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動鄉鎮干部積極性的思考

時間:2022-03-31 07:00:00

導語:調動鄉鎮干部積極性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調動鄉鎮干部積極性的思考

調動鄉鎮干部積極性的思考

華容縣農機局夏金明

改進開放以來,鄉鎮干部在黨的領導下,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帶領農民奔小康的偉大事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為農村的改革、發避孕藥和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部分鄉鎮干部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難和壓力,在思想上產生了一些困惑,工作責任感有所放松,工作積極性有所下降,嚴重的影響了鄉鎮工作的開展。因此,充分發揮鄉鎮干部的作用。調動鄉鎮干部的積極性顯得尤為重要。

一、調動鄉鎮干部積極性的必要性

1、鄉鎮干部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①鄉鎮干部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領導者。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12億人口有80%在農村。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問題。但是,目前規范的農村市場沒有形成,農業產業化體系還未實現。農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農村經濟要實現再次騰飛,農民要真正致富,靠的是政策、科技、投入。政策的實施、科技的轉化和資金的投入,離不開鄉鎮干部的幫助。現代農業生產觀念的逐步形成,離不開鄉鎮干部的誘導。農村的現代化決不是一個自行實現的過程,而是廣大鄉鎮干部帶領農民群眾艱苦奮斗的過程,是干群相互提高其素質的過程,是能人經濟帶動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

②鄉鎮干部是基層政權建設的關鍵。鄉鎮干部是基層政權的代表,是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的橋梁和紐帶。黨的政策需要他們去執行,黨的堅強領導和執政水平要通過他們來實現。只有調動鄉鎮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才能建立高效廉潔的基層政權,才能使基層政權真實如一地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制度,才能實現農民的共同富裕。

③鄉鎮干部是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基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奮的干部,而農業和農村的基礎地位決定了農村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性。鄉鎮干部是基層政權代表,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因此,要求這支隊伍具有科學的世界觀、較高的政策水平和為農民服務的意識。只有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給他們以必要的理解、關心和支持,才能在人民群眾中樹立黨的干部隊伍的良好形象,才能把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工作落到實處。

2、調動鄉鎮干部積極性是現實的迫切需要。

①農民收入要增長和農村社會矛盾要解決迫切要求發揮鄉鎮干部的積極性作用。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廣大農民生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提高,致富熱情和能量得到極大的釋放,農業呈現興旺發達,穩步發展的局面。但是,近幾年來,由于農村產業單一,生產規模狹小,科技含量低下,市場化和產業化程度不高,農民增產增收的難主在增大。如何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保護農民利益,目前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另一方面,由于農村小生產意識還較濃厚,整體文化水平不高,封建傳統思想、拜金主義思想、個人主義思想還大有市場。一些落后群眾不履行合理義務,不上繳合法負擔的情況還時有發生。這些農村矛盾呈現主體多元化、矛盾復雜化、沖突表層化的特點,急待鄉鎮干部加以解決。只有教育和鼓勵鄉鎮干部堅定立場,堅持政策、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滿腔熱情地做好農村工作,才能保護好農民利益,化解好農村各種社會矛盾。

②調動鄉鎮干部積極性是其工作環境現狀的迫切要求。目前鄉鎮干部工作的環境較差,工作辛奪、生活清苦、條件艱苦,有時工資都發不下來,要發揮他們的積極性確實很難。

二、鄉鎮干部積極性不高的原因

鄉鎮干部積極性不高的原因較多,概括起來如下:

1、復雜辛苦的工作多。

鄉鎮干部工作頭緒多,工作難題多,對鄉鎮干部的約束也多,工作十分辛苦,這是人盡皆知的。

①工作的頭緒多:“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什么工作都要在鄉鎮落實,工作自然很多。月月有中心,日日有突出。一年四季,各種情況匯報。接待應酬難以招架,叫他們苦不堪言。當然有些活動和會議是必要的,但現在也太多太濫了一點,把人搞得喘不過氣來。主要表現是“四多”一是各種達標檢查多。如雙基達標驗收、計生管理達標驗收、國土管理達標驗收等接連不斷。而每搞一次達標活動,鄉鎮既要“出血”,又要應酬。二是迎來送往接待多?!艾F在有的報刊批評鄉鎮干部整天忙于迎來送往,其實鄉鎮對這些接待也是無可奈何的。現在縣里部門多,有時這個部門的車還沒有掉頭往回走,另一個部門的車又來了,哪一個衙門的人都不能得罪。否則批評指責叫你好受,有時一天達到五六起,鄉鎮干部還有什么精力去辦事。三是各式各樣的會議多,要制止文山會海,雖然喊了多年,但收效甚微,縣直部門還是照開他的會,發他的文,加上鄉鎮必不可少的會,鄉鎮干部幾乎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泡在會海中。四是簽訂的責任狀多。動不動就“一票否決”,不按上級要求完成任務,就交帽子換位置。好象上級永遠是對的,使得鄉鎮干部疲于招架,應接不暇。

