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統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05 11:20:00

導語:教育系統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系統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調研報告

未成年人犯罪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社會問題,我區教育系統部分干部、教師對這一社會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研究,認為未成年人犯罪,社會責任要大于未成年人自身的責任。他們分析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所面臨的形勢,并提出要設立四條防線。具體如下:

一、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面臨的形勢

**區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勢依然嚴重:

1、從全國范圍看,未成年人犯罪呈急劇上升的態勢。據有關資料統計,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青少年罪案占全部涉案人員的比重始終在70以上,約為10年前的3倍。

2、未成年人犯罪手段多變、犯罪性質惡化。一是搶竊、殺人等犯罪數量大幅度增加。過去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是傳統的偷竊、傷害等稍微犯罪。近些年來,出現了青少年綁架、弒父母、組織、搶出租車、計算機犯罪、販賣等新型犯罪。二是未成年人的預謀犯罪、團伙犯罪、智力型犯罪增多,這類犯罪能量大、范圍廣、得逞率高、社會破壞力強,且手段兇狠殘忍。三是未成年人犯罪呈偶發性的動機和低齡化的傾向。

3、未成年人處于生理心理發展的危險期。未成年人生理發展迅速,個人意識增強,自我約束力較弱,心理構成易變,情緒不穩定,輕易沖動。加之,大多數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淡漠、知識貧乏,處于犯罪的“危險年齡”段。

4、滋生未成年人犯罪的不良因素增多。一是社會上存在的大量消極負面因素的影響。二是不健康的影視、音像制品和書刊侵蝕毒害未成年人,經常對涉世不深、經驗不足的未成年人起導向作用。三是互聯網等新興媒體以及網吧等各類文化娛樂場所快速發展,含有色情、暴力、賭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乘隙傳播,嚴重腐蝕未成年人的心靈。四是教育上的某些失誤也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溫床。有的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品德教育,出現了教書不育人的狀況;有的學校分等級、年級分重點,對成績較差學生的教育治理不力,引起他們的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導致一些學生的由不良行為小錯釀成違法犯罪。五是家庭教育的失當,為未成年人犯罪推波助瀾。家長的溺愛,放縱他們的不良習慣;家長的暴力傷害子女的自尊心,使他們因產生逆反心理和自卑情緒而自覺不自覺地接受社會上不良習氣和壞人的引誘。此外,一些在殘缺家庭中成長起來的未成年人,由于缺少家庭暖和,也會不同程度地促成他們人格和行為的扭曲,導致犯罪。

二、進一步做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建議

他們認為,未成年人犯罪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它是家庭問題的折射,社會問題的投影,學校教育中的遺憾。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未成年人犯罪,社會責任大于未成年人自身的責任。因此,打擊是低層次的防范,加強預防才是最有效的手段。為此建議:建立有效的機制,進一步構筑和完善家庭、學校、社會和司法四條防線,進一步加強**區未成年人犯罪的防范。

1、建立家庭防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復雜的,但不良的家庭環境和家庭培育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家庭在防治未成年人犯罪上有著非凡重要的意義。一是教育部門要繼續完善“家長會”制度,大力發展“家長學校”,教育家長為子女作出表率,用正確的觀點與方法關心、教育子女;二是建立家庭安全責任制。當未成年人犯罪后受司法機關追究責任時,可根據情節輕重和家長的實際表現,由有關部門給未盡責任的家長以相應警告性的處罰。

2、鞏固學校防線。⑴學校要端正辦學思想,從“錄取率”的怪圈中走出來,真正把基礎教育作為塑造中小學生健全人格的啟蒙教育。徹底改變那種只重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不良傾向,努力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學校在善于發現、培養優秀人才的同時,還要著眼于大多數人,爭取大面積的“豐收”。切不可偏愛小部分,忽視大部分;更不能根據考試中得分的高低,區分“好學生”和“壞學生”,甚至將差學生當成包袱棄之不顧。嚴防一些在校受到歧視的學生,把對學校的積怨轉化為對抗社會的犯罪行為。⑵進一步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心理問題日漸嚴重是不爭的事實。國外教育中,心理教育、心理素質的培養分量很重。因此,各級各類學校都需要增加心理教育課程,大力普及心理衛生知識,開展心理咨詢,提高學生人際間的親情度和個人調控情緒的能力,幫助其克服和糾正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礙,防止不良行為的發生。⑶堵源截流,加強對輟學流失生的治理教育工作。當地政府、教育部門要切實履行好各自職能,督促學生按國家規定年限接受義務教育,防止學生輟學流失社會。

3、加強社會防線。⑴共青團、婦聯、工會組織、各派,都應在各自領域內做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如組織各種健康的文化、體育活動、社會公益活動。組織演講會、報告會、協助幫教工作。⑵加強社區青少年教育的治理。建議成立社區教育督查隊,由關協、綜治辦、校外輔導員、公安、團委組成,不定期地開展督查:一查青少年課外愛好活動情況動向;二查社區營業性游戲機房、網吧;三查學校周邊育人環境,對不良的教育設施環境,協同有關部門限期整改。⑶凈化社會環境。廣電、文化、工商等部門要加強對文化市場及非凡行業和場所的治理,對違法者要及時作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嚴禁未成年人進入“三室一廳”。

4、采用司法防線。司法機關在預防犯罪中,應體現懲罰又教育的特點。既要依法懲治犯罪人,還要積極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并參與未成年人的社會幫教活動,努力用法律來預防和控制青少年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