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菌引起中毒的調研

時間:2022-06-27 04:51:00

導語:大腸菌引起中毒的調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腸菌引起中毒的調研

2005年6月24日,臨海市杜橋中學58名學生因食用學生食堂飯菜發生食物中毒.發病率為3.8%,主要癥狀為腹痛、腹瀉、惡心等癥狀。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表現、實驗室檢驗結果分析,認為這是一起由食堂從業人員帶菌污染飯菜引起致病性大腸埃希菌食物中毒。

2005年6月24日上午10:30,我局接到臨海市杜橋中學、臨海市第二人民醫院報告,臨海市杜橋中學有部分學生出現腹痛、腹瀉等不適癥狀。根據臨床表現、流行病學、衛生學調查、實驗室檢驗,證實為一起由致病性大腸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F將結果報告如下:

一、概況

該校設初中部和高中部,共有74個班級,4520名學生,除去高三、初三學生外,現有學生3170人,70%為住宿生,學校共有二個食堂(一樓食堂和二樓食堂),分別對外承包,平時學生就餐人數一樓為900人左右,二樓食堂700人左右,食堂用水由杜橋自來水廠提供。

二、流行病學調查

2005年6月23日起,杜橋中學學生出現以腹痛、腹瀉為主要癥狀的病例逐漸增多,至6月24日7時左右達到高峰后,病例逐漸減少。根據該病例定義,確定為58名學生為本次食物中毒患者,首例病例,項衛芳,女,16歲發病時間為6月23日上午6:30,出現腹痛、腹瀉、惡心癥狀,經過對癥、抗感染治療,均痊愈出院。

三、實驗室檢驗

由于食堂已將剩余的食物處理,所以我們沒有采集到剩余食物,而只采集了9名患病學生大便和28份食堂工作人員的大便,7份豆漿,2份管網水,1份食堂用色拉油,均作病原菌分離和鑒定。本次實驗中所用試劑均由杭州微生物試劑廠提供。病原菌分離和鑒定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頒布的《食品衛生微生物檢驗》(GB4789-94)及《衛生防疫細菌檢驗》方法進行檢驗,從9名學生的大便中檢驗出5份腸道致病性大腸埃希菌(EPEC)陽性,食堂從業人員2名亦檢出腸道致病性埃希菌(EPEC)血清型O128K67型菌株。未檢出霍亂弧菌、沙門菌、變形桿菌、志賀氏菌等致病性微生物。

四、分析

根據流行病學和衛生學調查,結合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結果,證明本次中毒為一起致病性大腸埃希菌(EPEC)污染所致的食物中毒。曾有報道認為EPEC是嬰幼兒腹瀉的主要原因,嬰幼兒是主要易感人群。本次食物中毒發病年齡為15--36歲。

綜合分析以上臨床表現、流行病學、衛生學調查及實驗室檢查結果,依據GB14938-94《食物中毒診斷標準及技術處理原則》,認為本次事件為一起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導致食物中毒發生的可能為該單位的從業人員衛生意識淡薄,生產工藝不合理,生產環境布局混亂,生熟食品混放,生熟菜刀、菜墩不分,交叉污染環節較多,上述原因致使食品在加工過程中受到污染,致病性大腸埃希菌(EPEC)大量繁殖造成本次食物中毒,應值得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五、預防類似食物中毒的關鍵控制點

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加強對飲食行業的監督管理,設施與布局,在工藝流傳上要按功能進行順序安排,設施與布局要合理,從布局上控制食物污染和發生。采購原料要看衛生許可證,檢驗合格證,不符合GB7718-96的不能采購,針對不同氣候條件采取相宜策略,少量進貨,及時使用;在儲藏上要求進行分類保存。

從業人員衛生素質和個人衛生是保證食品質量核心,衛生意識淡薄在加工食品時可以造成人為的污染。需要加強食品衛生知識的宣傳知識培訓,提高素質,同時要強化個人衛生,不能帶病上班,每天上班前進行檢查,不能馬虎。另外,要有完善的衛生制度,責任明確,規范程序,監督要提前檢查,審查菜譜,及時監測,保留樣品,讓飲食行業的管理者和從業人員,知道衛生與本行業的生存和發展的相互關系,使其自覺做好食品衛生工作,防止食品污染,確保就餐者健康。