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新形勢 創造新思路
時間:2022-01-04 05:36:00
導語:適應新形勢 創造新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章》賦予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的基層組織以“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引導和監督企業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領導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團結凝聚職工群眾,維護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職責和使命。近年來,順慶區加快推進企業改革,非公有制經濟總量占區域經濟的比重已達90%以上。切實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建設,對于鞏固黨的基層組織、維護社會穩定、加快企業自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堅持“四個結合”:謀求黨建、生產共促共贏
堅持傳統繼承和發展創新相結合。非公有制企業和員工都是市場經濟的自由主體,雙方在勞資關系的原則下互相依存。這種聯系較為脆弱,且易變化,黨員對組織依附性小、流動性大。面對這些新的特點,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一方面要大力弘揚行之有效的好傳統、好作風、好制度、好方法,一方面要按照與時俱進的要求,結合企業性質變化后面臨的新任務、新問題、新機制、新需求,針對企業實際確定新的工作方法,開辟新的工作領域和新的工作途徑。既要積極主動,又要講求實效;既要考慮建立黨組織的普遍條件,又要考慮非公有制企業的特殊情況;既要重視建立黨組織,更要注重黨組織如何發揮作用,使黨建工作緊密契合非公有制企業的特點。
堅持黨的建設與培育企業文化相結合。要借助企業文化這個載體,領導工會和共青團組織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豐富黨建工作在培育企業文化中的具體內容。一是構筑企業文化陣地。強化“統攬、教育、維護、參與、建設”職能,用先進的思想構筑企業文化陣地,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競爭力。二是積極凝聚企業精神。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核心。企業黨組織要大力宣傳企業精神,發揮先進典型的帶動作用,建設獨具特色、高品質的企業文化。三是塑造良好企業形象。既注重“外包裝”,更要致力“練內功”。對內,樹立愛崗敬業、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的奉獻意識;對外,大力宣傳企業文化,提高企業知名度和美譽度,樹立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
堅持黨的活動與生產經營相結合。一是發揮引導作用,促進企業健康發展。旗幟鮮明地宣傳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引導企業貫徹市委“兩抓兩促”的工作思路和區第四次黨代會精神,結合企業改革發展現狀,發揮廣大職工的集體智慧,促進黨的方針政策在企業中得以貫徹落實。二是發揮統籌作用,構建和諧企業。建立健全群團組織,以豐富的活動為載體,豐富職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促進群團組織發展、協調處理各種關系上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的統籌作用,為企業營造和諧的發展環境。三是發揮帶動作用,提高員工素質。切實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發揮黨員“站在哪里哪里紅一片,走到哪里哪里紅一線”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企業員工整體素質的提高。
堅持黨的建設與維護職工權益相結合。在非公有制企業中,黨組織首先要代表企業員工的正當權益,這是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出發點和前提。要始終保持同職工群眾的血肉聯系,領導和支持工會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運用各種載體和途徑,切實解決職工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多做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奮精神、鼓舞士氣、理順情緒、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工作,為職工雪中送炭、雨中送傘,有效發揮黨組織在企業生存發展中的“生命線”作用。
致力“五個創新”:激活企業黨建新活力
創新觀念。要糾正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無所謂”的錯誤認識,摒棄“重經濟、輕黨建”、“重建廠、輕建黨”的冷漠態度,消除“企業主不支持、黨建難開展”的畏難情緒,充分認識到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樹立“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新理念,確保企業發展到哪里,黨的組織就延伸到哪里,黨的作用就充分體現到哪里。
創新載體。要運用系統性、連貫性、實效性的思維方式設置活動載體,始終圍繞“抓黨建、促發展”這一主題,堅持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企業黨建工作的需要,梳理細化、探索建立“雙向互動機制”、“品牌文化戰略”、“關愛職工行動”、“人員素質提升計劃”、“反哺社會工程”等載體。要突出可操作性,防止提出不切實際的口號,使黨組織的活動流于形式。
創新方法。要用好黨性實踐和企業文化這個有效載體,運用職工喜聞樂見和生動活潑的形式,堅持業余、小型、分散、靈活的原則,以重點工程、項目和任務為主要內容,以支部或黨小組或黨員個人為基本形式,開展黨的建設的系列活動,將黨建工作穿插到黨員職工的生產工作和業余生活中去。要針對非公有制經濟中可能出現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黨建活動,與職工結成對子,做到黨建活動有聲有色。
創新手段。一要充分運用企業的各種文化活動開展黨建活動,使黨組織的各項活動有機地融匯到企業文化活動中。二要利用企業中開展的生產經營或操作技能競賽開展黨建活動,引導黨員在企業生產經營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三要加強思想教育主陣地建設,健全完善企業黨團組織和工會組織,有效發揮企業黨組織、團組織和工會組織的作用。四要注意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傳媒手段,擴大黨建活動的覆蓋面和宣傳教育的層次性,從而進一步增強企業黨組織在企業中的影響力。
創新機制。一是建立培訓制度。加大對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負責人和非黨員企業主的培訓力度,引導企業主自覺地支持黨的工作,支持黨組織有效地參與企業重大問題的建言獻策,提高企業黨組織負責人的工作水平。二是建立溝通會議制度。每年定期召開一次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交流會,總結經驗,溝通情況,指導工作。三是建立工作責任制度。把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作為有關主管部門黨建目標任務的一項重要內容,逐步建立齊抓共管的長效機制。
實現“五個目標”:促進企業黨組織作用大發揮
企業黨建工作氛圍更加濃厚。有效解決黨組織不敢理直氣壯開展工作的問題,有效破除業主思想上種種顧慮,有效消除廣大職工與己無關的思想偏差,以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互促共進的實際成果擴大黨建工作的影響力,使黨建工作真正做到為組織所認可,為企業所支持,為黨員所擁護,為職工所歡迎。
黨組織發揮作用的平臺更廣闊。將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的工作融入企業制度的建設框架,與企業的生存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切實拓展黨組織發揮作用的平臺。力爭在3年內,使全區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達到“組織健全、制度完善、活動經常、作用明顯”,培育黨員工作示范企業5個、示范基地3個。
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充分發揮。加強黨員教育管理,使黨員達到三個增強:增強黨性觀念,增強從政治上觀察、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增強責任意識,教育、帶動廣大職工共同推動企業快速發展。
職工群眾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引導建立按勞(知)分配、同效同酬、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制度,完善勞動保障和社會保障,妥善解決勞資問題,切實改善工作環境,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企業回報社會的意識更加強烈。引導廣大企業牢固樹立科學發展意識、守法誠信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積極維護地方經濟發展大局、社會公共服務和公益事業,積極構建企業與自然、與政府、與社會的和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