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經濟組織黨建設報告
時間:2022-10-14 07:59:00
導語:非公經濟組織黨建設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期,區委組織部抽調力量組成專門調研組,利用一周時間,深入到有關單位和非公經濟組織,通過翻閱資料、查看記錄、走訪黨員、同部分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負責人和業主座談等辦法,對全區非公經濟組織黨的建設進行了一次全面細致的調查。
我區現有非公經濟組織7406個,其中個體工商戶5782戶,私營企業1624戶(3人以上黨員的18戶,僅有個別黨員的279戶,無黨員的1323戶)。全區非公經濟組織中共有黨員551名,其中個體工商戶黨員254人,私營企業中共有黨員297人。截止目前,全區建立非公經濟黨組織26個,組建率100%,其中市場個體黨支部7個;私營企業黨組織19個。非公經濟黨組織中,建立黨委的2個,單獨建立支部的16個,建立聯合支部數8個。
一、基本特點
近年來,全區各級黨組織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黨章》的要求,一手抓黨組織的組建,不斷擴大黨的工作的覆蓋面,一手抓黨組織作用的發揮,進一步增強黨的工作的影響力,使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得到有效貫徹執行,為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組織上、政治上的有力保證。
一是鎮、街及主管局黨組織抓非公有制經濟黨建工作的認識提高,主動性增強。鎮、街及有關主管局黨組織都能通過深入調查研究,理清工作思路,把非公有制經濟黨建納入了黨建工作的總體規劃,落實了黨委(組)書記親自抓、黨委(組)副書記直接抓、組織干事具體抓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多數黨(工)委、黨組領導建立了非公有制經濟黨建聯系點,經常深入聯系點指導黨建工作。全區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基本上做到了領導到位,安排到位,措施到位,有效地促進了面上工作的開展。
二是非公有經濟黨組織組建率逐步提高。各鎮、街及有關單位從實際出發,采取單獨建、聯合建、依托建、區域建等方式,積極探索非公經濟組織中黨組織的組建形式和方法,使黨組織的組建率和覆蓋面實現了兩個100%,使黨建工作落實到了全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各個層面。石鼓鎮黨委協調指導石鼓工業園區內4戶員工50人以上僅有個別黨員的非公企業于2004年底建立了聯合黨支部。截至目前,全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已建立黨組織26個,參加黨的活動的黨員551名。
三是非公經濟黨組織大部分開展活動認真,探索出了發揮作用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他們以靈活多樣的活動為載體,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和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使黨組織在非公有制企業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寶雞市外國語學校黨支部從2001年至今編寫傳閱件40余期,對黨員和教職工進行教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建國路個體支部黨員王偉,為扶貧助學先后捐款捐物5萬余元,非公經濟中逐步涌現出了一批優秀黨員,增強了非公經濟黨組織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四是非公經濟組織涌現出了一批黨建工作的好典型。外國語學校、新星教育發展有限公司、水電開發公司、建國路個私協等黨支部黨建工作規范,活動形式多樣,發展黨員工作有計劃有目標,黨組織和黨員作用得到明顯發揮,贏得了業主的有力支持和職工群眾的擁護。外國語學校在辦學場地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為了支持黨支部工作,專門為支部建立了60多平米的黨員活動室,并配備了電教設備。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
1、黨建工作難以擺上重要位置。一是鎮、街及有關主管局個別領導和非公經濟黨組織負責人認識不到位。認為非公經濟黨建工作不好管理,只能求其有,不能求其優,對黨建工作要不要抓、怎么抓,缺乏清醒的認識。二是非公經濟組織業主認識不到位。有相當數量的業主對在企業建立黨組織心存疑慮,有的認為企業資產屬個人所有,建立黨組織沒有必要;有的怕黨組織活動多,加重負擔,影響生產;有的擔心黨組織干預企業生產經營。三是在非公有制經濟從業的黨員對開展黨建工作缺乏認同,積極性不高。這些黨員思想上的模糊認識,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員教育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障礙。
2、黨建工作正常開展困難多。業主與黨組織負責人、黨員之間的雇傭關系,決定了黨組織的活動受制于業主的認可和支持程度。有的非公經濟黨組織與業主的關系不夠和諧,得不到業主的支持,開展活動困難;有的業主本身不是黨員,對黨建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沒能從場地、時間、經費等各方面予以支持和幫助,一些企業黨組織沒有履行好職責,不能發揮黨組織的作用,存在著有組織無活動,有活動無效果的情況。有的模范意識弱化,沒能主動參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不能為企業的發展壯大建言獻策;有的形單影只,缺乏發揮作用的平臺與氛圍,黨員先進性意識淡化。
