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區黨建工作新模式情況調查
時間:2022-11-21 11:35:00
導語:農村社區黨建工作新模式情況調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構建和諧農村,不僅需要不斷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同時還需要進一步思考統籌城鄉發展,借鑒和運用城市社區管理工作經驗,強化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隨著農村改革發展步伐的加快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一種新的農村社會組織形式——農村社區在村、組之間應運而生。為了主動適應農村城鎮化、農民居民化、城鄉一體化的新趨勢,**區積極探索農村社區黨建工作新模式,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有力保證。
一、主要做法
1、調整村黨組織設置,構建“村黨總支—社區黨支部—功能黨小組”的組織架構。該區選擇了**鎮**新村、**鎮**村、**鎮**新村、**鎮**新村開展農村社區黨建試點工作。這些地方的共同特點是,村民居住比較集中,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服務功能比較完備,主導產業比較明顯。試點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農村社區為依托,設置農村社區黨組織;以服務群眾為宗旨,構建服務工作新機制;以發揮黨員特長為保證,實施分類管理黨員;以農民住居集聚化、發展產業化、服務體系化、生活城市化和特色本地化為目標,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調整村黨組織設置,在村級設置黨總支,下面依托農民住居比較集中的板塊設置社區黨支部,同時根據黨員的技術專長、從事的行業、所在的經濟組織,按照農村產業發展鏈條、生產環節以及公共事務需要,創新黨小組的編排方式,把有共同愛好特長、從事相同或相近的經營活動的黨員,組合成各類功能型黨小組,形成了“村黨總支—社區黨支部—功能黨小組”的組織架構。**新村是山岔村的一個村民組,現在撤消了黨小組,設置**社區黨支部,隸屬山岔村黨總支,下設農家樂、**旅游公司、夕陽紅3個黨小組。莊里村以村中心區域的景點**命名社區黨支部,下設農業產業化、老年協會和工會三個黨小組。太平湖鎮鳳凰山莊社區打破區域界限,新成立鳳凰山莊社區黨支部,直屬太平湖鎮黨委,下設農家樂和社區事務兩個黨小組。江家新村將原第一、第二黨小組整合成江家社區黨小組。社區黨支部委員會按3人配備,黨支部書記一般由村黨總支委員或黨員村干部兼任。
2、強化服務功能,建立以“事務服務中心—志愿者協會—公共服務組織”為主體的社區服務新機制。積極推進社區黨支部工作職能的轉變,在便民、助民、富民、安民上下功夫,努力把農村社區建設成為村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新農村。一是成立社區事務服務中心。鳳凰山莊和江家社區設立了社區事務服務中心,下設宣傳教育組、組、監督組等,著力搞好對村民的生產生活服務,并將服務范圍擴大到水電維修、就業援助、計生服務、糾紛調解、法律咨詢等領域。二是成立志愿者協會組織。各試點單位以社區無職黨員和社區志愿者為骨干,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為宗旨,成立社區志愿者協會,實現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社區按照志愿者特長分設“五站”,即文娛活動組織站、公益事業服務站、文明社區宣傳站、環境衛生監督站、便民服務站等;江家社區將志愿者隊伍分成“六組”,即旅游、科技、扶貧幫困、文明創建、社會治安和關心下一代等組。目前,4個試點社區已有138名黨員、青年參加了志愿者協會組織。三是建立公共服務組織。各試點社區結合本地實際設立了醫療、“超市”、活動廣場、保安等,方便群眾就醫、購置生活用品、文體活動、調解矛盾糾紛等,著力強化社區的服務功能。
3、堅持服務與引導并重,形成“黨員主導—群眾主體—社會主動”的農村社區工作新方式。一是注重發揮社區黨支部和黨員的作用。各試點社區根據農村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的新要求,深入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和黨員承諾活動,及時調整了無職黨員崗位、職責以及公開承諾的內容,建立黨員分片聯系戶制度,普遍開展了以“亮身份、樹形象、做表率”為內容的黨員戶掛牌活動,激發黨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發揮好黨員在社區建設中的先鋒模范作用,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在**旅游公司改制期間,有些群眾不理解,影響了改制進程。**鎮黨委在走訪群眾的基礎上,多次召開**社區黨員會議,向黨員宣傳改制工作,并通過黨員再向身邊的人宣傳改制工作的意義,逐步統一了群眾的思想,使**旅游公司改制工作順利進行。**社區黨支部針對農戶經營的多樣化,成立了種養、經貿和勞務輸出等4個協會,將全村80%的村民納入到協會中,并依托協會設立了農業產業化黨小組,挑選德才兼備的黨員擔任黨小組長,黨支部通過協會這個橋梁,帶領社區居民致富奔小康。二是注重發揮各類服務組織的功能。各社區黨支部指導志愿者協會、農家樂旅游協會、農業產業化協會等制定了章程和管理辦法,明確了協會及下設小組的工作職責、服務范圍及服務標準;指導社區事務中心對辦事范圍、辦事程序、辦事期限等進行了規范和公開。江家社區事務服務中心成立以來,已為群眾解決高速公路施工房屋補償、代辦身份證等各類事項10余件。今年“十一”期間,**社區黨支部書記與環境衛生監督站人員一起對**景區內的衛生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并組織社區志愿者對景區內的衛生進行了一次大清掃;文娛活動組織站站長帶領相關人員到**學院請來旅游專業學生,掛上“青年志愿者”的肩條,為游客提供咨詢服務,受到了游客的歡迎。三是注重激發社區居民的參與熱情。各社區黨支部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組織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激發村民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倡導文明新風,提高居民素質。同時,通過黨員帶頭、宣傳引導、強化監督約束等途徑,幫助社區居民增強“社區是我家、創建靠大家”的意識。
