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扶持返鄉創業女性調研與思考
時間:2022-04-03 10:36:00
導語:婦聯扶持返鄉創業女性調研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經濟的發展,使農村大量的勞動力從土地上分離,流向城市,流向外埠非農產業就業。在城鎮從業過程中,他們學到了一技之長,有的回鄉創業施展才能,由此產生了新的創業主體--返鄉創業人員。這部分人員在創業中發展壯大,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為了解我縣女性返鄉創業現狀,分析影響女性返鄉創業成敗的主要因素,探索促進女性返鄉創業的有效途徑,灌南縣婦聯對全縣女性返鄉創業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分訪談和問卷兩部分進行。訪談直接到基層,與返鄉創業的私營企業女法人、個體工商戶女經營者和其他返鄉創業女性面對面交流,了解真實情況。
一、返鄉創業女性總體情況
從返鄉創業女性創業前從業情況看,返鄉創業女性中除小部分是城鎮下崗失業婦女外,絕大部分是農村剩余勞動力。由于自身素質較低,返鄉創業女性外出務工主要從事勞動強度較大、技術含量較低的行業和職位。
二、返鄉創業女性的主要作用
(一)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緩解農村就業壓力。返鄉創業女性創辦的企業中,第三產業(服務、商貿)占34.2%,加工制造業中服裝、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占91%。這些企業吸納了大量當地農民就業,其中大部分是女性,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
(二)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返鄉創業女性帶回了先進的創業經營理念和生產技術,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一是調整了整個農村經濟中農業與第二、第三產業的比例關系。二是調整了農業內部即農(種植業)、林、牧、漁之間的比例關系。從事第一產業的返鄉創業女性,都選擇了效益好、見效快的項目,如畜禽養殖、經濟作物種植、經濟林栽種、一體化綜合種養等,引領著我市農村傳統農業中以種植業為主、種植業中又以種糧為主的產業結構的改變,促進了農業生產經濟效益的提高。
(三)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返鄉創業女性所創企業經營狀況普遍良好,經濟效益顯著,不同程度地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這些創業女性致富不忘鄉親,她們資助貧困學生、捐贈孤寡老人、修橋鋪路、建村辦公樓,用實際行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經濟支撐。
三、返鄉女性創業發展面臨的困難
(一)資金短缺。一是創業初期缺乏啟動資金。雖然政府對小額貸款制定了優惠政策,但由于手續繁瑣、擔保困難等原因,實際操作起來難度較大。女性在返鄉創業初期,大多都是依靠自籌或親戚、朋友的借款來作為啟動資金。二是創業發展中擴大生產缺乏資金支撐。返鄉女性創辦的企業大多起點較低,資金積累較慢,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要想擴大生產,缺乏雄厚的資金支撐。尤其是規模較小、知名度較低的企業,更難得到銀行貸款。42.6%的返鄉創業女性認為“資金不足”是制約企業發展最主要的原因。
(二)缺乏人才、技術。一是缺乏人才。返鄉女性創辦的企業,工人來源大多數是吸納本地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近年來,由于我縣大部分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導致企業在招工上具有一定的難度。加上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掌握技術的能力較差,企業在勞動力技能培訓上要投入較多的時間和資金。隨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技能型、知識型、管理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人才缺口也進一步擴大。二是缺乏技術。返鄉女性創辦的企業,生產技術主要來源于創業者在務工期間所學并通過其本人對外傳播和擴散,這在創業初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企業發展規模逐漸擴大,對技術的需求也隨之上升,自有技術已漸漸不能滿足需要。
(三)創業環境還有待于進一步規范。近年來灌南縣在改善經濟發展環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一些影響發展環境的人和事還偶有發生。另外,由于市場競爭尚不規范,某些不法之徒有機可乘,擾亂市場運行秩序,無序競爭、經營缺乏誠信、道德失范等現象還存在。
(四)自身因素。一是返鄉創業女性自身素質較低。婦女特別是農村婦女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男性。二是由于受傳統社會分工的影響,女性往往需要承擔家務、撫幼、養老的責任,特別是在生育、扶養和教育孩子上要花費很大的精力,由于身負事業與家庭兩副重擔,婦女在勞動強度和心理上承受的壓力比男性更大。三是女性缺乏創大業的意志力和創造力,在經營中不求大、只求好,不求快、只求穩的保守思想,會使她們錯失一些企業發展的機遇。四是女性在應酬社交事務和處理各種社會關系中處于弱勢。
四、推動返鄉女性創業發展的建議和對策
(一)解決資金難題。針對女性返鄉創業普遍存在的融資困難問題,建議政府在“服務”二字上做文章,努力尋求促進婦女創業發展的融資貸款新方法,盡快出臺相關政策和措施,為返鄉創業女性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持,把服務婦女創業落到實處。
(二)加強人才培養。加大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建立城鄉一體化的職業培訓體系,依托“金藍領”工程、“陽光工程”和“雨露計劃”等勞動力培訓項目,開展面對廣大農村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建立農村勞動力信息資源網絡,暢通勞動力供求渠道,為企業解決用人難題。
(三)切實優化創業發展環境。一是優化政務環境。進一步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和行政效能建設,強化政府職能部門和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廉政意識和效率意識。加強督促和檢查,堅決制止對企業的“三亂”行為,嚴厲查處破壞發展環境的人和事。二是規范市場秩序。通過法律法規引導市場有序競爭,在女性返鄉創業比較集中的行業建立商會、行業協會等自律性組織,規范行業管理,整頓無序競賽,為女性返鄉創業發展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賽環境。三是維護合法權利。進一步加大維權工作力度,嚴厲打擊影響和破壞婦女返鄉創業發展的人和事,切實維護返鄉創業女性的合法權益,為企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四)全面提高返鄉創業女性的素質。一是提高思想認識。在返鄉創業女性中大力弘揚“開明開放、求實求新”的創新創業精神,大力弘揚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奮發圖強、勇于創新,踏實苦干、講求實效,誠信和諧、大氣寬容的浙江精神,堅決破除小富即安、小進即滿的落后觀念,引導她們樹立處處可創業、行行可創業、人人可創業的創業觀,激勵女性敢創大業、勇創新業,在創業大潮中創造新業績、創造新生活。二是提升整體素質。建議將返鄉婦女創業培訓納入創業培訓整體規劃,在創業培訓中規定一定的女性參與比例,提高女性參訓水平。增強創業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根據返鄉創業女性的特點和需求,把文化知識培訓、新技術推廣、經營管理知識培訓等相結合,組織開展多層次、多門類、多渠道的培訓,幫助返鄉女性提高創業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企業管理能力。
- 上一篇:經濟發展助推器論文
- 下一篇:淺析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