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氣化爐情況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25 10:02:00
導語:秸稈氣化爐情況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中共畢節地委辦公室關于印發〈中共畢節地委20*年度專題民主生活會征求意見建議整改責任分解表〉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就秸稈氣化爐在我區的發展、應用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F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我區秸稈氣化爐的發展現狀
(一)全區秸稈資源利用情況
我區是一個農業大區,每年農作物秸稈總量300多萬噸,其中部分作為飼料,極少部分用于秸稈還田補充土壤有機質,10%左右作為燃料,大部分被作為廢氣物棄之于田野,由于找不到好的處理方式,農民們又為了方便在田間耕作,只好將秸稈在田間地頭焚燒,大范圍焚燒秸稈所產生的煙霧,不僅造成公路交通安全隱患,又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這些煙塵中大量的CO2造成大氣的“溫室效應”使氣溫升高,既危及人類的生存環境又浪費了資源。同時還有玉米芯、果殼、谷殼、鋸木、刨花、野草、枯枝、樹葉等,可燃性生物質來源廣泛;而且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生物質資源將會越來越豐富。
(二)秸稈氣化技術的提出
*年,織金縣化起鎮政府到北京中關村引進秸稈氣化技術,以水泥磚沙為原材料,土法上馬,修建秸稈氣化灶,在當地進行示范。同年4月,在省政府內參上,提到了該項技術在織金的應用,時任常務副省長的王正福同志,在內參上作出批示,要求省農業廳做好該項技術的調研、示范、推廣工作。
目前,我區參與研究、試點示范的單位有地區農業局、地區農機中心,個體生產戶2戶?,F階段掌握全區已經推廣秸稈氣化爐400多臺,除納雍、威寧兩縣沒有設點外,其余縣(市)均有試驗、示范點,其中數金沙最多。
(三)秸稈氣化原理及當前技術水平
秸稈氣化技術系指,利用作物秸稈或木屑、果殼等各種可燃生物質在缺氧狀態下,加熱反應的能量轉換過程。秸稈主要由碳氫化合物和灰分組成,當它們被加熱,只供應少量空氣時,發生熱解反應,使碳、氫等元素轉化成一氧化碳、氫氣、甲烷等可燃氣體的過程。戶用型秸稈氣化爐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制氣裝置,秸稈在容器內缺氧燃燒,大部分能量轉化到氣體中;第二部分是燃氣凈化裝置,主要清除氣體中的焦油和灰份;第三部分是灶具和取暖裝置,凈化后的氣體直接燃燒,提供生活用能。
其優點:一是它能直接將農作物秸稈轉化成燃燒氣體,其燃燒效率達95.5%以上,熱效率達到82.5%,完全可替代石油液化氣,是一種理想的現代民用燃料,具有火力強(火焰為淺藍色),熱值高,清潔衛生等優點。二是同液化氣灶一樣,大小可調、純藍火焰、溫度可達900℃以上。三是原料廣泛,各種植物的根、莖、葉,包括秸稈、玉米棒、稻殼、花生殼、果殼等一切農作物;刨花、竹木邊角廢料;雜草、樹枝、干牛羊糞、煤炭等各種可燃物均可。四是適用廣泛,做飯、取暖、兩者可同時進行或獨立使用。一次加料可連續燃燒,使用中不必重新加料,一般5-7天出灰渣一次;普通家庭每天只需2-3公斤即可滿足日常需求,比普通柴灶節省70%以上。
其缺點:目前氣化爐許多關鍵技術環節上還存在諸多不成熟的地方,如點火困難,?;饡r間不長,原料要求較高(濕度<18%、粒度<30毫米),操作不簡便等,氣化氣體的技術指標和環保參數還未經有關部門進行檢測。而且,秸稈氣化爐需要配備40瓦功率的鼓風機,在無電地區無法使用。
二、經濟和社會效益分析
發展農村秸稈氣化,既可為農戶提供高品位清潔能源,解決農村用能,又可保護和恢復森林植被,改善農村環境衛生,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綜合起來有以下三方面效益。
(一)經濟效益
秸稈氣化,可解決農戶日常炊事、取暖,每戶年均可節約支出600元,使用越多,效益越大。
(二)生態效益
1、改善農村環境衛生
農作物秸稈通過粉碎入爐氣化,有助于改變農村秸稈亂堆亂放,肆意焚燒,污染環境的現象,改善農村衛生條件,美化鄉村環境。
2、保護森林植被
推廣一臺秸稈氣化爐,每年至少節柴2噸,相當于4畝薪炭林的年生長量,可有效地保護森林資源和防止水土流失。
(三)社會效益
1、解放婦女勞動力,優化農村勞動力結構
秸稈氣化技術打破了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舊生產模式,把婦女從繁重的家務中解放出來,促進農村勞動力結構不斷優化,為農村的經濟發展打下基礎。
2、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首先是農業科技意識不斷增強,其次是環境保護意識提升,三是生活習慣意識日益趨于健康發展。
三、實施效果及不能正常運行的主要原因
