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審計理念和審計手段的思考

時間:2022-12-22 04:54:00

導語:當前審計理念和審計手段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審計理念和審計手段的思考

當前,審計監督已成為國家最重要的綜合經濟監督。國家審計在規范公共財權的運行、加強財經法紀、維護財經秩序、推進廉政建設等方面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形式下,如何開創新的審計工作局面,筆者認為,審計人員必須進一步更新審計理念,創新審計手段

一、審計監督的本質是綜合經濟監督

目前,我國《審計法》對審計監督定位為經濟監督。但筆者認為這一定位不很確切。審計監督當然是經濟監督,但是有關經濟管理部門如財政、稅務、計劃、物價、工商等部門對有關經濟活動的監督也屬經濟監督。當然,有關經濟類的社會中介機構實行的監督仍屬于經濟監督。那么國家審計是怎樣一種經濟監督呢?筆者認為,它實質上是綜合經濟監督,其含義如下:第一,它應該可以對管理部門及中介機構的經濟監督實施再監督。第二,它監督的范圍應該既包括國有單位及其經濟活動,也包括非國有單位的與國家利益和社會公眾利益直接相關的有關經濟活動。第三,審計對象既可以是開展經濟活動的單位,也可以是有關單位的法定代表人。第四,國家審計應該對社會中介審計及內部審計實施監督和指導。

二、財政是審計監督的永恒主題

有人認為,隨著各級財政預算及其執行的進一步規范化和科學化,審計將失去監督的主要內容。筆者認為,財政作為審計監督的主要內容永遠不會改變。的確,各級審計機關對財政的監督力度越來越大。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已納入同級審計機關法定審計業務,并建立了審計結果向同級人大常委會報告制度。目前正在推行財政預算執行的審計結果向社會公告的制度。審計對財政實施監督,將促進財政加快體制改革和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公共財政制度的建設。目前,部分地方財政管理正逐步規范,但為什么說國家財政是審計監督的永恒主題呢?這首先是由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中國財政管理仍有許多十分艱巨的任務尚未實施,我國公共財政的框架尚未建立,部門預算辦法仍處于試點探索階段,財政管理改革任重道遠。在這個過程中,審計是一支重要監督力量和促進力量,也只有國家審計的監督,才能逐步促進財政改革深化和完善。其次,經過一個較長時期的努力,中國的財政預算及其執行必然走向科學化和規范化,在那樣一個審計環境中,審計對財政的監督將由財經法紀監督為主轉向效益審計監督為主,特別是專項預算及其公共產品的效益審計將是審計工作的重點。如:上海市審計局開展效益審計已有8年了。目前他們的部分效益審計結果已納入財政預算執行審計的結果報告中。如近年實施的上海市畜禽排污治理效益審計項目向政府和人大報告后,起到了良好效果,審計建議全部被政府采納,對項目的規劃、布點、設計、施工和投產運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審計監督的主要作用是規范公共財權的運行

筆者認為公共財權體現在以下經濟活動中:一是各類財政性資金的籌集、分配、管理、使用活動;二是與國家利益和社會公眾利益直接相關的有關經濟活動;三是主管財政性資金活動和其它有關經濟活動的單位負責人的經濟職責履行活動。對公共財權的監督,重點是財政預算資金籌集、分配、管理、使用活動,既要對預算的編制、執行進行監督,還要對其效益性進行監督。從目前的審計實踐來看,投資審計是預算執行審計中的難點和薄弱環節。國家投資的項目一般投資金額大、建設工程造價高、工期長,加之一些地方工程建設管理基礎工作不規范,業務資料檔案不健全等因素,投資審計工作量巨大,工作難度和風險較高,大部分審計機關的審計力量還不能滿足投資審計的需要。因此,必須把有財政性資金投入的工程項目作為財政預算執行審計的重點,同時,對國家財政雖然沒有投入或僅有較少投入,但與國家和社會利益直接相關的投資項目也應作為審計重要內容。

