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性和公認程度問題研究報告
時間:2022-07-13 05:34:00
導語:代表性和公認程度問題研究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代表候選人的推薦、考察、選舉工作是成功召開黨代表大會的關鍵環節,是提高代表的素質、代表性和公認程度的基礎和前提。近日,我們結合阿榮旗第十三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就新形勢下探索如何搞好黨代表候選人的推薦、考察、選舉工作,提高代表的素質、代表性和公認程度這一問題,采取問卷、訪談、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先后深入部分鄉鎮、旗直單位黨員干部群眾中進行了調研。
一、主要做法
阿榮旗在旗鄉兩級黨委換屆工作中,嚴格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條例》的相關要求,把黨代表候選人的推薦、考察和選舉作為旗鄉兩級黨委換屆的基礎性工作來抓,著力提升代表的素質、代表性和公認程度。
1、嚴格標準,完善結構,做好黨代表候選人推薦工作,確保代表的先進性和廣泛性。在代表候選人推薦過程中,旗委嚴格要求各級黨組織在推薦提名代表初步人選和確定代表候選人預備人選時,注重做好各方面代表候選人的構成比例,確保組成結構既合理優化,又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一方面,堅持做到組織意圖與黨員意愿相結合的原則。在推選產生黨代表候選人初步人選的過程中,要求各選舉單位黨組織按照旗委分配的代表名額和有關要求,組織所屬黨組織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充分醞釀協商的辦法,先由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對代表候選人預備人選醞釀提名,再根據多數人的意見確定,最后提交黨員大會進行選舉,做到既有黨組織推薦的初步人選,也有黨員推薦的初步人選。如,在鄉鎮黨委委員候選人的提名過程中,阿榮旗要求各鄉鎮實行由全鎮黨員公推提名候選人,由鎮黨委發放《黨委委員候選人提名推薦表》,并將黨員民主推薦的結果,作為組織推薦和大會主席團最終確定黨委委員候選人的重要依據,從而切實保障了黨員的民主權利,實現了組織意圖與黨員意愿的有機結合。另一方面,堅持做到嚴格程序與黨員群眾廣泛參與相結合的原則。在鄉鎮黨委換屆過程中,阿榮旗專門設置了黨員、村民代表推薦黨代表候選人的環節,各選舉單位召開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會議,由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采取無記名投票方式推選,根據得票多少按照1:3的比例確定代表候選人初步人選,在黨代表候選人產生以后,及時將候選人名單進行公示,接受各方面的監督;在旗級黨委換屆工作中,阿榮旗以基層黨委為單位,把全旗8716名,劃分為19個選舉單位452個基層黨組織,并全部參與了黨代表的推選工作,參與率達到100%。各選舉單位,根據多數黨組織和多數黨員的意見,按照多于應選名額25%的比例,確定代表候選人預備人選262名。
2、嚴肅紀律,把握重點,做好黨代表候選人考察工作,確保代表人選質量。在鄉鎮黨委換屆過程中,旗委要求各鄉鎮黨委對黨代表的文化程度、年齡結構、群眾基礎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并成立黨代表資格審查小組,認真考察黨代表候選人預備人選,對黨代表候選人預備人選、黨代表資格進行審查,實行推選黨代表公示制度,在黨代表候選人預備人選所在的村或單位對其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在旗級黨委換屆過程中,在確定初步候選人人選后,旗委及時組成考察組,對初步人選進行考察,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同時,由選舉單位召開黨委會或支委會,按不少于應選代表25%的差額確定代表候選人預備人選。代表候選人產生后,旗委通過采取集體聽匯報、集體審議的方式,對代表資格進行初審,重點審查工作程序、代表的個體素質和整體結構,在個體素質上,重點看代表政治上是否堅定、是否具有較強的參政議政能力、是否是各條戰線的優秀分子。在此基礎上,征求紀檢委、檢察院、公安局等部門對候選人的意見后,再對代表候選人預備人選進行批復。
