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服務中心黨建工作調研報告
時間:2022-07-09 09:06:00
導語:人力資源服務中心黨建工作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區近期對區勞動保障局所屬的職業中介組織――南京鼓樓人力資源服務中心黨建工作進行了深入調研,相關情況如下:
一、服務中心的基本情況及運作特點
南京鼓樓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在行政上隸屬于南京市鼓樓區勞動就業管理中心,為全資國有企業,中心成立于2000年8月,經營地址在鼓樓區虎踞關8-9號,現有專兼職員工56人,外派員工11000多人。中心成立黨支部,隸屬區級機工委所屬的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黨總支領導,共有黨員57名,其中專兼職人員中黨員8名,外派員工中黨員49名,預備黨員9名。
中心運營立足鼓樓,面向全社會企事單位,主營業務是為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提供職業中介、人力資源派遣、勞務合作、勞動力信息咨詢和職業培訓等。2002年,中心經招投標成為中德雙邊合作項目的子項目“南京市下崗失業婦女再就業項目”的實施機構,運營管理開始與國際接軌。2004年,經嚴格考核,中心又成為南京市僅有的十家青年見習培訓計劃實施機構之一。
經過幾年努力,中心建立了較為規范完善的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人員的外派化使用、內部化管理。引進德國全新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和全新的用工形式,即人員租賃和勞務派遣模式,由企事業單位用工,服務中心全面管理。派遣員工與服務中心建立勞動關系,簽訂勞動合同,實質作為中心的正式員工,實行外派崗位使用。2、用工管理規范化,工作流程標準化。設立招聘部、勞動關系部、社會保險部、財務部等業務部門,建立健全一整套規章制度,如新進員工培訓制度、員工考核制度、員工手冊等,對外派員工進行規范化管理,業務流程實現標準化操作。3、外派人員“下崗不失業、靈活有保障”。對非本人主觀原因,如不適合工作崗位、患病、技能較低等被用人單位退回的外派員工,由中心負責,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培訓,然后重新調整推薦上崗,在此期間,中心承擔其工資和社保費用,人性化操作,對下崗人員實行保障托底。
正是基于以上運營規范化機制,中心很快就贏得了用人單位和下崗失業人員信任,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服務單位由本區逐漸拓展到全市,涵蓋全省、輻射全國;外派員工由2000年的10家用人單位100多人發展到目前的290家用人單位11000多人,派遣員工數列全市首位;青年見習培訓工作開展順利,實施見習計劃648人次,名列南京市首位。2004年成立的南京市人員租賃行業協會,我中心被推選為協會會長單位。
二、服務中心黨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中心運營管理的機制環境,是中心開展黨建工作的基礎和保障。員工管理的規范化、業務流程的標準化,形成了中心黨建工作規范化推進的最大優勢和特點。
1、依據用工流向,合理設置黨小組。中心黨支部根據工作性質和工作單位,將黨員編為六個黨小組,第一黨小組為專兼職人員,共有黨員8名;第二黨小組為移動通信南京分公司黨小組,共有黨員16人;第三黨小組為十四所黨小組,共有黨員16人;第四黨小組為市公交公司黨小組,共有黨員7人;第五黨小組為南京電信黨小組,共有黨員6人;第六黨小組為鼓樓醫院黨小組,共有黨員4人。每個黨小組都明確了黨小組長,負責對本小組黨員的聯絡管理,及時了解員工表現及思想動態,工作重點是開展小組團隊建設。
2、實施雙重管理,進行動態跟蹤。外派員工黨員流動性大、分散不易集中,中心黨支部一方面指定一名黨員專門負責黨員管理的日常工作,做好黨員組織關系轉接、黨費收繳、安排組織生活等基礎工作。另一方面,加強與外派單位及其黨組織聯系與配合,建立定期聯系制度,要求外派黨員主動參加所在單位黨組織的活動。根據實際用人單位每月工作情況反饋,及時了解和掌握黨員員工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的現實表現和思想狀況,并與工作考核、工資發放及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對黨員員工基本做到了情況透、思想清、表現明。尤其是對外派員工中的預備黨員,始終堅持了用人單位和黨支部“雙考核、雙滿意”的轉正標準,不斷增強新黨員教育管理的有效性。目前,黨支部已為10名預備黨員辦理了轉正手續。
3、結合員工實際,開展組織活動。支部黨員年齡輕,平均在25歲左右;學歷高,本科學歷占72%,大專學歷占28%。學生黨員特征明顯,除3名區勞動就業管理中心在編黨員外,絕大多數黨員為在校學習期間加入黨組織,思想活躍,但波動較大,崗位流動性也相對較強。針對這些特點,中心支部在活動方式上,變集中活動為主為集中與分散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在活動形式上,由單純會議活動轉變為形式多樣,小型簡短,適時適情,寓教于樂的活動;在活動時間上,由過去停工停產的活動轉變為與工作有機結合,利用班前班后等間隙與節假日等開展活動。同時,借助互聯網絡,傳遞黨組織學習信息及材料,實現黨員思想溝通以電子郵件為主。