3、黨員流動性強,管理難度大。部分非公企業黨員中絕大多數是流動黨員,工作不穩定,由此造成了黨員教育管理上的難度加大,個別非公經濟黨組織黨員流失嚴重。比如,國力勞司由于人員分流,支部黨員組織關系隨人事調動全部轉出;開發區醫院由于重新組建,原有職工全部解聘,支部黨員組織關系隨之轉出。目前,這兩個黨支部成為了“空殼”支部。清姜、姜譚個私協支部黨員也不足3人。同時,非公經濟組織中有的黨員組織關系留在原單位或轉到居住地,有的則放在口袋里,成了黨組織管不著、單位不了解、群眾不知道的"三不黨員",導致這部分黨員尚未納入黨組織的有效管理。
4、大部分非公經濟黨組織書記黨建業務生疏、能力不強。由于非公經濟組織的特殊性,黨組織書記大部分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沒有黨務工作經驗,而且“重經濟、輕黨建”的意識普遍存在,因此放松了對政治理論和黨建知識的學習,對非公經濟黨建工作抓什么、如何抓、怎樣抓好的思路不清、辦法不多,造成了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無法取得成效。有的黨組織“”、民主集中制、黨員教育管理等黨內基本制度執行不到位。
5、發展黨員難度大。從調查分析看,非公經濟組織發展黨員難的問題比較突出。一方面,從業人員的入黨積極性不高,許多非公有制企業員工認為只要掙錢就行,入不入黨沒多大關系,有些員工怕入黨后繳納黨費,或因參加組織生活影響生產,因此申請入黨的人數很少。在全區26個非公經濟黨組織中,大多數黨員年齡在40歲以上,35歲以下的黨員很少,座談反映年輕人對黨的認識不足,表示不愿意入黨。另一方面,從業人員流動性大,有的遞交入黨申請書不久,未來得及考察培養就已“跳槽”,使考察培養工作出現“斷層”。秦峰建筑公司黨支部去年培養了3名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期間均先后離開了企業,致使發展黨員工作落空。此外,一些非公經濟黨組織對發展黨員工作認識不足,發展黨員工作無計劃,沒有建立一支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的入黨積極分子隊伍。
6、管理體制不順暢。目前,全區26個非公經濟黨組織分別由3個鎮黨委、4個街道黨工委、教育局和工商分局2個黨組管理,既有屬地管理,又有行業管理,條塊多頭分散管理問題突出,管理體制上歸屬不明。另外,非公經濟組織黨建活動的開展在客觀上受制于企業主,往往會出現無固定活動場所、無活動組織者和資料、無黨建經費、無足夠活動時間的“四無”狀態,非公經濟黨組織不敢理直氣壯開展黨建工作,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對策和建議
針對我區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按照中央、省市委的有關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對如何加強和改進全區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㈠提高思想認識,加大指導力度,把非公經濟黨建工作擺上重要位置
一是建立統一協調的工作機制。區委可以建立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區委副書記和組織部長擔任召集人,組織、宣傳、統戰、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工商分局、人事勞動保障局以及各鎮、街黨(工)委領導參加,每季度召開一次會議,具體負責全區非公經濟組織中黨的建設的籌劃、組織、協調、督查和考評等工作,實行定期研究、定期通報、定期會辦、定期督查,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起“領導成員聯系、基層組織聯建、職能部門聯動”的非公黨建工作體系,努力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新局面。
二是根據不同類型,加強分類指導。按照非公經濟組織形式的不同,明確各類非公經濟黨組織職責、權利及管理辦法。對黨建工作基礎較為薄弱的,采取主要領導聯點包抓的辦法,進行整頓和幫扶;對黨建工作基礎較好的,注重加強制度建設,強化機制,推進黨建工作規范化。
三是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提高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社會效能。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等宣傳陣地,及時總結和宣傳搞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對促進企業發展的典型事例,消除顧慮,形成共識,努力為非公經濟組織開展黨建工作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同時,對黨的工作和建立黨組織思想上重視、行動上積極的非公經濟組織業主,要積極推舉他們擔任社會公職,并向人大、政協、工會等組織推薦他們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勞動模范,不斷提高支持黨建工作的非公經濟組織業主的政治待遇和社會地位。注意發現、培植和樹立一批黨建工作的先進典型,確立一批黨建工作示范點,指導和推進面上工作。
㈡采取得力措施,落實工作責任,充分發揮非公經濟中黨組織的作用