四、審計公告是審計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審計公告即是審計結果公告,審計公告是政務公開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政治文明發展的必然要求。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執行結果的審計公告,推進公共財政預算制度建設,規范公共財政資金籌集、分配、使用,提高公共財政資金運行效益的必然要求。四川省審計廳和部分市州審計局近兩年對本級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的審計結果公告,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深遠的反響。“審計旋風”吹向了各個預算執行單位,許多單位積極整改財務管理薄弱環節,自覺自查自糾,有的主動到審計機關“上門就診”,有的邀請審計、財政部門專題講授財經法規和財務管理知識。有關經濟綜合管理部門根據審計提出的建議意見,積極從財政資金的管理機制和制度上深化改革措施。

但是,審計公告是一把“雙刃劍”。它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一些單位為了回避審計公告,竭力否認查證的事項,甚至推翻以前已經確認的違紀違規事項,對審計工作提出一些極其苛刻的想法和要求。當前推行審計公告制度,筆者認為應該強化“兩個觀念”,落實“六項措施”。

兩個觀念是審計質量和依法審計的觀念。審計質量是審計結果公告的基礎,要更加深入全面地貫徹實行審計署《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辦法》,落實審計質量責任追究制度。依法審計的規范審計行為的基礎,筆者認為盡管現實生活錯綜復雜,審計工作可能面臨重要困難和風險,但一切活動依法行事是自我保護、自我發展、爭取更大審計成果的基本行為準則。

六項措施即是:一要科學確定審計項目,防止大干快上,盲目追求審計覆蓋面;二要充分保障審計工作經費,解除審計工作的后顧之憂,特別是重大工程項目和部分經濟責任審計項目,涉及內容多、時間跨度長、外騁工程技術和建設管理等專業人員較多,審計經費投入較大;三是不斷充實審計力量,政府要增加審計人員數量,審計機關要強化審計人員的培訓;四是要嚴格執行審計程序,程序必須合法有效;五是健全完善審計工作機制,特別是推行事中審計和事后審計相結合,使審計監督關口前移;六是要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廉政建設具有一票否決權,沒有廉政建設,審計質量及整個審計形象就可能失去基礎。

五、完善審計手段是提高審計效能的保障

全面推進“金審工程”建設,加快計算機審計運用步伐。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三個審計廳(局),他們計算機審計都已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江蘇省已安排一些市縣開發和運用了地稅系統和社保系統的審計軟件,這些軟件將業務主管部門數據調入審計部門共享,為審計抽樣檢查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同時他們新開發的審計助手軟件將審計工作從審前調查至出具審計報告各個環節,實行計算機網絡辦公自動化。三個省市都實現了通過計算機轉換財務帳目數據,正在探索“數據審計”和“帳務審計”的結合方式。

推行遠程審計與事中審計相結合的審計新方式。上海市審計局開發了遠程審計專門軟件。去年,他們對上海市輕軌8號線實行遠程審計。該項目從施工進場開始,就將有關工程業務數據傳輸給上海市審計局,且每隔一定時間(如10天或半月),建設和施工單位都要把有關業務數據向審計機關通過網絡傳輸。真是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當然審計組根據需要適時深入現場檢驗證。這種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實現了事前、事中、事后審計的有機結合。

審計人員要自覺轉變為復合型人才。當然,前提是各級政府要支持審計隊伍建設,增加編制,增加人員。如上海市審計局僅投資審計處現有審計人員32人。據介紹同類機構北京有80人,天津有40人。有了一定數量的審計人員,同時也應該是能干的審計人員,就是說要復合型人才。基本要求一是能說會寫;二是能查帳能判斷;三是既懂監督工作,又懂管理工作;四是既懂財經知識,又懂計算機知識。從今后審計發展趨勢看,這些要求中計算機技能和管理知識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管理知識,如果沒有較完善的管理知識,不僅現在的審計項目提不出有價值的審計建議,今后效益審計也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