②工作的難題多??h以上領導機關領導的對象是國家干部、政令容易施行。鄉鎮政府是國家領導機關最低的一個層次,它所面對的工作對象產不吃國家糧,拿國家工資,而是進行自主生產和經營的農民群眾,在他們當中要保證上級政策的施行,難度無疑大得多。對他們的動員和領導,光靠行政的手段絕對不行,往往要交叉或同時使用法律的、行政的、經濟的和思想教育的等多種手段。諸如上繳提留、糧食定購、計劃生育等任務,只能靠他們厚著臉皮、磨破嘴皮、跑爛腳皮去做工作。這就使得鄉鎮工作的難度和工作量大為增加。有的群眾說“不批不斗不怕你,有錢有糧不求你,有了事情要找你,處理不好要罵你”。鄉鎮干部一方面對上要“精忠報國”完成任務,另一方面對下面“為民服務”不能亂來,處在夾縫中,往往是兩頭不是人。

③辛苦工作多。鄉鎮工作的大頭在村組,無論酷嚴寒,還是刮風下雨,都要爬山涉水“沉”下去,趕上有突出性任務和解決重大矛盾糾紛,往往通宵達旦,在下面一泡就是幾天幾夜,生活根本無規律可言。

2、管理制度上缺陷多。

鄉鎮干部,工作的環境條件十分艱苦,加上使用上的偏見,工作上的壓力,使他們看不到希望的曙光。

①使用上欠公允:一些鄉鎮干部說,提撥干部,鄉鎮是被“遺忘的角落”。同是一個學校畢業的,分在省城,幾年后,可當處長,分在縣上只能當科長,分在鄉鎮工作往往什么“長”也不是。好象鄉鎮干部起點低,不能登領導職位的“大雅之堂”。提撥縣級干部,一般都從縣直機關挑選,鄉級主要黨政負責人也多從縣直機關干部中物色,鄉鎮干部被選中者實屬鳳毛麟角。土生土長的優秀分子,常常被拒之門外。即使考慮了,也有一種不成文的規矩,就是縣鄉兩級干部調動。有一種明顯的反差,即縣調到鄉升半級或一級,鄉調到縣降半級或一級,一個鄉鎮書記調到縣大多數只能搞副職搞正職的少,而一個干部只要在縣委大院蹲上二年調到鄉鎮至少任副書記,關系好的,還有可能任鄉鎮長和黨委收記。一個鄉鎮干部即使在鄉鎮干上一輩子,不見得就能獲得一官半職??梢哉f是“千年等一回”。同在一片藍天下,為什么會有如此不同。

②工作上欠關心:鄉鎮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上有著許多困難和后顧之憂,他們非常希望得到上級和有關部門的關心和理解,可是常常是“春風不度玉門關”,甚至有時得到的往往是來自上面的指責和批評。另外,由于多種原因,農村干群關系在許多地方象繃著的弦越來越緊,鄉鎮干部挨打受罵現象時有發生,這些苦衷理應得到上級的支持和關心,可常常是“飽漢不知餓漢饑”為了維護穩定避免群眾上訪,往往以鄉鎮干部受委屈而結束。據記載,去年冬天,上級機關和一些部門都準備放假過年了,益陽市李昌港鄉的十幾名鄉鎮干部因完不成上繳任務,只得冒著嚴寒到農民家強行收錢收糧,結果把自己收進了監獄,落得個“上級不同情,農民其喊殺,輿論說活該,法律責無赦的可悲下場。

③培養上欠周全:目前鄉鎮干部在一定程度上處于一種自生自滅的狀態,很少有系統培養的機會。一般的培養也只是重溫一下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在如何提高鄉鎮干部實際工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方面都十分有限,嚴重的學用脫節。

