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教育與培訓工作匯報
時間:2022-01-13 04:46:00
導語:婦女教育與培訓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使婦女成為和諧社會的創造者和享受者。而加強婦女教育與培訓,可以提高廣大婦女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全民族婦女的進步和發展,通過婦女的文明進步帶動家庭和社會的文明進步。近年來,奉化市婦聯以提高婦女參與和諧社會建設能力為根本,著力加強婦女教育培訓,統籌城鄉婦女發展,在組織帶領廣大婦女參與和諧社會建設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當前我市婦女教育與培訓工作情況及初步成效
我們把提高婦女素質、激發婦女創造活力,作為參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著力點,堅持三個面向,開展三類婦女教育培訓工作,成效顯著。
一是堅持面向基層婦聯和婦女干部,開展女干部綜合能力教育。在全市女干部中開展了“大培訓、大提高、大展示”活動。在市婦聯機關,圍繞建立學習型組織,深入開展理論學習、崗位讀書活動和“創文明機關,做婦女表率”競賽活動,教育引導婦聯干部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在鎮、街道婦聯中開展以“班子自身建設好,圍繞中心服務好,宣傳教育效果好,婦兒權益維護好,機制創新管理好”為主要內容的五好鎮(街道)婦聯競賽活動;在村(企業)婦代會中開展“五好、五有”示范婦代會建設;在社區婦聯中開展“爭創巾幗文明社區、爭當社區文明女性”活動。通過分層分類的競賽活動,活躍基層婦女工作,增強各級婦聯組織的活力,促進婦女工作的全面開展。據統計,近三年共舉辦各類婦女干部培訓班135期,累計培訓婦女干部12650人次。其中,溪口鎮婦聯實施的《請基層婦女干部到鎮里來輪流當班》的培訓模式,得到了全國婦聯的肯定,《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予以宣傳推廣。
二是堅持面向城鄉婦女,開展婦女實用知識教育。針對城鄉婦女不同特點和需求,重點加強三項培訓。強化科技培訓,提高農村婦女的科技致富能力。成立了“巾幗”創業指導中心、農村婦女科技指導中心、農村婦女專業技術協會、“七彩巧婦”俱樂部等,并通過實施“巾幗農業科技接力”、“巾幗創業”等行動,舉辦女性創業實踐培訓班,創業女性成果展示,女性創業系列論壇等,開展了農村婦女的素質培訓、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不斷提高農村婦女的整體素質和創業就業能力。近三年來,全市共有15000多名婦女接受了農業新技術培訓,有2500多名婦女進入了農函大學習,有353名婦女獲得農民技術員職稱,發展以婦女為主的專業戶、示范戶310個,涌現出種植、養殖女能手650人。強化崗位技術技能培訓,提高城鎮廣大婦女的綜合素質。在廣大城鎮婦女中開展了“賽勤奮學習,比知識水平;賽一崗多能,比技術創新;賽誠信服務,比承諾質量;賽優化管理,比經濟效益”的“四賽四比”主題活動,通過“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競賽活動、“最佳女導游”競選、行業標兵評選活動等,引導廣大城鎮女工崗位建功,崗位成才,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素質勞動者。強化婦女典型示范效應教育培訓,在廣大城鄉婦女中形成了“學有榜樣,比有目標,趕有方向”的良好氛圍。全市各級婦聯組織不斷探索新的活動載體,努力發揮婦女典型的示范輻射效應,結合形勢發展組建不同類型的女性先進事跡報告團,通過新聞媒體開展優秀婦女典型大家評活動,圍繞農業新品種推廣主題開展農產品精品競賽,舉辦女能手優質產品和技能技巧展示會等,既形成了全社會關心婦女發展的輿論環境,又激發起基層婦女積極參與經濟建設的蓬勃熱情。目前,我市有全國級先進11人,省級先進個人30人,并涌現了不少女性法人企業,充分展示了新時代我市婦女敢創業創大業的風采。
三是堅持面向流動人口婦女,開展流動人口婦女素質教育。為提高外來婦女勞動力的素質,使她們盡快融入奉化經濟社會發展,全市各級婦聯在深入各類流動婦女群體中調研的基礎上,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措施。通過成立了我市首家外來婦女組織(力邦社區婦聯)、寧波市首個外來務工女性維權站(力邦社區女子維權站)、全省首家民族婦女之家(奉化市民族婦女之家)等三種組織模式的建立,暢通了外來婦女群體利益訴求的渠道,實現了自我管理的目標,為更好地團結、凝聚外來婦女共同打造平安奉化,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良好的組織保障。同時,我們還在外來婦女中開展了“唱響時代主旋律、展示巾幗新市民風采”巾幗服務月活動,推出了“巾幗新市民”學習行動、文明行動、維權行動和展示行動。通過舉行“融入寧波大文化,做好巾幗新市民”知識講座和模特知識培訓班;組織巾幗先鋒隊開展“法律服務、健康服務”社區行活動;開設“流動法制課堂”,開展“巾幗十佳新市民”、“十佳新女性”等評選表彰活動等,先后為羅蒙集團、力邦社區、波導公司等單位的近萬名外來婦女提供法律、健康等知識培訓,提高外來婦女的整體素質。
三、當前我市婦女教育與培訓工作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在取得成效的同時,我們也看到,現階段我市婦女的素質和能力與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新戰略還不相適應,婦女對發展資源的占有與促進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的新要求還不相適應,婦女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廣度和深度與構建和諧社會提出的新任務還不相適應。我市婦女教育培訓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與不足:
