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理論建設旗幟探討論文
時間:2022-07-28 03:49:00
導語:中國共產黨理論建設旗幟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三個代表”理論旗幟依據
[論文摘要]本文試圖探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理論建設史上第三面理論旗幟的依據,以此突出其在現實社會中的核心地位和指導作用。
中國共產黨理論建設的歷史,是一部研究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歷史進程及其規律的歷史,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反復實踐而愈益結合的歷史。中國共產黨在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8O年艱辛歲月中,其理論思維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不斷地在中國創造性地構建新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從而把馬克思主義推向新階段。如果說,思想、鄧小平理論,是富有理論創新精神的中國共產黨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過程中實現的兩次偉大歷史性飛躍而產生的兩大理論成果的話,那么總書記“七·一”講話中涵蓋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則是中國共產黨理論建設史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第三個里程碑,是中國共產黨保持黨的先進性,鞏固執政黨地位的第三面理論旗幟。
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理論建設史上的第三面理論旗幟是因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地把握了社會主義本質,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從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滿希望和挑戰的21世紀,要“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根本問題,她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宣言,作為新時期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行動綱領,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對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其具體依據是:
一、由“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性和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開放性決定的
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理論體系本身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她既是對實踐深刻成熟的理論反映,又是隨著新的實踐不斷發展的新的理論形態。實踐的社會歷史性決定了科學理論的社會歷史性,即任何科學理論都要受到所處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都是一定時間空間條件下的科學理論。任何科學理論都是邏輯的歷史的統一。歷史是邏輯的基礎,邏輯是歷史在理論上的再現,是由歷史的東西派生出來的。任何科學理論的邏輯順序都是客觀歷史發展順序和認識發展順序的反映。正是由于客觀世界是運動、變化、發展的,黨的理論思維也不會永遠停止在一個水平上,必然會隨著歷史的前進、時代的發展、實踐的深化、科學的進步,在同各種形形色色的唯心主義、形而上學斗爭中而不斷地得到修正、補充、豐富、完善。
中國共產黨理論建設的歷史就是一部理論創新、與時俱進、奮勇開拓的歷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第三次偉大歷史性飛躍中所產生的三大理論成果,即思想、鄧小平理論、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體現的就是這種繼承與變革相統一,批判和創新相結合的這種開放性,從而同那種以凝固、僵化為特征的教條主義、形而上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形成鮮明對照??茖W理論與時俱進,新陳代謝,自我揚棄,自我超越,是黨的理論思維成熟的根本標志,也是科學理論生命力的根本所在。科學理論的這種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性和開放性,反映了事物發展趨勢的前進上升性。而只有與時俱進的開放性理論才能把握時代脈搏,順應時代潮流,抓住時代主題,回答時代課題,才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理論,才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才能作為時代的理論旗幟。
二、由“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踐性、科學性、革命性和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征決定的
以實踐為基礎的嚴格的科學性和徹底革命性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征。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中國化了的新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其實踐性就在于她始終把實踐的觀點看作是其全部理論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始終以實踐作為自己理論的基礎和核心,作為全部認識的來源、動力和認識真理性的標準。她一方面強調自己的全部理論源于實踐,另一方面又要以改造世界的實踐為目的。強調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反過來又為實踐服務,并將其理論付諸于21世紀的現實,指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化為改變現存世界的物質力量。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中國化了的新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其科學性就在于她的全部理論最講究實際,最尊重事實。她立足于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客觀存在,其理論是在反復探索、深人調研、深思熟慮的前提條件下形成的,是對中國共產黨建黨80年奮斗業績和歷史經驗的高度概括和科學總結,集中了全黨的智慧,反映了全黨的意志,是中國共產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結晶,是被80年建黨經驗反復證明了的科學的真理體系。這個科學的理論體系以事實為依據,以規律為對象,以實踐為標準,堅持按照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認識世界,而堅決排斥附加和主觀臆測。其基本觀點、方法、結論奠定在概括總結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社會發展規律基礎之上。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中國化了的新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其革命性集中體現在她的批判的革命的本質上,即她堅持用唯物辨證法觀察事物,反對把客觀事物和人的認識絕對化、凝固化的觀點,反對把人類社會的發展和人的認識視為最終的、不可改變的、僵化的教條的主義觀點。她以革命的批判的態度正確對待自己的理論和現存事物,以改造世界為宗旨,把變革舊世界和改變現存事物作為自身的任務和目的。她不但在理論上提出“三個代表”,同時還要全方位去實踐“三個代表”。她從肯定中看到否定,從靜止中看到運動,從穩定中看到變化,盡全力去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這種徹底的批判精神恰恰又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本身的客觀要求。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中國化了的新形態的馬克思主義,正是這樣一個以實踐為基礎的嚴格科學性和徹底革命性高度統一的科學理論體系。只有經過實踐反復證明是真理的理論才具有科學性,也只有把科學理論作為行動指南,作為變革現存世界的思想武器才又具有革命性。而只有以實踐為基礎的嚴格的科學性和徹底的革命性相統一的理論,才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所在,才有資格成為先進政黨的理論指南、行動綱領和精神支柱,才能作為時代的理論旗幟。
