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組織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24 05:17:00
導語:團組織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高素質團干部隊伍是共青團事業不斷發展的必然要求,而創建學習型團組織正是建設高素質團干部隊伍的重要內容。結合共青團工作的實際,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創建學習型團組織是團干部健康成長的保證
團的干部隊伍是黨的干部隊伍的組織部分,是黨的年輕干部的重要來源,但團的干部與黨的干部又有著很大的不同,如思想上的不夠成熟、崗位鍛煉的不全面和短暫性等,這些都充分說明團的干部必須全面加強學習,全面鍛煉提高。
1、團干部崗位的特殊性決定團組織必須是學習型組織
有學者指出,“知識經濟是一個沒有終身職業的社會。在一個沒有終身職業的社會,如何讓社會成員有一份‘終身職業’?這個終身職業就是學習、學會學習,終身學習!”團的崗位恰恰是這樣的崗位,團干部從事團的工作只有三、五年時間。在青年工作崗位這短暫而難得的鍛煉過程中,學習占到了相當大的比重,學習貫穿工作全過程,如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的學歷學習、提高工作水平的業務學習、提高創新能力的交流學習等。因此,創建學習型團組織不僅符合團干部崗位的特點,更適應團干部的成長需要。
2、團干部成長的特殊性決定團組織必須是學習型組織
團干部的成長有其特殊性,一是崗位的特殊要求。共青團的工作對象是青年群體,同時要求團的干部必須是年輕干部。正因為團的崗位的特殊要求,團干部多的是高學歷和年紀輕,在成長中少了些“臺階”的鍛煉;二是組織的特殊培養。為加大年輕干部的培養力度,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班子的構成中都對年輕干部的配備有明確的要求,從而加速了團干部的成長。
團干部成長的特殊性,導致了團的崗位重點培養和鍛煉了團干部的最基本、最基礎的能力。而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對干部的要求是全面的。黨的十六大就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不斷提高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不斷提高依法執政的能力;不斷提高總攬全局的能力?!眻F的干部只有在走上黨政工作崗位之前,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培養和鍛煉,才能夠擔當起重任。而創建學習型團組織正是通過組織學習,增強團干部的適應力,從而使團干部成為復合型人才。
二、創建學習型團組織是團干部開拓創新的源泉
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而興起的學習型組織,將創新作為學習型組織的核心理念。團市委提出創建學習型團組織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推動北京市共青團工作的與時俱進。
1、創建學習型團組織能夠提供創新的思維
在推動共青團工作不斷發展的實踐中,特別是基層團組織在實現工作創新中,往往受產生學習智障的原因所困惑。在門頭溝區基層團組織中主要表現在,一是強調客觀原因。如農村團員青年的大量流動,團組織開展工作抓不住人;二是缺乏系統思考。跳不出本單位工作的小圈子,不能把本單位團的工作放在全區團的工作的大背景下考慮;三是傳統經驗套路。如有會就迎,有節就慶;文藝演出,演講競賽等。
為增強基層團干部的創新能力,結合創建學習型團組織的實踐,我們采取“四學”方法,即培訓學、考察學、座談學、網上學激發廣大基層團干部的創新思維。如山區鄉鎮團組織根據農村團員青年大量流動,農村精神文化生活貧乏的實際,打破傳統思維方式,幾個相鄰的鄉鎮團組織聯合起來,通過實現資源共享,舉辦了一場高質量的文藝演出,在幾個鎮巡回演出,得到了鎮領導的認可和群眾的好評。團干部自己也感覺到,是學習使自己開了竅。
2、創建學習型團組織能夠提供創新的基礎
彼得.圣吉指出:“當科技打破疆域,高度信息化,使全球一體共存,各類變化加劇、加速。任何單一人的力量都相對有限,即使身居高位的領導人也是如此。集思廣義,相濡以沫的團隊力量極為重要?!辈饺胄率兰o的門頭溝區共青團按照建設、服務、創新、發展的工作理念,正在加速推進全區各項工作的建設步伐,但從工作實際看,還存在著工作不平衡的問題,也就是說還沒有完全形成團隊的創造力。主要表現在基層團組織參與多,思考少;重復多,創新少。面對急劇變化的形勢,如何使全區團組織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使組成這個整體的每一個基層團組織都感覺自己的思想、工作和整個團隊在一起,與全團形成行云流水,恰到好處的默契配合呢?我們感覺就是通過團隊學習,通過學家集體反思、集體創造,最終推動工作。如全區改進農村團組織設置工作。農村團員青年大量流動對新時期農村團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為創新工作,我們改變過去由團區委出思路,基層團組織抓落實的傳統工作模式,而是采取集體學習方法。在學習有關方面經驗的基礎上,讓基層團委認真指出,近年來團區委在工作思路和具體工作指導方面存在的問題,認真反思自己結合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的差距。在每個基層團組織發表意見后,所有的與會人員都要進行補充和建議,從而達到了上下一致。根據基層大多數團干部意見形成的改進農村團組織設置意見在基層得到了全面實施,使農村團的工作得到了加強,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果沒有通過學習形成配合和力量整合,就不會達到上下聯動,團區委的一廂情愿就不會得到全面落實。
三、創建學習型團組織是團干部凝聚青年的載體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類也將從工業社會轉向知識社會。在知識社會,人的工作過程將逐漸實現數字化,這就迫切要求人們不斷進行知識更新和知識儲備,只有這樣才能夠適應知識社會的要求。青年作為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對學習都是渴望的,據對到門頭溝區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調查,90%以上的大學生渴望獲得再學習的機會和參加各類學習。所以,創建學習型團組織能夠滿足青年成長的需求,創建學習型團組織也將成為團干部凝聚青年的載體。
1、創建學習型團組織拓寬了團的工作范圍
以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為特點的新的信息革命,把人類帶進了一個嶄新的社會。特別是網絡化極方便地滿足了人類對信息的需求。以網絡化為基礎的學習型團組織將實現工作的新發展。因為團組織與青年,青年與青年的交流,傳統的方式大多是通過會議和活動,但隨著青年活動空間的不斷擴大,工作時間的更不固定,這種方式將無法使更多青年得到團組織的服務,而以網絡為基礎的學習型團組織,將在團組織與團員青年之間架起暢通的橋梁,實現團組織服務青年的無障礙。
2、創建學習型團組織促進了青年成長成才
有學者指出,“學習型社會的學習是提高人的創新能力,充分開發和利用人力資源。人力資源開發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進行教育和培訓,提升人的能力;二是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和經營管理制度,使人的潛力得到充分利用?!睘辄h培養合格的后備人才是團組織的首要任務,而創建學習型團組織將使團組織的育人功能得到進一步完善。首先,創建學習型團組織能夠滿足青年更高層次的成長需求。如在郊區團組織中開展的農村青年現代化素質培訓工作。目前,簡單的實用技術已經不能滿足廣大農村青年的需求,以高科技為主導的基因、胚胎等農牧業生產新技術正在被眾多農村青年所實踐,部分農村青年已經開始通過網絡推銷產品,了解致富信息。因此,只有學習型的團組織才能夠為新世紀的農村青年創業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其次,創建學習型團組織為廣大青年提供了發展的動力。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青年的發展只有突破自己的原有生活工作空間,在更廣闊更開放的環境中才能實現更大的發展。學習型團組織通過跨區域、跨國界的互助式學習交流,通過科技創新論壇等開放式的學習,將拓寬廣大青年的思路,使廣大青年用全新的視野,全新的觀念謀劃自己的未來,實現全新的發展。
- 上一篇:青年就業創業工作調研報告
- 下一篇:未成年人教育與保護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