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農村建設調查分析報告
時間:2022-07-28 03:52:00
導語:當前新農村建設調查分析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立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推動農村發展、農民增收是我國社會經濟工作的一個重心,建設新農村提出了要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要求,建設新農村本質和核心就是發展農村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民持續穩定增收,意義重大,任重道遠,不僅是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關鍵所在,更是全面推進我國小康社會進程的重中之重,在當前新農村建設中,應不遺余力地抓實抓好。增加農民收入,既要在農業、農村挖掘潛力,更要從經濟發展的全局尋找出路;既要從當前出發,采取“吹糠見米”見效快的增收措施,又要著眼長遠尋求解決農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我認為關鍵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實現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農業結構調整,不僅是農民增收的關鍵措施,而且是農民增收的關鍵途徑。一要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從區域經濟角度看,在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初期,大多表現出對本地資源開發具有一定的依賴性。資源優勢的開發利用是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必須立足區域特色和資源優勢,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立足一個地方的基礎和優勢,突出重點,明確主攻方向,發展特色經濟;打造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鏈,要堅持“發揮優勢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圍繞龍頭建基地”的原則,積極培植主導產業,努力開發“拳頭”產品,發展區域特色農業經濟,形成各具特色的農副產品基地。二要增強“品牌”意識。品牌是企業巨大的無形資產,是搶占市場先機的通行證?,F在農民對于農產品的品牌意識還相當淡薄,不能充分認識品牌對收入可能產生的有利效益,這是導致優質農產品發展滯緩的原因之一。要積極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著力打造生態經濟品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大力發展生態農業。
二、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實現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農業產業化經營,既是農村經濟組織創新的有效形式,又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帶動力量,更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一要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牢固樹立“扶持農業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思想,打破地域界限、優化資源配置、相對集中發展,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堅持積極引導、大力扶持、放手發展、逐步完善、不斷壯大的方針,培育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二要扶持壯大支柱產業。農業支柱產業是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要突出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努力提高農產品的加工增值率,提高農民收入和農業競爭力。要充分利用現有區域農業各產業優勢,通過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使之成為布局科學合理、具有區域特色的主導產品和支柱產業,并進一步轉化為名特優的主導產品和支柱產業優勢,帶動區域其他產業發展。
三、提倡發展勞務經濟,實現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進一步強化對農民的務工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素質和就業能力;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逐步取消對農民進城就業的限制性規定,采取跟蹤管理、跟蹤服務和提供信息、法律援助等辦法,保護好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要為農民工解決好勞動技能培訓、務工證明、承包地流轉、子女入學以及農忙季節家里缺勞力、缺農資等問題,要通過上述措施來增加農民的收入。要堅持把勞務經濟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富民工程來抓,讓更多的農民走出“農門”,跳出“農門”,不斷改善農民就業結構,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公務員之家:
- 上一篇:中國共產黨理論建設旗幟探討論文
- 下一篇: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幾點認識思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