三、由“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論突破性和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連續性決定的
“七·一”講話決定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它的先前理論的關系是前后相繼的繼承和發展關系。既在繼承中有創造性發展,又在運用中有突破性創新。如果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直接繼承、鄧小平理論是對思想的創造性發展的話,那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則是對鄧小平理論的開拓性創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論突破性就在于它把實踐標準、生產力標準、社會標準、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標準有機統一起來,順應歷史潮流,把“三個代表”看成是一個相互依存、互為條件、有機聯系、辯證統一的整體。并將其作為加強和鞏固黨的建設的一個完整目標,賦予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新的理論內涵,從而構成了一個新的科學概念和嚴密而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她站在時代前沿對黨的先進性作出了精辟論述,把“黨要始終成為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作為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和建黨實踐的核心,提出“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的新論斷;為健全民主制度,提出通過發揚黨內民主積極推動人民民主的新觀點:為從嚴治黨,對新時期黨的干部提出了“四自”即自重、自醒、自警、自勵,“三講”即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新標準;對如何處理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辯證關系,作出了“我們是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的統一論者”的新概括;并提出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先進生產力不斷取代落后生產力的歷史進程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要著眼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新思路。從而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涵不斷豐富,外延得到充分擴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我們黨的先進性的集中概括,是黨永保先進性并始終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強領導核心的基本要求,體現了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波及到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涉及到鞏固執政黨地位的方方面面,是一個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偉大系統工程?!叭齻€代表”重要思想就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新的思想和觀點,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又不拘泥于個別過時的結論;既珍惜已有的成果和經驗,又不斷地發展和創新;既繼承前人,又突破常規;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連續性,又有其自身的個性特征和時代特色,為豐富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增添了新的理論亮點,使中國共產黨新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得到了提煉、升華,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思維的新境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它的先前科學理論相比也有其共性特征,這就是:邏輯起點完全一致。即都以中國國情和時空條件為立足點,都把馬克思主義與時代特征相結合,都堅持“從物到感覺再到思想”的認識路線;理論精髓一脈相承?!叭齻€代表”重要思想與堅持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致的;與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一致的。從馬克思、恩格斯到、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實質和精髓沒有變。
只有突破性的理論才使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展現出個性,只有連續性的理論才使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展現出共性?!叭齻€代表”重要思想作為中國化了的新形態的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聯系就在于:共性存在于個性之中,個性中也包含著共性;就在于她作為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是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統一。正是由于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都是人類歷史上最先進、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思想文化意識形態領域處于核心地位,是當代先進文化的靈魂,決定著當代先進文化的性質和社會前進的方向,才能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世界觀基礎,才能成為中國共產黨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就必然成為中國共產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旗幟。公務員之家:
- 上一篇:縣政協學習型機關創建工作心得感想
- 下一篇:當前新農村建設調查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