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廁所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02 04:04:00
導語:公共廁所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不注重廁所衛生的國家和城市沒有文化和將來,這是四年前中國官員在新加坡召開的第一次世界廁所大會給出的答案。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已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城鄉的環境越加符合現代文明標準。公廁作為人類生活的一個重要的基本設施,是任何地方必備的特殊公共設施,必須在城市發展及其規劃中得到相應的發展和完善。試想當一個外出人員或游客在繁華路段、臨街地方突然“內急”而找不到公廁,那會是何等尷尬,會對這個城市產生什么印象。公廁的建設與管理是政府公共事業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內容,也是國計民生,其設施檔次、保潔質量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文明生活方式以及公民素質。
1全國公共廁所現狀調查
一項來自零點調查與遠景投資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公廁少難以滿足需要,公廁衛生條件差已是城市居民的普遍反應。而*、*則在全國31個城市中被評為最不方便上廁所城市的前兩名。本次調查使用多階段隨機抽樣方式,針對全國31個大中小城市的3434名常住居民進行了入戶訪問。
(1)餐店廁所比公廁有用
經營場所內的洗手間本來不算正式的公廁,但很多城市都要求經營場所的廁所對外開放,作為對公廁不足的一種補充。此次調查結果表明,這些“準公廁”由于數量多,比較容易找,已經反客為主成為人們出門在外如廁的主要選擇。人們在外面上廁所使用過商場、商店內廁所的比例最高,達到57.3%,其次是快餐店內的廁所(42.9%),然后才是公園或旅游景點內(40.6%)以及大街上(33%)的等真正意義上的公廁。不過“準公廁”受經營時間和經營地段的限制較大,會給外出人員帶來不方便。
(2)公廁數量少衛生差
數量少、衛生狀況差仍是公廁的兩個大問題。調查結果顯示,42.8%的受訪者認為公廁數量太少,排在公廁問題的第一位;30.4%的受訪者認為公廁衛生狀況差,排在公廁問題的第二位。另有27.1%的人認為公廁分布不合理,導致局部區域公廁數量更少,23.5%的人認為等待時間過長,好不容易找到了公廁,又不能馬上使用,只能望廁興嘆。
(3)女性如廁等待時間長
此次調查中有29.1%女性受訪者反映如廁等待時間過長,而男性受訪者中反映這個問題者比例只有16.7%。由于生理上的差異,女性如廁需要的時間較長,占用的面積也較大,因此在一些比較先進的國家,公廁的女廁部分要比男廁大一些,以便男性和女性在公廁的使用上達到平衡。而中國的公廁一般男女廁同等大小,甚至男廁位多余女廁位的現實存在,于是女性等待的時間也就更長,在一些公共場所經常可以見到女性排隊如廁的現象。
此次調查中還針對全國31個城市如廁難易程度以及衛生狀況進行了排名,便利程度最高的前八位城市分別是:綿陽、牡丹江、宜昌、保定、天津、寶雞、沈陽、長沙;大家反映最不方便上廁所的八個城市分別是:*、*、南京、鄭州、大連、上海、北京、蘭州。
(4)民意時評:關于公廁的感慨
以上關于公廁的民意調查,讓人感慨者有二:一是*、*竟然在“最不方便上廁所城市”的排名中分居前兩位。*、*是沒有錢建公廁嗎?顯然不是。說到底還是有關部門的不重視。在現實中,城市的發展卻偏偏不重視或忽略公共廁所的建設。這里還有一個觀念的問題:公共廁所雖為人所必需之物,但人們普遍認為如廁涉及個人隱私,因此,公共廁所的建設就被隱匿到了城市建設的后臺。
