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作用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25 07:54:00

導語:科技創新作用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創新作用調研報告

近期,根據市人大常委會關于組織市人大代表進行專題調研的通知(會辦發[2]23號),區人大常委會組織市人大代表團代表圍繞“發揮政府財政投入對科技創新的引領推動作用”進行了專題調研。市人大代表們就財政對科技投入的指導思想、法律依據、渠道和領域、作用與成效等方面展開調研,先后聽取了市科委、市發改委、市經委以及市財政局的有關情況匯報,隨后又深入科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企業和科學院進行實地調研,并通過科技情報所作了資料調查?,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政府財政對科技投入的基本情況

(一)財政科技投入的相關法律法規與指導思想

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進步法》規定,國家對從事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高技術研究、重大工程項目研究、重大科技技術攻關項目研究、重點社會公益性科學技術研究的研究開發機構和高等院校,在經費、實驗手段等方面給予支持。并且規定全國研究開發經費應當占國民生產總值適當的比例,并逐步提高,同科學技術、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還規定,國家財政用于科學技術的經費的增長幅度,高于國家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

年5月市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年)》若干配套政策,制定了《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年)》若干配套政策,其中規定要加大政府財政對科技的投入力度,穩步提高市和區縣兩級政府科技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到年,市級財政科技專項投入總量占當年財政支出的比例不低于7%,區縣財政科技投入總量占當年財政支出的平均比例達到5%。在政府科技投入總量中,通過專項資金、部門預算等形式,統籌安排各項政策資金需求。

政府財政對科技創新的投入,主要用于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在市場資源不能充分發揮配置作用的基礎科研以及公益科技方面加大投入;二是為了趕超戰略和提升整體科技實力所需的重點傾斜投入,特別是戰略性的重大項目的扶持。其基本原則是有限、有力、有效。有限即量力而為,重點突出,不能盲目投入;有力即要集中資金,統籌兼顧,使資金更好地發揮作用;有效即決策要科學,管理要規范。力爭通過科技資源的整合和政策引導作用,發揮政府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主導作用,用有限的財力推動最多、最急的科技創新工作。

(二)市政府財政對科技創新投入情況

1、投入總量分析

據統計,年本市財政科技投入總量約為94.17億元(包含中央財政撥款),比年的80.2億元(包含中央財政撥款)增加了13.97億元,同比增加17.42%,高于經常性財政收入增幅6.22個百分點。其中市級財政科技投入為53.90億元,比年的44.4億元增加了9.5億元,同比增長21.4%,高于經常性財政收入10.2個百分點,占當年市本級財政支出的8.86%。區縣財政科技投入約為40.27億元,比去年的35.8億元增加了4.47億元,同比增長12.48%,高于經常性財政收入增幅1.28個百分點,平均占當年區縣財政支出的3.34%。[①]

從年以來的統計數據看,市科技投入、R&D投入以及地方財政科技撥款呈逐年增加態勢(見表一)。其中,財政科技投入由年的12.39億元增加到年的79.34億元(未包含中央投入),增長640%。相應,地方財政科技撥款在地方財政支出中占的比重也由1.71%增加到4.87%。

從表二中可以看出,年比年本市無論在財政科技撥款總量還是各分項都有大幅度增加,其中科技三項費和一次性專項撥款增加幅度最大,分別達到707%和312%。

根據市財政局提供材料,市級財政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分配如下:(1)重大科技專項資金,確保重大基礎研究和科技攻關項目的資金投入,并在年初預算(10億)的基礎上,支出實行上不封頂(即10億以上)。(2)階段性實施投入,發揮科技創新在產業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先導作用。年至年市級財政每年安排10億元用于支持符合國家和本市產業發展戰略要求、能迅速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項目。(3)支持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項目,推進建立產學研合作新機制,扶持集成電路和信息化產業發展的資金。(4)安排各項支持科技進步的政策資金,促進高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園區建設,對知識產權保護和專利技術予以扶持。區縣財政科技投入主要用于科學事業費、科學普及經費、扶持科技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和一次性科技投入等四個方面,其中,扶持科技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約15.26億元,占財政科技投入總量的38%;一次性科技投入資金8.20億元,占20%。

3.國內有關省市財政科技投入比較

自年以來,地方財政科技撥款增長很快,年地方財政科技撥款達到79.34億元,名列全國第二。財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財政支出的比重達到4.78%,名列全國第一(參見表三)。

另據《年全國各地區科技進步統計檢測結果》中對科技活動投入的評價反映,在科技投入指數的排序中,同樣排名第一。

以上各項統計數據表明:市地方財政對科技的投入已經達到了《科技進步法》的法定要求。

二、市財政對科技創新投入的成效分析

(一)財政科技投入對R&D投入和科技投入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圖一:—年市地方科技投入情況(億元)

