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多樣化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6 11:50:00

導語:四個多樣化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四個多樣化調研報告

前段時間,我們集中力量通過各種形式,對黨員隊伍思想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并對調研中發現的黨員隊伍思想狀況進行了分析。

一、當前黨員隊伍中存在的思想問題

從共性問題來分析,主要呈現“四化”:

一是理想宗旨觀念弱化。少數黨員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發生動搖,對黨信心不足,有的甚至放棄馬克思主義信仰,從事封建迷信活動和宗教活動。從對近百名黨員群眾調查來看,有28.6%的黨員群眾認為,當前黨員的共產主義信仰發生動搖,27.9%的群眾認為黨員的思想觀念處于消極狀態,趨于多樣化。據最近一次排摸結果統計,全縣有26名農村黨員參加了宗教活動,有的信教黨員在黨組織對他進行說服、批評教育時,思想還相當頑固。同時,由于一些黨員干部嚴重脫離群眾,不關心群眾疾苦,甚至侵犯群眾利益帶來的不良影響,已直接導致農村青年入黨積極性下降。調查發現,有41.5%人認為是黨組織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后,才提交入黨申請書,抱有黨組織要我入黨,我才入黨的思想。17%的人對入黨抱無所謂態度,入與不入一個樣。

二是奉獻服務意識淡化。當前,黨員講奉獻的少了,求實惠的多了,講服務的少了,要回報的多了。農村黨員開會要補貼的現象也比較普遍。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46.5%的群眾認為黨員的奉獻精神較以前削弱,沒有以前黨員那樣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2.3%的群眾認為黨員的奉獻服務意識已消失,跟普通群眾沒有什么兩樣,甚至不如普通群眾。

三是組織紀律觀念淡化。黨員角色意識淡化,不愿接受組織約束,游離于組織之外,我行我素,黨員不象黨員的現象比較突出。有的黨員只要權利,不要義務,不做黨組織分配交給的任務,不參加組織生活,有的甚至不交黨費。有的還熱衷于做群眾尾巴,喪失黨性原則,帶頭聚眾鬧事、參與集體上訪。有的甚至違法違紀,造成不良影響。據初步統計,今年全縣已查處違法違紀黨員93名。

四是關系庸俗化。黨內好人主義盛行,開黨內民主生活會時,只講好的方面,談問題缺點時,打擦邊球,蜻蜓點水,就是說也是說一些“通病”,相互之間不肯提缺點,只是提一些希望而已,誰也不想得罪人。在黨員民主評議中,評不出不合格黨員,都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甚至在處置不合格黨員時,有的黨員也不能堅持原則,講親情、面情,處置的決議往往通不過。

從個性問題來分析

——農村黨員以下兩方面問題比較突出:①老年黨員思想僵化。有的黨員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認識不足,缺乏信心,有的對深化改革不理解,發表一些過激言行,還有的不能嚴格要求自己,以“老資格”自居,損害了老黨員在群眾中的形象。②無職黨員發揮作用弱化。在調查中發現,由于黨員從事職業多樣化,流動性大,導致作用的發揮難。如某村22名黨員中,在企業打工的6名,個人辦廠的1名,個體經商的6名,在家休息的老年黨員5名,村干部2名,外出黨員1名,務農黨員1名。除了村干部以外,只有年老黨員和少數務農黨員在村,其他無職黨員在村外自謀職業,發揮作用很難。

——企業黨員中存在的一些思想問題:①黨員情緒低落,思想消極。認為現在的黨員與不是黨員一個樣,在企業為老板打工,只是老板的雇工,體現不出黨員的榮譽感、自豪感,只是每月多交幾元黨費而已。尤其是企業下崗職工黨員,怨氣大,牢騷多,情緒比較激動。②下崗職工黨員管理難。一些黨員職工下崗后,組織關系與黨員的戶籍、居住地、工作單位相脫節,下崗黨員四處打工,黨組織找不到黨員,黨員不能自覺接受黨組織的管理。③隱性黨員組織關系遷移難。企業黨員流動性大,組織關系遷移比較麻煩,使許多黨員不愿或難以將組織關系遷到企業。據不完全統計,到12月份,我縣50名職工以上非公有制企業中“隱性”黨員有393名,已轉移組織關系的只有291名。

