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所得稅制改革調研報告
時間:2022-01-12 10:42:00
導語:科學發展觀所得稅制改革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認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發展,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稅收作為國家財政的主要來源,在國家建設、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科學發展觀認為,要實行有利于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完善有利于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深化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強化稅收調節,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充分發揮稅收籌集收入和調控經濟、調節分配的職能作用。2007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做好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各項工作,全面實施新的《企業所得稅法》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企業所得稅在收入規模上已成為我國現行稅制中第二大稅種,在國家稅收收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時,企業所得稅作為經濟運行“自動穩定器”,是國家調控經濟、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
新《企業所得稅法》的頒布實施,對營造各類企業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推進稅制現代化建設,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將會產生深遠影響。企業所得稅制改革的重大意義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為不同所有制形式企業創造了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
為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條件是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采取內資、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度分別立法的做法,對擴大開放、吸引外資、保障稅收收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國內市場對外資進一步開放,內資企業也逐漸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之中,繼續實行內資、外資企業不同的企業所得稅制度,對內資企業不公平,也影響了統一、規范、公平的市場環境的建立。新《企業所得稅法》統一了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度,各類企業的所得稅待遇一致,形成了各類企業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二是促進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著力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新《企業所得稅法》實行法人所得稅制度,鼓勵企業做大做強。稅收優惠重點由區域優惠為主轉向產業優惠為主、區域優惠為輔,實行支持農林牧漁業發展、鼓勵基礎設施建設、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環境以及發展高新技術等以產業優惠為主的稅收優惠政策,同時適當保留西部地區重點扶持產業的優惠政策,進一步發揮企業所得稅對經濟的調控職能,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三是推進了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社會活力顯著增強,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也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針對新形勢和新問題,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按照這一要求,新《企業所得稅法》提高了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標準,改進社會保障支出和職工教育支出扣除政策,實施安置殘疾人和國家鼓勵安置人員的優惠政策等,形成支持改善民生的政策體系,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
四是提高了我國對外開放水平
堅持對外開放是我國基本國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過去一個時期,對外資企業實行稅收優惠,有效地促進了招商引資工作,顯著緩解了國內經濟發展資金不足問題,也引進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但是,也要看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外資企業所得稅政策存在著優惠過于寬泛、目標不明確、重點不突出等問題。為進一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新《企業所得稅法》統一了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支持重點放到高新技術企業、基礎產業等方面,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五是為企業“走出去”鋪平了道路
本次所得稅制不僅保留了現行對境外所得直接負擔稅收的直接抵免法,還引入了對股息、紅利間接負擔稅收的間接抵免方式。實行間接抵免,有效避免雙重征稅,有利于我國居民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提高國際競爭力。
六是推動了我國稅制的現代化建設
稅制現代化是稅收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所得稅制改革不斷推進,特別是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的頒布實施,提升了法律層次,借鑒了當時國際通常做法,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隨著稅收國際化的不斷發展,外資企業所得稅法內容仍顯簡單,國際上成熟和有效的做法沒有完全被吸收。內資企業所得稅以暫行條例形式立法,大量稅收政策以部門規范性文件來規定,法律層次較低,影響了企業所得稅法的剛性。新《企業所得稅法》充分借鑒世界各國近年來稅制改革的經驗,通過法律規范企業所得稅制度,在納稅人、源泉扣繳、納稅調整等方面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保證企業所得稅制度更具科學性、完備性和前瞻性,為深入推進稅制改革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七是提升了反避稅剛性
借鑒國際通行做法,結合我國近年來的征管實踐,新稅法特設了“特別納稅調整”一章,為反避稅工作在法律提供了有利保障。實施條例對關聯交易的調整、成本分攤協議、預約定價、防范資本弱化、防范避稅地避稅、一般反避稅方法、核定程序和對補征稅款加收利息等條款,規定了具體的方法、范圍和程序,強化了反避稅手段,有利于防范和制止避稅行為,維護國家利益。實施條例規定,稅務機關實施特別納稅調整后,除應補繳稅款外,還需交納按稅款所屬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的利息另加5個百分點的利息。
- 上一篇:國稅局加強后勤工作調研報告
- 下一篇:人事行政改革論文
精品范文
10科學課學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