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須正確處理若干關系
時間:2022-07-31 05:56:00
導語: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須正確處理若干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是共產黨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道德領域的具體體現。領導干部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有助于推動社會風氣的好轉和全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領導干部增強廉潔自律的能力。當前,領導干部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必須正確處理若干關系。
一、正確處理“小節”與“大節”的關系,防止“蟻穴”惹大禍。現實生活中,個別人受“小節無害”論的影響,片面地認為,領導干部責任重、工作忙,對他們貴在看“大節”,只要政治上不出錯,決策上不失誤就可以了,對于吃點、喝點、占點、收點的生活“小節”,不要“雞蛋里邊挑骨頭”。由此不難看出,“小節無害”論不糾正,領導干部就難以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其實,世界上大與小、宏與微,都是相對而言的,沒有絕對微不足道的東西。醫生做手術,哪怕患者有一點點病菌沒有消滅干凈,也可能引起潰爛。風起于青萍之末,禍患常積于忽微。有的干部剛開始滿不在乎收一點小紀念品、小禮物,后來逐步發展到收“紅包”、現金,從幾萬到幾十萬甚至更多,從“小節”放縱到“大節”失禁,最終走進高墻甚至惹來殺頭之禍。因此,領導干部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抓大而不放小,顧大局而修小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僅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把握自己,而且在日常生活小事與細節上也不作任何失節之舉,堅持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積以時日,必然是“積小善而成大德”。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一個長期動態的過程,不可能一勞永逸,靜止固化,要隨時警示自己和告誡自己不要違背政治原則和道德規范,重蹈他人犯錯誤的覆轍。如果認為自己的“小節”可以放縱不拘,小的過失可以隨意放過,那就萌生和積累了犯錯誤的因素,如不及時糾正,小錯就會鑄成大錯,“小節”釀成大禍,什么大德“大節”也就蕩然無存。
二、正確處理“唱功”與“做功”的關系,防止言行“鏈條”脫節。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干部”。領導干部的為官之德是教育群眾的“活教材”。領導干部是社會公眾人物,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特殊影響。然而,個別道德水準比較低的領導干部,把社會主義榮辱觀視為趕時髦的抽象口號,教育群眾的漂亮辭令,裝潢門面的金字招牌,在臺上甲乙丙丁夸夸其談,但在實踐中卻從個人利益和嗜好出發,運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和特殊地位,忘乎所以地犯下一些政治上昏頭、經濟上伸手、生活上丟丑的錯誤。老百姓戲謔這類干部是“唱功好”、“做功差”的“兩面人”。領導干部受黨和人民委托,管理公共事務,提供公共服務,理應以高尚的道德品質貫穿于行使手中權力的始終。人民群眾正是通過領導干部的一言一行理解和接受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古人云:“上好德則下修行,上好言則下飾辯”。為了不辜負群眾的期望,各級領導干部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地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必須辯證地處理好“唱功”與“做功”的關系,說得漂亮,做得也要漂亮,“正人先正己”,凡是要求群眾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群眾做的自己堅決不做,真正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帶動廣大群眾提高道德素質,以優良的政風影響民風,以領導干部的人格魅力推進社會整體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正確處理“修身”與“齊家”的關系,防止“后院起火”。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全體公民的道德準則和價值取向,應該首先在每一個家庭得到落實和體現。作為領導干部,由于他的特殊社會地位,普通群眾往往對其配偶、子女的言行舉止是否合乎道德規范十分關注,并通過他們的日常言行,進一步觀察領導干部是否真正地維護和代表人民的利益,以此來衡量我們的黨風政風,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賴。同時,少數不法之徒往往也抓住領導干部配偶和子女的致命弱點,采取迂回側擊的策略,通過拉攏領導干部配偶、子女等,達到“曲線謀私”的目的。這就充分說明,領導干部不僅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還要重視家庭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華民族歷來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德治傳統,把“齊家”與修身、治國、平天下同等對待。所以說,領導干部要清醒地認識到“修身”與“齊家”互相依賴、互相滲透的辯證關系,不能滿足于自身道德水準的修煉和提高,還要注意用社會主義榮辱觀要求配偶、子女,見微知著,發現有違規出格的苗頭和傾向性問題,及時提醒,耐心糾正,幫助他們明是非,知榮辱,辨香臭,自覺抵御不良風氣的侵蝕,嚴防“后院起火”。
四、正確處理自律與他律的關系,防止一葉障目、諱疾忌醫。領導干部要“吾日三省吾身”,看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是否遵紀守法、清正廉潔、作風正派、求真務實。尤其是在八小時之外無人監督的時候,提醒自己,獨善其身,如臨薄冰,用正確的思想、高尚的靈魂和堅定的信念匡正自己,固其志、守其德、慎其行。另外,作為一個領導干部,在嚴于律己的前提下,還要清醒地認識到,“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不論其黨齡多長、資歷多深、職務多高、能力多強,認識問題,判斷是非,也難免有“大意失荊州”的時候,尤其是有的領導干部整天被一些“拍馬溜須”、“吹喇叭”、“抬轎子”的人包圍著,容易產生唯我獨尊和孤芳自賞的心理,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缺乏正確的認識,甚至把缺德誤認為美德,把恥辱視為光榮等等。但不論自己如何固執己見,文過飾非,都不會瞞過群眾的眼睛。因此,領導干部要勇于和善于接受各方面的監督,當周圍的同事或下級真誠地提出意見或建議時,要虛懷若谷,聞過則改,切忌給提意見或建議的同志“穿小鞋”?!鞍倌牮B德不足,一日喪德有余”。實踐證明,一個人有缺點短處不害怕,只要樂于接受監督,善于改正缺點和錯誤,就會不斷地完善自我,塑造起一個領導干部可親、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形成帶領群眾干事創業、鑄造輝煌的一面旗幟。否則,諱疾忌醫,拒絕監督,把黨紀國法和道德標準拋在腦后,到頭來必然是觸犯黨紀國法,滑向犯罪的深淵,葬送自己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