從圖一我們可以發現,自年至年間,在地方財政科技撥款的帶動下,R&D投入總量和科技投入總量隨財政科技投入的增加而逐年增加,說明財政科技投入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經過計算我們發現年,財政科技投入與R&D投入總量比約為37%,財政科技投入與科技投入總量比約為19%。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其一,財政科技投入帶動了企業資金的投入。例如:“千噸芳砜綸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投入782萬元,其中政府財政投入90萬元,占11.5%,帶動企業投入692萬元,占88.5%,投入比例為1:7.7;“太陽能利用器件與材料開發”項目共投入資金3627.57萬元,其中市科委投入1200萬元,占總投入的33%,企業自籌2427.57萬元,占總投入的67%;“汽車電機可重組裝配生產線關鍵技術和裝備的開發應用”項目總計支出517.70萬元,其中政府財政投入100萬元,企業投入417.7萬元,占80%。因此,我們不難看出,政府財政投入帶動了企業創新投入的積極性。

其二、財政科技投入帶動了社會資金的投入。通過財政科技投入,充分帶動了社會各方資金共同投入項目建設。例如,科教興市專項資金共計27.11億元,帶動各方資金投入130億元,其中包含了國內外風險投資、金融資本、企業自有資金、委辦配套資金和國家資金等,社會資金比例達到了79%。如圖二。

圖二:科技投入資金來源比較[⑥]

又例如,蘭生國健公司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新藥項目、普元EOS面向構件的互聯網應用基礎平臺系列中間件、中標桌面中文軟件系統、科華核酸檢驗肝炎和艾滋病毒血液篩選系統、同杰良聚乳酸等8個項目被列為國家高科技產業化專項,獲得國際資金支持近7000萬元;受科教興市專項資金資助的中微公司不僅吸引了美國38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而且爭取到了國家開發銀行萬美元的技術援助貸款。

(二)財政科技投入激發了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

企業自主創新已成為產業界、科研界的“最強音”。政府財政科技投入在推進企業自主創新方面不遺余力。

例如,市發改委通過實施科教興市重大項目加強以企業主體的產學研合作,為企業提供充分的創新源頭和人才供給,進一步激發了各類企業主體的創新活力。截止年底,53個項目共申請專利789項,其中發明專利609項(占總量的77%);已獲授權的專利185項,其中發明專利111項,實用新型57項,外觀設計17項,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生物技術與醫藥、軟件等新型產業領域;共獲取版權137項,商標99項。在2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4個科教興市重大產業科技攻關項目榜上有名,新傲科技有限公司承擔的高端硅基SOI材料研發和產業化、展訊通信()有限公司承擔的GSM/GPRS手機核心芯片關鍵技術的研制和開發項目,分別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微創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承擔的一種冠脈藥物洗脫支架設計與制造關鍵技術、超級計算中心參與承擔的曙光4000系列高性能計算機項目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又如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在財政科技投入的激勵下,其技術中心每年完成新產品、新技術項目60余項,新產品上市近30項,近三年每年新產品銷售額均超過10億元,占企業總銷售額的25%以上,新產品毛利率平均超過35%。年至年,光明乳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和新產品銷售利潤連續六年保持同比兩位數增長。

(三)財政科技投入推動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進程

在科教興市重大項目實施過程中,財政科技投入的資金用于彌補重大產業鏈中的關鍵和缺失環節,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著力提升汽車、裝備制造等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并積極培養生物醫藥、船舶制造等戰略產業。例如汽車產業通過支持汽車風洞、汽車用高強度鋼板、自主混合動力轎車開發、“海域MB”自主整車開發等項目,推動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半導體裝備產業,重點支持等離子體刻蝕設備、化學薄膜沉積、鍍銅設備等項目,彌補我國半導體裝備產業鏈的缺失環節;生物醫藥產業,主要支持乙肝治療性疫苗、腫瘤靶向藥物、抗心力衰竭藥物等項目,推動重大疾病創新藥物集群發展。

(四)財政科技投入推動了科技創新的環境建設

科技創新源泉的培育,創新主體的形成,離不開科技創新環境的不斷完善。財政科技投入在促進高新技術園區建設,構建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加強科學普及,加快人才培養等科技創新環境建設方面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例如,年,市、區兩級財政投入張江高科技園區的專項經費8億多元,其中,浦東新區投入張江建設經費達5.6億元,大大推動了張江高科技園區的建設。區則加快實施“105”產業園區發展規劃,推進科技園區和高新技術孵化器建設??平膛d市專項資金支持了廣源、一網兩庫、超算中心、集成電路研究中心等10個公共服務平臺類項目,促進了資源整合與共享,為科技研發和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服務支撐。

