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論文

時間:2022-02-01 05:44:00

導語:中小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論文

一、信用風險累積及成因

1、中小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累積的現狀

研究表明,以銀行實際的風險資本配置為參考,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占銀行總體風險暴露的60%,而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則僅各占20%。截至2007年末,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12家,資產在50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城市商業銀行11家。中小商業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2.45%。信用風險的過度集中嚴重威脅著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生存、發展,以致整個銀行業金融系統的繁榮穩定,因此信用風險防范對中小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而言,任重道遠。

2、中小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累積的成因解析

在區域性金融市場上,中小商業銀行與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競爭主要體現在存貸款業務市場份額,中小商業銀行在業務拓展過程中往往重業務拓展、輕風險防范,信用風險問題較為突出。

(1)市場份額的惡性競爭,引致信貸資產質量下滑。中小商業銀行在業務拓展時,為搶占市場份額,在新增信貸資產中出現風險資產的可能性比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高。隨著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體制的不斷完善化、系統化,成熟銀行機構傾向于精簡潛在客戶群,逐漸淘汰部分信用等級較弱的客戶,這一部門客戶轉而尋求中小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利用中小銀行急于拓展業務的偏好,于較短時間內完成一系列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資信調查,信息不對稱、了解時滯增加了信用風險。

(2)信貸資產集中度較高導致信用風險積聚。中小銀行內部組織框架缺乏對貸款客戶的統一協調授信和集中管理,將會造成對部分客戶集中發放貸款,進而形成集中風險,特別是集中交叉貸款產生較大風險。主要表現為:①對統一客戶的授信業務交叉,銀行對同一借款人可能同時辦有多種授信業務,分散到不同的基層部門,使得對同一客戶的授信額度與其承受能力無法直觀監測比較,信用膨脹風險積聚。②對同一客戶的貸款機構交叉,銀行的分支機構在爭奪客戶時爭先向同一客戶發放貸款,產生一個企業在同一銀行多家分支機構都有貸款,事實上的交叉貸款無法真實有效地控制企業授信額度,加重了信用風險累積的可能性。

(3)信貸資產向某些行業過度集中,盲目跟風投資,加劇了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和資產泡沫,一旦產業周期變動,經濟形勢發生方向性調整,泡沫破滅,產業投資將受到重創,銀行貸款壞賬率有急劇上升風險。

二、中小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加入WTO以來,我國中小商業銀行在信用風險管理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信用風險管理理念、技術、體制等方面,仍存在較多不足之處。

1、系統的信用風險管理理念尚未形成

風險管理理念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地位十分重要,它滲透到銀行業務的各個流程,涉及各個員工和各個細節。然而,目前我國中小商業銀行依法合規經營理念缺位,部分工作人員對信用風險管理的認識不充分,信用風險管理思想刻板,已不能適應商業銀行的高速發展和風險環境的復雜多變。主要表現為:銀行業務發展與信用風險管理的關系協調不夠充分,對銀行發展的眼前利益與長遠目標的協調認識不夠充分。

2、科學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尚未建立

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尚未健全,信用風險管理的基礎還欠堅實。一是公司治理結構尚不完善。二是信用風險管理體制不完善。三是內部激勵約束機制不完善,缺乏統籌安排的信用風險內審機制。四是信用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還不完善。五是中小商業銀行人力資源總體素質有待提升,特別是還缺乏一批富于經驗的風險管理人才。

3、完善的商業銀行信息系統尚未建立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科學在銀行業的應用日趨深入。由于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缺乏完善的軟件操作體系,在信息系統開發上缺乏前瞻性和不連續性,造成信息冗余,數據一致性較差?;A數據的不統一和準確性差,嚴重阻滯了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大部分商業銀行都沒有專門的風險監測和預警系統,對于早期風險的防范仍是一片空白,對于客戶的監測仍僅停留在對財務報表的審查上,導致分析的結果缺乏可信度。

4、信用風險的度量與管理技術尚未建立

定量分析在現代信用風險管理體系中越來越重要,但中小商業銀行本質上仍依賴傳統的定性分析與主觀判斷,較少運用金融工程技術和數理統計模型,貸款分類科學、量化準確的基本要求難以達到,因此,來自于科學的信用風險管理的理念尚未建立。

三、構建中小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模式

1、培育信用風險管理文化

自上而下樹立科學的風險管理理念和營造濃厚的風險文化至關重要。培育風險管理文化,倡導和強化風險意識,樹立囊括各個部門、各項業務、各種產品的全方位風險管理理念,推行涵蓋事前監測、事中管理、事后處置的全過程風險管理行為,引導和推進信用風險管理的發展。

2、建立科學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

建立以信用風險管理為主要內容的,全方位、全過程的銀行風險管理組織體系。第一,要建立起全面風險管理模式。將信用風險及其它風險全部納入到風險管理體系中,統一核算、控制和管理。第二,要構建完整、縱向、獨立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建立董事會管理下的縱向風險管理架構,明確風險管理部門的職責和權根,通過制度建設和監督檢查,統籌規劃,充分發揮風險管理部門的職能作用。真正實現風險管理重點的三個轉變:即從現實的風險向潛在的風險轉變,從風險的事后處置向風險的前期控制轉變,從風險資產的管理向資產風險的管理轉變。

3、完善信用風險信息系統建設

利用現有客戶資源和歷史數據,構建中小銀行特色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一是要加大投入,加快風險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進程;二要考慮國內市場環境、國際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經驗,涵蓋風險監測、風險分析和不良資產處置等風險管理環節;三是構建全過程風險管理網絡體系,為提高信用風險管理水平提供技術支撐;四是研究、開發易于量化、操作性強,具有前瞻性和連續性的風險控制與管理方法。

4、提高信用風險度量和管理技術

一方面,亟需建立中小商業銀行樣本數據庫,將信用風險的度量納入統計模型計算風險,以數量模型代表有系統的、科學化的處理方法。另一方面,在我國中小商業銀行中逐步建立起符合國際銀行業標準的內部評級系統。

5、強化銀行監管

通過外部監督管理,在強化合規性監管的同時重視風險性監管,進一步強化對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的管理,保障金融安全。第一,按照新資本協議要求,強化對中小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及資本金的特色要求;第二,要監督中小商業銀行風險評估體系的合理性、準確性,推動中小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科學化。

通過以上措施來提高中小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水平,進而提高我國商業銀行整體的國際競爭力,以適應我國日益開放的銀行業市場環境。

參考資料

[1]王明華.我國中小商業銀行市場定位戰略研究.財經問題研究,2000.11.

[2]盛松成、王維強.對我國股份制中小銀行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金融研究,2000.10.

[3]周瑋、楊兵兵.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基本要素.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2.11.

[4]李寬同.試析中小商業銀行業務拓展中的風險防范.銀行經營與管理,2004.4.

【摘要】信用風險管理是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高信用風險管理水平,對于防范和化解中小商業銀行金融風險意義深遠,本文試圖分析我國中小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相關問題,便于支持我國中小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中小商業銀行;信用風險;風險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