——機關黨員中存在的問題有:人民公仆意識淡薄。一些機關干部入黨動機不純,工作責任心不強,忘記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少數人精神不振,工作標準不高,服務態度不好,“臉難看、門難進、事難辦”的現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個別黨員干部甚至私欲較重,出現主觀主義、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傾向。

二、原因分析

上述問題的存在,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從客觀因素分析,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社會“四個多樣化”的出現,使少數黨員的觀念發生變化。偏面認為現在是市場經濟了,一切以經濟利益為中心,只要能賺到錢,黨員不黨員一個樣,有的甚至對西方一些腐朽思想產生濃厚興趣。農村中一些有能力、有文化、年紀輕的黨員紛紛外出找工,留下的只是一些年老體弱的老年黨員守家,黨員分布四散;企業黨員流動性較大,跳槽頻繁,給黨員教育管理帶來了一定難度。

從主觀因素來分析,一是各級黨組織對抓好黨員隊伍建設在思想認識上不夠重視。存在著重經濟輕黨建思想。把黨建工作當作軟指標,多抓少抓關系不大,往往用完成業務工作來代替黨建工作。同時,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基層黨組織對抓好黨員隊伍建設存在畏難情緒。對新情況新問題研究探索不夠,習慣于用老一套方法思想來教育黨員,因循守舊、簡單了事。對黨員的工作和思想實際不夠關心,不聞不問,思想政治工作嚴重滯后。二是各級黨組織在工作中還存在缺陷。黨員教育內容單薄,形式單一,缺乏有效性。黨員作用發揮的途徑方法欠缺。黨員的榮譽和責任感沒有充分激發出來。黨組織如何就新形勢下拓寬無職黨員發揮作用的渠道缺乏有效辦法。對黨員的監督管理不力,出口不暢。怕麻煩,怕得罪人思想比較普遍,民主生活會走過場,處置不合格黨員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支部自身建設不到位,有的基層支部活動不正常,制度不健全,對黨員基本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有的則就活動抓活動,對黨員的實際生活困難解決、關心不夠,一定程度上損傷了他們的積極性。

三、對策研究

1、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責任,形成齊心協力抓黨員隊伍建設的良好氛圍

要充分認識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增強各級黨組織在新形勢下加強黨員有效教育管理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要把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納入各級黨委重要議事日程,明確責任,系統運作,強化考核、督查,促使各級黨組織從根本上擺正黨員教育管理工作與經濟工作的位子,從戰略的高度將兩者在同一聚集點上加以運轉,找準結合點。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正確把握好黨員數量與質量的關系,以解決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以強化制度建設為著力點,多管齊下,常抓不懈,不斷提高黨員隊伍整體素質。

2、認真抓好黨員發展工作,把好黨員隊伍“入口關”

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做好新黨員發展工作。嚴格按照黨章規定的標準發展黨員,不單純為了追求數量而降低標準。堅持個別吸收的原則,黨組織對每一個申請入黨的人,必須在實踐、群眾中進行嚴格的考察了解。進一步抓好黨員發展推優制、培訓制、預審制和公示制,嚴格履行入黨手續。對非公有制企業黨員發展工作,在抓好“四制”的基礎上,要建立“雙重考察制度”,即對考察發展對象,不僅要在其工作單位廣泛聽取意見,而且要在其居住地或戶籍所在地黨組織征求意見,保證新黨員質量。同時針對企業、農村黨員流動性大的特點,以鄉鎮黨委為單位建立入黨積極分子臺帳,將有關情況如申請書、考察表、考察期間表現情況記錄在內,保證入黨積極分子考察培養不因流動而斷檔,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不斷壯大入黨積極分子隊伍。