4、著眼全面發展,開創“產業支撐—設施配套—文化豐富”的農村社區新局面。一是立足資源謀求發展。試點期間,**社區依托境內資源積極發展村集體資產,注冊成立了**怡園有限責任公司,開發社區內景點**,發展農家樂旅游及生態旅游;***旅游公司改制工作順利完成,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旅游品牌奠定了基礎;江家鄉村旅游綜合開發項目正式簽約,項目總投資額為800萬元,計劃分5年實施,項目建成后,新村將成為休閑度假的“世外桃園”。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社區高標準建設了村中道路、供水供電、體育器材、排水、環衛等基礎設施,電視電話、互聯網寬帶全部接入每戶別墅家中,形成了“家家通水泥路,戶戶有綠化帶”的整體格局。按照“幼有所托、少有所學、壯有所為、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目標,**新村積極發展農村公共事業,新建了1300平方米的綜合教學樓,配備了微機室、語音室和多媒體教室,為實施現代化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建立了老年公寓,對60歲以上的老人實施集體供養。為美化新村環境,**社區投資200萬元進行綠化建設,使新村“遠看是公園,外看是花園,內居是樂園”,并成立了物業管理委員會,聘請了專職保結員,實行垃圾袋裝化。三是豐富農村文化生活。通過創建“十星級”文明戶、科技文化下鄉、社區廣場文化等活動,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促進鄉風文明,營造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風。**社區建立了村民文化活動中心,依托山岔村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會開展“學陶思陶”活動,組織村民參加農業科技學校、人口學校的學習,并建立在校學生獎學金制度,鼓勵農民子女重知識、學文化。**社區開辟了以“弘揚愛國精神、緬懷革命先烈、學習時代先鋒”為主題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型文化墻,并依托村內的農民休閑健身廣場,開通廣場背景音樂系統,組建舞獅隊、籃球隊,著力營造農村社區廣場文化。
二、主要成效
1、農村黨建工作適應了農村的新形勢。隨著農村改革發展步伐的加快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民居住日趨集中,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同時,由于重大項目建設拆遷等原因,一些居住在不同村民小組的農戶突破了村、組的區域劃分聚居在一起,一種新的農村社會組織形式——農村社區在村、組之間應運而生。開展農村黨建試點工作,使農村黨建工作順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要求,有利于黨組織更好地動員組織群眾、整合社會資源、促進農村發展、維護社會穩定。
2、增強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黨組織設置由地域型向功能型轉變,把黨組織的活動與發展經濟、服務群眾緊密結合起來,黨員發揮作用的途徑更加廣闊。同時,通過搭建黨員發揮作用的平臺,拓寬了選人用人視野,把各類服務組織中的優秀黨員培養成村干部,提高了村級班子的戰斗力。社會化服務網絡的建立,不僅解決了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且從體制和機制上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3、激發了群眾建設新農村的熱情。通過開展社區建設,形成了富有活力的農村工作運行機制,農村社區居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參與村務管理、為群眾服務的人多了,村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意識得到增強,渴望過上與城市居民一樣生活的愿望得到激發,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愈加高漲。四是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功能黨支部和黨小組的設置,以及專業協會的建立,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統一組織生產,統一進入市場銷售已成為一種趨勢。同時,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環境整治,發展農村公共事業,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等,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達到了建立和諧社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