1、加大經費投入。一方面要積極爭取非公經濟組織對黨建工作的支持。要通過黨組織緊緊圍繞企業的生產經營開展積極有效的工作,發揮好黨員在企業發展中的骨干作用,帶動廣大職工為企業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來贏得業主的理解和關心,并在物質和時間上給予黨建工作大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區委要對非公經濟黨建工作給予全力支持。一是非公經濟組織中的黨員每年上繳的黨費,可全部返還給非公經濟組織中的黨組織。在此基礎上,從非公經濟組織每年上繳稅收總額中提取一定比例,重點解決非公經濟組織中黨組織的活動經費。同時,建立非公經濟黨建示范點,由區委拿出資金配齊設施,不斷鞏固非公有制經濟黨建活動陣地,并通過典型的示范和帶動輻射作用,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水平不斷提高。
2、完善規章制度。要堅持黨的發展和企業發展相結合、黨的建設與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的原則,在“”、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的基礎上,結合非公經濟黨組織自身特點,因地制宜地制訂黨員聯系群眾制度、黨支部工作職責、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等制度和規定,使黨建工作做到有章可循,逐步納入制度化管理。
3、創新組織活動。根據“實用、實際、實效”的原則,在繼續抓好非公經濟組織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黨員承諾制等黨建主題活動的基礎上,按照保持黨員先進性的要求,在非公經濟黨組織中開展“八個一”活動(即建立一個規范的黨員活動室、確定一個相對固定的黨員活動日、設立一個教育宣傳欄、建立一套良好工作機制,每個黨員聯系一名優秀員工或技術骨干、提一條好建議、做一件好事、協管一個部門或班組),有效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4、加強黨員管理。針對非公經濟領域中的黨員流動性大、黨性不強等的問題,在非公經濟黨組織中推行《黨員證》制度和黨員政治生日談話制度,切實增強黨員的黨性意識,使非公經濟組織黨員都能持《黨員證》按照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則,及時參加黨組織的生活,以此來加強對非公經濟組織中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
㈢適應形勢要求,加強工作力量,為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創造條件
1、建立培訓制度。由區委組織部牽頭,非公局、工商分局、區委黨校參與,每年對非公經濟組織業主和黨組織書記進行兩次集中培訓,使他們對黨的歷史、黨的現階段路線方針政策有更多更深的了解,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黨建工作業務能力。爭取在三年內,對全區非公經濟組織的業主和黨組織書記全部輪訓一遍。
2、選好配強黨組織書記。針對非公經濟組織黨務工作力量薄弱的實情,區委可大力選調優秀黨員干部來充實非公經濟黨組織干部隊伍。一是號召機關黨員下派到非公經濟黨組織中掛職鍛煉;二是采取自愿報名、組織推薦、企業選擇的辦法,從大中專畢業未就業的學生黨員和下崗分流的職工黨員中選拔一批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去非公經濟黨組織中任職;三是鼓勵機關退休或提前離崗的黨員領導干部受聘到非公經濟組織中從事黨務工作。同時,區上要做好非公經濟黨組織黨務工作者的人才儲備,及時為非公經濟組織提供高素質的黨務工作人員,逐步建設一支適應非公有制經濟黨建工作需要、數量充足的黨務干部隊伍,為搞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創造條件。
3、充實黨建工作力量。對已建立的非公經濟黨組織,區委組織部根據非公經濟組織發展情況和工作需要,在鎮街和區級部門中選派一批熟悉黨建工作的黨員干部,作為非公經濟黨組織兼職黨建指導員;對尚不具備條件建立黨組織的非公經濟組織,由鎮、街黨(工)委和主管局黨組選派思想政治素質好、工作責任心強、政策理論水平高和組織協調能力強的黨員作為非公經濟組織政治指導員。
㈣堅持“十六字”方針,嚴格標準程序,不斷發展壯大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員隊伍
目前,全區非公經濟組織黨員數量少,黨的力量十分薄弱,已直接制約著黨組織的組建,發展黨員工作十分緊迫。區委組織部要把非公經濟組織發展黨員工作納入黨建目標責任制管理,重點考核此項工作。各鎮、街和主管局黨組織要層層落實發展黨員責任,制定非公經濟組織發展黨員計劃,建立完善非公經濟組織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和黨員花名冊。要把發展對象的重點放在生產經營、科技骨干和一線優秀工人。把發展黨員工作的著力點放在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上,激發他們的政治熱情,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努力培養造就一支質量高、數量充足的后備隊伍。要嚴肅認真地抓好黨員發展程序的監督和政治審查工作,特別是對非公經濟組織業主的入黨請求,要在政審的基礎上,加強與工商、公安、稅務等部門的聯系,重點審查該業主在遵紀守法、誠信經營、照章納稅等方面的表現。并在黨委會研究通過后上報區委組織部,由區委組織部予以審批,以確保新黨員的質量和黨員隊伍的純潔性和先進性。
㈤加強協調聯系,理順管理體制,健全非公有制經濟黨建工作機制
針對非公經濟黨建工作新局面和目前存在的多頭管理的現狀,根據上海、南京等經濟發達地區非公有制經濟黨建工作的先進經驗和省上有關文件精神,可以考慮成立個私協黨委,隸屬區委,掛靠工商分局黨組。便于對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統一管理指導,進一步理順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隸屬渠道和管理體制。
- 上一篇:駐村辦負責人座談會講話
- 下一篇:社區黨建工作基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