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局信訪工作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14 09:29:00

導語:國土局信訪工作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土局信訪工作調研報告

信訪制度和信訪工作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堅持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實踐方式,也是黨和政府密切聯系群眾、了解民意社情、品鑒政策得失的重要渠道。因此,做好信訪工作關系到社會安定穩定大局,關系到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切實做好國土資源信訪工作,維護全州社會穩定,我局緊密聯系國土資源工作實際,對國土資源信訪工作現狀進行專題調研,并廣泛征求意見,科學分析涉土信訪的特點、原因,并提出降低國土資源信訪量的對策措施。

(一)嚴格依法行政,嚴格按程序辦事,是杜絕或減少信訪的治本之策。國土資源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與廣大群眾的權益密切相關。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必須依法行政、嚴格按程序辦事。一是要精通法律法規,做到運用嫻熟,不能因業務影響工作;二是重視按程序行政,行政程序的簡略或倒置,程序違法,往往使矛盾和問題產生激化;三是要維護法律的權威與公平公正,杜絕徇私枉法;四是做更加深入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引導群眾自覺守法、用法,營造良好的依法行政環境。

(二)提高認識,實現“三個轉變”,是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重要保證。信訪工作是直接為人民服務的工作,堅持群眾路線,是做好信訪工作的根本。要增強群眾觀點,努力實現信訪工作“三個轉變”。1、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信訪工作要面向基層、面向群眾、面向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調查了解群眾信訪反映的問題,密切關注群眾的思想動向,掌握第一手材料,有針對性地解決好群眾信訪反映的問題,從而實現變群眾上訪反映問題為領導干部主動下基層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2、變被動應付為主動預防。要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拓寬信息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及時獲得預警性、超前性、深層次的上訪信息。在此基礎上,客觀分析問題,制定工作預案,服務領導決策,把信訪苗頭消除在內部、化解在基層、解決在初始。3、變單純受理為綜合治理。信訪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大多數群眾上訪多是反映亟待解決的問題,要發揮主體作用,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真正解決群眾的信訪問題。

(三)充分發揮職能機構的作用,加大協調共事力度,是提高信訪工作效率的必要條件。國土資源信訪問題往往是涉及面寬、矛盾交織的綜合性問題,需要相關職能部門的密切配合。但在信訪實踐中,職能部門之間“踢皮球”的現象依然存在,其危害不僅是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傷害了信訪人的感情,甚至可能“激怒”信訪人做出過激行為。因此,要嚴格落實《信訪條例》確定的“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問責追究制,不能“批示”了事,不能“糊弄”了事。

(四)還群眾知情權、選擇權、監督權,是息訴罷訪的重要措施。有相當一部分信訪,是由于群眾不知情、沒有征求群眾意見、群眾的民主權利沒有得到保障而引起的。如,被征地群眾對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十分關注,如果村上暗箱操作勢必引起群眾不滿。因此,一要進一步擴大政務公開,把與群眾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辦事程序、收費標準等完完全全地告知群眾;二是要善于聽取群眾意見,特別是涉及群眾權益的事項,該公告的要公告,該聽證要聽證,法定的程序和期限不能省略。

(五)注重群眾工作的方法和藝術,善于疏導是做好信訪工作重要因素。黨要求我們要善于體察民情民意,關注民生。“民情”就是群眾的客觀生存狀態;“民意”就是群眾的思想狀態,即群眾的心事;民生就是群眾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狀態。對民情民意民生不體察、不關心,做不好群眾工作,也做不好信訪工作。不僅要在工作原則、方式上讓群眾易于接受,更要注重了解信訪人思想狀態,善于從思想上做化解、疏導工作,有些信訪問題,信訪人的思想疙瘩解開了,矛盾也就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