4、開展主題實踐,發揮模范作用。由于外派黨員大多原籍不在南京,多為由家門到校門、由校門進單位門的“三門”黨員,年齡較小,經歷簡單,工作經驗和工作技能缺乏,尤其是忍受挫折失敗的能力較差。為此,在去年先進性教育活動中,中心黨支部在外派員工黨員中開展了“珍愛崗位強素質,創業創優樹形象”的主題實踐活動,要求黨員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崗位,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立足本職崗位,創業、創新、創優。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外派員工黨員除必要的政治理論集中學習外,全部參加了本單位組織的業務技能培訓崗位練兵,有10名大專學歷的黨員還報考了本科學歷的學習,思想素質和工作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2005年,有5名黨員被所在單位評為“優秀員工”。外派十四所黨員徐律韻、高秋梅分別為所在部門聘任為助理醫師和工程師;外派江蘇移動南京分公司黨員李雪倩,因為平時工作表現出色,一年由一名普通的營業員晉升為值班經理。
5、維護合法權益,營造關愛之家。中心是所有外派員工的“娘家”,依據用工合同,依法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是中心責任所在,也是支部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心對外派員工堅持三條基本原則:一是所有員工必須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二是工資必須按月按時足額發放;三是員工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為將員工維權納入法制化軌道,中心于2003年8月成立工會組織,形成中心行政、黨支部、工會三力合一,切實保障包括黨員在內的外派員工的合法權益。如,一些女員工考慮到崗位競爭性等因素,往往會減少孕期、產期、哺乳期的休息天數,個別甚至會瞞假不休。中心知道情況后,會及時與用工單位溝通,對其實行強制休假。去年,一名畢業不久的外派員工黨員不幸因工死亡,中心黨支部與工會一起,積極穩妥地處理其善后事宜,得到了其家人和用工單位的認可和肯定。
三、服務中心黨建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社會中介組織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受目前市場培育和發展的條件限制,中介組織黨建工作面臨著不少新情況、新問題,有較大的被動性和不確定性。如,由于外派員工的分散性、流動性特點,雖然我們實行了緊密型管理,但仍然有很多情況不能全部掌握,客觀上造成一定程度的服務滯后性。由于用工單位多,人員進出頻繁,工作時間、地點,工作性質各不相同,黨員管理難度和集中開展活動難度可想而知;目前也有多名員工向黨支部提交了入黨申請,但考察培養工作較難,基本處于停止狀態,黨員發展難也比較突出。
對此,我們就加強和改進中心黨建工作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第一,實現統一規劃和指導,理順中介組織管理體制。政府應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站在社會管理者的角度,制訂中介組織的總體發展思路,對中介組織的發展進行統一規劃和指導,使社會中介組織在結構、規模、布局上更趨合理。針對中介組織的業務性質,可分別采取單位管理、社區管理、行業管理、掛靠管理等不同模式,建立完善的黨組織和黨員管理網絡。由于我中心黨員人數較多,分散面較廣,與勞動保障工作關系密切,又隸屬于政府部門。因此,我們建議成立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黨工委,加強黨建工作領導力度,實現與機關黨員、機關黨建工作的區別管理、分類指導。
第二,進一步理順黨員組織隸屬關系。雖然我們對外派黨員實行中心黨支部與實際用人單位的雙重管理,但跟蹤管理仍存在空白點。如果外派員工黨員能很好地融入用人單位,我們希望將其組織關系轉入實際用工單位,以便于全面接受管理。為此,建議各級黨委加大黨建工作及政策的宣傳力度,要求實際用人單位黨組織接納聘用員工黨員的組織關系。
第三,加大發展黨員工作指導力度。我單位外派員工11000多人,其中40歲以上占3%,30-40歲的占18%,20-30歲的占79%;大專學歷的占52%,本科的占20%,其他28%。人員多,年齡輕,文化層次高,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的潛力非常大。但目前一般情況下,培養一名黨員需要2年左右的時間,程序較多,手續較繁,加上支部黨務工作者是兼職,精力有限,導致發展黨員工作不能很好開展。建議上級組織部門加大工作指導力度,幫助解決發展黨員的實際問題,對年度發展黨員名額予以一定的傾斜。
第四,進一步增強對中介組織黨建工作的支撐力。中介組織黨建工作要務求實效,實行分層管理,分類指導。上級黨組織要針對中介組織不同類型的特點,突出各自的工作重點,對中介組織黨建工作情況加強督促檢查,實行定期督查、定期通報。要加大對中介組織中黨員先進事跡的宣傳力度,使社會對中介組織逐漸了解和認可,不斷優化中介組織黨建工作的環境。要在工作經費上予以適當的支持,最好能建立中介組織黨建工作專項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