如果城市規劃決策者們能夠深入群眾,真正體會到那些整日在街上奔波的人們內急時找不到廁所的痛苦,情況可能就大不一樣了。我們發現,進入“最不方便上廁所城市”排名的多為大城市,北京、上海同樣名列前茅,而被認為上廁所較便利的城市則多為中小城市。大城市比中小城市更不注重公廁建設,這實在令人費解。
現代化的城市建設應該注重細節,每做一件事都要調查研究,用數據說話,這樣設計出來的東西才能更加人性化。男女廁所等大,設計者根本用不著思考,雖然表面上看似公平合理,實際上并不科學,然而習慣上也一直是這樣做的。但是要打破常規,將女廁擴大,設計師就要拿出有說服力的數據,要先調查該處經過人群的男女比例,收集男女如廁平均用時及占用面積等參數,最后才能計算出男廁和女廁合理的大小比例。我想很多設計師懶于做這樣的算數題,便放棄了改變傳統的想法。
2公共廁所的規劃與設計
(1)公共廁所規劃
我國1990年4月1日實施的《城市規劃法》從法律的高度明確了基于生活便利性的公共設施的規劃建設,并從制度上強制性保證其用地和實施應不受侵占或變更?!冻鞘幸巹澐ā返诙碌谑鍡l規定:“編制城市規劃應當貫徹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第三章第二十七條規定:“城市舊區改建應……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的綜合功能”,同時在第四章《城市規劃的實施》中強調城市規劃區內的土地利用和各項建設必須符合城市規劃,服從規劃管理。公共廁所作為重要的市政環衛公共設施應嚴格按此原則進行規劃控制。
1994年2月1日施行的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93)中將市政公用設施列入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也稱配套公建)的范疇,并指出“配套公建的規劃布局和設計應考慮發展的需要……應符合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該規范規定了與不同規模的居住區相配套的公建指標,如居住區級(3萬人~5萬人,1萬戶~1.6萬戶)每千人至少應配備460m2~820m2的市政公用設施(含自行車存車處),每1000戶~1500戶設一處公共廁所,公廁宜設在人流集中處,每處用地規模至少60m2~100m2,建筑面積宜為30m2~60m2。
實際上,我國政府向來重視公共廁所的規劃問題。在《城市規劃法》施行之前,當時的國家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現為建設部)根據(84)城科字第153號文的要求,責成北京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負責編制了《城市公共廁所規劃和設計標準》,并以部標準(編號為CJJ14-87)頒布,于1988年6月1日實施??倓t中特別強調“公共廁所是城市公共建筑的一部分,是為居民和行人提供服務的不可缺少的環境衛生設施,在制定城市新建、改建、擴建區的詳細規劃時,城市規劃部門應將公共廁所的建設同時列入規劃”(第二章《公共廁所的規劃》第一條)。在城市的廣場和主要交通干道兩側,車站、碼頭、展覽館等公共建筑附近,風景名勝古跡游覽區、公園、大型停車場、體育場(館)附近及其它公共場所,新建住宅區及老居民區等位置應規劃規定數量的公共廁所(第二章《公共廁所的規劃》第二條)。公共廁所在主要繁華街道中的間隔距離為300m~500m,在流動人口高度密集區的間距宜小于300m,在一般街道的間距以750m~1000m為宜,未改造的老居民區的公共廁所服務范圍為100m~150m,新建居民區為300m~500m(第二章《公共廁所的規劃》第三條)。該標準甚至嚴格規定公共廁所外墻面3m以內的空地屬于公共廁所用地,不準侵占(第二章《公共廁所的規劃》第五條)。
一個處處為民提供便利、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理念的城市才是真正美的城市。而要建設一個真正美麗的城市就必須從類似于公共廁所規劃等一類“小事”做起,從加強城市規劃管理做起,這些都貫穿了規劃編制、實施、監督的各個方面。
(2)公共廁所設計
