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服務業發展調查報告
時間:2022-06-05 09:25:00
導語:發改委服務業發展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年全市服務業發展情況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貫徹中央、省、市一系列文件精神,按照“維護省城穩定,發展省會經濟,建設美麗泉城”的總體思路,加大力度,強化措施,全市服務業保持了健康快速發展。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511.7億元,同比增長16.8%。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5.8:44.1:50.1?,F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666.2億元,同比增長16.1%,占服務業的比重達到44.1%。
(一)金融業。**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84億元,同比增長12.7%。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達到5036.8億元,較年初增加974.5億元;貸款余額達到4116.7億元,比年初增加485.4億元。**金融商務中心區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匯豐銀行**分行獲得銀監會批準,正在積極籌備。渤海銀行**分行、青島銀行**分行、威海市商業銀行**分行已經開業。市商業銀行跨區域經營取得突破。保險業快速增長。年末各類保險承保額11499億元,增長60.9%。人保壽險公司總部遷址我市獲得保監會批準,長安責任保險等7家保險公司**總部落戶我市。九陽股份、山水集團、法因數控等5家企業分別在深圳證交所和香港證交所掛牌上市,全市上市企業達到24家。
(二)信息服務業。**年,全市信息服務業實現銷售收入445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軟件業繼續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重點企業規模壯大,繼浪潮、中創后,又有山大魯能、山大華天、**地緯、三聯電子和積成電子5家企業入圍全國軟件百強。軟件外包異軍突起,北京中訊子公司、日立情報、青島優創和東方道爾等軟件外包企業相繼落戶**。國家首個“中日IT橋梁工程師交流示范基地”建設順利推進,載體建設又增加了一個國家級“金字”招牌。
(三)房地產業。**年,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114.9億元,同比增長9.6%。全市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74億元,同比增長41.9%,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9.4%,提高2.6個百分點。齊魯商會大廈、魯潤名商廣場、魯能·領秀城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全市共有各類房地產開發企業540余家,注冊資金75億元,從業人員1.5萬人。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一線城市商品房價格下降和銷售大幅減少的影響,我市房地產市場出現一定觀望現象,市場有效需求出現一定萎縮。
(四)文化傳媒業。**年,全市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成功舉辦了“齊魯國際動漫藝術博覽會”和文博會。創演了大型舞樂詩畫《齊風魯韻·泉水謠》、雜技京劇意象劇《齊風魯韻·粉墨》等文化精品。愛書人圖書音像有限公司、齊魯動漫產業基地、金海岸順風大劇院等分別被評為國家級和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齊魯文化產業園、省博物館等一批重點項目順利推進。
(五)旅游業。**年,全市接待國內游客2300.3萬人次,同比增長15.6%;接待入境游客17.03萬人次,同比增長6.0%。實現旅游總收入210.7億元,同比增長18.5%。簽訂了《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旅游合作發展協議》,著力打造區域旅游聯合體。**交通旅行社、**新聞旅行社進入全國百強,**旅游有限公司等5家旅行社進入全省十強。招商引資取得新進展,與新加坡堯泰集團就海洋世界項目達成投資合作意向。全國百強旅行社中國廣之旅和中國海洋國旅來我市設立了分支機構。
(六)會展業。**年,舉辦各類展會130場,同比增加10場,展位總量4.5萬個,同比增長21.6%,拉動相關收入82億元,同比增長22.4%。國際信博會、文博會、國際自行車電動車展覽會等品牌展會成功舉辦。業內整合實現突破,**舜耕國際會展中心和**國際會展中心共同組建**會展管理有限公司,打造**會展航母,促進了會展業健康發展。