三、存在的問題與相關建議

近年來,本市財政不斷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

1、理順政府體制,強化對財政科技投入的統籌和協調

近年來,本市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每年都在遞增,全市各個委辦都把支持科技創新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但是在政府科技投入過程中,存在資金政出多門、各委辦信息溝通不夠、項目多頭管理等問題,需要政府理順體制,加強對科技創新資金的統籌和協調。

我們在實地調研中還發現,作為科技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科學院當前存在著一級財政預算功能實際缺失,所級人事管理權不足等體制缺陷,由此造成科研資金和科研力量無法有效整合,影響了上科院在科技創新方面進一步發揮作用,上級政府需認真研究,加以改革。

2、加快建設財政科技投入的績效考評體系和監督管理體系

通過調研和分析,我們認識到,近幾年來財政對科技創新的投入總量增長很快,從一些統計數據和案例上粗略分析,財政投入對科技創新也起到了引領推動作用,但是由于一套獨立的科技投入和產出考核與評價體系尚未建立,政府科技投入還缺乏公共性評判標準,我們無法完整地、準確地把握財政科技投入所產生的效果??冃гu估體系的缺乏,投入和產出的不明確,是當前財政科技投入中所存在的資源配置不合理,資金使用效率不高等現象的重要根源。去年,市科委委托“市科技項目(評估)管理中心”,對“千噸芳砜綸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等十個重大項目進行了績效評估,這是開展績效評估的重要探索。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委托中介評估機構進一步擴大評估面,并研究和開發出一套完整的綜合指標體系,建立起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為財政科技投入的政策制定、資金的管理使用提供科學依據。

此外,在財政科技投入的管理、發放和使用的運作過程中,應建立起一套獨立的行之有效的監督體系,以加強對財政科技投入的監控,將有限的科技資金管好、用好。

3、優化政府科技投入結構

目前,政府科技投入結構中,“重項目、輕基礎”,“重硬輕軟”。據市科技情報所提供的資料,年瑞典、芬蘭、美國、日本、韓國的政府財政投入占R&D總投入的比例在20%至30%之間。市年政府科技投入總量84.17億元(包含中央投入),占R&D投入的比例是37%,在總量上超過發達國家年的水平。但在結構上,五國政府的投入流向主要是(1)大學和公共研發機構;(2)扶持基礎研究的同時引領尖端技術的發展;(3)壯大科研人才隊伍;(4)維持高新技術初創企業的經濟活動有序化,而的科技資金主要流向是應用型的科研項目,對大學、科研機構等所進行的基礎性科研支持力度相對不強。

此外,我們在調研中發現,政府多數資金集中在實驗室儀器、設施等硬件投入方面,存在對人力支出及運行、對項目成長的相關配套措施不到位等軟性投入問題。例如,據市發改委的報告,在科教興市重大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政府財政投入在推動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要形成大產業,必須依靠社會風險投資和產業資本的介入。但是,由于國內風險投資企業力量弱小,出現項目初期不敢投入,項目產業化前景明朗時沒有能力投入,項目成功后被境外資本或風險投資控制,導致我們培育的核心自主產權因失去資本控制力而喪失的現象。

建議政府在基礎科研以及公益科技方面加大資金投入和支持力度,改進科技獎勵和評價制度,充分重視科技人才的創造性價值。同時在項目投入過程中,要加強對科教興市等重大項目聚焦的力度和連貫性支持,特別要配套相關政策,加大對國內風險投資企業的支持,引導國內民間資本投入到科技創新,提高國內資本對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掌控力。

4、激勵企業加大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力度,加強科技成果轉化

當前不少企業通過引進國外技術,取得了產業化的重大突破,但由于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力度不夠,導致企業核心競爭力依然缺乏。政府科技投入應引導企業加大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建立有效的科技成果轉換機制勢在必行。因此要盡快加大建立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培育技術中介機構,在政策、法律等方面為科技成果轉換創造條件。同時在財政科技投入要有一定比例的資金專項用于產學研結合,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

總之,財政科技投入在科技投入總量中所占僅僅是一小部分,它是引導資金,屬于“四兩”,而企業投入和社會資金在科技投入中占大部分,他們是基礎資金,屬于“千斤”。因此,在保證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的同時,應牢牢把握“引領”二字,充分發揮財政科技投入的引領作用,“四兩撥千斤”,大力引導和調動社會資金,積極培養投資主體,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加快提升科技發展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