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問題研究報告

時間:2022-07-13 05:35:00

導語: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問題研究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問題研究報告

阿榮旗大力實施人才強旗戰略,大力培養造就各類高素質人才;實行引進和培養兩手抓,注重人才素質的提高和結構的優化;大力推進和實施鄉鎮機構改革,激活人才創業積極性;深入實施“111人才工程”,全面提高人才素質;樹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意識和“以人為本”理念,營造良好的人才創業環境,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人才隊伍的基本情況

從總體上說,我旗人才密集度相對較高,人才個體素質相對較好,人才層次結構、專業結構、年齡結構、行業分布基本合理。截止到目前,全旗共有中專以上學歷或專業技術職稱的各類人員6285人,其中黨政人才1112人,各類專業技術人才5173人,鄉土人才307人。

二、人才隊伍建設的基本經驗和做法

1、多種渠道引進人才。一是域外引進人才。加大對重點人才、關鍵人才和緊缺、急需人才的引進力度,尤其是加大對阿榮旗經濟發展急需的高層次專業人才的引進工作。2005年,組成招聘小組,參加內蒙古農業大學舉辦的人才交流會,招聘農學、畜牧、草原等相關專業應屆畢業生5名。積極做好選調生的培養和安置工作,1997年以來共吸收和安置選調生15名。二是積極開展引進域外智力工作。從北京軍區總醫院、齊齊哈爾第一醫院等醫院聘請70余名醫來旗進行醫療服務和業務指導。

2、優化環境用好人才。一是出臺了《處級領導干部聯系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制度》,用感情留住人才。二是出臺了《專業技術人才與農村實用人才結對子辦法》,發揮現有人才的作用。三是出臺了《阿榮旗鄉土人才開發工程實施方案》,大力開發鄉土實用人才。目前,已為307名鄉土人才建檔立卡。四是出臺了《阿榮旗關于加強專業人才培養、使用引進工作意見的實施辦法》。對正高級專業技術資格并擔任相應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每人每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400元,博士每人每月300元。建立了“阿榮旗人才開發專項基金”。

3、引入競爭選拔人才。一是公開競爭,選優配強公務員。1999年以來,共面向社會招錄公務員121名,有效的改善了公務員隊伍的知識層次、年齡結構。二是拓寬渠道,發現和選拔優秀人才。2006年,首次采取公推公選的方式,在全旗范圍內公開選拔了18名正副科級領導干部。18名入選人員中,有待業青年2名、工人身份的2名、農民1名,進一步樹立了“重德才、憑實力、看公論”的鮮明用人導向。

4、多層次培養人才。實施“雙補工程”,對缺乏實踐經驗的人才,選派其到生產一線經受鍛煉;對缺乏理論知識的人才,有計劃的為其“充電”。實施“111人才工程”,選拔建立了一支178人組成的全旗新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隊伍。同時,大力加強和改進黨政后備人才的培養。2006年對181名補充和調整的后備干部進行了培訓和資格認定考試,實現了后備干部的動態管理;選派18名優秀青年干部掛任科局長助理和到社區掛職,提高了后備干部的組織領導能力。

5、拓寬渠道使用人才。創造寬松順暢的就業環境,提升就業和再就業服務質量,于2004年10月舉辦了全旗首屆人才招聘會,有48人與用人單位簽定了勞動合同。隨后,又定期舉辦人才集市,服務對象是各類用人單位和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失業下崗人員、退伍復員軍人、農村剩余勞動力以及廣大求職者。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分析

1、緊缺人才未得到有效緩解。阿榮旗強勁的經濟發展優勢對人才有較強的吸引力,但引進的主要是中初級人才,緊缺人才和關鍵人才引進較困難。如城建規劃、衛生醫療、經濟發展中高級專業技術性人才一直比較緊缺。作為農業大旗,高級農藝師、畜牧獸醫師卻廖廖無幾,尤其是高新技術人才,外向型人才和懂經營、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比較匱乏。

