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人員變化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14 08:45:00
導語:從業人員變化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環境的變化,去年以來,我區的企業和從業人員情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產生了一定的波動。近日,我們對普陀區今年上半年企業及其就業人員的情況進行了一次調研。
一、企業和就業人員變化情況。
從總體上看,我區企業以及調研涉及的重點行業企業數量和就業人員人數都呈現增加的態勢。****年末,全區共有工商注冊的企業****家,有從業人員****人,今年上半年為****家,增加****家,從業人員52860,增加****人,同比分別增加了****%和****%;同時,上半年企業停產1038家,減少就業人員2156人,其中服裝行業停產****家,減少就業人員****人,水產加工行業停產****家,減少就業人員****人;從調研涉及的玩具、服裝、制鞋、燈飾、五金、家具、紡織和水產加工行業看,去年末共有這些行業的企業****家,今年上半年為****家,增加****家,而這些行業的就業人員共減少了****人,其中水產加工行業減少****人,是減少就業人員最多的行業。
另據統計顯示,****年末,全區共有城鎮就業人員****人,截止今年****月底為****人,新增就業****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人,領取失業保險金****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截止今年6月底,共有城鎮登記失業人員****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
二、影響企業經營發展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分析。
一是出口退稅降低或取消,大大影響了企業原已很薄的利潤;二是人民幣升值,使出口在價格上優勢減弱,乃至喪失,美元貶值,導致去年講好的價格,今年錢過來就貶值了;三是能源、柴油等和原材料價格上揚,人工成本提高,更是雪上加霜;四是國家宏觀調空政策,中小企業經營不善、虧損嚴重,產品沒有利潤,銀行貸款緊縮,金融機構包括民間借貸不敢借資金給中小企業,沒錢企業就無法運轉。五是需求下降與競爭加劇的矛盾,全球經濟衰退,需求量大幅下滑,東南亞等新興國家制造業、加工飛速發展,而我們的企業卻因成本大幅上升,使競爭優勢削弱。這些外部原因從根本上說是大大降低了企業的利潤,使原本很薄利潤的企業出現了負利潤,導致很多撐不下去的中小企業破產倒閉。對我區企業而言,目前雖然影響不大,但已在水產加工行業有所反映,下一步有加劇的趨勢。
(二)企業內部原因分析。
今年上半年我區停產的****家企業都是中小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因其機制靈活,在人員招聘、工資體系、員工辭退等方面均有較大的靈活性,使它在獲取和擁有優質人力資源上比國有企業有更大的優勢,但也隱藏著一些問題。一是由于目前勞動力供大于求,企業認為人力資源市場不愁招不到員工,不在乎員工的高流失率,不計算員工流失造成的人力成本的增加,和隨之帶來的其它負面影響;二是流失人員中有較大比例是中基層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這些人具有特有的專長,有管理經驗,是企業的中堅力量。因此員工高比例流失,不僅帶走了商業、技術秘密,帶走了客戶,使企業蒙受直接經濟損失,而且,增加企業人力重置成本,影響工作的連續性和工作質量,也影響在職員工的穩定性和效忠心。三是在外部環境的影響下,行業洗牌,員工跳槽,更使中小企業員工的流失加速。
(三)《勞動合同法》實施帶來的影響
《勞動合同法》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穩定基本職工隊伍,有利于規范企業用工,加速行業洗牌,促進行業轉型升級的積極面,又對企業用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造成企業用工成本增加,甚至影響企業經營,導致削減人員,辭退年齡大素質低的人員等負面影響。其主要影響有:一是新勞動合同法頒布的時間較短,有些條款和細則未能做到進一步優化、細化、界定,不便操作。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以及相關職能部門只能在宏觀上進行調控,無權過多干涉企業自身的經營與管理活動,無法對企業用工情況進行細化管理;二是《勞動合同法》的出臺給企業帶來了沖擊,《勞動合同法》中對企業不利的條款居多,有的企業對執行勞動合同法甚至有種恐懼感;三是合同雙方對簽訂勞動合同存有顧慮,企業認為解除勞動合同,要支付經濟補償金,訂立勞動合同要繳納社會保險金,增加其成本,簽訂兩次勞動合同后,即為無固定期限工人,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成立條件放寬,這個“鐵飯碗”會挫敗勞動者的積極性,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靈活性和競爭力,水產加工季節性很強,服裝等靠訂單的外貿行業,季節性用工很難簽訂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勞動者特別是農民工認為簽訂勞動合同后,很容易失去自由,目前社會保險繳費基數高,以致部分職工往往請求企業不為其購買社會保險,而將該部分以現金形式發放;四是既要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保障勞動者基本的就業權利,又要保障勞動者《勞動合同法》中賦予的合法權利,使貫徹執行《勞動合同法》左右為難,經濟越不景氣,企業生存環境越是惡化,就越增加了貫徹《勞動合同法》的難度,生搬硬套,往往影響企業經營,最終影響的是勞動者經本的就業權利。
三、采取的相應對策措施
針對上述情況我區也采取了一些積極的應對措施,保證了就業局勢的基本穩定。一是政府大力發展海洋經濟,使我區經濟整體呈現發展較快的趨勢,這是使我區就業局勢基本穩定的根本保證。上半年全區gdp增速達倒了****%,工業產值增加****%。雖然今年上半年我區有企業****家注銷倒閉,企業總量上還增加了****家,從行業看多數行業都增加了,五金、服裝行業分別增加了****%和****%,僅水產加工行業同比減少****%,就業人員總量也增加了****%。二是對于企業經營困難,裁減人員20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20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須向勞動保障部門申報,確因生產經營困難需要裁減人員的,在處理好勞動關系,妥善解決社保、培訓、再就業、失業登記等事宜后,逐步削減,保持了社會的穩定;三是根據我區大力發展海洋經濟、船舶修造等臨港產業的形勢,進一步加強城鄉勞動力在這些領域的轉產轉業職業技能培訓,落實促進就業扶持政策,同時,不斷提高各級就業服務水平和質量,為人力資源市場供求雙方提供服務,保持了就業局勢的基本穩定;四是加大了《勞動合同法》宣傳力度。通過講座、座談、培訓、政策咨詢等途徑宣傳《勞動合同法》,讓勞動者掌握《勞動合同法》的具體內容,了解在勞動合同的簽訂、履行、變更、終止或解除中的合法權益以及權益受到損害后如何維護等。引導用人單位正確行使權利,依法履行義務,消除部分用人單位對《勞動合同法》理解上的偏差,為《勞動合同法》的貫徹實施營造較好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