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食品安全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26 04:59:00
導語:農村食品安全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是全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食品質量及安全問題已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尤其在農村,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食品安全的隱患多,令人堪憂,存在的問題與形勢較為嚴峻。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源頭難監管,蔬菜水果等農產品污染嚴重
1、化肥農藥使用“遍地開花”。我國是世界上化肥、農藥施用量最大的國家,光氮肥的使用每年均達2500-3000萬噸、農藥130多萬噸,兩者的單位面積使用量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而且農藥的使用以有機磷殺蟲劑占主導??梢哉f從山上的珍果特產到地頭蔬菜無處不滲透著化肥農藥的使用及殘留,取代了過去的農家肥無機肥使用。
2、各種化學劑超量使用。如現在農村從水稻浸種到耕作除草、瓜果催熟到養殖的魚蝦及貯藏運輸保管等,也無不存在著除草劑、殺菌劑、殺蟲劑、保鮮劑、調節劑及含雌激素藥品等各種化學物品的超量使用。通過幾年來全國幾次抽樣檢測,瓜菜中的農藥重金屬、亞硝酸鹽等均大大超標,大量含農藥殘留、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成為人們的盤中餐。
(二)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環節監管難,食源性疾病乃是危害大眾健康重要因素
如我縣至2006年6月份已有加工企業104家,經營企業已取得食品衛生許可證的達592家,其中70%以上在農村鄉鎮、村,85%以上的生產加工企業都屬不足10人的家庭小作坊式生產,基本上也都沒有自檢能力,人員素質技術能力低下,方法簡單,生產環境條件較差,可想而知,在這種條件或環境中生產出來的產品很難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我們在市場監管中發現,農村很多集貿市場、飲食攤點、學校、建筑工地食堂條件簡陋、經營人員衛生意識差,檢查的包裝食品,很多是“三無”產品或過期不合格產品;基層群眾大多主要是吃用這些食品,這便是食源性疾病產生的主要誘因。長期吃用,也會不同程度地造成大眾身體健康的損害。據05年我縣傳染病報告統計,總發病率為187.73/10萬,其中胃腸道疾病發病率達57.93/10萬,占傳染病總數的30.74%,居第二位(第一位為肺結核)。從現在實際生活中觀察,癌癥患者和各種奇怪性疾病逐年增多的趨勢,除生活、環境污染因素外,食用了各種不合格或被污染的食品也是一個不可否視的重要因素。
(三)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制和監管機制不完善
到目前為止,國家尚未有涉及食品安全及監管的完整的法律法規、政策,已頒布修訂的《食品衛生法》既難以操作,也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今形勢發展的需要。從食品安全的相關“標準”而言,也是“政出多門”,不規范不協調;很多食品安全職能部門也是檢測設備落后或空白、方法簡單、標準不一,根本不能適應食品安全監管的需要;從監管的職能部門及職責實施來說,也是“拉郎配”。盡管賦予了我們“三句話”職能,而實際上是在看各級政府或領導的“臉色”行事,大部分基層政府領導未引起足夠重視,投入少,往往出現上面文件多、布置多、檢查多、涉及部門多、雷聲大,而到基層則是投入少、雨點小,實際有效監管力量弱,所以不能形成“權威”監管而難以收到預期效果。
(四)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識淡漠
我省人口80%在農村,除縣以上有監管部門進行監管外,鄉村基本上沒有監管站所(除工商、農業單位),食品安全幾乎是監管真空,加之農村的食品需要量又大,易致一些不法分子把一些低劣、不合格食品充斥農村傾銷;基層一些集貿市場、熟食店,衛生環境差、生熟不分,尤其一些農村群眾文化素質低、食品安全意識不高,亂用濫用農藥現象突出,少數人明知自種的瓜果菜類噴了藥,未過安全期,仍拿到市場上去賣;部分經營者在熟食加工中,為了利益或吸引顧客,用劣制油,摻假、使劣,或用“吊白塊”等違禁物質現象屢見不鮮;有些農民為了圖便宜、方便,缺乏自我保護意識,采購過期或即將過期、不合格的食品食用;在農村由于風俗習慣,婚喪嫁娶大擺宴席,從購進原料到現場操作無人把關,群體就餐而致食物中毒已司空見慣;從阜陽的劣質奶粉到“蘇丹紅”、茶葉等事件曝光都是最現實的寫照。因此,解決農村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二、整治對策
(一)完善法制建設,建立有效監管機制
一是呼吁有關部門加快食品安全立法及法制體系建設,修訂與完善涉及食品安全的各項指標、標準;二是完善管理制度、政策,制訂一系列責任追究、評價、預警、公告等監管機制和措施;三是依法賦予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職責、權力、義務,杜絕出了事才有人管,檢查的滯后管理現象,真正形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統一高效、安全和諧的食品安全新局面。
(二)加強基層食品安全監管基礎設施建設
當前,全省基層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基礎設施普遍較差,基本上是缺經費、缺辦公房屋、缺監管手段、缺檢測設備、技術、缺食品監管人才。各級政府應把食品安全綜合監管列入政府重要工作內容,像抓安全生產一樣抓食品安全工作,將食品安全監管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并保證必要的投入,完善應有的設施設備,配備必要的監管技術人才,提高各類食品檢測水平。
(三)整合資源,加強食品安全綜合監管
一是要解決鄉鎮以下無監管體制問題。除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切實納入干部目標責任制考評內容外,建議在縣、鄉(鎮)設立專職食品安全監管員制度,納入人事、財政管理;同時利用鄉鎮司法所體制,設立食品安全監管辦,實行一網多用,(鄉鎮正在推行規范司法所建設,人員相對穩定,人員素質較高,且自身工作量并不大,可以改革試用,本縣正在探討試行);村委會可依治保主任職務兼任食品安全員,明確職責、權利、義務,主要保證信息構通。二是在縣以上人民政府設置專職食品安全監察員(也可由食品藥品監管局主要負責人兼任,但要納入政府職數系列,授權授命),建立各職能部門協查,定期例會,信息共享等綜合監管整治舉措;三是根據地方實際制定必要的食品安全生產、加工、流通、經營的“門檻”,強化手段、綜合整治,不符合條件的限期整改,實行淘汰轉產一批,幫促扶優一批。凡新辦食品生產加工實行部門初審、綜整辦復審,分類管理、指導幫促,不斷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使我省的食品行業健康發展做大做強。
(四)加強宣傳,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識
鑒于目前基層食品生產經營人員的專業知識差、廣大人民群眾也缺乏應有的食品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直接制約了基層食品安全質量的提高。因此,各級食品監管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一是要重點加強對農村食品安全知識的普及教育。如我局今年開展的“三進三結三普”活動,即進鄉村、進社區、進課堂,結合職能,普及食品安全有關政策、法規;結合新農村建設,進村入戶普及食品藥品安全常識、科普知識;結合市場監管整治,普及監管機制;如有獎舉報、投訴舉報電話、部門聯動協查、誠信企業公告、食品安全預警等有效措施方法。我們還印制了“告農民朋友一封信”、“食品安全、藥品知識”新農村建設科普材料10000多份分發到各鄉村進行廣泛宣傳;同時,將本局人員組成若干個工作隊實行包鄉包村到鄉(鎮)村利用各種會議機會進行知識宣教演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受百姓的歡迎;二是協調各部門加強各類各級食品從業人員專業知識培訓,強化食品安全意識,從而逐步努力營造人人參與食品安全、全社會重視支持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