(七)現代物流業。**年,全市物流企業實現收入1350億元,同比增長20%。全年貨物運輸量21934.5萬噸,增長27.7%;貨物周轉量1047.5億噸公里,增長11.5%。10家重點調度的物流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5.8%,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8.5%。蓋世物流、零點物流港、第三方藥品物流、佳怡物流等重點企業專業化、社會化水平不斷提升。藍劍城市物流公共服務平臺等項目加快建設,為物流企業和企業物流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第四方物流初現端倪。
(八)中介服務業。伴隨省會經濟的發展,憑借人才密集的優勢,中介服務業在我市取得了較快發展。在結構上已初具框架,大致涵蓋了鑒證、評估、、咨詢等領域,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應,降低了交易成本尤其是信息成本。初步形成了中和正信、科創律師等一批規模較大、知名度較高的中介機構和品牌。
(九)商貿流通業。**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356.7億元,同比增長23%,比上年加快5.6個百分點,消費對我市國民經濟增長的拉動能力明顯增強。消費熱點突出,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統計的18類生活消費品零售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23.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0.7%,金銀珠寶類增長35.5%,電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類增長27.8%。農村市場開始啟動,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個百分點,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
(十)住宿餐飲業。**年,全市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23.9億元,同比增長29%,同比加快5.5個百分點。受“奧運年”拉動,全市婚慶消費明顯增加。全運會帶動餐飲住宿業改造升級,28家飯店進入星級行列或提高星級,96家餐飲企業通過國家級酒家評審。特色美食街繁榮發展,中華名優小吃城等特色街營業額增幅達三成以上。
主要問題:一是行業發展不平衡。部分行業特別是中介服務業發展薄弱,缺乏基礎統計數據,推動發展的組織保障、工作力度等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加強。二是投資后勁不足。投資增速逐月回落,部分重點項目資金缺口較大。三是產業發展的集聚效應不強。對各行業發展集聚區缺乏科學規劃和引導。四是對外開放程度不高。服務業開放度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在銀行業、中介服務、旅游業等領域外資還沒有進入或進入過少。
二、**年服務業工作開展情況
(一)召開了服務業工作會議。繼2007年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服務業發展工作會議后,**年4月,市委、市政府再次召開了全市服務業發展工作會議。焉榮竹書記主持會議并講話,張建國市長對加快我市服務業發展進行了安排部署。會上印發了《**市**—2010服務業發展實施綱要》,表彰了2007年度全市服務業發展工作先進單位。
(二)進一步完善了領導機制。為進一步加強對全市服務業工作的領導,市政府調整充實了全市服務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各縣(市)區也大部分成立了服務業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召開了服務業發展工作會議,制定了扶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意見和考核辦法,全市上下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良好氛圍逐步形成。
(三)切實強化了重點項目建設。為加快服務業發展,市政府確定實施“雙百項目”建設工程,即在**-2010年期間,大力實施100個在建項目和100個新策劃項目,總投資4478億元。研究制定了“雙百項目”建設工程推進意見,建立了縣(市)區、部門分工責任制,堅持月通報、季檢查、半年總結、年終考評,對“雙百項目”實行動態管理,較好的推動了項目進展。
(四)加強了協調服務工作力度。加強對服務業的輿論宣傳,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爭取省服務業引導資金補助、貼息1200萬元,7個城區、5個園區和29家企業列為省重點城區、園區和企業。進一步優化程序,提高效率,加快項目落地。切實為投資者的生產經營創造好條件,幫助解決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不斷優化發展環境。
三、**年計劃安排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舉辦第十一屆全運會為契機,緊緊圍繞“維護省城穩定、發展省會經濟、建設美麗泉城”的總體目標,立足省會優勢,突出重點產業,優化空間布局,強化載體建設,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扶持、項目支撐、機制保障等多項措施,努力實現服務業總量規模擴大,內部結構優化、產業層次提升,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目標任務
