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農村黨員貧困問題的探索報告
時間:2022-07-13 05:41:00
導語:解決農村黨員貧困問題的探索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消除黨內貧困,幫助貧困黨員脫貧致富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幾年來,由于農村連年受災,黨員中出現了一些弱勢群體,尤其是去年,阿榮旗農業生產遭受了歷史罕見的多種自然災害,受災農村黨員達3000多人,其中因災返貧達1127人,占農村黨員總數的28%。這種狀況,直接影響著黨員先進性作用的發揮,制約著“三農”問題的解決,為此,阿榮旗一直把幫助這些黨員脫貧致富作為各級黨組織的一項重要任務,謀思路、求發展,積極地解決農村黨員的貧困問題。
一、農村貧困黨員的現狀
目前,全旗共有農村黨員4034名,其中貧困黨員1738名,占農村黨員總數的43%。近年來,阿榮旗采取了諸多措施,努力幫助貧困黨員脫貧致富,但部分農村黨員的貧困問題仍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仍有許多黨員處在溫飽與貧困的反復中。主要表現在:一是家庭收入少或是沒有經濟來源,與黨員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要求不相適應;二是農村貧困黨員由于年齡結構偏高、經濟意識不強等原因,在發展經濟,協調合理關系等方面與群眾有明顯差距,與黨員的先進性要求不相適應;三是農村貧困黨員守舊意識濃厚,對市場經濟和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差,速度慢,與當前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不相適應。
二、制約農村貧困黨員脫貧致富的主要因素
制約農村貧困黨員脫貧致富的主要因素既有客觀上的原因,也有主觀上的原因。由調查情況看,客觀上,一是農業生產連續受災,農村黨員大多又單純以種地為生,這就使處于溫飽線上的黨員急劇返貧;二是受疾病等非人為因素的影響,增加了家庭生活支出,使一部分黨員返貧;三是缺少資金不能富,貧困黨員的日常收入僅能維持基本的生活支出,沒有富余資金搞家庭副業,擴大再生產。主觀上,一是思想僵化不敢富,農村貧困黨員大多思想觀念陳舊,缺乏拼搏進取、奮發向上的開拓精神,認為憑自己目前的經濟狀況,如果去發展畜牧業、種植新品種,若出現風險將更加貧窮,因此不敢闖、不敢試,安于現狀,陷入了“窮——怕窮——受窮”的惡性循環;二是不懂技術不會富,一些文化水平比較低的黨員,文化科學知識學習不夠,思想認識水平不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缺乏創新的精神和動力,“扒堆守業”有一套,加快發展沒辦法,對目前的農業適用技術不掌握,仍沿用傳統的種植、養殖方法,使農業生產不增產、不增收;三是年齡偏大難致富,目前,農村貧困黨員多數年齡偏大,使老黨員的家庭生產、調整種植業結構等方面都受到了影響;同時,子女偏多,生活支出大,使這部分黨員的收入難頂支出,生活貧困;四是駕馭市場的能力弱,受文化素質、信息閉塞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農村黨員不掌握市場規律,囿于傳統的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農產品的產值難以提高。
三、解決農村黨員貧困的措施與成效
貧困黨員是黨員隊伍的一個組成部分,解決好他們的生產和生活問題,既是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也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為此,阿榮旗從摸清底數入手,把全旗貧困黨員和沒有勞動能力黨員的現有經濟狀況進行調查摸底后,登記造冊并由旗委組織部備案,認真加以解決。
1、從解決貧困黨員的當務之急入手,進行生活性扶助。貧困黨員由于生活上的艱難,生活上自顧不暇,不僅影響了自身的形象,更影響了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因此,解決他們生活困難是當務之急,是讓他們發揮作用的重要前提。一是開展“安居”活動。“安居”即“安心”,貧困黨員,大多在生活、生產、居住等方面存在困難,因此旗鄉村三級黨組織多方籌措資金,幫助這部分黨員解決居住問題,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積極探索以鄉鎮部門、旗直企事業單位為主的“結對子”幫扶活動,通過這些部門的幫扶,形成“組織幫黨員、黨員帶群眾”,“幫助一個、帶動一片”的良好格局。二是開展生活救濟。由于這部分黨員的貧困原因是多方面的,對于那些因年老體弱、天災病業或由不可抗拒的突發性自然因素而導致一時貧困的黨員,及時采取雪中送炭式的生活性扶助。三是開展黨費扶貧。在開展黨費扶貧工作中,堅持“三立足”的原則,即:立足于發揮規模效益,培養“大戶”,集中管理,避免“毛毛細雨遍地灑”的現象;立足于發揮示范效益,把資金投入到有能力、有基礎的黨員戶上;立足于發揮長期效益,開發生產項目,積蓄發展后勁,實現根本脫貧。因人因地制宜,積極開展黨費扶貧項目的論證,按照“科學論證、保證效益”的基本思路選項目,結合黨員自身實際選擇項目,根據幫扶對象居住環境和專業特長,做到適合什么發展什么。
