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問題思考

時間:2022-06-25 10:01:00

導語: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問題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問題思考

(一)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在未來的競爭中,誰擁有人才,誰就可能在競爭中取得主導地位。因此,隨著經濟社會的向前發展,各地各部門對人才隊伍的建設問題都十分重視,畢節地區作為國務院批準建立“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為了提高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快全區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步伐,促進貧困山區農民盡快解決溫飽,脫貧致富奔小康,推進農業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科技人員投入經濟建設主戰場,為全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建功立業的政策措施。如:重獎有突出貢獻的知識分子,定期評選地區拔尖人才,制定并實施地級政府特殊津貼,制定并實施地管專家評選辦法評選地管專家,在實施人才強區戰略的過程中對高級人才發放人才津貼等,這些政策的落實對促進試驗區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農業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擁有一批農業科學方面的學術、學科帶頭人和拔尖人才。據統計,20*年全區的農業科技人才有4600多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人員有58人,占1.26%。平均每萬農業人口中有農業科技6.68人。比試驗區建設之初4.4人,增長了51.82%。與此同時,通過組織實施農業科技攻關、農業新技術研究和農業技術推廣重點項目等,培養和造就了一批有突出貢獻的農業專家隊伍,據組織人事部門統計,目前我區農業系統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有16人,占全區的42.1%,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有5人,占16.7%,在地區五屆地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的評選中,農業系統被命名為地級拔尖人才的有26人,占29.5%。在省、地科技興農人才獎評選中,獲得省政府和地區行署表彰獎勵農業科技人才和鄉土人才達到300多人。這些專家和科技人才必將為全區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再立新功。

二是通過多層次、多形式開展農業技術培訓,農業和農村鄉土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在我區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中,始終把農業和農村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擺到重要位置,一方面利用實施項目,開展“綠色證書”培訓,大力培訓人才實用型人才使農村一大批村、組干部,農民技術員及其種養殖能手掌握了1~2門農業實用技術,據地區農辦統計,我區*~20*年通過技術培訓取得“綠色證書”的農民有萬余人,占農業勞動力數的%,這些具有相當科技文化素質、活躍在農業生產和經營的第一線的農業和農村鄉土人才,為我區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通過實施農業和農村培訓項目,大力培訓農村青年農民,促進農業勞動力轉移。據統計,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區通過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培訓了大量青年農民,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共培訓農民4.34萬人,其中3.96萬人實現了從農業向非農產業的轉移,這批農業勞動力的轉移,既促進了就業,又促進了農民增收。據農業經濟部門調查,在近年的農民人均純收入中,農民工資性收入占的比例已達32.4%。

三是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促進了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畢節試驗區建立以來,畢節地委、行署堅持實施“人才強區”和“科技興區”戰略,結合畢節試驗區是農業大區但不是農業強區的實際,積極鼓勵農業科技人員從我區農業發展的實踐中選題,爭取實施國家、省及其有關部門的農業科技項目,促進了我區農業科技進步,一批具有黔西山區特色,達到省內先進、國內先進、甚至國內領先的農業科研成果研究成功。不僅為試驗區建立以來來我區農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而且為我區農業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提供了技術儲備。另外,從實際出發,總結提出了旱地六項(雜交玉米良種、旱地分帶間套作、地膜覆蓋、綠肥聚壟耕作、玉米育苗定向移栽、合理施用化肥等)和水田五項(油菜育苗移栽、雜交水稻良種、兩段育秧、旱育稀植、半旱式栽培等)“科技興農”工程,并通過示范帶動,典型引路,組織開展培訓和技術指導等,大面積推廣,促進了我區糧食生產連續十余年持續穩定增長,使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的供給出現總量基本平衡,品種間有進有出和結構性短缺的良好形勢。為全區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了創造條件。

(二)

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建立以來,我區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實事求是地分析我區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的現狀,結合農業發展新階段對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在數量、結構和質量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我認為我區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集中表現為:

-——農業科技人才的數量少,分布不合理。據統計,到20*年全區農牧林業科技人才數量僅為4600多人,平均每萬農業人口擁有的農業科技人員僅6.68人,平均每個村僅有農業科技人員1.2人。農業科技人才數量少,負擔重。而且在地域分布上,是地、縣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單位多,鄉(鎮)少;交通方便的中心地區多,邊遠鄉(鎮)少。