**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760億元,增長13%;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50.7%,提高0.6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560億元,增長15%。服務業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服務業實現地方財政收入占全市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
(三)發展重點
1.金融服務業。加快**金融商務中心區的建設,吸引金融機構入駐,發揮聚集效應,提升我市金融業發展的檔次和水平。進一步加強溝通,積極爭取人保壽險公司早日落戶我市,加快推動省法人財險公司早日成立。繼續加強與東亞銀行、浙商銀行等外資銀行、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溝通聯絡,爭取更多金融機構落戶我市。大力促進市商業銀行的改革發展,增強資本實力,大力推進跨區域經營。充實上市后備資源,扶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大力促進農村金融發展,提高金融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力度。繼續探索更加靈活多樣的形式,分行業、分專業、分層次、分區域進行銀企合作洽談會,擴大金融業對我市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
2.信息服務業。積極推進部省共建軟件城建設。把載體建設做為促進軟件產業發展的重點。創建IT橋梁工程師公共技術平臺。積極探索引導骨干企業整合和兼并發展潛力有限的中小企業,支持浪潮、中創、普聯等強龍頭企業和上市企業,走兼并聯合的企業擴張路子,做大企業和產業規模。抓好深圳華強30億項目落地工作,推進上海徐匯區軟件園企業入駐長清軟件園。瞄準世界500強企業積極做好引進工作。
3.房地產業??茖W調整供需關系,加快舊城改造項目運作。在國家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的情況下,盡可能放寬房地產項目容積率控制標準,加大市場有效供應。加快推進二環路內舊城棚戶區的改造,提高人民居住質量。著力構建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優化住房供應結構。加快推進九曲片區開發、順城小區、世茂集團濼口片區開發等重點項目建設。
4.旅游業。突出推進鵲山龍湖、大明湖擴建、泉城特色標志區整治、**植物園二期開發等重點項目的開發建設。積極爭取將一批重點項目落戶**。積極推進整合泉城中心區旅游資源,打造“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區。新創建3處3A級、1處2A級旅游區。抓住召開第十一屆全運會的契機,提高旅游服務功能,規劃建設旅游商品市場。
5.文化傳媒業。規劃民俗曲藝文化集聚區、大型演藝廣場和廣告傳媒、研發設計、動漫創意等文化創意產業園。加快推進省博物館、檔案館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廣播電視、出版發行、文化演藝、文化娛樂、文化旅游、文化創意、體育健身等文化產業發展。
6.會展業。堅持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完善相關政策及工作機制。完善提升展館軟硬件設施,增強承載能力和綜合服務功能,提高舉辦大型展會的能力。努力爭取更多的區域性、全國性乃至國際性的品牌展會來濟舉辦。培育打造一批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新、特、優”品牌展會。延長會展產業鏈,形成以大型會展企業為龍頭,小型會展企業為輔助,各類會展專業公司及賓館、酒店、旅游服務相配套的省、市一體的會展市場體系。
7.商貿流通業。積極推進特色商業街(區)建設和發展。重點對泉城路商業街、芙蓉街等十條能夠顯示**城市形象的特色商業街(區)進行提升改造。搞好老社區現有商業設施的升級改造和新建社區商業網點布局。建設和提升改造一批標準化室內副食品市場。加快建設匯泉地王廣場、恒隆廣場、佳世客超市、**西部新區商業公園、西市場商貿區改造等重點項目。進一步推進農村“市場拓展行動”,繼續開展“家電下鄉”試點工作。建立市級快速消費品城鄉一體化配送平臺,建立縣級配送中心網絡體系,建設改造規范化鄉村農家店1000個,使農家店覆蓋行政村80%以上。
8.現代物流業。整合全市物流資源,完善物流規劃,加快兩大平臺、三大園區、四大中心和網絡化節點建設。突出發展第三方物流,積極發展國際物流。加快建設九州通醫藥物流及分揀基地、佳怡物流醫藥配送中心和實體網絡、零點大潤發華北物流配送中心、**交通物流中心等重點項目。集中抓好10家重點物流企業的培育,爭取兩年內物流業務收入過億元和5億元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分別達到10家和5家。
9.中介服務業。規劃建設中介服務園區。引導會計、審計、律師、咨詢、經紀等中介業進園集聚發展,同時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引進國際著名的中介企業來濟發展。大力發展中介市場主體,培育發展會計、咨詢、評估等中介組織,加快形成種類齊全、運作規范的中介服務體系。