在建設較大規模的公共設施時,應制訂基本構想,做好事前調查,聽取相關人員以及使用者的意見,然后在具體設計時,把使用者的意見反映出來,最后進行詳細的建筑圖紙設計。
①事前調查
公共廁所的利用人群是不特定的,而且數量較大,容易被認為哪里的廁所都一樣。由于所在地點不同,使用者的層次和要求是不同的。設計時,要對建筑物的設計、便器數、男女比例、行動不便者的照顧、附加功能、保潔等一些必要因素及所處地點和利用狀況加以考慮。
首先,要對建造廁所的地點及周圍的狀況進行調查。如果是改建舊廁所的話,就要調查一下現有廁所的使用情況、一天中的使用人數、男女老少的比例。從公廁的使用者以及周邊居民處直接聽取意見,了解公廁哪些方面感到不方便、有何問題、希望做何改進等。從進廁道路、公廁防范犯罪等方面調查廁所地點是否合適。
其次,有必要調查周邊公共廁所以及公共設施的廁所使用情況及配用設備。如果附近設施的廁所清潔且能放心使用,那很可能沒必要再建一個廁所。
如果可能的話,希望這樣的調查不僅僅是有關負責人參加,也可邀請當地居民和清潔人員一起進行討論,共同參與實施。
②基本構想
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基本設計。在設計之前,最好對基本構想進行總結,如果是小設施的話,可以將構想和設計同時進行總結。
(a)首先根據使用情況,總結出便器數量和設備的概要。如果女性使用者比較多的話,可能有必要更改男女便器的比例。如原《城市公共廁所規劃和設計標準CJJ14-87》3.2.1條:根據使用情況的不同,男、女蹲(坐)位設置比例以1:1或3:2為宜,可以從中看出是男廁位大于女廁位的。新的規范《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CJJ14-2005》3.1.8條:根據女性上廁時間長、占用空間大的特點,增加了女廁的建筑面積和蹲(坐)位數。廁所男蹲(坐、站)位與女廁蹲(坐)位的比例以1:1~2:3為宜。獨立式公共廁所以1:1為宜,商業區以2:3為宜。從中看出女廁位是大于男廁位的。類似于這種考慮以人為本,更科學的標準修改,在新公廁設計規范中還有很多。
(b)從使用者的狀況及居民的意見里總結出來的問題點,在新廁所里一定要加以改善。黑暗、給人印象不好、小孩害怕而不想使用、出入口成為死角而給人不安的感覺,等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都必須加以處理。相對上述問題,使我們想到新廁所要明亮、設計上要被小孩所喜愛、稍微調整一下布局使得其盡量沒有死角?;蛘撸诰用窆芾淼貐^的小公園里的廁所,應考慮把它設計成方便居民清掃和管理的廁所。相反,在使用者比較多、惡作劇和破損可能性比較高的地方,有必要把重點放在預防犯罪上,另外也必須使用牢固的設備。
(c)建筑物的設計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一個廁所的好壞就能影響到整個公園的印象,所以要充分聽取周邊居民的意見。在設計圖紙之前有必要先理清設計要點,把握設計特征,明確設計意圖,對設計要素進行歸納。
(3)基本設計
應依照基本構想進行具體的基本設計。在建造廁所時,器具和設備顯得非常重要,所以也要聽取使用者的意見,總結細節的內容。例如,便器的大小、水閥的接頭、內部裝潢和外墻的材料、其它器具及零件等這些相當細小的方面都可能會在老人、殘疾人和兒童使用時造成問題。從保潔和清掃來看,這些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①建筑外觀造型
公廁通常都建在人群比較集中、人流量大的公共場所,以方便公眾使用,保護環境衛生。因此,公廁自然占據了公共環境中一定的位置。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對公廁建筑學和環境的要求也在不斷發展和提高。公廁建筑除考慮建筑本身的美觀實用外,還應考慮與周圍環境相互協調、相互融洽的效果。公廁的外觀應與其所處的環境(如大城市、小城市、鄉村、風景區、民族村寨、公路旁等)及當地的人文景觀相一致,以達到環境的整體效果。
②公廁的規模
