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干部能力思考

時間:2022-06-17 09:16:00

導語:農村基層干部能力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基層干部能力思考

農村基層干部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直接組織者,是管理農村各項社會事務的直接領導者,在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時刻,農村基層干部必須著力提高“五種能力”,從根本上解放農村生產力,調整農村生產關系,促進農村全面發展。

一、圍繞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努力提高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能力。農村基層黨組織只有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拓寬發展思路,增強發展本領,增加農民收入,才能把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之道。發展農村經濟,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實現領導方式和工作方式的三個根本性轉變:一是由行政管理為主,轉變為把握大局、謀劃思路為主。沒有思路就沒有出路,有好的思路就有好的出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制定出既鼓舞人心、又切實可行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形成各個方面的規劃,并一以貫之地推進落實。二是由以具體指揮為主,轉變為以項目帶動、市場引導為主。當前,作為農村基層干部,一定要強化抓項目就是抓機遇,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爭取項目就是爭取投入的意識,以項目的實施促進本地的發展。在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中,要高度重視培育新的經濟組織,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三是由以一般號召和普遍宣傳為主,轉變為分類指導、示范服務為主。要依據各村、各戶實際,本著實際、適用、適度的原則,幫助農民出點子、想辦法,解決好個體發展的特殊性問題。農村基層黨員干部要提高“雙帶”能力,帶頭致富,做給群眾看,帶領群眾干,實現共同致富。

二、圍繞暢通民主渠道、加強法制建設,努力提高依法辦事、民主決策的能力。一是要加強村委會的自身建設,要依法行政,實現社會公平,使村委會真正成為農民自己的組織。二是要規范村級重大事務決策和管理程序,不斷提高民主決策水平。三是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積極推行黨務和政務公開,賦予農民知情權、監督權、參與權,保證黨員群眾對基層黨務政務隨時進行了解和監督。四是要健全農村法制宣傳和法律服務的長效機制。建立健全村規民約等農村各項規章制度,加強農村法制建設,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村干部要帶頭學法、懂法、守法,公正執法。大力開展農村普法教育,讓廣大農民學法、懂法、守法,參與政治規范有序,表達訴求理性合法,促進農村和諧穩定。

三、圍繞繁榮社會事業、實現資源共享,努力提高社會調劑、促進公平的能力。要用城鎮化的理念來經營農村。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這一新農村建設物質基礎的前提下,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事業。一是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村道路、供水、供電、通訊、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資源共享度。二是要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提高農民素質。特別要保證貧困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加強對農民多形式、多層次的教育培訓,提高農民就業本領和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三是進一步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擴大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覆蓋面,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防止農民因病致貧。四是要努力縮小農村收入水平的差距,解決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問題。落實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戶集中供養等社會保障政策,搞好農村扶貧幫困,幫助解決農村困難弱勢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五要建設生態家園,治理人居環境。針對農村人居環境“臟、亂、差”的情況,開展以村莊綠化、庭院凈化建設為切入點的文明生態村鎮創建活動。

四、圍繞鞏固思想陣地、推進精神文明,努力提高弘揚正氣、引領新風的能力。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僅要生產發展、生活寬裕,而且要鄉風文明、村容整潔。著眼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對精神文明建設提出的內在要求,采取切實措施弘揚正氣、引領新風。一要加強和鞏固思想文化陣地。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和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形成健康文明、富于時代氣息的農村文化氛圍。二要培養和樹立積極向上的鄉風、村風、民風。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結合本鄉、本村實際,研究和制定引領新風的村規民約,有條件的村可以組建起村民道德評議會,結合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對村里觸及道德范疇的人和事、言和行進行評議,大力開展“文明村”、“文明戶”評比活動,提高群眾的道德素質,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三要打擊和遏制各種丑惡現象。要綜合運用思想的、行政的、特別是法治的手段,堅決打擊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摒棄小富即安、小績即滿的思想,堅決剎住吃喝風、玩樂風、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風。黨員干部要帶頭遵守社會公德,自覺抵制歪風邪氣,申張正義,關愛弱勢群體,對各種違法的人和事,要敢于挺身而出,與之斗爭,成為農村社會中扶正壓邪的典范和堅強后盾。

五、圍繞維護群眾利益、促進社會和諧,努力提高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保持和諧穩定的農村社會環境,需要農村基層黨組織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做好農村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工作,形成牢固的農村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要認真解決土地糾紛、鄉村債務等長期積累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逐步建立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網絡,層層落實責任,全程跟蹤處理,保證農民群眾反映的問題和矛盾得到及時解決和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使群眾切實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要暢通信訪渠道,完善人民群眾的利益表達機制,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要以創建平安農村活動為契機,堅持打防并舉,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確保農村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