3、嚴格程序,明確責任,做好黨代表候選人的選舉工作。一方面,建立健全組織領導機構。成立以旗委書記為組長,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換屆工作領導小組,對選舉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同時,各級黨組織建立以“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的領導機制。在黨代表選舉中,要求各選舉單位黨組織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分管黨務工作的負責人和組織委員、政工科(股)長為具體負責人,認真做好黨代表的推薦、考察、選舉和審查、報批工作。另一方面,選舉過程中,成立以鄉鎮黨政一把手、縣直各部門負責人為組長、副組長的領導機構,召集、組織、督促代表參加討論選舉活動,征求代表意見建議,密切注意代表思想、情緒活動,及時向主席團反饋有關情況,做好代表的思想政治工作,按照程序依法組織選舉活動。在此基礎上,旗委成立以旗委常委為組長的選舉指導小組,實行分片包單位制度,指導各基層黨委選舉工作,對個別單位在選舉程序中出現的一些偏差和問題,及時進行糾正。阿榮旗在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選舉中,各級領導干部118名,占代表總數的56.5%;工人、農民及各條戰線先進模范人物54名,占代表總數的25.8%;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7名,占代表總數的17.7%。選出的黨代表,絕大多數是各鄉鎮、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以及非公有制經濟領域中能廣泛聯系群眾、有一定威信、有較強議事能力、在全旗各項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黨員,真正體現了代表的先進性、代表性和廣泛性。
二、存在問題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當前在黨代表候選人的推薦、考察、選舉等關鍵環節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認真研究并加以解決。
(一)代表候選人推薦制度的民主性不夠。黨代表候選人的產生渠道窄。一方面,在黨代表的推薦過程中,沒有充分表達民意,大多是由黨組織采取醞釀協商的辦法提出候選人名單,再由黨的代表大會或黨代表會議選舉產生,而直接由黨員群眾公開推選和實行黨員自薦產生黨代表候選人的則較少。另一方面,在推薦候選人過程中,有的認為民主推薦候選人可有可無,沒有什么實質性的作用,干部是否任用,最終要由黨委來決定。有的甚至認為,過分強調民主,會削弱黨管干部的權威,把民主推薦僅僅作為一種程序,走過場,缺乏對民主推薦的成果充分運用和深度開發。
(二)考察機制不夠完善。在考察黨代表候選人時,的考察預告在考察范圍、內容、方式上都還不夠規范,考察預告在一定意義上只等同于考察通報。在具體考察中,仍然存在著座談走訪對象中“上級同級多、干部多,群眾少”的現象,運用的方法仍局限于座談、個別走訪等形式,沒有充分尊重黨員群眾的意見、建議和有效發揮黨員群眾的監督作用。
(三)選舉程序的合理性不夠。一是在選舉中沒有充分表達民意。大部分人認為選舉成功的標志是全部實現組織意圖。所以在操作上強調黨員代表要與黨委保持一致,把黨委意圖轉化為代表意愿,致使選舉后代表作用難以發揮,廣大黨員的意見和建議不能通過代表充分反映上來并及時得到解決。二是寫票環境的設計不合理。目前在選舉中不是秘密填寫選票,大都采用會場集中填寫選票的做法,這樣就很容易造成選舉人在選舉過程中的左顧右盼、彼此顧忌、相互衡量,多數人往往由于有顧慮而不敢動手在選票上有所表示投反對票、棄權票或另選他人。這就會造成相當多的選舉人無法真正自主地履行自己的意愿,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只有隨大流,去投“違心票”,而使選舉的民主失真。
三、建議與對策
要擴大換屆選舉中的黨內民主,提高黨代表的素質、代表性和公認程度,關鍵是要建立健全充分反映黨員和黨組織意愿的黨內民主制度,規范代表推薦、考察、選舉操作環節,堅持把走群眾路線貫穿于代表推薦選舉工作的全過程,確保代表候選人的質量。
(一)規范推選程序,擴大推選黨代表的民主。一是要加強宣傳,提高黨員的政治覺悟。通過宣傳教育,使廣大黨員群眾進一步認識到推選黨代表的重要意義,主動參與到黨代表的選舉過程中,用行動選出符合人民意愿、代表群眾利益的黨代表。二是要嚴格黨代表結構的審查工作,確保黨代表的性別結構、民族結構、領導干部結構、一線黨員結構等方面的優化。要注意統籌,合理劃分代表推選人數。三是要集中民意,擴大黨代表的推選范圍。推選黨代表的工作不能僅僅征求黨內領導干部的意見,也不有僅僅在黨內領導范圍內進行篩選,還要注意聽取普通黨員和黨處群眾的意見,集中民意選準黨代表。
(二)規范考察程序,擴大考察環節的黨內民主。一是要擴大考察預告內容,創新考察方式。要進一步完善考察方式,座談對象層次要多,范圍要廣,要多找一些基層黨員群眾座談。同時,要讓群眾對考察進行有效監督,將考察過程進一步透明化、考察結果進一步公開化。二是在考察過程中,要嚴格要求考察人員堅持公道正派,準確公正地考察代表,提高考察結果的公認度。同時,各級黨委在最后確定代表候選人時要充分尊重黨員群眾意見,盡量將表現優秀且黨員群眾滿意的黨員作為代表候選人,從而激發黨員群眾參與考察的積極性。
(三)規范選舉程序,擴大考察環節的民主。在選好黨代表的基礎上,要加強對黨代表的宣傳教育,讓代表充分了解其責任和義務,進一步調動代表參與選舉的政治熱情,提高他們政治責任感,促使他們正確行使僅利??赏ㄟ^根據選舉規模引進競選制度,實行差額競選,采取候選人公開演講、黨員群眾對代表候選人進行提問質詢等形式,讓黨員自主選擇、自主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