公廁的大小,應視使用的人數和頻繁程度來確定。在大城市的人流集中地(如火車站、大集會場所等)宜修成樓層式,一般為兩層,一層女用,另一層男用,這樣可以節省占地面積,又能容納較多的人同時使用。而在小城市、鄉村、民族村寨、風景區、公路旁則修成單層中、小型廁所。
如此歸納下來的內容就要表現到具體的圖紙上去了,可能的話,也可請建筑事務所制作一個簡單的模型。如果需要,還可制作一個與實物一樣大的隔間模型,讓座輪椅的人體驗是否使用方便,發現問題及時修正。公共廁所的細小器具和設備很容易出問題,所以在這個階段應盡量多聽取使用者的意見。
*市政府去年開展四城同創,下大力氣解決公廁難問題,投入4000多萬元,用于新、改、擴建200座公廁,在全市主次干道上,新、改、擴建50座一類公廁。在內部設施材料選用上確保地面防滑、洗手方便。在設施配置上,充分考慮婦女、兒童和殘疾人的特殊需求,按照國家有關公廁規范和設施標準進行建設,解決群眾入廁難的問題。在建設過程中我們也遇到過一些棘手的問題。下面列舉出來希望能夠給其他地方城市在建設公廁過程中一些經驗與啟示。
3關于公廁建設的建議
(1)用地的矛盾。當今城市用地非常緊張,要想在寸金的城市土地中擠得一個位置建廁所很難。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就我所參與和了解到的是規劃部門對公廁的建設規劃力度不夠,城管部門建設出來的公廁很多都無證。要解決此問題不是一兩個部門能解決的了的,我想可能還得由城管環衛、規劃、園林、建設局、財政局等多部門的協作才能完成。
(2)公共廁所廁位的問題。公廁改造過程中我們不光要講求公廁整體外觀,也更應該注重細微處。如我們往往談到公廁,就說道我們*市有多少多少公廁,按照更科學的說法應該是更細,平均多少人擁有一個廁所蹲位,按照廁所蹲位來統計更科學合理,因為公廁規模有大有小。特別是我們在改造公廁過程中要注意,未改造之前的公廁可能是溝槽式的,蹲位數相對多些,按照公廁建設(新公廁規范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體現更人性化,更舒適)的規范改造后,按照獨立式的改造,蹲位很有可能就會減少。因為我們曾經有過因為舊公廁改造后廁所蹲位減少給周邊群眾入廁帶來不便的教訓,特別是老城區的公廁。按照規范來改造后可以達到幾類公廁的標準,不按照公廁標準,只考慮廁所蹲位,以后衛生城市檢查,公廁建設標準不達標。如不多增加新址建設公廁,而是就原有公廁改造,那么我們公廁的建設相對于老百姓如廁難問題的解決還有一定的距離。
(3)公廁水電問題。還有公廁水電問題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在以往據我了解知道的公廁內的電基本上是沒有通過供電部門報裝電表的,一般往往就近從路邊路燈線接入,而大家都知道路燈只是晚上才開的,所以以前我們有的公廁白天沒有電,晚上才有電,這種現象也不足為怪?,F在我們的公廁經過改造后如果不報裝電表的話,問題就來了。我們有的公廁按照公廁建設標準安裝的是感應式潔具,只有接電后才能感應,如果白天沒有電,晚上才有電的話,那就意味著白天不能使用,晚上才能使用,那公廁建設的意義就大打折扣了。還有即使公廁按照要求報裝了電表,如遇電網改造檢修停電,那我們那些裝有感應式潔具的公廁不是不能使用了嗎?紅外線感應式潔具方便是方便,也很現代,但是一旦突遇此類情況,這個應急措施有沒有?或者在我們技術人員看來是否有必要全部上感應式潔具,還是一座公廁感應式和不是感應式的潔具有個比例設置?公廁水的問題可以說是公廁的頭等大事,按照新的公廁建設規范要求,公廁化糞池須要求離公廁外墻5米遠,而我們本來就找一處地建公廁很難,還哪有空地讓你做距離公廁外墻5米遠的化糞池?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公廁建設者們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 上一篇:城管焚燒技術發展研究報告
- 下一篇:市公廁建設管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