一是婦女教育培訓普及面還不夠廣泛。雖然各級婦聯和教育、科技、勞動、農業等相關部門千方百計為廣大婦女教育培訓提供服務,但由于城鄉婦女人多面廣,且文化層次及經濟發展程度參差不齊,教育培訓條件環境差別很大,目前,其接受教育培訓的普及面相對不夠廣泛,甚至還存在著一些教育死角。
二是婦女教育培訓經費缺乏。由于專項教育經費有限,開展培訓教育所需的經費難以得到保障,限制了婦女教育培訓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開展。
三是缺乏有效的婦女教育與培訓工作機制約束。婦女教育培訓牽涉面廣,婦聯、教育、科技、勞動、農業都擔負著相應的教育職責,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工作機制,影響了各種教育資源的充分整合及合力的形成。尤其在農村,由于缺乏培訓的基礎條件和資源、許多農村婦女技能培訓多是短期行為,缺乏系統性和長期性,更缺少長效的激勵機制,這一些問題都影響到農村婦女教育與培訓的提高。
四、新形勢下婦女教育與培訓工作對策與建議
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婦聯組織如何找準提高婦女素質的著力點,如何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及長效性。我們認為婦聯組織應該應當堅持以人為本,從實現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高度,以科學辯證的思維不斷創新婦女教育工作的內容、機制和方法,全面提高婦女的整體素質,進一步推動城鄉婦女的統籌發展。
一要明確婦女教育的目標。新時期婦女教育培訓的目標是以培養女性“四有”、“四自”精神、全面提高婦女政治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為目的,使廣大女性全面參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從而推動城鄉的統籌發展。
二要改進教育方法。在長期的婦女工作實踐中,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與面臨的新形勢相比,婦女教育存在著方法手段陳舊、滯后的問題。要增強婦女教育的實際效果,必須確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正確的群眾觀,從婦女群眾的思想實際出發,改進現有的教育方法。要由“聲勢型”向“實效型”轉變,“單純灌輸型”向寓教于樂、寓教于文的“滲透型”轉變。通過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婦女在參與中得到了教育和提高。
三要創新培訓教育內容。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婦女教育工作關鍵要從促進婦女群眾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全面實現人的現代化的高度來賦予全新的教育內涵。認為應該從四方面來豐富教育內容。即要用發展的理念豐富教育內容。提高婦女的整體素質是促進城鄉婦女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實踐中,我們要牢固樹立發展的理念,把提高婦女創新創業創造能力作為婦女教育工作的重點,以“女性素質工程”為抓手,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抓培訓,拓市場,優服務,引導婦女積極參與大學習、大教育、大培訓,進一步提高知識女性的科技創新能力、農村婦女的科技致富能力、下崗失業婦女和農村婦女的創業和再就業能力,以婦聯特有的優勢打造城鄉婦女創新創業的品牌。要用先進的典型深化教育內容。婦女身邊的典型看得見、摸得著,可學性強,對婦女群眾的教育最有說服力、影響力。因此,婦女教育工作要針對不同婦女群體,在她們中分別培養和樹立一批女性典型,以此來深化教育內容,帶動影響婦女群眾,使廣大婦女群眾學到了先進,受到了教育。要用真誠的關愛充實教育內容。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加強婦女教育培訓工作必須從婦女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出發,為她們提供積極到位的服務,用真誠的關愛溫暖她們的心,真正代表、維護和實現好婦女群眾的利益。
四要建立新型教育培訓管理機制。建議打破部門和行業界限,建立政府主導、面向市場、多元辦學、開放運行的社會化婦女教育培訓體系。針對婦女培訓現狀無法滿足實際需求的情況,有重點的將符合條件的社會技能培訓機構納入政府職業技能培訓點,規范其培訓師資、內容和標準,委托其招生、培訓農村婦女,培訓結束后,由職能部門統一考核,并根據合格人數由政府支付培訓費用,利用“與學校聯動的技能型培訓,與企業聯動的定單式培訓,與有關部門聯動的綜合型培訓,與服務實體聯動的實用型培訓,與基地聯動的實地型培訓”的五種培訓模式。這樣可以充分發揮社會培訓機構市場嗅覺靈敏的優勢,使培訓內容符合婦女的需求,又可以充分調動社會培訓機構的積極性,有效地推動社會資源整合和作用發揮,迅速擴大婦女培訓的規模,同時也促進了社會培訓力量的發展,有可能短期內實現農村婦女技能水平的整體提高,有效地解決政府培訓投入不足的問題,在政府、市場和婦女培訓之間,形成優勢互補、平等競爭、市場導向的良好局面,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村婦女教育培訓的整體素質。
- 上一篇:城市供水管理辦法
- 下一篇:省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