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體制創新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19 02:52:00
導語:供銷社體制創新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由于歷史原因,基層供銷社人員多,債務重,經營萎縮,效益下降,嚴重收不抵支,職工大面積下崗且得不到妥善解決,大量欠繳養老保險及醫療保險,離退休人員生活得不到保障,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為了全面掌握基層社的目前現狀,實際情況,了解制約和影響基層社改革發展的主要困難和問題,基層社陷入困境的具體原因,以及如何推進基層社體制創新的工作思路等,我結合目前供銷社正在進行的“減員、減債、減負”(三減)工作,通過到基層社實地調查,聽取縣(市)聯社的情況反映,以及社會各界相關人員看法、建議,綜合各方面情況,具體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基層社的現狀
目前,我市供銷社系統有62個基層供銷社。其中:市社直管三區有21個,桂平市聯社有21個,平南縣聯社有20個。在冊干部職工3647人,其中:市直三區1488人,桂平126人,平南縣社2033人;退休人員4111人,其中:桂平1659人,平南縣1392人,市直1**0人;已置換身份的職工人數共2445人,其中:市直371人,桂平2074人;未解除勞動關系自謀職業的職工人數共3647人,其中:市直1488人,桂平126人,平南2033人。全市基層社欠繳職工養老保險金1300萬元,絕大部分基層社未辦職工失業保險。平南尚有16個基層社社員股金未兌付共847萬元。目前,基層供銷社的整體狀況是:自98年受社員股金擠兌風波的困擾以來,農行貸款只收不放,大量起訴處置基層社房地產,大部分基層社因無資金,傳統業務經營大幅度下降,企業的收入絕大部分是靠門店承包金和房屋場地出租收入,收不抵支。歷史包袱重,負債累累,企業跌到了歷史的最低谷。具體在以下幾方面體現:
1、業務經營萎縮,效益下降?;鶎由绲臉I務經營在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過程中,由于思想僵化、機制不靈以及經營資金等方面的影響,在激烈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大部分基層社在傳統經營業務上(如農資類商品,農副產品購銷,煙花炮竹等)都沒能直接參與市場競爭,很少有經營收入這一塊。日用消費品業務經營也只是靠收承包金和對外出租場地房屋。
2、企業收入減少。原因有:①市場競爭激烈,職工承包經營及租賃經營困難,所得承包金和租金減少;②城鎮化的建設,市場中心的轉移造成基層社原有旺市的門市部地理位置優勢隨鬧市的轉移而收入減少;③部分基層社在減債、減負工作中,盤活處置了一些門店,減少了收入。
3、費用開支大難以維持。全市62個基層社中,基本完成減員、減債、減負工作的單位有25個,其中:桂平市21個,市直2個,解除勞動關系的職工人數2445人,完成部分“三減”的有5個單位(市直),減員200人,未進行“三減”工作的單位34個,其中:市直14個,平南縣20個。據調查,在沒有進行“三減”工作的基層社,費用支出大,難以維持收支平衡。所承擔費用支出比較大的項目有:①單位承擔繳納20%的養老保險費多,造成企業困難,如:市直的港城社年收入約60萬元,僅繳納養老保險費就要38萬元;覃塘社年收入29萬元,繳納養老保險費38萬元;橋圩社年收入43萬元,繳納養老保險費61萬元,據統計,全市基層供銷社欠交歷年養老保險費約1300多萬元。②單位支付的醫療保險費年年遞增,無法足額上繳,大部分基層社已停交,造成職工(包括退休人員)看病住院無法報銷,有病不敢看,看不起。③單位無錢支付留守人員工資。如直管的黃練社、慶豐社已有2年多無生活費領,生活困難。④社員股金舉債及銀行利息。⑤辦公經費及其他費用等。
4、下崗、自謀職業的職工人數大。據統計,全市基層社下崗、自謀職業的職工人數達2980人,占在冊職工人數的81%,對于這部分職工,單位無法安排就業,不能為單位創造什么效益,但是單位每年要承擔繳納他們的養老保險費約600多萬元。
5、為“三農”服務,發展和引導農村商品經濟工作有所減弱。主要原因是:一是受資金困難和行業管理的影響,基層供銷社在傳統的經營業務上(如農資商品組織供應、農產品購銷等)沒能滿足為“三農”服務的需要,提供優質價廉的農資商品,解決農副產品賣難的問題。二是由于人才的缺乏和流失,未能從科技、信息、人才上引導和提供服務。
6、企業發展缺乏后勁?;鶎由缬捎跉v史遺留問題多,負債沉重,機制不活、資金、人才缺乏、政策支持和傾斜不夠以及未能適應現代流通網絡的發展,進入市場信心不足,缺乏后勁。
二、當前制約基層社推進體制創新的主要原因
幾年來,我市在推進基層社體制創新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在推進基層社減員、減債、減負(三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整體推進緩慢,特別是在體制創新上沒有總結出好的經驗和形式好的典型,與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差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社員股金風波的困擾。社員股金風波的困擾是致使我市供銷社發展跌至歷史低谷,嚴重影響供銷社的生存、發展。自95年供銷社發展社員股金以來,由于發展吸收額大,最多時達4.5億元人民幣,管理不規范,盲目投資,違規轉貸,造成大量資金流失,收不回來。社員股金出現擠兌后,供銷社為了切實維護股民的合法權益,確保社會穩定,處置、抵押了絕大部分資產進行1-4期的社員股金兌付工作。因而,造成絕大部分基層社元氣大傷,經營困難、萎縮、收入減少,出現新的債務包袱,形成資不抵債的局面。使基層社難以推進體制創新工作。