3、強化陣地建設,構筑教育網絡,嚴格組織生活制度,確保黨員教育工作的持久性

一是進一步加強黨員教育網絡建設。建立健全村、點、鎮三級黨員教育網絡建設,保證一月一次黨日活動、一季一次以點為單位和一年二次全鎮黨課教育,消除黨員教育“空白點”。二是以實施“村村有播放點”建設為抓手,規范黨員活動室和電教設施建設,對已經實現“村村有播放點”的鄉鎮建立正常的收看、播放制度,并在收看實效上下功夫。三是嚴格黨內民主生活制度。堅持和健全組織生活會制度,開展黨員談心活動,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及時幫助黨員克服缺點,糾正錯誤。同時要加強對民主生活會的管理和指導,強化責任人意識,使民主生活會不走過場,不留于形式。此外,還要主動適應黨員流動性增大的實際,及時調整基層黨組織的設置,理順新形勢下黨組織和黨員的組織關系,切實消除黨員教育管理的“空白點”。

4、以“三個代表”教育為主要內容,增強教育的有效性

一是對黨員干部進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從黨員的工作和思想實際出發,緊扣“三個代表”要求,教育廣大黨員爭做發展先進生產力的模范,爭做建設、傳播先進文化的模范,爭做實踐黨的宗旨的模范,爭做開拓創新的模范。要圍繞“群眾有困難,我們怎么辦?群眾有意見,我們怎么辦?群眾有要求,我們怎么辦?”進行討論與教育,著力解決當前農村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提高機關黨員領導干部素質,增強機關黨員干部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二是要對農村和企業一般黨員進行無神論教育和先進性教育。要通過集中整頓和加強經常性教育相結合的辦法,進一步堅定農村一般黨員的理想信念。對信教和參加封建迷信活動、非法組織的黨員要采取教育說服、限期整改、勸退除名等辦法,做到轉化一批、教育一批同時,要圍繞新形勢下如何發揮黨員作用,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問題,尋找黨員發揮作用的途徑和辦法。在農村要著重探索發揮好無職黨員作用的途徑,通過定崗定職、目標管理,引導無職黨員在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知識化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對鄉鎮企業黨員,要開展“亮身份、比貢獻”活動,引導他們為推進非公企業的健康發展發揮各自的作用。

5、以建立《黨員功過簿》制度為突破口,進一步深化黨員分類目標管理工作,增強教育管理的針對性

一是要根據黨員職業特點等情況,建立支部書記《黨員功過簿》制度,指定一名負責人記錄黨員為黨爭光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行為和有損于黨的形象的各種行為。并將《黨員功過簿》記載工作與黨員目標管理考核和民主評議工作結合起來,從而逐步建立起黨員自我約束、自我提高的管理機制。二是積極探索對流動黨員、下崗職工黨員和老年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對在外出黨員人數較多、時間較長、地點相對固定的地方,可以建立正式支部;在外出黨員人數較少、時間較短、又有一定流動性的地方,可以建立臨時支部;對外出時間不固定、地點分散的黨員,可以采取發放流動黨員證、派遣黨的聯絡員等方式與當地黨組織聯系。對下崗黨員可制訂切合實際的管理方法,能理順組織關系的及時進行理順,對一時難以理順或落實的,可建立下崗黨員登記制度,對下崗黨員進行登記造冊,以便及時聯系。要求流動黨員、下崗黨員按月或季匯報思想工作情況,每年至少參加二次以上的黨日活動。三是積極暢通“出口”,建立正常的黨員隊伍出口機制。要積極探索群眾評議黨員的做法,加大對黨員的激勵鞭策力度;要提出黨員隊伍出口管理意見,建立黨員預警制度,規范不合格黨員處置工作,真正純潔黨員隊伍。四是要注意挖掘黨員隊伍中各行各業的優秀典型。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廣大黨員,以真正弘揚正氣,樹立新時期黨員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