,市局提出2008年“質量三興”、生產許可有證無證管理、基層又好又快建設、質監文化等方面十個方面突破課題并認真加以督查落實,著力為提升區域經濟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服務。

三是促進了質監第一要務職能的進一步發揮。加快發展,進一步提高工作的貢獻率和有效性,執行和落實是關鍵。我們通過腳踏實地去“干”,破解難題去“闖”,以身作則去“帶”,嚴格制度去“管”,群眾參與去“促”,維護經濟次序,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職責得到進一步發揮,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取得積極成效。如針對全市70%以上的食品企業均為小作坊且大多分布在農村難以監管的現狀,市局科學有效地推行了重心下移、分類管理、層級負責、量化考核、部門聯動“二十字”監管模式,同時探索設立區域質監分局,有效加強了鄉鎮農村兩大安全和產品質量的監管力度,實現了三大安全平穩態勢,2008年與去年同期相比,全市食品抽查合格率達到91%,同比提高6個百分點;深入推進質量興市、興園、興企。市政府出臺了《市2008-2010年名牌產品培育規劃》。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制定實施了《經濟開發區質量興區實施辦法》,把質量興區納入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天峰建材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被評為“省質量管理先進企業”。質量三興活動的深入開展,營造了企業追求卓越質量的良好氛圍,推動了區域、行業產品質量競爭力的進一步提高,有效地激發了企業創名牌、爭名牌的熱情,今年全市又有2家企業2個產品申報國家免檢、17家企業的20個產品申報了名牌;工業標準化進程步伐加快。標準是生產產品的唯一依據,市局把標準化作為提高全市質量總體水平的基礎性工作常抓不懈。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標準化工作的若干意見》、《市企業產品標準備案管理辦法》等制度,確定了標準化工作目標、重點和考核標準,使標準化工作一步規范化、科學化、程序化。舉全系統之力對全市生產加工企業開展了大規模的質量普查,截止8月下旬全市累計有生產加工企業5094個,在此基礎上,確定將市經濟開發區、廣豐工業園區作為實施技術標準戰略示范園區,以點帶面,促進更多園區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圍繞企業技術進步、產品升級換代,積極幫扶省維東山礦山設備有限公司《旋流器》標準項目上報國家標準計劃,現已被國家標準委批準立項,填補了我國該項產品長期沒有國家標準的空白,增加了我市產品國際標準的話語權。

四是促進了質監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把握大勢才能順勢而為,抓住機遇才能科學謀劃。一年多來,我們認識市情,制定規劃,采取各項舉措積極提升事業發展水平,增強事業發展后勁。積極推進基層建設,開展打造新型基層單位活動,制定實施了《市質監系統基層局達標升級考核辦法》、《市質監系統技術機構三年發展規劃》、《市質監系統縣級質檢機構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對基層單位實行分類指導與管理,有計劃、有重點、分步驟地解決基層建設的突出問題;設立全市系統食品和特種設備兩大安全專項基金,充分調動了基層局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了安全保障能力;規范內部管理,優化資源配置,按照省局量力而行、適度超前的要求,嚴格控制了基層局辦公大樓的土建規模,廣豐等三個縣局共節約建設資金300多萬元;縣(市)局基本解決了歷史欠債問題,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市局被省政府評為“人民群眾滿意的行政執法單位”,同時被省局評為“2007年全省質監系統先進單位”,真正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五是促進了調研成果的進一步轉化?!叭軆尚А被顒拥纳钊腴_展,有效地提升了各級班子和廣大干部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破解難題的能力。去年以來,全系統大興調查研究,共收集調研論文130余篇,其中《弋陽年糕地理標志產品”后續監管》調研文章引起弋陽縣政府高度重視并以縣長辦公會形式專題研究;《經濟開發區工業企業質量狀況分析及對策》文章被市委辦《每日要情》采用并主送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傳閱;源縣政府將扶持源綠茶申報地理標志產品工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鄱陽、鉛山、德興、萬年、橫峰等縣(市)主要領導高度評價質監局服務當地經濟所作的貢獻;特別可喜的是報送市政府的《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進展情況》一文被國務院辦公廳采用,實現了我市質監系統被國辦采稿的歷史突破,切實發揮了調研服務決策、服務經濟發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