2、從增強貧困黨員造血功能入手,開展生產性扶助。生活的扶助,只能解決一時之需,只有進行生產性的扶助,增強造血功能,才是長久之計。一是“扶貧”與“扶智”相結合。堅持領導干部、部門聯系村制度,廣泛開展“1+1”扶貧幫困、“雙百工程”(100名機關干部幫促100個致富典型戶,帶動100個貧困黨員)活動,幫助貧困黨員尋找發展項目,制定增收計劃。同時深入開展黨員電教扶貧工程,促進新技術、新品種在農村的推廣和運用,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二是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對于那些有脫貧的愿望和信心,因缺少資金而無法起步的貧困黨員,區別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生產性扶持。根據黨員的貧困程度和能力,在幫助他們選準致富項目的基礎上,低息借給貧困黨員一定數量的扶貧資金,一次下撥到位。按照“分級管理,定額投放,限期償還、滾動輪回”的原則,實行循環使用。對黨員扶貧資金的管理,探索實行農村黨員信用等級評定制度,對受到各級表彰、年終評議為優秀的農村黨員,在評定信用等級時,提升等級認定。獲區級表彰的,在原信用等級基礎上,授信額度擴大兩倍;獲市級表彰的,授信額度擴大一倍。對有信用等級證的黨員,發放貸款證,優先享受貸款。
3、從加強科技培訓入手,提高貧困黨員科技致富的能力。要發揮好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讓他們在新的歷史時期,承擔起致富帶頭人的任務,就必須對他們進行科技培訓,提高他們的致富技能。一是抓好科技培訓??茀f及農業科技等部門制定具體的培訓計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確定專人負責;鄉鎮對貧困黨員所需求的科技知識進行調查摸底,分門別類,有重點地進行培訓。依托旗鄉兩級黨校和外地的一些高等院校舉辦了不同種類的農民黨員科技培訓班,基層黨組織堅持把幫助貧困老黨員掌握致富本領作為黨內扶貧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每年各鄉鎮在舉辦各類致富技術培訓班時,首先把貧困老黨員作為重點,使貧困老黨員提高對致富的認識,學到致富的本領,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二是解決新問題。在培訓工作中,結合農村生產實際,針對扶貧生產項目運行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及時進行研究,拿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使一部分貧困黨員從中學到了市場經濟知識和實用技術,提高了致富的本領。同時,創辦一些致富方面的刊物,宣傳科技致富典型,傳授科技知識和致富信息。三是提供技術服務。鄉、村兩級黨組織及時了解貧困黨員新上的發展項目,對他們不熟悉的生產技術,及時幫助他們聘請技術員,進行全程技術指導。
4、從轉變思想觀念入手,增強貧困黨員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勇氣。對于那些由于思想僵化、觀念落后和安于現狀導致貧困的黨員,光靠生產、技術和生活上的扶持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更重要的還在于幫助他們解放思想,摒棄不思進取的陳舊觀念,啟發他們增強自力更生、帶頭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勇氣,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致富達小康。一是靈活教育方式。通過支部“”、典型示范等多種方式,加強貧困黨員的思想教育,重點為貧困黨員開設經濟灶、技術灶。同時,結合黨員電教扶貧工程,教育引導他們經濟上窮,思想上不能窮,必須與時俱進,敢于改變自身狀況,并組織貧困黨員到周邊地區參觀學習,積極幫助他們轉變思想,洗腦換腦,激發他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強烈欲望。二是示范引導,解決部分農村黨員“想干不會干”的問題。建立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等多方面的示范基地,堅持“立足示范辦基地,辦好基地促發展”的指導思想,每年在全旗培育扶持20戶以上有示范帶動力的農村黨員專業大戶,由旗委組織部出面融資,采取財政撥一點、涉農部門籌一點、專業大戶捐一點的“三個一點”的辦法,重點解決部分農村黨員基地規模大、市場前景好,但又急缺資金的問題。在建立培訓示范基地的同時,積極組織農村黨員到基地進行參觀學習,把現場觀摩與親身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努力為黨員致富搞好示范引導。
5、從加強領導入手,落實各級黨組織的責任。一是開展“農村黨員致富工程”,成立旗委書記任組長的“農村黨員致富工程”領導小組,把“黨員致富工程”納為全旗農村黨建“三級聯創”活動的重要內容,旗委與鄉鎮黨委、鄉鎮黨委與各村黨支部分別簽訂目標責任書,層層落實目標責任,并建立了定期督查制度,普遍建立了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幫助協調致富資金。二是出臺優惠政策。各鄉鎮結合各自實際積極研究制定優惠政策,努力為農村黨員致富鋪路架橋。三是建立長效幫扶機制與獎懲機制。明確旗、鄉、村三級黨組織的牽頭職責,并要求農牧業、林業、水利、科技、扶貧等涉農部門充分利用各自職能優勢,對農村貧困黨員的發展項目予以傾斜扶持,完善幫扶責任體系,建立了上下結合、橫向互動的幫扶責任制;同時,建立考核獎懲機制,將黨員扶貧工作納入旗直涉農部門和鄉鎮、村的三級聯創工作。在考核中,注重抓兩頭帶中間,一方面對工作開展差的各級責任單位,通過各種方式在全旗通報批評,并不得參加評選黨建工作先進單位;另一方面,對在活動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大張旗鼓地宣傳表彰,營造出了奮勇爭先的工作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