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發資金使用效益提高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26 05:32:00
導語:農發資金使用效益提高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深研政策,嚴格管理
為了確保農業綜合開發有一個穩定的資金來源,財政部、國家農發辦制定了《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規定》、《農業綜合開發中央財政貼息資金管理辦法》等一系政策、制度。我縣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認真學習,深研政策。同時,科學研判當前形勢,嚴格項目資金管理。一是堅持“專人管理、專戶存儲、專賬核算、??顚S谩⒁恢ЧP審批”制度。二是嚴格項目財政資金縣級報賬制,細化工程質量和驗收標準,成立檢查驗收班子,集體檢查并簽字,避免個人隨意表態。三是在項目資金撥付上,切實做到“四不撥款”:項目建設單位各項報賬資料不全、票據不實的不予撥款;項目建設隨意降低標準、數量不足的不予撥款;工程監理人員沒有簽字的不予撥款;工程未按規定設計要求、質量未達標的堅決不予報賬。
二、落實保障,整合項目
近年來,審計機關對農業綜合開發專項資金的審計并作出“農發項目專項資金投向準確、管理規范,財務真實,取得的綜合經濟效益最好”的結論。究其原因是農業綜合開發有成功的管理模式。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完善支農資金整合機制,集中財力辦大事,形成規模出效益。明確整合范圍。根據中央關于整合支農資金的要求,探索新的投入機制,積極開展農業綜合開發與土地整理、小型農田水利、農村道路、扶貧開發等其他支農資金相互配合、統籌安排、合理開發。堅持整合原則。在現有政策和體制下,以縣為單位,按照“統一規劃、統籌安排、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優勢互補、各計其功”的原則,圍繞農業產業化和新農村建設,將各類支農資金捆綁使用,避免重復投資,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搞好整合規劃??茖W規劃是整合支農資金的前提。要科學編制中長期總體規劃,對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強調上規模;對農業產業化經營,強調上檔次;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調上水平。
在資金投入方面,認真做好項目前期工作,組織實施好項目的規劃論證、篩選申報和資金管理工作,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支持。同時,合理調度資金,保證農業綜合開發各類地方配套資金及時到位。其次,積極引導社會資金的投入和農民增加投入。以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為平臺,以財政資金投入為引導,廣泛吸引企業等社會經濟組織資金投入;做好宣傳發動工作,調動農民對直接受益工程建設投資投勞的積極性。
三、科學分配,精細管理
在土地治理項目的資金安排上,建立競爭立項機制,實行嚴格的獎懲制度。為增強項目立項的透明度,充分調動各鄉鎮項目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按照競爭立項、擇優立項原則,每年初步確定4至5個鄉鎮為年度農發項目預備區??h領導領導小組織項目競爭立項答辯會,各鄉鎮在現場進行競爭立項演說,陳述本地項目實施的前期工作開展情況,由專家評委根據各鄉鎮的陳述情況,從鄉鎮領導班子、具體問題解決承諾、項目區自然資源優勢等多個方面進行評估并現場打分,確定1至2個鄉鎮為本年度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正式立項的鄉鎮與縣人民政府簽訂《農業綜合開發目標責任書》、《項目建設廉政承諾書》、《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農業科技推廣承諾書》,將項目建設納入對該鄉鎮年度目標考核的主要內容。
在新時期、新階段的我縣農發工作中,要進一步完善資金分配因素法,按照國家農發辦《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和項目管理工作質量考評辦法》的要求,細化對工作質量因素的考核,起到懲優罰劣的作用。準確把握“以獎”、“以獎代補”運行機制,一要嚴格按照計劃批復進行項目竣工驗收,確保建設內容的真實,防止以舊抵新等虛假行為的發生;二要撥付方式視建設進度,分段驗收,分歧撥付,以促進項目的實施;三要鼓勵和支持競爭力、帶動力強的企業將更多的資金用于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機制的創新,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四、創新機制,提高效益
近年來,縣農發辦建立了三種機制,目的是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引入群眾評判機制。對年度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情況,按照“滿意、一般、不滿意”三個標準,有項目區農民打分給與評判,將結果作為項目驗收的指標之一。完善監督檢查機制。從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建立一套完整、組織有序、科學有效的監督機制,確保事前公開項目評審結和選項情況,事中實行工程公開、公平、公正招投標,事后實行單項工程決算審核和審計部門總審計。針對年度農發項目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嚴格的工作考評,并將結果予以公開,作為進行獎懲的重要依據。完善有償資金還款保障機制。設立有償資金還款專戶,將項目單位銷售收入的一部分納入專戶管理,作為有償資金還款保障資金,將項目安排及資金撥付與有償資金還款掛鉤,堅持必要的扣款制。通過新的資金運行防范機制的建立,有效促進資金的回收。
- 上一篇:產權交易市場發展
- 下一篇:金融控股公司立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