3、后顧之憂多。

當前鄉鎮干部生活清苦,后顧之憂,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最起碼的工資待遇難以落實。由于集體經濟薄弱,財政困難,赤字較大,往往是收不抵支。鄉鎮干部的工資很難保證按時兌現的,工資打白條的現象時有發生,加上人情開支大,有的養家糊口都十分為難,同樣的學歷,同樣的級別,鄉鎮干部與工作在省、市、縣單位的人相比,每月相差幾百元,與當地金融、稅務、郵電等部門相比“更有天壤之別”。同在一個“鍋”里盛飯,“飽”“餓”不同,財稅干部有津貼,計生干部有補貼,派出所民警有警銜工資,家底厚實的部門還可以發名目繁多的“補助”只有鄉鎮干部沒有。二是住房問題難以解決。一些鄉鎮干部辦公條件極差。有的還住在70年代建的危房中,公家的房如此,私人的房便可想而知了??h上的各級單位都有家屬樓。房改時一套百來平方米的房子,只需出資幾千元,幾年之后,便可占為已有。而鄉鎮蓋不起,縣上蓋的又沒有鄉鎮的份,房改政策把鄉鎮干部拒之門外,鄉鎮干部最終不知何處安家。三是子女工作難安排,這是目前鄉鎮干部最憂心的問題,鄉鎮七站八所搞改革、搞分流、縣里的好一點部門無關系進不了,其他各個行業的一般都只照顧自己的家屬子女,鄉鎮干部的子女到哪里去的工作。

4、輿論宣傳負面影響多。

一是不客觀的輿論宣傳,丑化了鄉鎮干部的形象。特別是在一些電影、電視劇中,鄉鎮干部基本上沒有一個好形象,一出場不是歪戴帽子,就是斜瞪著眼,張口便罵娘,講狠,一副惡霸樣。有些宣傳報道給人的印象是,只要一提到減輕農民負擔問題。馬上就跟鄉鎮干部聯系起來,什么“大吃大喝、蠻橫收費”等慣用語,幾乎到了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地步了。如《父老鄉親》中的某黨委書記丑化得太狼了一點。這與大多數鄉鎮干部勤政為民的公仆形象相去甚遠。由于對鄉鎮干部存在問題的一面講得太多,喧染過度。媒體上一炒,老百姓茶余飯后的議論也就多了。確實給鄉鎮干部增加了心理壓力。甚至客觀上把鄉鎮干部推向了群眾的對立面。

二是不公正的評判,貶低了鄉鎮干部的素質。目前仍然有一些城里人,視鄉鎮干部為“大老粗”,在他們眼里,“方法簡單、作風粗暴、吃喝送禮、吃酒打牌”成了鄉鎮干部的代名詞。其實,現在的鄉鎮干部多數是八十年代的大中專畢業生,他們有理論、有實踐、有事業心,對政策的把握比較準確,工作方法大都比較切合農村工作的實際。至于個別人的腐化墮落,不僅鄉鎮有,其它層次也有,這是一個黨風問題,不應單純看成鄉鎮干部的問題。

三是不合情理的埋怨,抹殺了鄉鎮干部的功績。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社會經濟取得迅猛發展,同時,也出現了大量新的矛盾問題,鄉鎮干部則是這些矛盾的載體和聚焦點。上有壓力,下有頂力,群眾對某項政策不理解,對某件事心懷不滿,往往把矛頭直接指向鄉鎮政府的干部,解決不好便上訪告狀。甚至聚眾鬧事。實事上不少問題是國家經濟、政治體制改革過程中在所難免的,但一些人卻把這些問題怪罪在鄉鎮干部身上,指責、埋怨鄉鎮干部沒有做好工作。鄉鎮干部雖兢兢業業,努力工作,但仍上下受埋怨,里外不是人。工作得不到肯定和尊重,辛勞得不到理解和體諒,功過得不到公正的評價,生活待遇得不到應有的提高,后顧之憂無人幫助解決如此這般,還有什么積極性。

三、調動鄉鎮干部工作的積極性

黨的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各項農村工作的落實,最終都要依靠鄉鎮基層干部。面對指標與措施,市場與計劃,數字與實績,非議與理解,責怪與支持等諸多矛盾,鄉鎮干部普遍到思想壓力大,工作難度大。因此,要努力營造鄉鎮干部良好的環境,調動和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已成為當務之急。

