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假幣詐騙犯罪的困難及其對策
時間:2022-07-19 10:29:00
導語:淺議假幣詐騙犯罪的困難及其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假幣詐騙犯罪一般是指行為人先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假人民幣,后利用假人民幣進行詐騙活動的行為,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假幣詐騙侵害的對象范圍大。假幣詐騙犯罪不僅僅發生在經濟較發達的中等城市,而且開始滲透到農村集市等偏僻的角落,被侵害的對象大都是經濟狀況較差的低收入群體。
(二)作案時對受害人誘惑性大。如有的假幣詐騙犯罪成員誘騙購買假幣的客戶時,先將真幣出示給客戶,并聲稱是科技含量高的假幣,甚至邀請客戶一起到銀行驗幣。在取得客戶的信任后,讓提客戶用真幣換取高比例的假幣。此種作案手法誘惑性大,很容易使人上當。
(三)假幣詐騙犯罪日趨團伙化、職業化。假幣詐騙犯罪是一個系列性的犯罪,從非法獲取假幣、誘騙受害人購買假幣以及到實施詐騙,整個過程環節多,涉及范圍廣,犯罪嫌疑人在作案時往往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在詐騙活動開始交易時,往往是團伙成員中的兩個人前往交易,其余在附近觀察可疑情況,一旦情況有變,即掩護他人逃匿。犯罪活動結束后,迅速切斷聯系,團伙成員各奔東西。
二、打擊假幣詐騙犯罪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控制案源難。假幣詐騙犯罪是一項十分隱蔽的犯罪,不法分子為避免打擊,挖空心思、想盡辦法來掩蓋其違法犯罪活動,這使得公安經偵部門很難直接涉及案源,深挖此類犯罪的難度較大。
(二)緝捕作案成員難。假幣詐騙犯罪團伙成員組織嚴密,單線聯系居多,抓獲的現行犯罪分子,大都拒不交待犯罪事實和其他成員的藏匿地點,偵查中較難掌握其“上線”和“下線”。
(三)調查取證難。假幣詐騙犯罪往往是跨縣、市甚至跨省的流竄犯罪,在調查取證上有一定的難度。由于此類犯罪的受害人是購買假幣者,購買假幣同樣是違法犯罪行為,因此受害人被騙后都不愿到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在偵破案件后,受害人怕受處理,大都不承認被騙事實,這給打擊假幣詐騙犯罪增加了難度。
三、打擊假幣詐騙犯罪的對策
(一)主動出擊,獲取假幣詐騙案件線索。一是調查摸底,建立檔案。對本地區假幣詐騙犯罪容易侵害的群體,尤其是假幣犯罪案件多發地,要摸清底數,建立檔案。二是加強“兩庫”資料建設,積累假幣詐騙的犯罪資料。對所有已經結案的假幣詐騙案件及其犯罪嫌疑人的情況,要分類建檔,科學管理,逐步形成假幣詐騙犯罪資料庫,同時逐步提高發現、控制假幣詐騙犯罪的能力。三是加強專門力量建設。一般應在轄區內的公共場所物建,對重大、復雜團伙犯罪要注意物建專案力量。
(二)深追細查,追溯根源。鑒于此類案件往往單線聯系,同案犯難以全部歸案的情況,偵查工作要綜合運用偵查措施和手段,加大對犯罪嫌疑人的審訊力度,深挖余罪,查清同案犯,爭取將團伙成員一網打盡。
(三)注意加強辦案協作,發揮整體作戰優勢。從已破案件來看,假幣詐騙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大都是流竄作案,犯罪蹤跡往往涉及很多區域,單靠某一案發地公安機關的經偵部門難以查清全案,需要涉案地警方的相互協作。此外,公安經偵部門還應加強同工商、金融等部門的協作,進一步暢通信息渠道,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以提高發現、控制、打擊假幣詐騙犯罪的能力。
(四)加大宣傳教育,增強群眾的法律意識。假幣詐騙犯罪侵害的是一個特殊群體,公安機關要調動和依靠社會力量,實行群防群治。通過印發宣傳材料和利用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向群眾宣傳購買使用假幣的危害,增強人們的法律意識,提高同假幣犯罪作斗爭的積極性。通過法律宣傳,切實起到教育群眾,震懾犯罪的作用。
- 上一篇:人事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報告
- 下一篇:看守所犯罪的幾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