(二)人員多,歷史包袱沉重。52年成立供銷社以來,供銷社的發展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過程中,經歷時間長,因素多,形成人員多,負擔大,歷史包袱重。大部分基層社已處于資不抵債,收不抵支的局面。如全市基層社在冊職工約3647人,每年單位承擔繳納養老保險費650萬元,市直企業資產和債權合計2.63億元,負債2.99億元,20**年直管基層社年總收入600萬元,總支出1200萬元。由此可見,這些企業正常運轉相當困難。
(三)缺乏相關部門的帶動支持。一是基層社的土地來源絕大部分是劃撥所得,雖然有土地證等合法手續,但群眾因利益驅動而鬧事要回而造成基層社的財產得不到保障。二是基層社拍賣房地產時的土地出讓金相關部門不能及時返還和相關稅費不能優惠減免。三是基層供銷社的改造處置資產涉及社員股金財政舉債難度大。四是相關部門給予基層社在發展農村商品經濟、農業產業化實施項目政策及資金的支持少。基層供銷社作為合作經濟組織是具有公益性特征的,是農民的合作經濟組織,是為“三農”服務,所以基層社的改革和發展離不開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
三、下一步如何推進基層供銷社創新工作思路和建議
對于如何搞好基層社體制創新工作。供銷社的工作目標是:“抓穩定,求生存,謀發展”,切入點是“減員、減債、減負”(三減)工作,基層社只有一邊抓“三減”工作,一邊抓住總社提出的“四項改造”(以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改造基層社,以實行產權多元化改造社有企業,以實現社企分開,開放辦社改造聯合社,以發展現代經營方式改造經營網絡),并把“用現代流通方式改造傳統經營網絡”,參與“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初步的思路和建議如下:
1、銷合作社的改革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供銷社的發展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建議市政府把加快推進供銷社的改革與發展作為當前農村工作的一項重大任務抓緊落實。
2、基層供銷社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人員多、債務包袱沉重,妥善解決人員分流安置和企業債務是首要問題。盡快處置基層社房地產籌集安置職工經濟補償金?;鶎由绲呢敭a主要體現在房地產上,處置房地產盤活資產,是籌措安置職工經濟補償金的主要途徑,及時處置房地產,盤活資產,還有能力解決職工安置和債務問題。并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桂政發[20**]46號)文及**市人民政府[20**]30號文的精神,“依法使用和處理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供銷合作社使用的房屋和土地,當地人民政府根據供銷社的申請,依法確定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并依法辦理房屋的所有權,使用權和土地使用證書。供銷合作社社辦企業,基層社可將其依法使用的國有土地交回當地市、縣兩級人民政府,納入國有土地收購、儲備范圍,市縣兩級人民政府按原用途依法出讓該地塊收取的土地出讓金要返還給供銷社,用于清退社員股金、安置職工和發展供銷合作社事業等”的規定,建議市政府督促有關部門貫徹執行,并爭取在國務院《土地出讓金收支管理辦法》實施前抓緊處置,以取得最大效益。
3、以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改造基層社,推進基層社體制創新?;鶎由缭诟脑靷鹘y經營網絡的基礎上,要努力構建“五大現代經營網絡體系:一是構建健全規范的農資連鎖經營網絡體系;二是構建暢通有序的農產品銷售網絡體系;三是構建功能齊全的日用消費品經營服務網絡體系;四是構建新型的再生資源經營服務網絡體系;五是構建煙花爆竹連鎖經營體系?!绷峭七M“新網工程”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工作,規范和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三農”服務,助農增收。
4、因地制宜加快改造重組步伐?;鶎由绲母脑熘亟M必須因地制宜,以發揮各自的優勢為重點,加快改革重組步伐。必須以“三減”工作為切入點,以“四項改造”為主線,盡快處置基層供銷社房地產籌集安置職工經濟補償金及解決社員股金舉債債務償還。調整布局,根據當地的實際,結合全國總社提出的“四項改造”為方向,首先整合基層社的資源優勢,根據目前基層社的情況,尚有一定的凈資產、職工有崗位、為農服務有陣地、經營業務能夠正常運轉的基層社一要利用連鎖超市改造,改造傳統經營網絡;二要創辦項目實體改造,改造成為服務“三農”的載體;三要興建市場改造,增強為農服務功能與實力;四要對基層供銷社進行重組,通過調整建制,以大帶小,以強帶弱進行整合,組建一批中心社,以撤社留店的形式改造一批資不抵債的基層社。如桂平市聯社把原來的21個基層供銷社按經濟區域劃分,計劃組建木樂、社坡、大洋、麻垌、石龍、金田六個中心社,保留西山、羅秀、中沙3個大社,其他撤社留店。(其中:目前已組建了木樂、大洋、石龍三個中心社,其它正在籌建中),強化基層社的優勢和服務功能,參與農村農業產業化經營,助農增收。其次是縣市聯社相應成立資產管理辦公室,以強化基層社的資產管理,使其保值增值。
5、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鶎由缫幚砗酶母?、發展與穩定的關系必須與時俱進,創新思路。首先,必須以改革統攬全局,以改革促使矛盾的解決,以改革促進供銷合作事業的發展。其次,要不唯改革而改革,要以改革求發展。三要在發展過程中,準確把握形勢,深入分析市場,研究現行政策,做出科學決策,減少失誤。四要把穩定始終貫穿于改革發展的全過程,在改革重組過程中,要認真做好職工的安置工作。改革是手段,發展才是最終目的,要讓基層社職工生活有保障,工作有盼頭,情緒保持穩定,從而真心實意支持改革。同時,還要妥善處理好股金兌付等歷史遺留問題,保持社會的穩定,構建和諧社會。
- 上一篇:六靠稅源建設調研報告
- 下一篇:公共文化服務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