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機構養老調研報告
時間:2022-02-01 05:45:00
導語:區機構養老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我區有養老服務機構十四家,其中一家為公辦養老福利機構(*區社會福利院,擁有養老床位150余張,建筑面積達4700平方米),其余十三家為民辦養老機構(享受*市政府的一次性新增床位補貼和每月床位運營補貼)。截止目前統計總床位數902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達26張,超過*市“養老事業十一五規劃”要求的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22張的標準),入住老人632人(其中自理341人、半自理205人、全護理86人分別占入住老人總數的54%、32%和14%)。參照20*年底*市實行的社會福利機構等級評定和收費標準的相關文件,我區福利機構的主要分級為二級四家(區社會福利院、*慧恩老年公寓、頤和老年公寓和南山園老年公寓)、三級四家、四級(含無級)六家。三個級別養老機構每月對自理、半自理、全護理老人的收費標準平均定格在1050元、1250元、1450元,850元、950元、1200元,700元、800元、1050元,基本符合全區老人和社會老人的收入狀況和養老需求。截止20*年底的粗略統計,贏利機構有8家、年利潤平均在5—15萬,微利機構(稍有結余)3家、年利潤平均在1—3萬的,虧損機構有3家(主要原因是新建、改擴建、宣傳和交通等因素)。
我區養老機構的發展和規模,客觀地說比不上本市的玄武、鼓樓、白下和秦淮等兄弟城區。但近六年來,區政府隨著*市河西開發建設的步伐,及時準確定位機構養老的工作目標和相關舉措:用好政策、鼓勵民辦、三先三后(先辦后規范、先辦后扶持、先辦后示范)、善借東風(主要是緊跟全市建設步伐和借市福利服務協會之智獲得支持)、區域特色(主要標志是以遷址到江心洲后的區社會福利院為特色,打造了以生態農業、休閑觀光、品牌服務為一體的六家養老機構:區社會福利院、*慧恩老年公寓、頤和老年公寓、江心之家養老院、康良養老院和祥和養老院)。突出實踐了“政府主導、民間組織操辦、市場化運作”工作思路,基本實現了我區機構養老多樣化服務的工作目標。
二、我區機構養老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1、土地政策制約著養老機構的持續發展。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已是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戰略選擇,在這種背景下,民辦養老機構無疑迎來巨大的機遇。2000年,國家就頒布了《關于加快實現社會福利社會化的意見》,但由于這些政策涉及發改、國土、稅務、電力等多個部門,又沒有出臺相應的具體實施細則,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難以落實,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土地政策。在我區打造河西新*、新城區的背景下,民辦養老機構用地實行劃撥是不可能的,優先供地同樣也是不現實的。自2006年至今的近四年中,已有近五家較大規模的投資商因用地問題,取消了在我區興辦養老機構的計劃。
2、管理體制上應做到歸口管理。作為日溢壯大起來的民辦養老機構隊伍,有其自身的政策和發展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實現歸口管理。筆者建議,市級民政局應設養老機構管理處、區級民政局應設養老機構管理科或者說最起碼的也要配有專職干部,改變目前老齡和社會事務(處或科)齊抓共管的局面。來實現對養老機構管理的隊伍上做到專職專用、專業對口,提高機構養老工作的針對性。目前我區對養老機構的管理,已從局老齡科調到社會事務科,同樣也是沒有做到專職專用。
3、傳統的養老觀念仍然影響著養老服務的全面推進。據20*年抽樣統計,受傳統養老----“養兒防老”的影響,我區有近四分之一的老人不愿進養老機構養老,說是這樣對對子女沒面子;有近四分之一的老人,雖然有進機構養老的想法,但老人的收入達不到機構養老的能力和水平;還有近一半的老人在思想上還沒有形成花錢購買服務的觀念,因此不愿意去機構養老。這些觀念需要在我區新城區、新社區的建設中加以更新、宣傳,才有可能營造出適合和諧社會發展的敬老養老氛圍。