¬———對農業科技人才的使用不科學,浪費大。據調查我區基層農業科技人員從事農業科技工作的時間嚴重不足,全區平均僅為22%,少的只有10%,最多的也不超過35%。造成人才的大量浪費。在農業科技人員工作業績的考核,不以從事農業科技工作的業績為依據,使科技人員的“正”業成了“副”業,使相當部份科技人員喪失了從事農業科技工作的信心和積極性。

———農業科技人才的結構不合理,高層次的農業專業人才不足。據調查,在我區的農業科技人才隊伍中,非專業人才占20~30%,專業人才,雖然大多具有中專以上學歷,但多數只掌握傳統種植業和養殖業技術。面對商品農業、市場農業、特色農業、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等現代農業束手無策。另外,在農業科技人才隊伍中,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偏少,以種植業為例,20*年科技人才中具有中、高級職稱的人員僅占23.6%;農牧產品加工人才十分缺乏,很難適應農業發展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對農業科技人才的需求。

———基層農業科技人才工作、生活環境差,待遇低。據調查,我區鄉(鎮)一級的農業技術服務機構幾乎沒有辦公經費,一些農業科技人員為完成工作任務還要將微薄的工資用于車旅費的支出,三分之一左右的鄉(鎮)農業服務機構沒有辦公用房和宿舍,農業科技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差。農村科技人才待遇低而且得不到保障,據了解我區鄉(鎮)農業科技人才到目前為止還不能申報評審高級職稱,嚴重打擊基層農業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r村鄉土人才隊伍的建設存在投入不足系統性差、專業偏窄、層次偏低等問題。

這些問題的存在,對我區農業和農村如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會產生重要影響。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須全面地、系統地思考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問題。

(三)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中,我區農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在確保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能力穩步增長的前提下,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不斷提高農業產業的社會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使廣大農村農民的生活從全面解決溫飽到全面實現小康目標邁進。依據這個目標和任務,要求我區今后的農業發展必須實現三個轉變:一是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二是農業的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經營型轉變;三是農業的發展從主要依靠利用傳統農業資源的外延式擴大再生產轉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內涵式擴大再生產的軌道上來。

因此,必須加大農業科技人才建設的力度,充分發揮各類農業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和協調發展。

第一、創造農業科技人才建功立業的良好環境。畢節試驗區全面小康建設的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必須把農業發展的重點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為農業科技人才服務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一是要加快對農村各鄉(鎮)農業服務機構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不斷改善基層農業科技人員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努力提高他們因地制宜為我區農業和農村經濟服務的積極性;二是要根據《農業法》和《農業技術推廣法》的要求,增加農業事業費的投入,為農業科技人才從事農業科研與技術推廣提供經費支持。要深化農業科技推廣體制的改革,把農業科技推廣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要確?;鶎愚r業科技人才大部份的時間和精力主要用于農業科技的普及和推廣,盡量避免學非所用和人才浪費;三是要針對一些深山區、石山區農業科技人才少,農業技術普及推廣難的實際,制定有關政策,鼓勵人才向邊遠山區流動。這個政策應做到:①有利于鼓勵青年科技人才到邊遠山區去創業和服務;②有利于鼓勵地、縣(市)的農業科技人才到邊遠山區去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咨詢等服務。四是要建立畢節試驗區農業科技發展基金,支持農業科技人才開展農業科技攻關和重大技術推廣;支持中、高級農業科技人才面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實際開展各類技術培訓;獎勵對農業科技和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的人才。

第二,重視高層次的農業科技人才的培養和使用。農業科技人才隊伍,高層次人才不足是一個突出的問題,因此,應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培養力度。首先,應選擇一批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農業科技人才針對我區農業發展的實際開展科技攻關,使之達到一出成果、二讓農業科技人才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成長。其次,為使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的理論水平、知識能力跟上時展的需要,應擴大我區科技人才與省內外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專家教授進行交流和合作的機會,促進中、高級農業科技人才擴大知識面和開闊視野,提高科技開發的能力和更新知識。其三,有針對性地選派一批中、高級農業科技人才到一些重點科研院所進修或短期工作,不斷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其四,多形式、多途徑推進全區農業科技人才更新知識,應鼓勵和支持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特別是青年農業科技人才到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攻讀學位,研究現代農業及其高新技術,使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其四,應鼓勵基層農業科技人員通過開展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為現代農業的發展作出新貢獻后申報評審高級農業技術職務,促進農村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傊?,一個目標就是要通過對人才的培養和使用逐步推進我區專業門類齊全,學術和技術水平高,具有獨立研究和開發能力的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第三,進一步用待遇留人,穩定高級農業科技人才隊伍。高級農業科技人才是全區農業科技發展的寶貴財富,應保持穩定并不斷壯大。但從目前省內外實施的一些提高人才待遇的政策來看,對像我區這樣的貧困地區要穩定這支隊伍不容易,稍不注意可能會造成人才大量流失。因此,在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中,除繼續做好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對做出突出成績的科技人才給予一定的榮譽和物質獎勵外,待遇留人的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筆者認為:應結合地區實際提高地區高級人才工作津貼的標準,并逐步與先進發達地區的標準靠攏;對地區內的高級人才在住房、用車等方面給予一些優惠,對高級人才集中的單位,按照高級人才的數量給配一些工作用車,并將費用列入財政預算;給高級人才一定的收集信息的補貼,支持高級人才收集和研究國內外的農業科技信息資源,為我區農業發展服務;應進一步落實國家和省的有關知識分子待遇的政策。