2、人才培養缺乏制度保障。專業技術人員學習、學術交流、深造、進修的機會相對較少。這與地方經費緊張有關,但人才培養和繼續教育缺乏政策和制度保障是最根本的原因。

3、用人機制不活,人才活力不足。真正意義上實行聘用制的事業單位較少,鐵飯碗、大鍋飯的狀況還不同程度的存在。學有所用還是一個相對薄弱的環節。

4、人才創業環境有待改善。部分單位領導沒有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少吃草,這種管理理念下的工作環境及經濟發展的相對滯后性,經費保障機制的不穩定性,很難留住真正的人才。

四、對策建議

1、制定人才規劃,明確人才隊伍建設目標。按照“工業強旗”、“借力發展”,實施跨越式發展的戰略,制定符合本旗實際的長期人才工作的規劃。今后一段時期,在確保人才總量基本平衡的基礎上,注重人才素質的提高和結構的優化,人才引進和培養的重點是緊缺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

2、強化人才意識,樹立人才開發新理念。主要樹立八個方面的人才觀:一是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引才引智并重”的觀念,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吸收利用外地先進的技術和先進的管理模式。二是樹立“引進人才與盤活現有人才并舉,二者一視同仁”的觀念。三是樹立“人才資本經營”的觀念。人才是資本,需要經營,甚至允許炒作。讓優秀人才成為“高價位”,讓人才市場成為“牛市”。四是樹立“人才隊伍建設必須符合本旗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的觀念,避免造成“重復建設”、增加成本、浪費資源。五是樹立“人才流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正常現象”的觀念,既要歡迎引進的人才,也要面對“流失”的人才,保持正常的心態和認識。六是樹立“人才要由‘單位人’轉變為‘社會人’”的觀念。發揮人才效能的最大化,實現人才、單位、社會的三贏目標。七是樹立“有用就是人才”的觀念,不以學歷、職稱論人才。八是樹立“以項目引人才”的觀念,把引進項目作為招才引智的最佳途徑。

3、全面提高人才素質。一是繼續實施市“111人才工程”。完善選拔機制,加強業績考核,實行動態管理,建立以旗“111人才工程”為龍頭,各部門、單位人才培養工程相配套和互為銜接的人才隊伍培養體系。二是在政策上,引進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可不受編制和人員結構比例的限制。對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實行年度津貼制度,對有突出貢獻者實施重獎。三是對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實行“旗管人才”的管理辦法,享受旗管干部的相應待遇,其人事檔案由組織人事部門直接管理,既可以為現所在單位服務,也允許和鼓勵他們為其他單位服務,成為社會“共享資源”。四是建立覆蓋事全旗的繼續教育體系。采取財政、單位、個人各出一點的辦法,開展繼續教育的各項培訓活動。鼓勵各學術團體等社會力量,利用各自優勢創辦各種繼續教育的培訓班和進修班;對高層次人才可以自行聯系繼續教育渠道,單位給予一定的時間和經費,赴外地學習和進修。

4、建設人才創業樂園。一是鼓勵人才創辦民辦中介服務機構。政府應全面開放民辦中介服務機構的市場準入,從財政、稅收、社會保障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使民辦中介機構成為吸納人才的重要渠道。二是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梳理本旗現有人才政策,重新制定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考核、流動、保障等整體配套的政策規定。對緊缺專業人才,可以鼓勵本地的高中生填報相應專業,由需求單位出資資助其大學,畢業后回旗工作;或資助緊缺專業的在校大學生完成學業,畢業后回旗服務。三是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要宣傳優秀人才,樹立先進典型,在全社會營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輿論環境。建立旗領導與高層次專家的聯系制度和定期走訪制度,并開展一年一度的“人才宣傳月”活動。四是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建立人才信息服務網絡,為人才的雙向選擇建立信息供需服務平臺;建立人才綠色通道,努力創造人才引得進、留得住、流得動、用得好的良好環境。

5、構建“五大平臺”,激發人才活力。把激發人才隊伍的活力做為人才制度建設的根本任務,積極抓好人才選拔平臺—讓人才脫穎而出,培養平臺—促人才能力提升,流動平臺—實現市場化配置,激勵平臺—體現人才的價值,服務平臺—形成品牌化體系,按照科學發展觀、政績觀的要求,牢固對立人才觀,大力開發人才資源,優化人才結構,切實加強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以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建設,促進人才工作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