三、迎接我區機構養老事業春天的舉措
新的時期、新的挑戰,機構養老無疑是實現我區“老有所養”的一個重要方向和突破口。我區的機構養老應借鑒本市玄武區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的主要做法:爭取政府和政策的多方面支持、發揮好區級福利機構服務協會自己管理自己的作用、為老人提供多樣化服務的一系列舉措,從我區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出發,在機構養老的“精、特、美”(小而精致、服務特色、環境優美)三個字上下功夫,同時對今后和較長時期內,我區機構養老事業應嚴格按照2009年初制定的“提檔升級規劃”,即:要善借東風,抓住*市福利機構等級評定這個有利契機,做好各福利機構功能設備的提檔升級;要緊跟政府的決策,做好各福利機構特色(特別是我區江心洲農家及休閑養老特色)的打造;要緊跟*河西新城建設步伐,全面推出我區新城區、新品味、新理念的溫馨養老新模式。讓機構養老事業與我區新城開發建設并軌,迎接我區機構養老事業的春天。
1、盯目標任務,確保年度任務件件有著落。配合新區辦和國資辦等單位,抓緊區老年康復中心后期建設,確保下半年正式投入運營。積極宣傳政府關于鼓勵民辦機構的優惠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創辦養老機構;對前來咨詢和申辦福利機構的單位和個人,做到熱情服務并上門指導;特別是對新增床位的實地勘察、審核申報上做到把握政策、掌握標準、著眼發展。對年內或十一五期間福利機構的每一項工作任務都要做到“四有”,即有計劃、有措施、有標準、有責任科室或責任人。2、定獎勵機制,吸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在到玄武、鼓樓等區學習調研的基礎上,根據*的實際情況,年內建議區委、區政府出臺財政扶持和激勵福利機構發展的政策,對新建和改擴建的福利機構給予一定的獎勵,對區內各福利機構收住*全護、半護老人給予一定的運營補貼,力爭通過配套措施的出臺使*的福利機構發展走上健康良性的軌道。3、扣工作重點,分階段分步驟抓好落實。第二季度前完成福利機構等級評定和收費許可登記,確定2-3家福利機構作為今年提檔升級的重點單位,采取得力措施,保證在現有基礎上有較大提升。對區老年康復中心(300張床位)的裝修、招標工作,安排專人靠上去適時跟蹤,提供政策咨詢和相應的保障工作,力爭第四季度正式運營。為6家福利機構聯系社區醫療服務站的醫療掛靠工作。對申報的3家福利機構抓緊完成勘察、審批(報批)工作,力爭用最短的時間完成程序運行。分批分級搞好養老護理人員的兩次在職培訓(爭取在上半年、下半年各辦一次),并組織好新進養老護理人員的上崗培訓。做好民辦福利機構運營補貼和新增床位補貼的審查、報批和發放工作。10月份開展一次規模較大的養老福利機構優質服務月活動。借助網絡平臺,實現3家福利機構的數字化養老管理(目前,區社會福利院已實現入住老人和家人的可視可話交流)。4、促協會建設,發揮好辦事處的協調作用。要立足于現有條件,不等不靠,加強對福利機構的服務和指導;注重對各福利院的特色打造;突出*區各福利機構的自身優勢,形成優勢互補的強勁勢頭;積極獻言獻策,努力爭取區級財政支持,不斷加大投入,切實擴大福利機構的養老規模。抓好以老齡干部、養老行業服務人員為主的為老服務隊伍建設。5、抓安全生產,確保無重大責任事故發生。按照20*年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中對福利機構無障礙(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要求)和安全的要求,繼續抓好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開展安全生產評比工作,實行獎優罰劣,繼續與各福利機構簽定《安全生產責任書》,把日常安全檢查與重大節日、季節變換重點檢查結合起來,對檢查出的安全隱患,及時下達《整改通知書》,對落實不到位、工作標準低,反復整改達不到要求的福利機構,進行重點幫扶整頓,直至取消營業資格。
- 上一篇:中小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論文
- 下一篇:商業銀行內控機制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