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教育管理和服務實踐與探索
時間:2022-06-05 07:47:00
導語:黨員教育管理和服務實踐與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勞動力在產業間轉移和區域間流動日益頻繁,外出務工經商和人才流動中的黨員越來越多,流動的范圍越來越廣并逐漸成為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加強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使之在經濟和社會各個領域始終成為先進代表,這是開發區探索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新思路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新時期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隊伍建設的迫切需要。創建于1996年的泉州開發區聚集著200多家企業、130多個非公企業黨組織和近1000名流動黨員。本文試圖透過開發區近年來在加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探索和實踐,總結其中的有效模式、有益做法及基本成效,以期從中獲得寶貴的工作啟示。
主要做法
近年來,開發區始終把加強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作為開發區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來抓,著重在教育管理、發揮作用、創新載體和激勵關懷方面有針對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較好的成效。
一是以主流意識教育引導流動黨員。在黨務工作部的牽頭和組織下,開發區年年開設黨的基本知識培訓班、黨務知識培訓班、全國“兩會”精神進企業、預備黨員宣誓、流動黨員電教觀摩周等教育活動,并根據時發展和形勢變化,因時制宜地創辦“泉州開發區非公企業黨建網”,開辟“流動黨員學習論壇”,積極組建一支兼職為主的業余理論宣講隊伍,扎實深入地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學習觀摩抗震救災先進事跡報告會和“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等專題輔導和主題實踐活動,組織流動黨員到井崗山革命老區、晉江鳳竹和鉆石集團、東山谷文昌紀念館、永春美嶺等地參觀學習,切實用先進文化和主流思想武裝流動黨員,使廣大流動黨員思想觀念保持常新、教育工作實現常態化。
二是以創新模式管理流動黨員。堅持創新管理,構建“片區化”管理網絡和“一證一欄一賬一庫”管理模式,即:在抓好規范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的基礎上,設立片區黨建工作站、流動黨員服務中心,還聘請專職片區黨建聯絡員,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流動黨員管理網絡;對經身份確認的每個流動黨員辦理一張《流動黨員活動證》、每個黨組織建有流動黨員隊伍表現欄、片區黨建工作站建有一套流動黨員臺賬,開發區黨務部建有一個流動黨員信息庫,有效確保了流動黨員的“無縫隙”管理。同時,針對非公企業特點,開發區黨務部緊密結合新形勢新任務,積極探索“上下聯動、片塊聯管、區域聯合”工作模式,定期向各基層黨組織了解流動黨員情況,積極實行流動黨員信息庫月報制度,及時更新流動黨員信息庫,從而有效加強流動黨員隊伍管理。
三是以展示先進要求流動黨員。提煉出“業主、管理層、技術層和一線員工”不同層面流動黨員先進性具體要求。堅持“把黨員培養成企業骨干,把企業骨干培養成黨員”,注重流動黨員隊伍能力培養和磨礪,每年發展80名左右新黨員,推行流動黨員亮牌上崗,展示流動黨員先進性。同時,針對今年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經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為契機,積極舉辦“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非公企業可持續發展論壇”活動,先后舉辦近10場次的專題演講、研討活動,組建20多個流動黨員科技攻關小組、10多個急難險重任務突擊隊,開展“流動黨員創新創效”、“流動黨員爭當崗位能手”、“流動黨員創業行動”和“在重點工程中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等主題實踐,使廣大流動黨員真正體現出“平時工作能看出來、關鍵時刻能站出來、危急關頭能豁出來”的先鋒模范作用。
四是以靈活載體凝聚流動黨員。提出“在構建和諧發展開發區中實現共產黨員的人生價值”的主題,把黨建載體與推動企業生產和經營、培育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促進勞資關系協調、增強社會責任感等方面有機結合,先后組織開展了創建“學習型企業”、“打造誠信開發區”和構建“和諧勞資關系的工業園”、“我為企業把好質量關”、勞動競賽、提合理化建議等活動,既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又很好團結凝聚廣大流動流動黨員。同時,以“流動黨員奉獻日”活動和“泉州開發區流動黨員QQ之家”為平臺,積極在各非公企業黨組織中廣泛開展當好“五大員”活動,即引導流動流動黨員當好政策法紀宣傳員、文明風尚示范員、利益關系協調員、矛盾化解員、反映民意情報員,有效增進相互間的溝通、交流與了解,增強流動黨員的整體凝聚力。
五是以增強服務激勵流動黨員。在繼續深化構建和諧工業園區活動的基礎上,召開一年一度的勞資形勢分析會,連續舉辦了多場黨工委書記大接訪活動等,著力構建流動流動黨員服務維權體系,切實維護流動黨員合法權益。同時,重視提高黨務干部隊伍政治經濟待遇,實行各類代表、評先評優和各種培訓黨務工作者優先舉措,推行最低工資、固定津貼、誤工補貼制度,激發工作熱情。此外,積極構建流動黨員立體關懷網絡體系,設立流動黨員談心室,推行“十個一”流動黨員情感管理服務體系,為區內所有流動黨員辦理“職工醫療互助”活動,協助流動黨員做好“個人發展生涯設計”、“黨員創業輔導計劃”等。通過多渠道、全方位和多層次的服務,切實尊重流動黨員主體地位,有效地增強流動黨員對黨組織的歸屬感,激發大家“創業創新創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基本成效