通過到畢節市海子街鎮紅堰村、朱昌鎮王家沖村,大方縣羊場鎮新田村、桶井村,黔西縣素樸鎮古勝村調研,我們了解到農村對秸稈氣化技術的需求還是有的,特別是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農戶將大量的作物秸稈焚燒掉,農民自己也感覺到很可惜,這就說明農民有充分利用秸稈氣化愿望。少數農民對秸稈氣化技術的應用積極性比較高,自籌資金購買秸稈氣化爐。但在調研的26戶用戶中,只有1戶正常使用,25戶沒有正常使用,為什么不能長期正常的應用呢?應用農戶集中反映:一是原料要求較高(濕度<18%、粒度<30毫米);二是無秸稈粉碎機,人工粉碎難度大,三是缺乏使用常識;四是點火困難,?;饡r間不長;五是無秸稈儲存場所。
主要原因:一是對秸稈氣化爐的宣傳力度不夠,沒有把秸稈焚燒的違害和秸稈氣化技術應用的好處認真宣傳給老百姓;二是推廣單位和經銷商技術服務不到位,沒有把氣化爐的使用和維修等技術傳授給用戶;三是用戶尚未擺脫傳統的用能觀念的束縛;沒有把秸稈氣化爐的使用轉變為常規生活用能方式;四是目前推出的氣化爐,在技術上還不成熟;五是氣化原料的收集、加工及儲存還有待解決;六是秸稈氣化技術的引進、消化、開發、試驗示范、推廣應用還沒有納入到各級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
四、下步工作思路及建議
(一)加強秸稈氣化技術宣傳工作力度
利用各種媒介進行秸稈氣化技術的科普宣傳,要宣傳社會、宣傳農民、宣傳領導,把秸稈進行氣化技術處理的重要意義完整無缺的宣傳給領導、社會和農民。
(二)政府協調,建立各部門聯動機制
政府要確立農業部門在秸稈氣化工作中的地位,與相關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及時通報情況,征求意見,互相支持。與農機部門聯動,將農村能源推廣機構和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機構的技術創新能力有機結合起來,發揮各自優勢,加大對秸稈氣化技術機具的生產、管理和關鍵技術的引進研發與推廣應用力度。與財政部門聯動,安排專項資金,把秸稈氣化技術作為重點農業科技推廣項目進行扶持。與農辦、環保、公安、交通部門聯動,成立聯合工作組、巡視組,對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進行督導。建立聯系會議制度,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情況和問題,推動禁燒和秸稈氣化工作的深入開展。
(三)加強科研,搞好秸稈氣化技術的開發和研究
目前已推廣的秸稈氣化爐,還不成熟,還需進一步研發,技術上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秸稈的有效利用。如秸稈氣化中的焦油過濾、點火困難、?;饡r間不長、操作不簡便等問題。秸稈轉化利用技術除要經過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外,還需要經過大量試驗改進,并針對項目推廣中發現的技術問題進行技術攻關,縮短技術熟化時間。
(四)開展秸稈氣化技術的試點、示范工作
通過調研,推廣秸稈氣化爐只宜小范圍、小區域進行布點實驗,目前不宜大規模推廣應用。用試點帶動、典型示范來發動群眾。只有讓農戶逐步認識到秸稈氣化技術應用的好處,他們才會主動找上門來。各縣(市)必須建立相關機構,精心安排部署進行試點,形成以點帶面,產生輻射效應,使秸稈氣化技術得到全面推廣。
1、試點規模及選址原則
在各縣(市)安排選擇1—2個自然村寨開展試點工作,建設規模20臺,全區共計160臺。選擇安排在無煤、缺煤、退耕還林區進行試點,且農民科技意識強,生產積極性較高,秸稈資源及農業廢棄物豐富。
2、資金投入方式
實行秸稈氣化爐應用專項補貼。采取國家投入為主,農民群眾自籌為輔的投入方式,對應用秸稈氣化爐的農戶按一定比例給予財政補貼,其中地級財政補助50%,縣級財政匹配40%,群眾自籌10%。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戶參與項目試點、示范工作,擴大宣傳示范效應,提高農戶對秸稈氣化技術認知度,為下步大規模推廣應用奠定基礎。
3、資金概算
目前一臺秸稈氣化爐零售價1000元(含運費),全區試點160臺,需資金16萬元。其中地級財政補助8萬元,縣級財政匹配6.4萬元,農戶自籌1.6萬。
4、保障措施
——健全組織機構,切實加強領導
成立以地區農業局局長任組長,地區能源辦主任任副組長,各縣(市)能源辦負責人為成員的畢節地區秸稈氣化示范項目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地區能源辦,負責項目的具體實施;各縣(市)能源辦負責本地項目試點戶的宣傳發動工作。
——加強技術培訓,確保示范效應
在各項目村舉辦1期秸稈氣化技術培訓班,培訓內容包括,氣化原理、爐具安裝及管護、安全使用知識等。通過培訓,確保秸稈氣化爐使用效果,發揮示范效應,為下步的大范圍推廣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嚴格資金管理,確保物資供應
項目資金在會計核算中心設立專戶專賬,實行報賬制,保證??顚S?,秸稈氣化爐由地區農業局采取議標的方式進行采購。
- 上一篇: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問題思考
- 下一篇:紅外感應式燈控芯片應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