1、弘揚正氣,努力營造有利于鄉鎮干部工作的社會環境。

良好的工作環境能激發人的情感,使人始終保持一種迎難而上,奮發圖強的精神狀態。因此,要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一是社會應給鄉鎮干部一個公正的評價,還他們一個公道,不要讓他們流汗之后又流淚。對于他們工作中出現的個別問題和失誤,要客觀地看待,不要無限地夸大,把鄉鎮干部說得一無是處。當然也要看到在鄉鎮干部中,確有個別腐敗分子蛻化變質,但不能因此就一葉障目,因為有虱子就把棉襖也燒掉。二是文藝工作得應多樹一些正面典型。鄉鎮干部為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扎根農村,奉獻青春,在農村兩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人的作用。在他們身上洋溢著一種強烈的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的精神,他們有許多優秀的品格值得稱頌,有許多人和事值得大加贊揚和宣傳。希望上級部門的同志特別是文藝界的同志能經常深入基層體驗鄉鎮生活,多搞一些正面宣傳,多樹立一些鄉鎮干部干事創業加油鼓勵。三是建立激勵機制,組織人事部門要制定一套嚴格管理、獎罰分明的激勵機制。在考核過程中,要堅持原則,在任命上,注重實際,注重社會公認,多從基層選撥優秀人才??梢砸幎?,今后凡是縣以下主職一定要在鄉鎮工作三年以上,方可任命。

2、理解支持,努力創造有益于鄉鎮干部工作的必要條件。

農村作點多線長面廣。鄉鎮干部面對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新問題,他們或有力無處使,或有話無處說,或無從著手,或舉棋不定,迫切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作為上級部門要從多個方面對他們予以支持。一要授予以權。責任與權力應是一致的,對鄉鎮干部不要處處捆住他們的手腳,要大膽放權、讓權、給權,讓他們義無反顧地,大刀闊斧地去開展工作。二要理解支持。要多支持,多理解,多為他們壯膽撐腰。由于鄉鎮干部工作的對象,素質參差不齊,加之有相當一部分群眾法律意識較差,政策理解水平較低,特別是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后,農村工作難度更大了,在工作中發生一些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如計劃生育、收繳農業稅費,是國家的基本政策,鄉鎮干部每年都要投入較大的精力抓此項工作,但由于一些群眾不能正確理解,片面地將這兩項工作稱為“要錢、要命”。個別群眾還產生抵觸情緒,軟抗硬拖,干部對他們軟的辦法不管用,硬的辦法不能用,拖來拖去,拖得鄉鎮干部精疲力盡。但對當前農村的這些矛盾和問題,我們應進行辯證地分析和認識,要找準問題的癥結和矛盾的根源,并采取相應措施逐步予以解決,不能不分清紅皂白對鄉鎮干部一味指責。把鄉鎮干部推向對立面,要善于體諒鄉鎮干部的處境和工作難度,對他們要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責怪,該為他們挑擔子的就挑擔子,該做解釋工作的,就做解釋工作。三要排憂解難。鄉鎮干部長期工作在基層,以事業為重,克服了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承受著來自多方面的壓力,他們在企盼理解支持的同時,也希望得到關心和組織的溫暖。上級領導要從政治上、生活上對鄉鎮干部多加關心,多為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福利分房、子女就業,等等。以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他們能夠輕裝上陣,安心工作。四要嚴格管理。要求鄉鎮干部要處處以大局為重,在執行上級任務時,既要如質如數的完成任務,又要不違背政策和法規。教育他們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努力提高政策水平和領導水平。出現問題,要分清責任,涉及到鄉鎮干部方面的,要堅決查處,決不偏擔。作為業務主管及執法部門,要充分理解鄉鎮工作的難度,分解部門指標,下達任務,要深入實際,實事求是,科學決策,量力而行。

3、改進方法,努力營造有助于鄉鎮干部工作的自我環境。

鄉鎮干部只有自我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同人民群眾形成水乳交融關系,才能出色地完成自己所肩負的任務。根據當前干群關系的現狀,應從兩個方面努力:一要執政為民,為政清廉。鄉鎮干部要正確認識和對待手中的權力,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實干家。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謀群眾之所需。二要既當群眾的“學生”,又當好群眾的“先生”。做群眾的學生,就要同群眾打成一片,虛心聽取群眾的批評和建設。做群眾的“先生”,就必須善于教育和引導群眾。要站得高,看得遠,把握大方向,善于運用正確的思想教育引導群眾。對于群眾關心的實際生活問題和時事政策問題,要據實講解。做群眾的“先生”,還要做謀劃家,善于把從群眾中得來的信息進行篩選、提煉、總結、升華,形成自己的決策思路。做群眾的“先生”,還必須做“土專家”,要自加壓力,擠時間學習農村實用科技知識,掌握2-3門,甚至更多的科學技術,深入田間地頭傳授科技知識,為群眾排擾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