經過不懈努力,開發區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特別是流動黨員隊伍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流動黨員思想覺悟不斷提高。近幾年來,先后創建了3個非公企業黨?;?,開辟了開發區非公黨建遠程教育平臺,組建了130多個基層黨組織和制定了每年20多個基層黨建特色項目等黨建載體。依托這些黨建載體,引導流動流動黨員強化政治主體意識和組織觀念,激發流動黨員的強烈榮譽感,增強他們對黨組織的歸宿感和對黨的事業的忠誠感。
二是流動黨員隊伍日益壯大。開發區每年先后開展了近30個形式多種多樣、內容生動活潑的社會公益活動、困難幫扶工作、力促園區文明和諧活動,得到各基層黨組織的熱烈響應。許多入黨積極分子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整個開發區流動黨員總數以每年80名左右數量遞增。目前全區流動流動黨員中,在企業中擔任中、高層職位的共有約500名,約占總數的50%;并有10多名業主流動黨員。
三是流動黨員先進形象充分展示。近年來,在各基層黨組織中涌現一批批優秀流動黨員、一個個先進事跡。先后有1名流動黨員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有1名流動黨員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各有1名流動黨員被推薦當選為全國工代會、全國團代會代表,并有200多人次流動黨員獲得區級以上各項表彰或當選各類代表。
四是流動黨員社會責任感日趨增強。開發區廣大流動黨員牢記責任,認真履行義務,充分發揮聰明才智,處處展現作為一名流動黨員的先鋒形象。在每年區內開展的義務獻血、金秋助學、志愿服務等活動中,廣大流動黨員積極作為,展示了開發區流動流動黨員風采,強化了流動黨員的奉獻意識,增強了流動黨員的社會責任感,拓展了黨建影響力。
五是流動黨員黨建工作水平不斷提升。開發區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因時制宜、因企制宜、因人而異,創新工作,積極應對新形勢帶來的新挑戰,許多工作也走在全省前列,甚至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曾慶紅、吳官正等10多批次中央、省和市領導先后蒞臨考察指導。近年來,先后有20多篇經驗材料在《人民日報》、《求是》等各級刊物刊發。
工作思路
通過十多年契而不舍地工作和求真務實地實踐,啟示我們:加強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和服務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抓住根本點、激勵點、輻射點、結合點、支撐點,才能確保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系統實現良性運作。
一要立足根本點,抓好主流導向,做好流動黨員理論武裝工作。要始終堅定不渝地用馬列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和引領廣大流動黨員,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要切實突破傳統的說教模式,創新手段,開辟新徑,使理論武裝工作朝著“針對性強、教育性強、時代性強、吸引力強”的方向發展,確保流動黨員在思想上永葆先進。
二要培養激勵點,擴寬參與渠道,激發流動黨員政治熱情。各級黨代會、人大會、政協會代表和委員的數量上要適當向流動黨員傾斜;工會、共青團等群團各級會議代表也要適當安排流動黨員參與。針對開發區的實際,要推行流動黨員代表聽證會制度、事先征求意見制和流動黨員代表表決制,擴大流動黨員民主管理的權得。
三要強化輻射點,突出情感因素,構筑流動黨員管理體系。要積極推行人性化的情感管理,著力構建“十個一”情感管理模式,幫助流動黨員解決最現實、最直接、最迫切和最關心的問題,讓廣大流動黨員切實感受到生活在組織有家的感覺,從而增進流動黨員與黨組織情結,切實做到以情感人,使他們內心上接受組織管理。
四要找準結合點,用好活動載體,構建流動黨員展示先進平臺。要利用崗位練兵、技術比武、實踐鍛煉等方式,提高流動黨員實踐能力。要圍繞流動黨員先進性的體現、圍繞和諧勞資關系、圍繞企業文化建設,每年精心設計一攬子有思想性、有實質內容的活動項目,通過項目運作凝聚流動黨員。要全面實行流動黨員亮牌上崗,設立流動黨員先鋒譜、流動黨員示范崗,把流動黨員先進性的體現感觀化。
五要構建支撐點,突出人財保證,優化流動黨員隊伍建設的工作條件。要善于借助黨務干部季度例會、黨務技巧大比拼、黨務技能培訓等黨建載體,提升黨建工作水平。要善于在非公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中培養黨務人才,建設一支穩定后備干部隊伍。要以政策法規形式明確黨建經費籌措渠道、具體用途和管理程序,探索設立流動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基金會,依托基層黨委代管。
政策建議
一是建議盡快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該文件除了要考慮宏觀上的教育管理舉措外,還要針對流動黨員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多元化的實際,如何進行教育管理要有具體、專門的規定;二是建議出臺《關于非公企業實施黨務公開、民主管理的實施意見》,《意見》既要考慮如何健全非公企業流動黨員黨內民主參與機制、拓寬非公企業流動黨員黨內事務參與渠道,又要考慮到流動黨員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熱情不高的現象,如何通過教育管理和服務來影響著流動黨員對黨的活動的興趣、增強流動黨員組織紀律觀念和提高流動黨員隊伍的整體凝聚力;三是建議盡快出臺《關于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的實施意見》,對流動黨員的激勵、幫扶和關懷要有具體、明確的規定;四是建議出臺《關于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經費的保障意見》,保障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有堅強的物質保障;五四建議進一步整合資源,創建黨工團組織服務中心,整合部分縣(市、區)流動人口服務中心、職工服務中心、青年服務中心、勞動服務中介等臨時性機構,發揮服務流動黨員的整體效應。
- 上一篇:市民營企業掛職鍛煉動員會上的講話
- 下一篇:民政局遏制傳銷活動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