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三農問題調研報告
時間:2022-02-27 10:01:00
導語:旅游三農問題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些年來,農民、農村和農業(簡稱"三農")問題正在成為一個影響中國政局穩定和困擾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二月初,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就反映了中央領導對"三農"問題的重視;而近期各地的"兩會"上面,"三農"問題同樣也是各級代表關注的熱點。
從*年到*年,全國農業人均純收入的增幅已連續七年沒有一年超過5%,年均增長4%,僅相當于同期城鎮居民收入年均增長幅度的一半。到*年,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收入的差距已經擴大到1:3.24,這種狀況如果持續下去,到*年這個比例又將擴大到1:7。與此對應的是,我國農業在GDP中的份額下降到15%,而農業就業的份額仍然占到一半。農民問題的現實體現主要是土地問題和就業問題;農村經濟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是農民增收困難;而農業的問題要得到有效解決不僅需要發展高效優質農業,還要從農業之外的其他產業中尋找思路。旅游業由于具有自身帶動性強、就業門檻相對較低等特點,使其有潛力在解決"三農"問題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大力發展入境旅游和積極發展國內旅游本身就有助于轉移農村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
旅游業是一個涉及到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的綜合性產業,而在旅游中"吃"的過程基本上就是一個消費農產品的過程。此外,旅游中"購"的內容中也包含了一部分特色農產品或是由農民加工的手工藝品。*年,過夜海外旅游者的人均花費中餐飲占到了7.5%,購物占到了19.5%;同年,城鎮居民出游花費中,餐飲占到16.7%,購物占到16.9%。加上農民出游活動消費的農產品,因旅游活動引起的農產品相關消費估計在1000億左右。
此外,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產業,為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了一條重要的渠道。*年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收入占據了農民收入增加部分的42%。第三產業多屬勞動密集型產業,對農村勞動力有很強的吸納能力?,F在服務業中,農業部門轉移的勞動力大概已經占到總從業人員的50%以上。據*年的數據,異地服務業是農村轉移剩余勞動力的最主要行業,占總數的44.6%,絕對數在4000萬人以上。盡管沒有具體的統計,但可以想見,在離鄉外出就業的約一億農村勞動力中,由旅游業吸納的當不在少數。這無疑是對解決"三農"的一種貢獻。
二、景區景點周邊的農民切實感受到了發展旅游業帶來的利益。
觀光旅游一直是我國旅游業的主要產品。從我國發展旅游業一開始,一些開發較早的風景區周圍農民就從發展旅游業中獲得了很大的收益,許多農戶的生產經營活動業告別了單純的農業,把重心轉到了為游客服務上。隨著近幾年來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景區景點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其解決的農村勞動力,給農民帶來的收入也在不斷增加。有旅游經歷的人應該不會忽視許多景區內數量龐大的"抬滑竿"隊伍,馬幫以及眾多的小商小販。在一些游客眾多的著名景區,周圍農民的富裕程度甚至是許多城鎮居民趕不上的。由于有了特定的風景資源,使得這些特定地區在發展旅游業上有了很強的比較優勢。借助這種優勢發展起來的旅游業,在解決這些地區"三農"問題的過程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三、城市周邊新興的農業旅游有望成為旅游業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新的亮點。
農業旅游是近幾年來新興的一個旅游品種。一經出現,就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在一些地方,農業旅游在解決"三農"問題上,已經開始發揮重要作用。比如相對于全國的農民增收緩慢,北京這些年農民純收入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尤其是*年更高達11.5%,首次超過城市居民同比增長幅度。日前,北京市農委主任李進山在北京的"兩會"上接受記者采訪時特別提到發展觀光農業是農民純收入高速增長的一條重要因素,并提出要把農業和文化旅游結合起來,真正搞好都市型農業。
農業旅游規??纱罂尚?。大的可能以農業旅游示范點的形式出現,小的形式主要是數量眾多的"農家樂"或是民俗旅游點。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時候鄉鎮企業是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主力軍。隨著鄉鎮企業的衰落,農民就業和增收開始出現困難。農村打工經濟的發展使這一問題有所緩解,但并沒有得到根本的扭轉,主要原因是城市下崗職工增多,以及近幾年的通貨緊縮,使得農村勞動力在城市尋找工作機會越發困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還有不少農村勞動力需要在農村尋找就業機會。
和發展鄉鎮企業類似,筆者認為,發展農業旅游有就地銷售農產品、就地解決農民就業、就地增加農民收入的"三就地"優勢。此外,發展農業旅游還有早期鄉鎮企業(早期鄉鎮企業多指農村的制造加工業,其實農業旅游以企業形式出現時,應該也屬于從事服務業的鄉鎮企業)不具有的優勢。現在鄉鎮企業的工業制成品不能再像短缺經濟時代一樣不需要考慮什么銷售問題,而是需要面臨更為激烈的國內甚至國際競爭。由于多數鄉鎮企業并不具備信息、資金、技術和人才優勢,面臨的市場風險很大。反觀農業旅游點,其客源市場基本上以周邊城市為主。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一定區域內的農業旅游點甚至可以在特定市場內形成相對的壟斷。此外,農民開發農業旅游相對工業制造也更具比較優勢。
另外,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農業旅游也有了更加廣闊的市場前景。近些年,城鎮居民收入增長很快,雖然造成了城鄉收入差距的日漸擴大,但是同時也增加了農業旅游的潛在旅游者。此外在相當長一段時期,中國城鎮居民的出游還是會以短距離為主。城市周邊的農業旅游點有望成為多數城鎮居民的周末出游的主要目的地。此外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私家車的迅速發展,也給遠離城市的農村地區發展農業旅游提供了契機。這使得農業旅游有可能為更多的農民脫貧致富做出新的貢獻。
為了更好地發揮旅游業在解決"三農"問題中的作用,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抓緊做實做好。國家旅游局將在今年開始驗收一批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就是推動全國農業旅游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勢頭較盛的"農家樂"面臨著產品單一、老化的危險,有必要未雨綢繆,對其規范引導,推動其創新,以更好地吸引游客。此外,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中,特別提到要"要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國務院已批轉了農業部等幾個部委的農民培訓規劃,每年要培訓上千萬人??梢钥紤]在其培訓中有更多針對旅游服務的內容,以便通過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整體素質來增加其進入旅游業的機會。另外,還應爭取加大對農村地區有一定市場前景的旅游風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從而帶動這些地區農民就業,增加這些地區農民的收入。因此我們一定要認識到旅游業在解決"三農"問題上有其他產業無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大力發展旅游業,并在發展旅游的過程中更好地解決農民的就業和增收問題,為"三農"問題的解決做出更大貢獻。
- 上一篇:旅游商品業現狀探析及對策
- 下一篇:市年度旅游行業培訓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