第四,充實和補充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增加農業科技人才的數量,提高質量。農業科技人才隊伍是一支動態發展而不斷壯大的隊伍,從目前我區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的現狀看,無論數量、質量都不能適應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需要充實完善和補充一定數量的商品農業、市場農業、特色農業及其農牧林業產品加工業的專業技術人才,使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逐步達到專業齊全、結構合理、動態有序的目標。為了逐步減少非專業人員的比例,充實和補充的專業技術人才必須嚴格控制在農業院校本科以上學歷,專業為農學及其相關專業的人員的范圍內。嚴禁非專業人員繼續進入農業科技人才隊伍,提高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的整體質量。同時防止在農業發展新階段出現新的人才斷層。

第五,用好現有人才,引進急需人才。使用好現有人才是開發人才資源,建設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的重要內容,也是引進人才的前提和基礎,特別是對于農業科技人才來講,由于在地域分布、工作條件和環境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用好現有人才更是關鍵。

對于現有人才,要按照職稱激勵、待遇保障、工作獎勵、物質支持和精神支持相結合等措施,管理好,使用好。為了充分發揮地區內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些用于引進人才的優惠政策和措施,可以優先用于地區內人才資源的開發,使區內人才與外引人才處于同一個平臺上。要切實防止因“外來的和尚會念經”而傷害地區內科技人員的感情。對于基層農業科技人才的使用問題,在深化管理體制改革的基礎上,應建立基層農業科技人員使用和管理的目標責任制,用制度確保他們把主要時間和精力用于農業科技的普及和推廣,促進農業科技進步,使農業逐步從傳統農業轉化為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在此基礎上,對于目前調整農業結構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急需的人才,應積極創造條件,筑巢引鳳,吸引省內外、甚至是國外的專業技術人才到我區工作或從事技術指導、技術咨詢等。但我認為引進人才一定要充分考慮本地區的實際及其可能性,以能夠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技術問題和實際問題為標準,切忌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地提出引進的必須是高學歷、高職稱的人才。事實上,對于象我區這樣的貧困山區,在農業科技人才的引進上應堅持既唯學歷、唯職稱,又不唯學歷、不唯職稱,要唯才事用;應堅持用市場經濟的觀念引進人才,鼓勵人才流動,用政策、環境和待遇鼓勵區外農業科技人才到我區從事農業科技開發,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咨詢,促進我區農業科技進步,不求我有,但求我用;應堅持把人才引進的重點放在我區在外工作、學習的科技人才上,使我區的人才隊伍相對穩定。

第六,發展農業職業教育,加強農民技術培訓,不斷壯大農村人才隊伍。世界著名農業推廣學家凡爾登認為:農業推廣最終在于“通過信息交流、教育并幫助農民提高決策水平,從而自愿改變行為”。因此,一要針對農業發展的需要,大力發展中、高級農業職業技術教育,培養中、高級農業生產、加工、營銷專門人才,促進農業勞動力轉移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二要把今后農業技術推廣的重點應該放在對農民的培訓上,針對農民發展經濟對技術的需要編寫教材,組織農業科技人才深入農村開展技術培訓或舉辦農民技術培訓學校,系統地培訓農民,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三要大力開發農村鄉土人才資源,在調查或普查,摸清情況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理論知識培訓和實踐的培養。為了壯大農村鄉土人才隊伍,應持續不斷的在農村實施“綠色證書”培訓工程、新型農民培訓工程、陽光工程,大力培養農村種植能手、養殖能手和農業科技示范能手,不斷提高農業勞動力的素質,促進現代農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