10.住宿餐飲業。完成餐飲企業改造提升任務,為服務保障全運會奠定堅實的基礎。挖掘“老字號”餐飲資源,培育名廚、名品、名店,名宴、名菜,塑造魯菜品牌,推進魯菜創新。整合餐飲企業資源,培育一批“龍頭”、“旗艦”企業,走連鎖化經營、規模化發展之路。引進一批國內外高檔、特色餐飲企業及著名菜品,繁榮**餐飲市場。提升“**名優風味小吃節”規模、檔次和影響力。同時,規劃建設一批美食城、美食街。
(四)政策措施
1.加強產業指導。依據我市產業發展要求,在項目核準備案、財政信貸資金投入、產業用地供應等方面,充分促進服務業發展。完善產業園區規劃。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的要求,做好我市服務業集聚區布局及發展規劃,增強招商引資的產業導向性和項目選擇性。要科學謀劃布局,充分整合資源,準確調整定位,切實突出可操作性,凡符合產業政策的產業類項目原則向園區聚集,計劃用地指標優先向進園項目傾斜。建立完善園區管理機構,提供公共服務和信息平臺,對園區實行統一的封閉式管理,為入駐企業實行“一條龍”免費代辦服務制度。
2.突出政策扶持。一是配合產業結構調整,研究制定產業扶持政策體系。大力出臺完善強化含金量高、吸引力大和可操作性強的扶持政策。主要有:關于扶持現代服務業、優勢領先企業、發展總部經濟、文化創意、樓宇經濟、服務外包、風險投資等高端產業的政策等。建立政策落實監督檢查長效機制,認真落實現有政策體系,杜絕政策“口惠而實不至”行為,保證出臺一項落實一項,維護政策信用,切實發揮成效。優化信息服務。建立一整套信息服務系統,實行政策“陽光公開”,強化公眾輿論監督,為產業投資和產業轉移打造良好的信息服務平臺。
3.突破土地瓶頸。適當擴大服務業產業用地在全市用地規劃中的比例,優先保證鼓勵發展的產業用地。一是向城鎮化要空間。加快推進實施“城鎮建設行動”和“城鄉統籌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流轉,把發展二三產業與小城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二是向城市二次開發要空間。大力盤活土地,推進舊城區、舊工業區、舊商業區和舊村等改造,提高土地集約程度和使用效率。積極支持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的單位利用工業廠房、倉儲用房、傳統商業街等存量房產和土地資源興辦信息服務、研發設計、創意產業等現代服務業。三是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空間。及早披露地塊出讓信息,及時了解用地的需求情況,安排好年度用地出讓的布局、規模、行業、進度。供地向優勢企業傾斜。
4.加大資金投入。一是積極創造條件協助企業上市融資,擴大企業發行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啟動企業上市培育工程和投資推介系列活動、大力參與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二是按國家產業政策積極引導商業銀行信貸投入,加強國家政策性銀行投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爭取引進國際和國內銀行,引進境外證券公司、投資公司、基金公司來濟開展業務。三是鼓勵發展創業投資,積極探索發展科技風險投資,建立適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風險投融資體系,靠風險投資彌補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投資不足。四是整合產業發展資金。優化資金配置,增強財政資金對產業結構調整的支持引導作用。各有關部門要建立合作交流機制,加強溝通與交流,確保財政性科技與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做到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協調實施、形成合力,集中資源實現重點突破。
5.創新發展環境。一是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真正把經濟管理職能轉到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條件上來,把工作重心轉到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重大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和落實有關扶持政策上來。二是建立重點產業和產業鏈推進機制。專題研究金融、信息等帶動全局的龍頭產業發展問題。對現代物流、會展等重點產業和相關產業鏈發展,分別明確相對應的單位負責協調,落實責任,明確目標,推動發展。三是大力提高行政審批效率。調整完善項目辦理程序,進一步簡化辦事環節、縮短時限。建立重點項目推進機制,開辟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確保重點項目早落地、早建設、早投產見效。
- 上一篇: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發展工作意見
- 下一篇:民政局城區供熱工程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